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预防接种
县内发生、流行的传染病、地方病有:天花、麻疹、白喉、疟疾、炭疽、百日咳、出血热、猩红热、伤寒、副伤寒、霍乱、狂犬病、肝炎、乙脑、流脑、痢疾、结核、流感、头癣、麻疯、钩端螺旋体、钩丝虫等20多种。解放前,仅有幼儿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1950年到1985年,举办训练班11期,培训防疫人员410人。接种牛痘苗29年,免疫198.5万人次;接种霍乱菌苗9年,免疫21.7万人次;接种乙脑疫苗18年,免疫114万人次;接种百日咳菌苗7年,免疫12.1万人次;接种白喉疫苗21年,免疫154万人次;接种卡介苗7年,免疫43万人次;接种麻疹疫苗15年,免疫90.2万人次;在疫区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5年,免疫26万人次;接种流脑菌苗7年,免疫50.5万人次。经过预防接种,自1955年后,县内未发现天花、霍乱。白喉、结核、百日咳、麻疹、乙脑、钩端螺旋体等病也受到控制。
二、地方病防治
头癣解放前,头癣病遍及全县。1955年列入防治范围,收集中医验方治疗,效果不佳。1958年,用中药川楝子合剂,在三十埠乡试验医疗数百人,收效甚微。1977年开始,县防疫站举办7次防治头癣病训练班,培训乡村医生810人,采用内服灰黄霉素,外用碘酒、硫磺软膏,疗程一个月。两年中,全县普查普治4639人,治愈3692人,治愈率85.4%。1980年,全面复查复治。1981年,全面检查,未发现患者。是年11月份,巢湖地区检查组抽查该县6个公社,原来的50名患者全部治愈。头癣病绝迹。
钩端螺旋体1971年开始流行钩端螺旋体。是年六七月间突发患病1095人,当即组织医疗救护网,集中患者至区、乡卫生院治疗,绝大多数痊愈;疫区未感染的人,也煎服中草药马鞭草预防。此后连续5年均有发生,6年计发病1610人,死亡5人。钩端螺旋体发生特点是:6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达到高峰,8月初开始下降。流行地区主要在北部,比较集中的是草庙、响导、赵集、王城、八斗、白龙、青龙、元疃、费集、永安等10个乡中的18个村。患者多为从事水田耕作的农民,男性多于女性。从1972年起,在流行地区连续接种钩体菌苗。1977年以后,基本得到控制。
麻疯1955年,在白龙、八斗、古城等区发现麻疯病患者。同年10月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患者102人,采取就地隔离治疗。1957年5月,省麻疯病院训练班师生25人,至本县作全面调查,发现患者131人,经技术鉴定,确诊患者53人,其中15人收入县麻疯病院治疗;其余无传染性的38人,住家治疗。1985年,全县有麻疯病患者84人。
钩、丝虫钩虫、丝虫病在县内流行甚广。1959年,检验钩虫42.3万人,阳性数8.1万人,占19.2%;检验丝虫61万人,阳性数3.9万人,占6.4%。1971年检验钩虫32万人,阳性数5.4万人,占16.8%,检验丝虫52万人,阳性数4万人,占7.7%。经过边查边治和多年来的正常防治,钩、丝虫发病率下降。1982年,选5个点调查丝虫病,检验5104人,阳性数45人,占0.9%。其中撮镇公社中岗大队检验979人,未发现丝虫病。
三、传染病防治
白喉1955年、1958年白喉大流行两次,患者多为儿童。1955年,有61%的乡流行,发病1027人,死亡79人。1958年,大部分乡流行,发病1137人,死亡130人。对白喉患者,一般是住院隔离,用中药治疗。患病严重或继发性呼吸道阻塞的,用白喉血清或气管切开手术治疗。自1959年以后,未出现白喉流行,但仍有散发性患者。1982年、1983年各发病2人。
麻疹解放前,麻疹流行较为频繁,几乎每个儿童都要患一次麻疹。1952年冬,北部地区患麻疹多达2万余人,发病率约占5.5%;死亡800多人。全县抽调100余名医务人员,分成6个医疗队,逐村逐户送医送药,对未感染的儿童,也普服中药“紫草根”预防。1971年麻疹流行,发病率0.8,死亡6人。是年开始接种麻疹疫苗,发病率明显下降。1972年至1980年,平均年发病率0.3%。1981年,对店埠、撮镇、梁园3镇作重点预防,按规定年龄作初种、复种。1982年至1985年,全县平均年发病率下降到0.14%。
疟疾县内疟疾流行极广。解放初期,南部一些村庄患者高达40%,稻谷成熟无人收割。1956年大流行,患者占总人口14%,自此,展开了全面防治。1959年,调查登记疟疾患者,作休止期根治,到1964年,共治294283人,疟疾患者下降到5%。“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预防中断,疟疾回升。1971年,发病率高达21%。1978年起,开展“两根治”(现症期根治、休止期根治),“一预防”(七八月流行季节服预防药)的综合防治。当年,发病率下降到1%,1980年后,平均每年发病率又上升到2.3%。1984年,护城、草庙、黄栗等乡,出现36例少见的恶性疟疾流行。1985年,疟疾发病率占1%。
炭疽病1953年至1984年,县内先后7次发生耕牛炭疽病,其中4次传染到人,患32人,死亡1人。
1963年8月12日,西山驿公社合浦大队小王生产队,1头耕牛暴病死去,群众剥皮食肉。3天后又暴死耕牛1头、猪3头,群众感染发病12人。县防疫站调查,确认炭疽病。当即将病重的9人送省人民医院抢救,其中生产队长王宏福死亡,其余8人脱险。同时对疫区进行隔离、消毒,控制了疫情。1973年7月16日,三官公社梁兴大队后姜东队1头耕牛大腿内侧生肿块溃烂,19日死去,又传染另一头耕牛22日死去。传染群众4人、猪77头。经过治疗、防疫,人、猪脱险。病疫未蔓延。1981年7月12人,肖圩公社大谢自然村暴死耕牛1头,剥皮食肉,25日又死耕牛1头。28日参与剥牛的和畜主,7人发病。当即作出防、治处理,病人好转,1984年7月,龙塘乡芦郢村死耕牛3头,剥皮食肉。参与剥皮的10人,均发生皮肤炭疽,当即治疗。并对病区周围的180头耕牛和食用病牛肉的群众,全部进行预防接种。未造成恶果。
狂犬病1980年开始发生狂犬病,患病11人。1981年暴发,患病32人,县政府发出布告。同时消灭病犬,控制家犬,注射疫苗,疫病受到抑制。但养犬没有完全管好,狂犬病仍连年发生,从1980年到1985年,患者计60人,皆死亡。
肥东县近4年传染病发生情况
(1982~1985)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