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一届一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协商、讨论有关政府工作和重大政策措施。共召开常务委员会和常务委员扩大会议8次,先后就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名单、省法院名单和专区法院名单、粮食统购统销、组织本会委员配合省人民代表下乡视察,对“大赦特赦”、《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和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和讨论,广泛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统一了认识,加强了团结,发挥了政治协商的作用。
二是进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和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政治斗争。在1955年2、3月间,省政协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号召,会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安徽省分会,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进行了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的签名运动,全省参加签名的人数共24783129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9.8%,并结合当时的国际斗争形式,揭露了帝国主义准备使用原子武器的罪恶阴谋。当亚非会议胜利闭幕的时候,为了庆祝这一伟大胜利,召开了各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并组织学习有关亚非会议的主要文件。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5周年的庆祝活动中,省政协会同省中苏友好协会联合举行了庆祝晚会,并通过报告会和图片展览等方式,深入广泛地宣传了中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以及中苏友好对于巩固世界和平所起的巨大作用。
三是组织各界人士进行时事政治和理论学习。除组织和帮助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文史馆员经常进行时事政策学习外,并在自愿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理论学习。1955年上半年完成了《联共(布)党史》9至12章的学习;下半年进行肃清反革命运动的有关文件材料的学习,还学习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文件。在第八次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组织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进行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决定”,重新建立了学习委员会和五个学习分会分别组织各界民主人士、私营工商业者、宗教和少数民族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学习。学习委员会设立两个办公室与各分会密切联系,分工办理、组织各界民主人士和私营工商业者的学习。
四是协助政府宣传、贯彻执行政策法令和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常组织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有关人民团体协助政府宣传政策法令,并通过全体委员和市县政协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在1955年5月间,曾与各民主党派协商,调派省政协机关及各民主党派干部10人参加合肥市工商联组织的12个行业、1760多个工商业者进行学习和全面安排市场的工作。12月间,当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的前夕,召开了常务委员扩大会议,听取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主委潘锷、副主委黄梦飞等传达毛泽东主席在全国工商联第二次执委座谈会上指示以及陈云、陈毅副总理的报告。会后分别召开了3个座谈会,就社会发展规律、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以及社会主义美好前途等问题,进行了座谈。1956年1月间,当全国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新的阶段,又与各民主党派协商,调派18名干部到合肥参加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
五是组织委员及各界代表人士参观、视察。一届一次会议以来,曾多次组织各界人士在省会参观了文物展览、美术展览、公安展览、美蒋空投特务罪行展览、苏联经济建设图片展览、太平天国史迹展览和工农业生产展览等。1955年5月间,组织部分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工商、宗教、少数民族、文教、科技等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士共50人的参观团,到上海参观苏联经济建设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同年夏收、秋收后,又两次组织住在省会的委员会同省人民代表下乡视察,共计视察6个市、16个县、38个乡、39个农业合作社。这两次视察,对委员无论是在自我教育上,或是协助政府改造工作以及鼓舞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是建立市、县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织和加强与住在各市县的省政协委员的联系。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结合全省的实际和工作需要,省政协经与各有关方面协商,决定在各省辖市及部分重点县建立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织,巩固与加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住在各市、县的省政协委员,经常取得工作上的联系,要求他们经常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协助政府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一届二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1956年7月1日邀请在合肥的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治报告。7月18日又就周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所作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和解放台湾问题的报告”进行了座谈。会后,协同民革安徽省委员会等民主党派动员和组织了留在安徽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向去台湾的亲友和故旧进行广播和通讯联系,劝导他们在解放台湾、完成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中争取立功。
二是在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后,1956年7月21日邀请在合肥的文教科技界的委员和代表人士及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举行了座谈、讨论。1956年8月1日邀请在合肥的委员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对中共中央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进行了座谈,会后组织省政协和合肥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各界民主人士500多人听取了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郑曰仁关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问题的报告。
三是为了支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正义斗争,反对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1956年11月5日在合肥举行了各界人民支援埃及反抗英、法侵略的示威游行大会。常务委员会在11月21日第13次会议上又与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安徽省分会常务委员会联合协商组成“安徽省各界人民支援埃及反抗侵略委员会”,在全省各地展开了声援埃及的活动。
四是1956年11月12日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省政协在合肥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参加这个纪念会的有省及合肥市政协委员、省直机关、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方面代表人士共1200人。在此前于11月9日邀请安徽农学院副院长干仲儒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方面人士作了“孙中山先生革命业绩”的专题报告。
五是常务委员会在1956年6月24日和11月28日分别举行第10次会议和第14次会议(与安徽省人民委员会联合举行),决定了1956年夏季和冬季视察工作中。委员们在视察工作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都分别转交有关部门处理。
六是为了适应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对于政治学习、理论学习的要求,根据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精神和省政协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组织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进行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决定》,在全省6个市、45个县政协建立了学习委员会,对学习工作都分别作了规划,举办了学习座谈会、学习讲座、业余政治学校、短期政治学校、工商业者短期讲习班,吸收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在自愿基础上参加学习。全省参加学习的各界民主人士由原来300多人增加到4670人。工商业者的学习人数也由原来21300人增加到85213人,增加了3倍多。
七是1956年6月14日,组织委员和各界人士130人参观了佛子岭水库建设工程;1956年11月5日又组织委员和各界人士37人,参观马鞍山铁厂和南京工矿企业、文化事业和历史古迹。两次参观以后,分别举行了座谈,进行了总结,并将参观马鞍山铁厂后所提出的建议送交中共安徽省委转请冶金工业部研究处理,并将冶金工业部的研究处理意见答复原建议人。
八是认真办理了委员提案。一届二次会议收到提案120件,出席的委员和列席人员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共327条。这些提案、建议和意见,属于政府工作的,都送请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或作参考;属于政协工作的,则由常务委员会加以研究和处理,基本上做到件件有交代。
三、一届三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1958年3月,组成安徽省暨合肥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知识分子自我改造促进大会筹备委员会,接着举行了有6000余人参加的社会主义自我改造促进大会,并在会后举行盛大的游行。
二是通过双周座谈会,对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省级委员中右派分子的处理意见进行协商。
三是1957年11月,先后召开了座谈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和64个国家共产党和平宣言以及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举行了座谈。
四是1958年6月2日,协商了安徽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名单。11月2日,协商决定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五是1958年2月,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慰问团,在春节中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在安徽的部队和休养员,表达全省人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敬意和热爱。
六是1958年4月和7、8月间,先后组织两次大规模的参观活动。第一次118人,分别到淮北、皖中、皖南的部分地区参观河网化和各方面工作情况。第二次500余人,分批到安庆、舒城、桐城、枞阳、庐江、宣城、繁昌等市、县参观农业生产,并及时举行了座谈会,交流了参观心得、畅谈了感想。
七是一届三次会议共收到委员提案265件。其中关于工业、交通、城市建设、邮电方面的49件;关于农业、林业、水利方面的40件;关于文化、教育、体育方面的44件;关于卫生方面70件;关于商业、财政、粮食方面14件;关于民法、司法、宗教、民族、人事、编制方面31件;关于统战方面17件。这些提案内容丰富,表达了全省各阶级、阶层人民对党和政府各方面工作的意见与要求,对于促进全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八是对于在合肥的委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采取访问、开座谈会等方法,听取他们对国外重大事件、党的方针政策的反映,征求他们对省政协工作的意见。对于住各市、县的委员,则用通信方法进行联系。1957年至1958年中,共有委员71人写信给省政协,他们的建议和反映,都及时送给有关部门处理。为加强联系,交流工作经验,还编印了《安徽政协通讯》。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