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新编《肥东县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运用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历时6载,6易其稿,终于问世了。大体经过是:
组织发动(1982.1~1983.2)1980年4月,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历史学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地方志的编纂,也是迫切需要的工作。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我们要大声疾呼,予以提倡”。据此,县委几经讨论,于1982年1月成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属县委领导,选配两名专职干部(其中聘用离休干部1人)。5月,去全国修志先进单位如东县学习修志工作经验,回县后制订了县志编纂工作意见,确定部、委、办、局56个单位编写专业志。6月,县志办公室配备专职副主任。9月,3名专职干部均参加了省在滁县举办的地方志业务骨干培训班学习。回来后,在充实编写人员时,却遇到了难题。因为地方志工作无权无利,有写作能力的人不愿来,写作能力差想以地方志办公室作为跳板的人又不能要。后来,只好不寄希望于在职人员而另辟渠道,在县直离退休的干部,教师中摸底排队,选择文化素质好,有写作水平,乐于修志工作的,又聘请2人。11月起,一面拟订县志篇目,一面编印《肥东史志》简讯,宣传修志意义,争取各方面的了解、重视和支持。是年底,县直有修志任务的单位均先后成立了修志领导小组,配备了2至4名编写人员。1983年1月,县举办了为时3天的县直单位专业编写人员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80多人。县志办同志分别作了《方志理论知识》、《如何编写专业志》、《如何征集资料》等专题发言,并听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刘光禄老师关于《县志编纂工作的几个问题》的录音报告。举行闭幕式时,特请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由县委副书记兼编纂委员会主任李茂灼同志作了总结,表扬了行动快的单位,批评了未行动的单位。这次培训班,对提高我县修志人员素质和打开修志局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培训班结束不久,就出现了有些单位后来居上的可喜情况。
征集资料(1983.3~1984.10)1983年县志办公室专职干部陆续增至10人(离退休7人)。这时工作主要是从4个方面征集县志编纂资料:
1.辅导县直单位编写部门专业志。因为县直单位的专业志是县志的基础,所以它是资料征集工作的重点。主要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和召开小型座谈会的办法,对专业志的编写人员进行辅导。这一工作进展很不平衡,有的交卷快,质量较好,打印成书;有的只是资料的汇集,而且拖的时间较长。最后56个单位专业志成稿约400万字。
2.发动区、乡提供修志资料。在辅导县直单位编写专业志的同时,又拟订了修志资料提纲和8种表格发至区、乡,要求区编写简志,镇写镇志,乡写资料和填报8种表格,有条件的也可以写乡志。结果有梁园、白龙、撮镇3区编了简志,店埠、撮镇2镇编写了镇志,10个乡编了乡志,其余均提供了资料。总计约200万字。
3.查找文献资料。1983年4月起,志办抽出6人,用5个月时间查阅县档案馆文书档案5927卷,摘抄制成资料卡1600多张,约16万字。1983年10月起,又抽出6人先后到安徽省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安庆市图书馆,巢湖市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查阅有关肥东历史资料,摘抄建卡1100多张,约10万字。并从北京图书馆,安徽省档案馆、图书馆复印了明·万历、清·康熙和雍正等3部《合肥县志》。
4.抢救活资料。1983年5月,配合县委党史办公室召开了肥东革命老干部座谈会,抢救活资料,整理回忆录约2万字。同时还抽出2人,费时一年半,跑遍肥东的名山胜水和所有乡、镇,走访了当地的知情者、老年人,搜集了民风土俗,遗闻轶事和名胜古迹等资料约3万字。
专志编写(1984.11~1986.12)1984年11月,在县直单位专业志完成70%的基础上,即开始县志编写工作。由5人执笔,按农业、工业、财贸、党政、文教等5个大类分工。在编写过程中,自始至终采取边撰写,边补充资料,边学习,边相互传阅、互提意见的办法。确定每星期六为集体学习日,学习政策文件和业务刊物,交流编写情况和心得体会,从而达到统一认识,不断提高,即时修改,少走弯路。有的分志在编写过程中即数易其稿。如在体例上,原来各分志一律横排到底,既不搞“三大块”,也不搞“三小块”,后来改为以横为主,纵横结合,宜横则横,宜纵则纵。在内容上,原来经济部类没有重视反映经济效益,后来又重新进行修改,增补了企业利税、工程效益等内容;原来有的志稿按所有制分类,后来又改按行业分类,商业按所有制、经营业务和行业三种形式结合写。1985年省马鞍山方志工作会议后,为了加快县志编写进度,又增配3名退居二线干部,负责军事、人物、文化、文物胜迹、医药卫生、体育、工商管理等分志的编写。至1986年底初稿全部完成,共有概述、大事记、30个分志,142节,约85万字。
志稿评议(1987.1~1988.1)1987年1至2月,以县志编写分工为单位,分别召开县直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业务负责干部座谈会,征求对县志初稿的意见,随后修改成第2稿。同年3月,聘请省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丁剑同志为辅导。调整了篇目,理顺了关系。把《交通志》、《邮电志》合并为《交通邮电志》。把《商业志》、《粮食志》、《外贸志》合并为《商业志》。把《乡镇企业志》、《电力志》并入《工业志》。《畜牧渔业志》、《林业志》并入《农业志》。原有30个分志,调整简化为22个分志。根据调整后的篇目修改成3稿(评议稿),约50万字。1988年1月召开了有安徽大学副教授林衍经、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梁鸿猷、安庆市志办副编审蒋放和省、市志办领导人及部分县志办的负责人参加的志稿评议会,安徽省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立功、安徽省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凌德祥、《乡音》杂志主编黎邦农分别为志书的地质、方言、人物轶事部分撰稿和斧正,并参加了评议会。在评议会上,大家提了310多条意见,据此修改成4稿(送审稿)。然后报经县、市、省逐级审批,并依次修改成5稿和6稿,改“分志”为“章”。1989年8月交付安徽人民出版社。
《肥东县志》约61万字,24章,108节。经济部类约18.51万字,占30.34%;政治部类约7.95万字,占13.03%;文教部类约11.9万字,占19.50%。
《肥东县志》的编纂工作,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进行的,并得到许多老同志、专家、学者的赐教,及省、市、兄弟县方志部门的指导,同时县直和区、镇、乡、村等单位均通力协作,因此,它是众人的劳动成果。由于肥东县是解放后的新建县,新中国建立前的资料不足,新中国建立后的资料有的又在十年动乱中损毁,加之编写人员水平有限,错误遗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出,以便续修时补充订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