当前日期:

目录

入殓
旧时,人死,经亲人替其抹澡,更换寿衣和整容以后,放于临时办备的门铺之上,即烧香焚化纸轿、纸篮,致哀送灵,等候遗体冷却后再移送进棺,棺内下垫石灰,头垫枕囊,口含茶米,脸盖面纱,脚垫灰包,手握陪葬器皿,再以青布掩盖全身,然后在合家举哀声中盖棺入殓,停柩于祖堂东侧。棺前挂孝幛,摆香案,点长明灯,设跪拜位,作为治丧灵堂。一般在堂上停柩的时间十天至半月不等。
做斋
人死入殓后,旧俗应请职业道士起道场,做法事超度死者亡魂,有管灯、做七、收殓、破狱(女性用)及做斋等迷信活动。做斋是大型道场,有半日斋、日半斋、三日斋,富厚人家还有做五日斋、七日斋不等。对非正常死亡的人,如缢死者要“解吊”,溺死者要。放“河灯”。
建国后,破除迷信,治丧做斋的习惯已不多见。
上祭
旧俗,老父、老母去世,在出殡的前夕要举行家祭。祭堂设在灵堂,布置庄严肃穆,请礼生办备哀联、祭文,办齐香楮币帛等类祭品,还要杀猪宰羊陈列灵前。开祭时,在放炮、鸣锣、奏哀乐声中,由礼生率领主祭的孝子孝孙,举哀致祭,行三献通礼,礼毕,再由家属及亲朋依次参加从祭。形式极尽繁文缛节之能事。建国后,已渐被开追悼会所代替。
出殡
俗称“出丧”,一般要请“勘舆”先生选择吉日,在清晨举行。先由道士管灯(叫荐行灯),典酒后,即请出力人捧棺出屋,捎紧抬扛,张彩、祭龙以后,随即敲锣打鼓,发幡引殡出位。一路以旗幡仪仗前导,灵柩居中,孝男孝女,身披麻帛,手执丧棒,躬身紧随灵柩,送葬宾客从后,到达墓地时,先由抬棺人喝彩回龙,再将灵柩停放墓侧,进行安葬。
墓地应事先测定方位,由长子“破土”(开挖第一锹),经掘井开穴,焚烧地契,燃柴暖井,移棺下葬,分经定位等一系列活动后,再行掩土圆堆,立碑建墓。葬后当晚,要在坟上点灯过夜,三天内每晚要送烟把上坟,第三天要上坟烧香化纸,称为“复山”。
守孝
封建时代,父母逝世,均须守孝三年,谓之守制。孝子逢考不能应试,居官告假回籍,不得举办婚姻喜庆,否则视为不孝。此风现不存在。但一般在父母死后一百天,仍上坟致哀;忌辰一周年,上坟祭奠,称做周年。春节家门只能张贴素联,每逢清明、七月半和除夕均要循例上坟扫墓的习俗尚存。
上一篇:第三节 寿诞
下一篇:第五节 社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