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八节 职业教育
合肥职业教育始于民国18年。时有公立合肥女子中等职业学校1所,有3个班,学生121人。抗日战争前停办。1958年,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后,合肥职业教育逐步发展起来。1965年,全市有职业学校33所,在校学生5042人。
“文化大革命”中,合肥职业学校全部被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业教育重获生机。1980年,合肥市成立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领导小组。当年,试办8个职业教育班,招收学生360人,占普通高中招生总数5.5%。经过总结,1982年,将原由教育部门、企业自主办学以及教育部门同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办学形式,改由市直主管单位同有关中学联合办学和大型企业自主办学的形式,解决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比例和毕业生分配问题。1984年,合肥市成立职业教育中心。1985年,合肥市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实行“先招生后招工,先培训后就业”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年底,合肥市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28所,另有中学附设职业班42个,开设专业近50个,在校学生7277人,教职工近千人。当年795名毕业生中,有95%的人由国家统一安排了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合肥职业学校全部被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业教育重获生机。1980年,合肥市成立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领导小组。当年,试办8个职业教育班,招收学生360人,占普通高中招生总数5.5%。经过总结,1982年,将原由教育部门、企业自主办学以及教育部门同有关主管部门联合办学形式,改由市直主管单位同有关中学联合办学和大型企业自主办学的形式,解决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比例和毕业生分配问题。1984年,合肥市成立职业教育中心。1985年,合肥市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实行“先招生后招工,先培训后就业”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年底,合肥市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28所,另有中学附设职业班42个,开设专业近50个,在校学生7277人,教职工近千人。当年795名毕业生中,有95%的人由国家统一安排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