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书院
肥西书院,建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始由淮军将领刘铭传倡议,会同淮军将领张树声、周盛波、丁寿昌、唐定奎等人捐银献田,在大潜山东侧马跑寺建立。左宗棠题书“肥西书院”牌匾,李鸿章题“聚星堂”匾额,挂书院正厅。有方圆百里学生集聚肥西书院研习儒学经籍,最多时达六七百人,分为高、中、初3级。学生入院前都读过3年以上的私塾或学堂。书院聘有名师讲学。最后一任主讲老先生解精久,每天上午讲授两小时经书,然后出题布置学生写诗作文,文章写好后交两位年轻的辅导先生批改。刘铭传离任回乡时,常到书院看书写字,与学生们研讨学问。书院经费开支,由周、刘、唐、丁、张、董等大族富户捐献的市房和学田681石(3000多亩)收取租粮解决。1926年,书院有学生40多人,均为周、刘、唐、张等富豪户子弟,次年停办,改建为聚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