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歌舞
合肥市歌舞团
1969年元月23日,合肥市庐剧团和市越剧团合并成立合肥市文工团。属综合性文艺团体。初有演职员40余人,1978年发展到140人。专业设置有:歌剧、舞蹈、话剧、乐队、曲艺、舞美、编导等。由于招收一大批新学员和调入一批文艺骨干,演出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年均演出200场左右,观众最高年份达25万人次,居全省同级文艺团体之首。
该团由于体制长期不明确,及大批骨干调动等原因,自1979年开始,先后撤销曲艺、舞蹈、话剧专业。1984年3月12日更名为“合肥市歌舞团”,同时恢复舞蹈队,为合肥市唯一的歌舞演出单位。
歌舞表演
合肥市歌舞团在建团后的15年中,先后创作大小剧(节)目50多个,其中有歌剧、话剧、舞蹈、器乐曲,歌曲及曲艺(见附表)。演出大小歌剧24台,歌舞晚会(音乐会)近30台。其中有舞蹈节目28个,其余为独唱、二重唱、小合唱、齐唱、大合唱、表演唱等。1976年演出大合唱《长征组歌》,另演出话剧27台。其中《雷雨》一剧,1978年夏连演3个月,场场客满。该团曾于1973~1982年5次参加省、市歌舞文艺会演(调演)演出,其中方小芹、陈发仁和胡永平的独唱,于1976年被省选送中央参加全国会演。1984年3月,该团《春之声》音乐会赴南方演出期间,于“五·一”节应邀参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66届星期广播音乐会。同年9月,该团抒情喜歌剧《冰湖上的篝火》参加市戏剧节演出,获优秀节目奖,另获最佳演员奖、优秀演员奖和表演二等奖。10月,该团参加省“江淮之花歌舞节”演出,获多项奖。年底《冰湖上的篝火》一剧赴北京汇报演出,《中国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及刊登剧照,予以肯定和赞赏。
1972年至1985年,该团先后赴六安、安庆、淮南、蚌埠、马鞍山、铜陵、滁州、芜湖、大庆、大港、南京、苏州、常州、无锡、上海、杭州、武汉、厦门、北京等市及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南、湖北、河北等中小城市和工厂、农村、部队、学校作巡回演出,并先后6次作接待外宾演出。
合肥市歌舞创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合肥市歌舞团历年演出节目简表

1969年元月23日,合肥市庐剧团和市越剧团合并成立合肥市文工团。属综合性文艺团体。初有演职员40余人,1978年发展到140人。专业设置有:歌剧、舞蹈、话剧、乐队、曲艺、舞美、编导等。由于招收一大批新学员和调入一批文艺骨干,演出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年均演出200场左右,观众最高年份达25万人次,居全省同级文艺团体之首。
该团由于体制长期不明确,及大批骨干调动等原因,自1979年开始,先后撤销曲艺、舞蹈、话剧专业。1984年3月12日更名为“合肥市歌舞团”,同时恢复舞蹈队,为合肥市唯一的歌舞演出单位。
歌舞表演
合肥市歌舞团在建团后的15年中,先后创作大小剧(节)目50多个,其中有歌剧、话剧、舞蹈、器乐曲,歌曲及曲艺(见附表)。演出大小歌剧24台,歌舞晚会(音乐会)近30台。其中有舞蹈节目28个,其余为独唱、二重唱、小合唱、齐唱、大合唱、表演唱等。1976年演出大合唱《长征组歌》,另演出话剧27台。其中《雷雨》一剧,1978年夏连演3个月,场场客满。该团曾于1973~1982年5次参加省、市歌舞文艺会演(调演)演出,其中方小芹、陈发仁和胡永平的独唱,于1976年被省选送中央参加全国会演。1984年3月,该团《春之声》音乐会赴南方演出期间,于“五·一”节应邀参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66届星期广播音乐会。同年9月,该团抒情喜歌剧《冰湖上的篝火》参加市戏剧节演出,获优秀节目奖,另获最佳演员奖、优秀演员奖和表演二等奖。10月,该团参加省“江淮之花歌舞节”演出,获多项奖。年底《冰湖上的篝火》一剧赴北京汇报演出,《中国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及刊登剧照,予以肯定和赞赏。
1972年至1985年,该团先后赴六安、安庆、淮南、蚌埠、马鞍山、铜陵、滁州、芜湖、大庆、大港、南京、苏州、常州、无锡、上海、杭州、武汉、厦门、北京等市及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南、湖北、河北等中小城市和工厂、农村、部队、学校作巡回演出,并先后6次作接待外宾演出。
合肥市歌舞创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合肥市歌舞团历年演出节目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