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人口分布
民国36年(1947年),淮南矿路警察总所统计,矿区共有32652人。其中,第一矿区(大通矿)16034人;第二矿区(九龙岗东矿)6780人;第三矿区(九龙岗西矿)6803人;第一段(淮矿路段)3035人。
1953年,市区有人口246941人,其中田家庵区40840人,九龙岗区31021人,大通区29145人,八公山区29592人。4个农村区,上窑区37884人,洛河区27321人,洞山区19984人,蔡家岗区31154人。
1964年7月1日,市区有4562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354418人,农业人口为101805人。市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33人,4个区中,田家庵区人口密度较高,大通区人口密度较低。
1977年底,市区共有人口897980人,其中,田家庵区192635人,谢家集区200537人,大通区121848人,八公山区121695人,古沟区(现潘集区)261265人。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23人,淮河以北每平方公里391人,淮河以南每平方公里1503人。
1982年7月1日,市区有人口1025077人,其中,田家庵区240080人,谢家集区219771人,大通区125271人,八公山区135043人,潘集区304912人,市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940人。5个区中,田家庵、谢家集两区人口密度较高,潘集、大通两区人口密度较低。
1985年底,市区人口共有1074648人,全市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455765人,非农业人口为618883人,市区中,潘集区人口最多,为324927人,田家庵区人口居第二,为262677人,大通区人口最少为117454人。5个区中田家庵区人口密度最高,为每平方公里2801人,谢家集区次之,为每平方公里2360人,市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85人。
1990年7月1日,市区共有1239952人。
1990年市区人口分布与密度表
1953年,市区有人口246941人,其中田家庵区40840人,九龙岗区31021人,大通区29145人,八公山区29592人。4个农村区,上窑区37884人,洛河区27321人,洞山区19984人,蔡家岗区31154人。
1964年7月1日,市区有4562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354418人,农业人口为101805人。市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33人,4个区中,田家庵区人口密度较高,大通区人口密度较低。
1977年底,市区共有人口897980人,其中,田家庵区192635人,谢家集区200537人,大通区121848人,八公山区121695人,古沟区(现潘集区)261265人。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23人,淮河以北每平方公里391人,淮河以南每平方公里1503人。
1982年7月1日,市区有人口1025077人,其中,田家庵区240080人,谢家集区219771人,大通区125271人,八公山区135043人,潘集区304912人,市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940人。5个区中,田家庵、谢家集两区人口密度较高,潘集、大通两区人口密度较低。
1985年底,市区人口共有1074648人,全市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455765人,非农业人口为618883人,市区中,潘集区人口最多,为324927人,田家庵区人口居第二,为262677人,大通区人口最少为117454人。5个区中田家庵区人口密度最高,为每平方公里2801人,谢家集区次之,为每平方公里2360人,市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85人。
1990年7月1日,市区共有1239952人。
1990年市区人口分布与密度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