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概况
解放前,淮南矿区轻工业只有私营上窑缸厂和一个年产白酒不到50吨的酒厂及几家规模很小的私营碾米厂、手工卷烟作坊、个体印刷户。此外在田家庵、大通、九龙岗、上窑、八公山等地还有铁、木、竹、缝纫、做鞋、织布、打线、修补等手工业,因资本少、工具简陋,皆是个体经营。
解放后,人民政权发展了一批公有制企业,并成立轻工业主管机构。1949年接收酒厂,同年底行矿区政办事处在田家庵筹建肥皂厂。1952年10月,华东工业部皖北造纸厂破土动工(后改为安徽造纸厂)。年底,由18名个体手工业者在田家庵组成第一手工业木业生产合作组。1954年12月成立市工业局。1955年3月组建成立手工业管理局,并在各区设立办事处,加强对全市手工业的统一领导和业务管理。1956年1月,在全市手工业合作化运动高潮中组建27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有社(组)员3111人,占全市手工业者总数的92.9%,实现了由个体到集体、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变革。1957年全市手工业产值达800万元,同年,轻工骨干企业淮南肥皂厂搬迁至八公山,安徽造纸厂2号、3号造纸机相继建成投产。
1958年,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大搞“升级过渡”,全市有22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2979人由集体转为全民所有制。同年11月,市工业局划分为轻工业局和重工业局,市手工业管理局并入轻工局。1961年在贯彻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过程中,市轻工业局重新划分为轻工业局和手工业管理局。此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已发展到33个,职工增加到3267人,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60%,产量和花色品种倍增。1963~1965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产品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工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地上升。“文化大革命”期间,淮南轻工业如同其他行业一样遭到冲击破坏。生产虽有发展,但举步艰难,管理机构也多次变动,直至1979年9月,轻工行业分别改由市第一轻工业局和第二轻工业局分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引进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生产发展加快,出口产品增多。市轻工业公司于1984年初在全市9大公司中率先同市政府签订了以1983年完成指标为基数的工业总产年递增20%、三年翻一番的经济责任状。80年代,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市华光日化厂1980年开发出新产品薄荷脑,成为全省最大的天然薄荷脑生产厂,是国家生产薄荷脑的三大厂家之一;安徽造纸厂1985年4月引进日本半干压罗纹辊装置,生产出压纹卷烟纸新品种,1986年5月试用红麻全杆制浆造纸成功;肥皂厂1983年肥皂总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新建的设计年产1万吨啤酒厂于1986年投产;酒厂投资1000万余元,于1985年建成年产300吨优质酒车间,并引进冷冻食品、汽水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市印刷厂1986年生产销售扑克牌突破450万副。市轻工公司1987年产值完成10115万元,比1983年翻一番,三年实际净增利润总和达1494万元。
市二轻工业局对所属企业坚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的原则,在深化改革中,积极推行以承包为重点的各种类型的经济责任制,完善了企业的经营机制,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78~1987年工业持续稳定增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4324万元,平均年递增速度为5.9%。24种重点考核的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的有21种,其中乒乓球拍增长6倍,绒布手套增长5倍,精铝制品增长3.5倍,玛钢水暖管件、民用镜、瓦楞纸等17种产品都增长1倍以上,产品合格率达98%。解放41年来,淮南二轻系统向其他地方工业输送骨干企业28个。
到1990年,市轻工业公司辖有企业12个,主要产品有卷烟纸、文化用纸、包装纸、淮南皂、香皂、花色皂、肥皂粉、精甘油、薄荷脑、薄荷素油、硬化油、酒精、白酒、色酒、啤酒、搪瓷制品、扑克牌等。市二轻局辖有企业27个,有塑料制品、精铝制品、日杂日化、皮革及制品、橡胶制品和机械加工等行业;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99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