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职工队伍
纺织工业企业的职工队伍伴随着生产发展逐步壮大。1990年底有职工1424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41人,固定职工8156人,合同制工人5152人,女职工有9278人。
二、工资奖金
1980年市纺织工业局组建时,纺织行业大多实行计时工资制。1980年起,在少数企业内试行计件工资和超额计资制。
1983年,纺织行业企业工人实行八级工资制,干部实行新企干二十三级制。固定的等级工资制不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特别是各企业的挡车工劳动强度大,工资分配不尽合理,要求调出的逐年增加。根椐这一情况,1985年纺织部在全国开始推行岗位工资制。市纺织行业本着“突出一线,推动二线,平衡三线”的原则,企业内部对纺织一线的运转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二、三线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干部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同时还进行了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的调整工作、新参加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转定工作及工资标准的简化套改工作等。通过工资制度的改革,全市纺织系统企业职工工资逐年增长。
1986年以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厂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岗位工资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突出了质量、消耗等指标在工资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主管部门对企业也逐步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工效挂钩”等管理和考核办法,将企业的工资总额和效益挂起钩来,上下浮动,进一步激励了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到1990年,职工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613元。
三、技术培训
纺织企业从事一线生产的职工都需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操作与保养、安全生产知识、岗位应知应会及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培训后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新职工上岗后,直接交由师傅帮带。纺织行业的挡车工,大都属熟练工种,在老师傅的帮带下,一般3个月左右可独立操作。
新职工在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经常采取岗位培训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主要方法有集中开办短期培训班,开展技术练兵、技术表演和技能竟赛。同时鼓励职工学习文化,提高文化素质。
由于纺织行业发展较快,新技术不断出现,新项目不断上马,原有的传统技术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要求,所以,凡在市内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通常采取派人到外地学习的办法解决。淮南纺织厂初期即派出大批女工到上海等地学习操作。淮南毛纺织厂在建厂初期派出250人到上海、扬州、蚌埠等地毛纺厂学习。
四、劳动保护
1984年以前,纺织工人的劳保用品只有一个饭盒、一顶帽子、一只口罩。1985年以后,提高了职工的劳动保护标准,纺织系统增发了工作服、防寒服、劳保鞋、肥皂、毛巾等用品。对有毒有害、高温高空、粉尘、染化配料等工种发放劳保津贴(营养费),并每年对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普查。还按有关规定对怀孕职工给予照顾,如改翻班为上白班、调整工作岗位等。
纺织系统的各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分管生产的厂长必须管安全。新工人进厂普遍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为保证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坚持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全系统一个月一自查,三个月一互查,各厂每周一小查,并坚持开展安全月活动,同时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检查结合起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