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妇女报刊
一、建国前的妇女报刊〔《安徽妇女》(月刊)〕
民国18年(1929年),安徽省妇女协会整理委员会创办《安徽妇女》(月刊)。刊址在安庆近圣街。这是安徽省妇女杂志中创办最早的综合性月刊。
《安徽妇女》的宗旨是:宣传三民主义并研究妇女解放实际问题。刊物内容设评论、论著、特载、文艺、消息、会务等6个栏目,遇必要时可以酌量增加栏目。刊物系非营业性质,刊载的稿件没有稿酬,仅赠刊物若干,所需经费由主办单位筹备。刊物聘请各界妇女共同组成编委会负责编辑,但总编辑由主办单位承担。出刊期数不详。
〔《鲁森堡》〕
民国20年(1931年)5月,中共皖西北特委妇女委员会创办《鲁森堡》周刊。具体情况不详。
〔《女钟》、《安庆女中月报》〕
民国17年(1928年)1月,安徽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改为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该校创办校刊《女钟》。民国20年11月,《女钟》出《二十周年纪念特刊》,以纪念该校成立20周年。据安徽省图书馆藏书目录,该图书馆藏书有民国19年5月出版的《女钟》第17期。具体期数不详。民国22年8月,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改称省立安庆女子中学校,校刊名改称《安庆女中月报》,当年11月,《安庆女中月报》出《安庆女中二十二周年纪念专号》。安徽省图书馆收藏有该纪念专号和《安庆女中月报》第4、5期。
〔《皖二女中校刊》〕
民国21年(1932年)12月,安徽省立第二女子中学校创办《皖二女中校刊》。安徽省图书馆收藏有该刊第2.3.4.5.10.12期。具体出刊期数不详。
〔《妇女周刊》〕
民国28年(1939年)3月,舒城县动委会妇女组在《舒城战报》上创办《妇女周刊》。出刊期数不详。
〔《战时妇女》〕
民国28年(1939年)7月,桐城县妇女抗敌协会创办《战时妇女》,系半月刊。出刊期数不详。
〔《妇女月刊》、《安徽妇女》〕
民国28年(1939年)11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简称省动委会妇工会)创办《妇女月刊》,当月15日出创刊号。主办单位是省动委会妇工会。负责编辑工作的有刘芳、董启祥等人。
《妇女月刊》的宗旨是教育和团结安徽全省妇女投入抗日战争。发刊词指出:创刊的目的是研究妇女问题及交流妇女工作经验。该刊辟有“加强妇女运动领导”(今天安徽妇运的领导问题)的专栏。沈兹九为该刊写了《宪政与妇女》的文章。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为该刊创刊号题词并撰写了《世界妇女运动的动向》一文。
民国29年1月,《妇女月刊》出了2期之后,第三期改名为《安徽妇女》,仍为月刊。第4、5期为合刊,又称“三八”纪念特大号。同年4月,因省动委会妇工会负责人和《安徽妇女》(月刊)编辑人员撤离大别山区,杂志停刊,共出5期。
民国30年4月11日,国民党领导的安徽省妇女运动委员会成立,着手恢复《安徽妇女》的工作。同年8月31日,省妇运会编辑发行的《安徽妇女》创刊号正式出版,系季刊。共出3期,民国31年3月终刊。
〔《妇女旬刊》、《新女性》〕
民国28年,省动委会妇工会在《皖报》副刊上创办《妇女旬刊》,内容为研究妇女问题,交流妇女工作意见。因篇幅过小,出至15期后,即移《大别山日报》出版,并改名为《新女性》,仍为旬刊。每期印200份,分发到省妇工会所属团体。
〔《舒城妇女》〕
民国28年冬,《舒城妇女》半月刊创刊。刊物由舒城县妇女抗敌协会主办。县妇抗会克服经费及其他困难,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得以出版。该刊“小巧精干”省动委会妇工会主办的《安徽妇女》(月刊)第3期对《舒城妇女》半月刊作了专门介绍。称其为“小巧精干的舒城妇女半月刊”。,内容充实,有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及讨论大纲,有工作计划总结,有妇女求援的呼吁,还有妇运动态的报导、关于工作中各种问题的短评、工作方式的研讨,等等,是舒城妇女工作的喉舌。
〔《妇女教育》〕
民国29年7月25日,《妇女教育》正式发刊。该刊由安徽省妇女战时教育推行委员会主办,系半月刊。主要内容有妇女解放理论、教育理论、工作经验交流。
〔《妇女工作专号》〕
民国30年9月22日,淮北苏皖边区主办的刊物《人民通讯》出版一期《妇女工作专号》,内容为淮北苏皖边区妇女工作及妇女运动有关问题。
〔《安徽省立歙县女子师范学校校刊》〕
民国35年7月,安徽省立歙县女子师范学校创办该校校刊,成立编委会负责编辑出版。系半年刊。共出5期,民国37年7月停刊。二、建国后的妇女报刊
〔《妇工通讯》〕
1952年,安徽省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创办《妇工通讯》,不定期出刊,每年出12~13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因省妇联停止活动,《妇工通讯》停刊。前后共出刊约150期。该刊系省妇联的机关工作刊物,内容为妇女工作和妇女运动情况、妇女问题研讨等。该刊发至乡(公社)以上妇联干部。〔《安徽妇女报》〕
1956年底,省民主妇联创办《安徽妇女报》,系小报,旬刊。该报发行至乡(公社)妇联。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因省妇联停止活动,《安徽妇女报》停刊。前后出刊240期左右。
〔《妇运情况》〕
1974年,省妇联创办《妇运情况》,系省妇联的机关工作刊物,每年12期,有时出增刊。1987年1月改名为《安徽妇运》。到1989年底,共出160多期。内容为妇女工作经验、动态、意见及妇女问题研讨等。分发到公社(乡、镇)妇联干部。
〔《家庭之友》报〕
1984年8月15日,《家庭之友》报在合肥创刊。该报报头由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董边题写,全国妇联副主席罗琼为该报题辞。《家庭之友》报由省妇联主办。始为双周刊,1985年1月起正式发行后改为周刊。主编董善涵、副主编候稚民。1988年1月,《家庭之友》报与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主办的《恋爱婚姻家庭》杂志合并。共出164期。
《家庭之友》报的主要内容是:反映80年代妇女的精神面貌和呼声,推动全社会对妇女儿童问题的关心,为妇女儿童服务,并使之成为家庭的良师益友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家庭之友》报发行量最高达10万份。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
1986年1月,《恋爱婚姻家庭》杂志试刊出版。该刊始系内刊,由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主办,安徽省妇联主管。1987年秋,该刊正式以双月刊在国内公开发行,余明强任主编。1988年3月与《家庭之友》报合并,刊名仍为《恋爱婚姻家庭》。仍为双月刊,改由安徽省妇女联合会主办。主编余明强、副主编彭铭华。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的宗旨是:宣传社会主义时期妇女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宣传民主平等、和睦幸福的美满家庭,引导人们树立文明进步的婚恋家庭观;针对妇女和婚恋家庭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该刊发行量最高达25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