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六节 食品
一、粮油加工
国营粮油加工解放初,县内粮油加工都沿袭过去土砻、木砻、石臼、石滚、木榨等手工操作办法,因此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1951年春,县政府、公安局、粮食局和驻军合股在撮镇开办机器碾米厂,设备有25匹马力柴油机、金钢砂砻、人力搬运风筛各1部,米机两部,这是本县碾米史上第一次使用机器。1952年改名县粮食加工厂,属地方国营企业。1951年至1955年,私人纷纷集资,在梁园、高亮、长临河、护城、石塘等地创办碾米厂,由粮食局扶持,给厂房、给原料,专为国家加工粮食。1956年,经过手工业改造,私营碾米厂过渡为公私合营。1957年,粮食局组建公私合营流动粮食加工厂6个,解决本县交通闭塞地区粮食加工的困难。1958年,撮镇、长临河、长乐3处私人油坊合并到撮镇粮食加工厂,附设油脂加工车间,仍用木榨生产。1959年下半年,改流动加工为固定加工,全县共设10个粮油加工厂。1966年将10个粮油加工厂转为国营。1967年全县行政区规划,按区调整为7个粮油加工厂;另在高亮、长临河、元瞳、马集、众兴等5处设粮油加工车间。
1958年起,陆续将粮食加工用的金钢砂砻铁砂片改用橡皮滚筒,每百斤稻子提高出糙率1.5至2.5公斤,同时又扩建了升降机,实现粮食加工半机械化。1965年,由国家引进3台95型“小红车”榨油机,开始用铁拉榨代替木榨,以后发展到46台。1974年起,各厂粮油加工都形成一条龙生产线,同时生产米糠油、混合饲料;并改进技术,使菜油加工由过去170℃的高温改为140℃的中温,生产的油脂好,色泽鲜明。同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力提高精度和出油率;出口大米含碎率,由国家标准35%降为32—33%;大米正品率,达到65%以上,其经验已推广全县;面粉牙尘,油脂酸败,溶剂残留等都减少到最低限度。
粮油加工的产品,大米分:九二、九○、八八、标一、标二、特一、特二、出口等。干面条分:标准、富强、蛋黄、玉带、龙须、双喜等。油脂分:菜油、花生油、芝麻油、棉籽油、青油、皮油、糠油、多味营养油等。
1956年至1985年,共加工大米770639吨,年均25687.96吨;加工油脂68609吨,年均2286.36吨;总产值35908万元,利润692.38万元;年均产值1196.93万元,利润23.08万元。1983年起开始征税,至1985年的三年中,共纳税金31.82万元,年均税金10.61万元。
乡镇粮油加工全县国营粮油加工厂,主要为粮食部门服务,无力承担农户自留粮油加工。60年代起,本县有些社队就办起小型粮油加工厂。1983年已发展到344个。1985年全县加工粮食22050万斤、加工饲料41万斤、加工油脂3255万斤。
肥东县粮油加工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二、食品加工
肥东县食品厂1958年,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商业合并时,将梁园、石塘、撮镇、长临河、店埠等5个糕点作坊的物资、人员集中于店埠,成立县食品厂,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厂房面积为4046平方米,职工203人,属地方国营企业。
本厂投产时,只能手工生产糕点、糖果、冰棒、汽水等,以后逐步向半机械化生产过渡,现已拥有37台生产机械。1959年至1961年,增产出口粉丝16万斤。1978年后,新生产了“益智芝麻夹心糖”、“益寿香酥”、“广式月饼”。并与安徽省中医学院共同研制成保健营养“慈禧益寿糕”等10多个新产品。1982年,开拓销售渠道,在全县设批发部2处,转批点19处,经销点100多个,还外销到邻近县。1985年2月,县政府批名为“合肥市庐州食品厂”。是年秋与合肥好华食品厂、啤酒厂等单位联营,投资400万元,引进美国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生产出口花生罐头酱,预计1986年投产。建厂28年来,累计产值1890万元,上缴利润178万元。
肥东县食品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三、禽蛋加工
肥东县禽蛋加工厂1956年,在撮镇火车站北建成,现占地面积12667.3平方米,建房面积3695.8平方米,职工124人,属地方国营企业。
开始只加工板鸭。1958年加工鸭肫。1962年加工各种皮蛋(糖心、硬心)、咸鸭蛋、蛋仁、鸭肫、牛肉干等。其中大部分出口,一部分内销;加工的香肠、板鸭,内销到附近城市。1982年,在全省食品系统再制蛋评比中,糖心皮蛋、咸鸭蛋获省质量优良奖。1985年,健牛牌牛肉干被省评为优质食品。
肥东县禽蛋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四、酿造
县酒厂1949年建,初名县酿酒专卖处,是本县解放后第一家国营工业企业。地址店埠镇原南大街西段。职工6人,蒸锅3口,发酵缸16口,日产46°白酒150多公斤,并收私酒专卖,前店后厂。1951年产销分家,改为地方国营肥东县酒厂和县专卖事业管理处。1955年在龙泉西路建新厂,日产白酒能力提高到2500公斤。此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酿制成名牌天河白酒,畅销上海、武汉、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1957年,产量887吨,产值70多万元,利润11万多元。1958年改缸发酵为水泥池发酵。1962年酿制成山芋干白酒。1964年全部迁到新厂。1981年酿制的青春酒,在巢湖地区评酒会上获第一名。1982年后,因更新设备,生产受影响,1984年产量降至680多吨,亏损8万多元。1985年与合肥酒厂签订补偿贸易协定,由合肥酒厂投资50万元,建120条优质酒发酵池,生产合肥佳酿和合肥特酿,是年扭亏为盈,并建成年生产能力3000吨的酒精塔1座。现厂拥有快装锅炉2台,发酵池66条(不包括在建的120条),酒精机械化生产设备1套,汽酒生产设备1套,水井2眼,50吨水塔1座。
肥东县酒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国营粮油加工解放初,县内粮油加工都沿袭过去土砻、木砻、石臼、石滚、木榨等手工操作办法,因此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1951年春,县政府、公安局、粮食局和驻军合股在撮镇开办机器碾米厂,设备有25匹马力柴油机、金钢砂砻、人力搬运风筛各1部,米机两部,这是本县碾米史上第一次使用机器。1952年改名县粮食加工厂,属地方国营企业。1951年至1955年,私人纷纷集资,在梁园、高亮、长临河、护城、石塘等地创办碾米厂,由粮食局扶持,给厂房、给原料,专为国家加工粮食。1956年,经过手工业改造,私营碾米厂过渡为公私合营。1957年,粮食局组建公私合营流动粮食加工厂6个,解决本县交通闭塞地区粮食加工的困难。1958年,撮镇、长临河、长乐3处私人油坊合并到撮镇粮食加工厂,附设油脂加工车间,仍用木榨生产。1959年下半年,改流动加工为固定加工,全县共设10个粮油加工厂。1966年将10个粮油加工厂转为国营。1967年全县行政区规划,按区调整为7个粮油加工厂;另在高亮、长临河、元瞳、马集、众兴等5处设粮油加工车间。
1958年起,陆续将粮食加工用的金钢砂砻铁砂片改用橡皮滚筒,每百斤稻子提高出糙率1.5至2.5公斤,同时又扩建了升降机,实现粮食加工半机械化。1965年,由国家引进3台95型“小红车”榨油机,开始用铁拉榨代替木榨,以后发展到46台。1974年起,各厂粮油加工都形成一条龙生产线,同时生产米糠油、混合饲料;并改进技术,使菜油加工由过去170℃的高温改为140℃的中温,生产的油脂好,色泽鲜明。同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力提高精度和出油率;出口大米含碎率,由国家标准35%降为32—33%;大米正品率,达到65%以上,其经验已推广全县;面粉牙尘,油脂酸败,溶剂残留等都减少到最低限度。
粮油加工的产品,大米分:九二、九○、八八、标一、标二、特一、特二、出口等。干面条分:标准、富强、蛋黄、玉带、龙须、双喜等。油脂分:菜油、花生油、芝麻油、棉籽油、青油、皮油、糠油、多味营养油等。
1956年至1985年,共加工大米770639吨,年均25687.96吨;加工油脂68609吨,年均2286.36吨;总产值35908万元,利润692.38万元;年均产值1196.93万元,利润23.08万元。1983年起开始征税,至1985年的三年中,共纳税金31.82万元,年均税金10.61万元。
乡镇粮油加工全县国营粮油加工厂,主要为粮食部门服务,无力承担农户自留粮油加工。60年代起,本县有些社队就办起小型粮油加工厂。1983年已发展到344个。1985年全县加工粮食22050万斤、加工饲料41万斤、加工油脂3255万斤。
肥东县粮油加工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二、食品加工
肥东县食品厂1958年,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商业合并时,将梁园、石塘、撮镇、长临河、店埠等5个糕点作坊的物资、人员集中于店埠,成立县食品厂,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厂房面积为4046平方米,职工203人,属地方国营企业。
本厂投产时,只能手工生产糕点、糖果、冰棒、汽水等,以后逐步向半机械化生产过渡,现已拥有37台生产机械。1959年至1961年,增产出口粉丝16万斤。1978年后,新生产了“益智芝麻夹心糖”、“益寿香酥”、“广式月饼”。并与安徽省中医学院共同研制成保健营养“慈禧益寿糕”等10多个新产品。1982年,开拓销售渠道,在全县设批发部2处,转批点19处,经销点100多个,还外销到邻近县。1985年2月,县政府批名为“合肥市庐州食品厂”。是年秋与合肥好华食品厂、啤酒厂等单位联营,投资400万元,引进美国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生产出口花生罐头酱,预计1986年投产。建厂28年来,累计产值1890万元,上缴利润178万元。
肥东县食品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三、禽蛋加工
肥东县禽蛋加工厂1956年,在撮镇火车站北建成,现占地面积12667.3平方米,建房面积3695.8平方米,职工124人,属地方国营企业。
开始只加工板鸭。1958年加工鸭肫。1962年加工各种皮蛋(糖心、硬心)、咸鸭蛋、蛋仁、鸭肫、牛肉干等。其中大部分出口,一部分内销;加工的香肠、板鸭,内销到附近城市。1982年,在全省食品系统再制蛋评比中,糖心皮蛋、咸鸭蛋获省质量优良奖。1985年,健牛牌牛肉干被省评为优质食品。
肥东县禽蛋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
四、酿造
县酒厂1949年建,初名县酿酒专卖处,是本县解放后第一家国营工业企业。地址店埠镇原南大街西段。职工6人,蒸锅3口,发酵缸16口,日产46°白酒150多公斤,并收私酒专卖,前店后厂。1951年产销分家,改为地方国营肥东县酒厂和县专卖事业管理处。1955年在龙泉西路建新厂,日产白酒能力提高到2500公斤。此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酿制成名牌天河白酒,畅销上海、武汉、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1957年,产量887吨,产值70多万元,利润11万多元。1958年改缸发酵为水泥池发酵。1962年酿制成山芋干白酒。1964年全部迁到新厂。1981年酿制的青春酒,在巢湖地区评酒会上获第一名。1982年后,因更新设备,生产受影响,1984年产量降至680多吨,亏损8万多元。1985年与合肥酒厂签订补偿贸易协定,由合肥酒厂投资50万元,建120条优质酒发酵池,生产合肥佳酿和合肥特酿,是年扭亏为盈,并建成年生产能力3000吨的酒精塔1座。现厂拥有快装锅炉2台,发酵池66条(不包括在建的120条),酒精机械化生产设备1套,汽酒生产设备1套,水井2眼,50吨水塔1座。
肥东县酒厂几个年份实绩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