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人才交流
人才调查
1983年12月,合肥市人事局会同市计划委员会联合报告市委、市政府并经同意在全市开展一次人才调查工作。调查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是:市属单位(含三县)人事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初级以上职称或中专以上学历的各级各类专业干部现状。调查工作从1983年12月开始,至1984年5月底结束,这是合肥市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人才情况调查,目的是搞清全市专门人才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开发智力,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调查方法采取基层填报卡片,全市集中分类汇总。卡片列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毕业专业、从事专业、技术职称等11个栏目。
调查结果显示,截止1984年5月31日,合肥市共有各类专门人才30418人,占市属单位职工总数的10%,占全市总人口的0.9%。
合肥市专门人才构成情况表

人才交流科技攻关洽谈会
1984年7月1~10日,合肥市人事局会同合肥市委组织部、合肥市科委、合肥市科协在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举办“合肥地区人才交流科技攻关洽谈会”(简称“洽谈会”),历时10天,共接待参观者7000多人次。
洽谈会期间,全市有190多个单位到会招贤,通过单位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报名参加交流的各类专业人员共达900人。经审查,除去因流向不合理等原因未同意参加交流的111人外,参加交流的共有86个专业,789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25人,内含相当助工以上职称的410人。来自市属单位的157人,来自省直机关、企事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219人,来自本省各地、市、县属单位的266人,来自外省、市的144人。经过阅卡(招贤、荐贤人才卡片)、查表(人才交流底表)、调档、供需双方现场洽谈等,会上初步达成接收调动协议的有312人。市人事局为其中73人在会议期间直接发了调令,239人办理了调档和商调手续。
洽谈会期间,有106个单位提出聘请技术顾问和借用、兼职技术干部259人,有1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会登记应聘。其中,来自省属单位45人,外省5人,本省外地、市6人。招聘、应聘双方洽谈的有62名。报名应聘兼职的对象出现有三个“多”:一是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数多,二是退休人员要求发挥“余热”的多,三是在职科技人员要求兼职的多。有109名在职人员要求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献计献策。
洽谈会上,全市13个系统156个中小企业和农村共张榜公布320项生产技术攻关难题,90%以上都明码标价。会议期间,前来揭榜的有746人次,共揭榜267项,占难题总数的83.4%。
人才交流咨询服务
1984年10月,合肥市人事局成立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处(简称“人才处”),解答来信和来访人员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咨询服务。至1984年12月底,人才处陆续发了两期“人才信息”简报,通过信函等形式,推荐145名专业技术干部,一方面交流了人才信息,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推荐可供选择的人才。
1985年,人才处为合肥联大、市建材、市科学仪器厂等单位,定向招聘了31名专业技术人员。同年6月,人才处还在《光明日报》刊登招聘启事,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广集各地应聘人员信息,编发“人才信息简报”18期,向用人单位推荐各类人才2300多人,为用人单位看中并选调81人,其中工程师15人,助理工程师24人,占选调总数的48.1%。
1983年12月,合肥市人事局会同市计划委员会联合报告市委、市政府并经同意在全市开展一次人才调查工作。调查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是:市属单位(含三县)人事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初级以上职称或中专以上学历的各级各类专业干部现状。调查工作从1983年12月开始,至1984年5月底结束,这是合肥市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人才情况调查,目的是搞清全市专门人才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开发智力,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调查方法采取基层填报卡片,全市集中分类汇总。卡片列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毕业专业、从事专业、技术职称等11个栏目。
调查结果显示,截止1984年5月31日,合肥市共有各类专门人才30418人,占市属单位职工总数的10%,占全市总人口的0.9%。
合肥市专门人才构成情况表

人才交流科技攻关洽谈会
1984年7月1~10日,合肥市人事局会同合肥市委组织部、合肥市科委、合肥市科协在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举办“合肥地区人才交流科技攻关洽谈会”(简称“洽谈会”),历时10天,共接待参观者7000多人次。
洽谈会期间,全市有190多个单位到会招贤,通过单位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报名参加交流的各类专业人员共达900人。经审查,除去因流向不合理等原因未同意参加交流的111人外,参加交流的共有86个专业,789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25人,内含相当助工以上职称的410人。来自市属单位的157人,来自省直机关、企事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219人,来自本省各地、市、县属单位的266人,来自外省、市的144人。经过阅卡(招贤、荐贤人才卡片)、查表(人才交流底表)、调档、供需双方现场洽谈等,会上初步达成接收调动协议的有312人。市人事局为其中73人在会议期间直接发了调令,239人办理了调档和商调手续。
洽谈会期间,有106个单位提出聘请技术顾问和借用、兼职技术干部259人,有1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会登记应聘。其中,来自省属单位45人,外省5人,本省外地、市6人。招聘、应聘双方洽谈的有62名。报名应聘兼职的对象出现有三个“多”:一是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数多,二是退休人员要求发挥“余热”的多,三是在职科技人员要求兼职的多。有109名在职人员要求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献计献策。
洽谈会上,全市13个系统156个中小企业和农村共张榜公布320项生产技术攻关难题,90%以上都明码标价。会议期间,前来揭榜的有746人次,共揭榜267项,占难题总数的83.4%。
人才交流咨询服务
1984年10月,合肥市人事局成立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处(简称“人才处”),解答来信和来访人员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咨询服务。至1984年12月底,人才处陆续发了两期“人才信息”简报,通过信函等形式,推荐145名专业技术干部,一方面交流了人才信息,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推荐可供选择的人才。
1985年,人才处为合肥联大、市建材、市科学仪器厂等单位,定向招聘了31名专业技术人员。同年6月,人才处还在《光明日报》刊登招聘启事,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广集各地应聘人员信息,编发“人才信息简报”18期,向用人单位推荐各类人才2300多人,为用人单位看中并选调81人,其中工程师15人,助理工程师24人,占选调总数的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