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还规定凡人民解放军初解放的地方,应一律实施军事管制,取消国民党政权机关,由中央人民政府或前线军政机关委任人员组织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建立革命秩序,镇压反革命活动,并在条件许可时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普选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按照上述规定,皖北、皖南行政区和安徽省先后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一节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49年初,皖北地区全境解放,由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管辖。同年10月,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成立,由61人组成。10月28日召开的筹委会第一次会议认为,皖北地区军管时期虽已基本上过去,但乡村仍有零散土匪活动。广大群众尚未发动起来,举行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条件还不够成熟,决定召开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选出曾希圣等25人为筹委会常务委员。曾希圣为主任委员,黄岩、宋日昌为副主任委员。决定组织3个专门研究小组,负责起草生产救灾、兴修水利、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发展工商业等议案。
一、代表的产生与构成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的规定,采取由各地区、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部队等协商推选或由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直接邀请的办法,全区共产生各界人民代表413人。其中:中国共产党皖北区代表20人,民主同盟皖北区代表4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皖北区代表15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代表30人,人民解放军皖北军区代表45人,职工代表48人,农民代表77人,青年界代表15人,学生界代表11人,妇女界代表25人,文化教育界代表35人,工商界代表37人,回民代表11人,航运界代表3人,船民代表7人,直接邀请代表30人。党派、团体、政府、军队和其他各方面的代表中,有战斗英雄、支前英雄、护矿护路护校模范、工作模范、科技人员等。
二、会议的召开
1949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合肥市召开,到会代表399人。
中国共产党皖北区委员会书记、会议主席团成员曾希圣致开幕词。他说,这次会议是皖北人民空前未有的一次会议,我们要检讨过去八个月当中的工作,实行民主讨论,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皖北人民当前的紧迫要求,研究今后工作,权衡轻重缓急,作出决议,提供政府采纳。他要求代表们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立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采取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诚恳地协商问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和衷共济,民主团结,把大会开好。中共皖北区委代表李世农、皖北行署代表李云鹤、解放军皖北军区代表李世焱、第三野战军七十一师代表梁金华、皖北民主同盟代表姚佐元、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皖北工委代表项南、少数民族代表马乐庭、渡江英雄车胜科、宿县专区代表杜大娘和特邀皖南行政区代表李志民等32人在会上讲了话。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黄岩作了关于传达全国政协会议精神和学习政协决议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中共皖北区委书记曾希圣作的关于皖北当前情况和任务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皖北地区解放后8个月来皖北人民在共产党与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支援前线、肃清残余匪特、生产救灾及其他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水灾严重,被淹土地2800余万亩,被决堤埂达数百里之长,受灾人口8个月前后合计达800余万,重灾即有400余万,断炊现象严重。报告提出:今后工作的总方针应以农村为重点,厉行农村改革,发动群众,发展生产,兼顾城市,正确执行四面八方政策,稳定地发展工作,进一步改进农业生产,建设一个繁荣富庶的新皖北。为此,当前实现的任务是:第一,彻底肃清土匪特务。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厉行社会改革,完成土改工作的准备,切实进行减租清债,改善农民生活,恢复生产能力。第三,努力生产救灾,大力兴修水利,认真贯彻以生产自救为主,社会互助、政府协助为辅的生产救灾方针。第四,有步骤地恢复与发展工商业,实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沟通城乡与内外关系,解决工业生产原料与销路,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五,贯彻精简节约,大力发动机关部队生产,克服困难。第六,改造基层政权,纠正干部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会议还听取了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宋日昌作的半年来政府工作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支援战争、生产救灾、剿匪反霸减租,以及财政经济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检讨了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了今后政府工作总的方针任务。
代表们分组讨论了曾希圣和宋日昌的报告,并一致通过以下决议:(1)关于贯彻生产救灾的决议。决议提出依靠灾民生产自救,结合社会互济和政府救灾以工代赈的生产救灾方针,要求抓紧冬耕春种、修河治水,正确使用政府的贷粮贷款,并发动人民互助互济,开展各种副业生产,务使全体灾民逐步摆脱灾荒威胁,安心生产。(2)关于沟通城乡内外关系发展工商业的决议。决议指出,加强城乡贸易,发展工商业,为繁荣皖北经济的当务之急。今后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工业和有利于民生的商业,加强交通运输事业。决议强调,必须消除各种思想障碍,加强对工商业的组织领导与管理,扶持、推动与鼓励私资经营工商业。公营贸易及银行机构要加强调剂供求,稳定物价,并尽力扶助人民各种合作事业。(3)关于大力兴修水利的决议。决议要求今冬明春必须大力兴修水利,实行以工代赈,修复圩堤,疏浚河道,杜绝来年水患,以奠定今后发展农业与工业,建设新皖北的基础。(4)关于《中国共产党皖北区委书记曾希圣关于皖北当前情况和任务的报告》和《皖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宋日昌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认为两个报告完全符合皖北的实际情况及全体人民的紧迫要求,对半年来的政府工作表示满意,号召各界人民以最大努力,为实现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会议还通过了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致敬电等。
会议选举出皖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曾希圣为主席,黄岩、梁从学、宋日昌、沈子修、陈萌南为副主席,李世农等44人为委员。同时,决定成立生产救灾、水利、革命文献实物收集3个委员会,并通过了各委员会委员名单。
会议主席团提案审查整理委员会召集人李世农作了关于提案审查整理情况的报告,对大会收到的279件提案,分别提出了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