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是按照上述决议和宪法、法律规定,进行建立和行使职权的。
省人民代表大会从1954年8月建立到1988年1月,先后经历了六届。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人大工作在摸索之中前进,按期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了职权。1957年下半年开展反右派斗争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9年多时间内,人大工作受到“左”的影响,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受到干扰,人民代表大会难以按期召开会议和进行换届选举。“文化大革命”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停止活动,直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人民代表大会得到恢复。1978年1月召开了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修正的1978年宪法、1982年新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省人民代表大会逐步健全和进入新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省五届、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依法召开代表大会会议,认真履行宪法、地方组织法规定的职权,人大建设和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第一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3年5月11日,安徽省选举委员会成立,黄岩为主席,丁明志等20人为委员,进行组织和指导全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工作。1954年6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依据中央选举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召开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几个问题的决定》,决议于1954年8月中旬召开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后,在省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了起草会议文件、征集提案等项筹备工作。
一、代表名额与构成
1954年6月11日省选举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根据选举法的规定,结合安徽实际情况,确定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486人,并分配到全省74个市、县和武装部队等选举单位。代表侯选人,由中共安徽省委或当地市、县委邀请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进行协商,联合提出建议名单,提请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和武装部队军人代表大会民主选举。共选举产生省第一届人大代表486人(包括宿县、怀远、寿县、无为4个县于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后选出的38人)。其构成情况是:干部192人,占39.46%;工人26人,占5.35%;农民90人,占18.52%;部队15人,占3.09%;文教卫生界73人,占15.02%;科技人员25人,占5.14%;人民团体18人,占3.7%;工商界21人,占4.32%;宗教界3人,占0.62%;少数民族4人,占0.82%;其他19人,占3.96%。代表总数中,共产党员308人,占63.58%;民主党派45人,占9.26%;妇女68人,占14%。代表中还有工农业劳动模范、战斗英雄、文教卫生和科技等方面的先进人物,具有广泛性和先进性。该届代表大会任期内,出缺代表19人(逝世4人,撤销代表资格3人,调至外省辞去代表职务8人,因行政区划调整缺少4人),由选举单位补选代表15人。
二、历次会议
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从1954年8月到1958年11月,共召开4次会议。该届法定任期4年,实际任期4年3个月。
该届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三、四次会议开幕前,均召开了预备会议,选举本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会议议程和会议设立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提案(议案)审查委员会、文电起草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第一次会议〕
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8月20日至26日在合肥市召开,到会代表413人,宿县、怀远、寿县、无为4县因防洪任务紧张,未如期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协商推选列席代表38人参加会议。
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席曾希圣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是由普选产生的。它不同于过去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它更充分地代表各阶层人民的意志,正式行使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这是人民民主制度发展到更为巩固更为完备的标志,是人民政治生活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他还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正当着国家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年,又是在安徽省有历史纪录以来未曾有过的洪水为灾的特殊年份,不仅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而且担负着极为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为完成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除按照选举法选好安徽省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外,要认真学习和讨论宪法草案,审查政府工作报告,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对当前防汛抢险、生产救灾、节约渡荒以及恢复灾区正常生活,防止今后灾害等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作出决定,贯彻执行,以战胜当前严重水灾所引起的困难。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刘飞、省总工会主席陈庆泉、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委员会书记丁明志、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安徽省委员会主任委员余亚农、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委员会主任委员沈子修、省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潘锷、省民主妇女联合会主任张文秀、省人民政府委员房秩五、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主任程士范等代表讲了话,表示拥护宪法草案,并对安徽的防汛抢险、生产救灾等中心任务表示极大的关心。
会议听取了曾希圣主席作的省人民政府1953年以来工作情况和当前工作任务的报告。报告说,安徽省是一个多灾的省份。1949年江淮并涨,5种5淹;1950年沿淮遭受了非常洪患;1952年发生了严重涝灾;1953年又受到严重霜灾袭击。由于全省人民团结一致的努力,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各项决议、指示,因而克服了这些灾害造成的困难,完成了中央给予安徽省每一个期间的任务,特别是从1953年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6个国营厂矿总产值,1953年较1952年增长34.4%,1954年上半年较1953年同期增长70%。地方国营工业的总产值,1953年较1952年增长28.92%。合作社营工业的产值,1953年较1952年增长74%。工业基本建设投资,1953年比1952年增长194%,1954年较1953年同期又增长了48%。其中尤以重工业所占的比重为大。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业也有相当的发展。农业生产1953年虽然灾情比1952年大,但粮食产量还增加了2.6%。棉花、茶叶、油料也基本上完成了计划。互助合作运动有了巨大发展,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总农户的58.91%。治淮水利工程在大汛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群众兴修的塘坝、涵闸、沟渠等农田水利工程,使大面积的农田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防洪、防涝、防旱的能力。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正稳步前进,物价基本上保持稳定,物资交流更加活跃。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存款贷款都有大幅度增长,并在全省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交通运输、邮电、文教、卫生等事业也都有了较快的发展。报告指出,由于安徽省灾情严重,必须肯定以生产救灾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运动。同时,要抓好现有国营工业首先是重工业厂矿的生产。抓紧兴办一批地方工业,继续做好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加强财政金融工作,认真贯彻税收政策,努力完成财政收入,并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做好灾民的安置和救济,防止和及时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进一步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报告指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分散主义、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工作不深入实际以及骄傲自满情绪还相当严重,必须注意加以克服。会议还听取了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桂林栖作的关于宣传和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世农作的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
代表们对曾希圣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在大会讨论时,刘健挺、吴彦求、戴戟、黄梦飞等32人发言表示同意这个报告。
会议通过了关于安徽省人民政府曾希圣主席《1953年以来工作情况和当前工作任务报告》的决议。决议号召全省广大工农群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各界爱国人士,积极行动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通力合作,完成当前各项工作任务。会议还通过了关于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关于拥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的外交报告的决议、关于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的决议、关于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提案报告的决议、关于组织灾区慰问团的决议,以及向毛泽东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致敬电,向朱德总司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致敬电,向彭德怀司令员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致敬电等。
会议选举方令孺(女)、朱蕴山、江庸、李达、李步新、李克农、李有安、余亚农、沈其益、汪世铭、汪胡桢、何世琨、何谦堂、周新民、周鲠生、查夷平、查谦、陈荫南、马乐庭(回)、孙仲德、孙起孟、孙德和、梁希、许杰、章蕴(女)、章伯钧、曾希圣、黄岩、梅汝、程士范、项南、张如心、张劲夫、张会亭、叶笃义、黎锦熙、赵朴初、郑久鸿、潘锷等39人为安徽省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二次会议〕
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55年2月28日至3月3日召开,到会代表426人。
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政府主席曾希圣作的1954年下半年工作情况和1955年工作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1954年下半年安徽省各项工作是环绕着生产救灾这个中心任务来进行的。我们已经基本上战胜了夏淹、秋旱、冬雪等各种巨大困难,取得了生产救灾工作的巨大胜利和其他各种工作的胜利。报告说,1955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又是安徽人民在遭受了百年未有的大水之后,还必须继续加强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一年,任务特别重大和艰巨。尤其是农业增产指标比以往年份大,要求粮食产量达到203亿斤,棉花产量68万担,油料产量870万担,均比以往正常年成增长2至8成以上。必须大力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积极而又稳妥地发展互助合作组织;必须开展农业生产改革运动,特别是对于避灾增产的安徽农业3项改革办法,即提高夏季和晚秋的收成比重,改种高产作物和耐水作物,改一季为两季,改两季为三季和改种双季稻,改变广种薄收的习惯,更要大力推广;必须完成长江整修工程和大力做好农田水利工作;必须开展群众性的积肥运动,做好种子供应工作,为实现“三改”保证农业丰收准备条件。会议还听取了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江干臣作的关于安徽省195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55年财政收支初步意见的报告。
会议代表对上述报告进行了讨论。在大会讨论时发言的有:刘飞、余亚农、沈子修、陈荫南、马乐庭、桂林栖、吕季方、戴戟、李世农、吴彦求、严凤英等41人,他们肯定了1954年下半年以来省政府工作在各方面所获得的重大成就。同时还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会议通过了关于安徽省人民政府1954年下半年工作情况和1955年工作任务的报告的决议,号召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安徽省解放后几年来不断向灾荒困难作坚决斗争的顽强精神,努力完成全省1955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要热烈参加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以合作互助为中心,大力推行“三改”办法的大生产运动,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粮食203亿斤的光荣任务而奋斗。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安徽省195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55年财政收支初步意见报告的决议、关于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议案的报告的决议、关于拥护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关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和《关于美国政府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声明》的决议、关于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告全世界人民书》开展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的决议,以及向毛泽东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致敬电。
会议在73位代表联合提出的各项侯选人名单的基础上,选举黄岩为省长,李世农、张恺帆、沈子修、桂林栖为副省长,丁继哲、王光宇、江干臣、朱子帆、吴光、吴溢、吴锐、吕季方、李任之、李世焱、李则刚、李凤、李云鹤、李湘若、李镜、房师亮、马长炎、马乐庭、陈雨田、陈粹吾、倪则耕、孙兰、张月潭、张世荣、张锡祺、曾希圣、曾庆梅、黄梦飞、彭宗珠、冯言安、杨明、翟宗文、赵凯、郑伯川、刘飞、潘锷、操振球、简根贤、戴戟、罗平、苏毅然、龚意农等42人为省人民委员会委员。陈元良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潘建军为芜湖专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彩东为徽州专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国印为安庆专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盖鹏举为六安专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关焕章为滁县专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在芝为阜阳专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荣扬为宿县专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在会议结束前,省长黄岩讲了话。他说:这次大会圆满地完成了选举等各项任务,必将大大推动我们各项工作更进一步地向前发展,希望代表们回去后,广泛地向群众传达大会精神,掀起一个春耕大生产的热潮,争取农业生产的丰收。黄岩省长代表当选的省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对代表们的信任和托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保证一定竭尽一切力量,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第三次会议〕
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56年5月21日至24日召开,到会代表346人。
安徽省副省长张恺帆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在会上作了题为《为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给予我省的任务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安徽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农业合作化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运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支援国家工业化,积极发展地方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教卫生事业;加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社会主义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3年多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由于全省人民坚强的团结,向各种灾害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斗争,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上完成了并且很多方面已经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前3年任务。报告指出,在过去3年中,领导工作中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等缺点和问题,严重地影响着第一个五年计划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地完成,必须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报告提出要争取在4年内完成五年计划。为此,1956年必须抓住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依靠农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把安徽省的农业生产大大向前推进一步。报告分别提出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强调为了完成1956年各项工作任务,必须集中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消极因素,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和先进生产者运动,厉行节约,增加生产,完成和超额完成本身所承担的任务。报告要求每一个国家机关干部都要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学习先进经验和科学知识,深入下层,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具体指导,以克服目前领导落后于群众,思想落后于实际的现象,向各种形式的右倾保守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作坚决的斗争。会议还听取了省财政厅副厅长张浩和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元良分别作的关于安徽省195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
会议进行了两天的讨论。戴戟、潘锷、黄梦飞等40多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了两项决议:(1)关于为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给予我省的任务而奋斗的决议。决议对我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前三年的执行情况表示满意,号召全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更进一步紧密地团结起来,加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积极性,增加生产,厉行节约,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坚决克服各种右倾保守思想,排除一切困难,为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给予我省的任务而奋斗。(2)关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会议还通过了议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苏毅然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和179件议案的处理意见。
会议同意桂林栖辞去副省长职务,补选王光宇、苏毅然、余亚农、陆学斌、马长炎、陈荫南为安徽省副省长;李彩东为芜湖专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荣扬为蚌埠专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第四次会议〕
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57年9月21日至28日召开,到会代表381人。
会议开幕前,举行了为期9天的预备会议,中心内容是进行反右派斗争,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在预备会议上作了《为取得反击右派和全民整风运动的伟大胜利而斗争》的政治报告。曾希圣在报告中阐述了整风运动的伟大意义和几个月来整风运动的情况。提出:第一,要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右派的猖狂进攻;第二,要切实完成各级的整风运动;第三,要组织大辩论,开展全民性的整风运动。
安徽省副省长张恺帆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向会议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年来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今后任务,批驳了“右派言论”。报告说,安徽省1956年粮食产量达到218亿斤,接近丰收的1955年的水平。经济作物除棉花、苎麻、芝麻略有减产外,花生、烤烟、茶叶、蚕茧、黄麻的产量,都比1955年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全省造林面积比1955年增加141.65%。全省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基本高级化,入社农户占全省总农户的98.4%,其中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0.49%。绝大多数是办得好的或者基本上办得好的,存在问题较多的所谓三类社仅占10%左右。必须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继续进行整顿,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对10%左右的三类社,要专门组织力量加以整顿。报告指出,安徽省在1955年“三定”的基础上基本上完成了全年的粮食统购任务,保证了各方面的必需供应,其中仅供应灾区的就达24.3亿斤。报告说,1956年全省国营工业、地方工业(包括公私合营工业)和手工业总产值比1955年增长27%。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加46%。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57个限额以上的重点项目,已有32个工程先后按期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事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报告说,1956年是安徽省文教卫生事业大发展的一年。各种学校招生总数比1955年实增77万余人,新增加的各类学校1730所,全省参加业余学习的330万余人。全省发掘整理了不少传统剧目和音乐、舞蹈,新发展242个电影院队。继续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特别在开展血吸虫等地方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报告说,在国家机关、工矿企业、学校、人民团体、共产党及民主党派内部已经清查出来一批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肃反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发生过一些错误和缺点。主要是在机关肃反中曾经斗了一些现在看来是可斗可不斗的人,甚至斗错了个别好人。在社会镇反中也捕了一些可捕可不捕的人,甚至捕错了个别好人。我们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坚决地进行了纠正和作了必要的善后处理。会议还听取了省财政厅副厅长张浩作的关于安徽省1956年财政决算和195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元良作的关于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会议通过了以下决议:(1)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安徽省1956年财政决算和1957年财政预算报告的决议。决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当前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加强团结,加强工作,贯彻执行增产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努力完成今年的生产建设任务。(2)关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要求司法战线继续纠正某些右倾思想,改进与加强人民法院的工作,更好地担负起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
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世农向会议作了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会议通过了这个报告和155件提案的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