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解放初期,合肥市民政部门按照投资少、容人多、粗浅易学的原则陆续组织优抚、救济对象进行生产自救,建立社会福利企业。1955年,这类福利企业有18个。随后,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交出了5个。1958年,市、区民政部门在数月内,组建了钢铁、机械、纺织、印刷、服务等企业163个,拥有职工14588人,完成总产值3064万元。由于发展过速、基础不牢、缺乏经验,又由于设备差、生产率低、成本高,故福利企业亏损者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局属企业撤销或归口移交无余。移交后,其福利性质消失,职工中老弱、盲、聋哑、肢残人多被精简靠救济生活,收入远低于从事生产时的所得。1963年,市民政局重新组织福利企业生产。此后10余年中,这些企业困难甚多,勉强维持。1979年后,合肥市的福利企业逐步发展至40余个。经过1989年的清理整顿,保留了27个、职工1828人。
1988年合肥市社会福利企业概况表
)
1988年合肥市社会福利企业概况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