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安徽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安庆、芜湖等地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纷纷成立青年社团。民国10年(1921年)春,进步青年教师蔡晓舟在安庆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1年春,安庆正式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取名“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之,芜湖、寿县、宿县等地先后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民国14年,“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安徽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徽团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尤以皖西苏区为最显著。民国20年皖西苏区鼎盛时期有团员2000多人,后受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团组织发展受到挫折。民国23年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后,团组织处于停滞状态。抗日战争时期共青团改造,安徽团组织取消,成立青少年抗日救国组织,有“安徽青年抗日救国会”、“安徽省青年抗敌协会”、“安徽学生军团”、“安徽省抗日少先队”。
解放战争时期,安徽早解放的地区试建团组织。民国38年1月,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同年7月,青年团皖北区工作委员会、青年团皖南区工作委员会成立。1952年初,青年团皖北区工作委员会和青年团皖南区工作委员会合并,成立青年团安徽省工作委员会。1954年4月,召开青年团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选出青年团安徽省第一届委员会。至“文化大革命”前,共召开一、二、三、四次省团代会。1957年5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文化大革命”期间,团的机构撤销,团的活动停止。1973年4月,召开全省第五次团代会,团省委恢复,团省委领导权被一些造反派窃取。1978年全省“揭批查”运动,混入团内的造反派被清除出团。“文化大革命”后至1997年,共召开六、七、八、九、十次团代会。
安徽团员队伍和团干部队伍由少到多。团组织初创时期全省团员不足200人,团干部不足3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安徽团员发展到17万,团干部增加到2000多人。60年代,全省团员110万,团干部7000多人。90年代,全省团员发展到245万,团干部增加到8000多人。到1997年底,全省团员285万,专职团干部7000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全省团员青年为安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