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四届一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常务委员会共举行了第一、二、三、四、五、六次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通过副秘书长任命名单、组织机构和设置,参加各个工作机构人员名单。传达全国科学大会、全国政协五届二次常委会的精神,讨论当前工作,研究会务。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与组织各界人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实现“四化”而努力。1979年4月4日,在省政协四届四次常委会上,省政协副主席刘儒林作了《政协的全部活动要适应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报告。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党在新长征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我们政协工作要适应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在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斗争中,在向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政治协商,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发挥革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次常委会上还通过一项决议。①撤销学术研究委员会、调查研究工作组。②设立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工商、妇女、民族宗教七个工作组;充实对台宣传组、信访工作组。③设立工作组办公室。④任命各工作组负责人和工作组办公室负责人。在省政协四届六次常委会上协商增补省政协委员151人。对六次常委会上提出的一些有关工农业生产、教育、文化、卫生、科研、环境保护以及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建议与意见,都及时向省委、省革委会作了汇报和反映,并转请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根据国内外形势和一些重大问题,如修改宪法草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草案等,分别组织在合肥的委员、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以及各界人士,进行了协商讨论。叶剑英委员长的国庆讲话(讨论稿)下达后,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安徽省委的指示,在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中进行了座谈,征求了意见。为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30周年,分别举行了茶话会、报告会、诗画会和电影招待会等活动。
二是为了推动在合肥的委员、各界人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先后恢复与建立了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工商、妇女、民族宗教、对台工作、信访等9个工作组,有289位委员和各界知名人士分别参加了活动,并设立了工作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工作组成立后,都积极开展了活动,参加活动的共1500多人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传达中央有关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全国文代会精神。讨论当时文艺界有争议的《法官与逃犯》、《我的血也是红的》、《战士几时归》3个剧本,观摩了戏剧;研究讨论升学、就业以及中西医结合问题;组织参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座谈子女教育问题;听取全省民族宗教工作情况的介绍等。
科技工作组邀请科技界人士,分工、农业两个小组进行多次座谈,着重讨论了安徽工农业如何发展等问题。省委负责人对这一活动非常重视,听取了情况汇报,并参加了科技工作组大组座谈会,还多次要求省直机关部、委、局对座谈会上提出的一些意见与建议,认真落实。
举办科技、法制等各种报告会。先后邀请有关负责人和专家作了“访问美国和日本”、“中子弹物理和中子武器的进展”、“国内外铁路发展概况”、“两淮煤田的开发”以及“音乐与考古”等报告。
三是组织在合肥的部分委员、省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进行时事、政治、理论的学习。学习了全国五届人大和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二次会议文件以及7个重要法律。并认真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还组织了报告会和大组讨论会。1978年5月,组织部分委员到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四是积极开展对台工作。对台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省委有关对台宣传的指示精神,研究组稿计划。组织有关人士游览黄山,参观“祁红”和“屯绿”的产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安庆石化厂。先后组织了对台宣传稿件30多篇,其中有许多稿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福建前线电台以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所采用。还与省委统战部、省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举办了中秋茶话会,举办了台湾情况报告会。
五是文史资料委员会重建以后,开始了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工作;清理“文化大革命”前的600多万字、1600多篇的文史资料存稿,并进行了分类编目;在再版、选编《安徽文史资料选辑》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李则纲教授遗著《安徽历史述要》,50万字,史料丰富,对史学界和艺术界都有重要参考价值,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人力作了整理、校订,并打印了全部文稿,以便作进一步的修订。
六是认真处理了来信、来访工作。两年中,先后共处理了人民来信1697件,接待了群众来访150多人次。
二、四届二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四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先后召开了第七、八、九、十、十一次常委会,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共十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精神,研究会务,增补省政协委员。多次召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四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充分进行民主协商,广开言路,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先后专题座谈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政协章程修改草案》,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学习、座谈了中共中央(1980)60号、75号文件,统一了对改正错划右派和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认识。
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组织了部分委员进行多次参观访问和专题调查,先后到当涂、涡阳、凤阳、利辛、无为、马鞍山等地,参观了绿化、养猪和引江灌溉工程,专题调查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等问题,反映了情况,提出了建议,送请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三是根据政协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的特点,组织各方面人士,献计献策,积极为“四化”服务。省政协9个工作组共开展活动51次,参加活动的学者、专家和各界人士2300人次。科技、教育、医药卫生等工作组,先后就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与使用以及中医中药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座谈,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受到省委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省工商联、省政协工商组和合肥市政协针对合肥纺织系统的纺、织、印染各个生产环节互不协调的问题,联合组织原工商业者和科技人员进行多次座谈讨论,提出一项既能解决当前生产矛盾,又能节省投资的改革方案。重视加强知识分子工作,专题座谈和调查知识分子的情况,对他们迫切要求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安排使用、政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以及学非所用等问题,都及时作了反映,推动了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
四是协助各级党委进一步落实对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以及去台人员的亲属等方面的政策,举办了元旦、春节、中秋、国庆茶话会、联欢会和新春电视文艺晚会,加强了与各界爱国人士、归侨、台籍同胞以及台湾军政人员在大陆亲友的联系;举行了台湾情况报告会和台湾美学研究情况报告会;组织了对台宣传稿件和家信35篇,有些被中国新闻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前线电台以及港澳爱国报刊采用。
五是1980年先后组织部分委员、常委以及各界爱国人士,学习了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还组织学习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文件,并联系实际进行了座谈讨论。多次举办了报告会、讲座,分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和专家,作了关于法制、伦理道德,以及访问法国、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等国报告,加强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宣传教育。
六是加强了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编印了宣传提纲,召开了各种会议,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动员和组织阅历丰富的老同志和各界人士撰写和提供近现代革命斗争史资料,尤其注重抓紧“抢救”重要史料。全省自1978年恢复文史资料工作以来,已征集史料71万多字,出版了《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二集;编发了第三集稿件,整理、校订了李则纲教授遗著《安徽历史述要》。1980年4月召开了全省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后,又分别召开了文史资料委员会和部分市、县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并对全省的文史资料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与部署。
七是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292件,其中工业13件,交通19件,农林、水利25件,财政、贸易15件,城镇建设2件,科学技术9件,教育51件,医药卫生28件,文化艺术23件,体育10件,计划生育2件,旅游事业5件,政法41件,统战和政协会务工作23件,民族9件,宗教2件,对台工作1件,其他内容2件。这些提案,都送请有关单位研究办理。
八是为了加强对市、县政协工作的业务指导,四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负责同志分别带领调查组,先后四次到24个市、县政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帮助解决存在问题。1980年5月4日至7日,省政协和省委统战部又召开了全省政协工作座谈会,着重研究了如何围绕四化,活跃政协工作等问题,广泛交流了经验。加强了《安徽政协》会刊和《政协简报》的编辑工作。先后出“会刊”和“简报”共17期。
三、四届三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共召开了5次常委会议。在第十二次常委会上,讨论通过了《1981年上半年工作要点》,安排了工作。在第十三次常委会上,学习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性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了省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的决定和筹委会名单,并通过了《1981年下半年工作要点》。1982年1月,举行了有在肥常委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参加的报告会,张恺帆主席传达了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精神。1982年2月,又召开了第十四次常委会,确定了召开省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的日期和议程;讨论修改了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四届三次会议提案处理情况报告,还协商增补了11位委员。在第十五次常委会上,协商增补了3位委员,讨论通过了四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组成名单。在第十六次常委会议上,讨论了提交四届四次全委会议的各项决议(草案),讨论通过了省政协1982年上半年工作要点。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60周年举行了座谈会,在肥的省政协委员、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以及各界爱国人士,应邀参加了会议。
二是1981年10月10日,在合肥隆重举行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省委书记、省长周子健作了重要报告,省民革、民盟、民建的负责人,分别在大会上讲了话。举行了茶话会,邀请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负责人和各界人士,座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孙中山先生的的业绩,寄语台湾军政当局和台湾骨肉同胞以民族大义为重,共同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和省历史学会、省社会科学研究所还共同组织了在合肥的史学工作者,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安徽的影响,进行了学术讨论。举办了报告会,邀请安徽大学历史系作了《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专题报告。省委、省政府、省政协负责人还邀请前来合肥参加纪念活动的已故的辛亥革命参加者的亲属进行了座谈,倾听了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并将他们的要求、意见,转请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三是积极开展专题调查。会同省有关部门参加了全省物价大检查;教育工作组调查了合肥市创办职业学校的情况,对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进行研究;民族宗教组调查了合肥市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的情况;医药卫生组调查了中药工作情况,并与中医中药专家和老药工研究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济建设组对合肥自行车厂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和在合肥的全国政协委员,对安庆市、芜湖市和凤阳县发展集体经济安置待业青年、实行工业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等情况,进行了参观视察。经济建设组还分别组织在合肥的部分常委、委员参观了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以及合肥手表厂、无线电二厂等。
四是工作组开展了各项专业活动,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科技组就全省1981~1985年科技发展规划,进行了多次座谈讨论;教育组就创办安徽经济管理学院的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在中央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指示下达以后,工商组连续召开3次座谈会,就解决城镇知识青年就业问题提出了建议、意见;文艺组还就专业文艺团体怎样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以适应农村新形势的需要,进行了具体研究。
五是广泛开展活动,加强对台工作。叶剑英委员长1981年9月30日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祖国大业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发表后,省政协当即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以及少数民族代表、台湾籍同胞、原国民党起义将领、去台人员亲属进行了学习座谈。省民革、民盟、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都分别举行了座谈会,发表文章,表示坚决拥护叶委员长的谈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六是举办学习报告会。先后邀请了省委第二书记顾卓新作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的报告,邀请省经委、科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厅、物价局负责人,就调整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医药卫生、发展个体经济以及物价等问题,分别作了报告,还配合省民盟、省科协分别邀请经济学家千家驹、生态学家侯学煜作了学术报告,并印发学习辅导材料4期,共4500多册。
七是召开文史资料委员会和部分市县政协同志参加的全省文史工作座谈会,对征集文史资料、“抢救”重要史料进行了具体研究。1981年共征集史料稿件203万字。为加强史料编目、整理,对全省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研究,编写了文史资料征集提纲,还试行了“史料采集员”制度,培养一批征集文史资料的骨干,加强了通联工作。198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和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共编辑出版了两集“专辑”。
八是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245件。提案内容所涉及的方面有工业10件,农业10件,交通13件,财贸8件,城镇建设12件,工程规划2件,水利电力事业6件,劳动工资11件,科技工作7件,教育工作58件,医药卫生24件,计划生育3件,体育2件,文化事业4件,出版事业3件,文物保护5件,广播事业4件,军事1件,旅游3件,政法工作13件,民族事务8件,宗教事务10件,对台工作10件,统战工作和政协会务17件,其它9件。经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立案后,都及时分别转请有关部门研究办理。
九是加强与各市县政协联系,总结交流经验,加强业务指导。1981年3次派出调查组,先后调查了蚌埠、淮北、淮南、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市和固镇、南陵等25个市、县政协工作情况,总结了经验,并与当地党委和政协负责同志研究解决政协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1981年6月召开了全省政协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编印《安徽政协简报》20期和《安徽政协》4期,还编印了《人民政协工作学习材料》以及其它参考材料。
十是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共处理来信、来访308件次。
四、四届四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四届四次会议期间,共召开4次常委会议。在第十七次常委会上,学习、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听取省政协198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讨论制定1982年下半年省政协工作计划要点。在第十八次常委会上,传达、学习、贯彻中共十二大精神,做出关于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的决议。在第十九次常委会议上,决定召开省政协四届五次会议,在第二十次常委会上,讨论提交四届五次全会的各项决议(草案)。根据全国政协关于讨论、修改政协章程(修改草案)的决议,组织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以及各界人士对章程(修改草案)学习讨论,逐章逐句地推敲,提出修改意见,综合整理报全国政协章程修改委员会。
二是先后组织了15次专题座谈和8次专题调查。举办了多次报告会,邀请从台湾回徽州定居的原台北《每日新闻》编辑部副主任胡溥元、红学家冯其庸教授、戏剧理论家马少波等,分别就台湾近况、文艺创作、《红楼梦》研究、戏剧评论等问题作了报告。1982年10月,举办了纪念冯玉祥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三是1982年10月,组织部分常委和有关人士,分别前往长江枢纽工程葛洲坝和陕西、河南等地参观访问,瞻仰了革命圣地延安,参观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程,学习了兄弟省的政协工作经验。先后接待了河南、甘肃、江苏、四川、广西、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以及广西梧州地区政协参观团。他们在安徽活动期间,分别与省政协以及合肥、安庆、芜湖、铜陵、马鞍山、固镇、界首、广德等市县政协同志广泛交流了政协工作经验;有的还与水利、医学等方面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先后参观访问了芜湖、黄山、九华山、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有的还调查了安徽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和发展多种经营的情况。省委负责同志会见了来访的兄弟省政协代表团同志。
四是文史资料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召开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研究史料的征集范围以及编辑原则等问题。征集史料260万字。对过去征集的近900万字旧稿进行了整理、登记、编目,发挥了史料的作用。
五是四届四次会议期间,收到委员提案256件。其中属于工业14件,交通14件,基建18件,农林12件,水利6件,财政4件,贸易9件,教育34件,文化24件,科技8件,医药卫生25件,政法19件,劳动工资16件,统一战线和政协工作34件,其它方面19件。这些提案全部得到办理和答复。
六是全省市、县政协工作有了发展。“文化大革命”前,全省只有45个市、县政协。到1982年3月,全省82个市、县都先后恢复和建立了政协。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共有10870人,已配备工作人员400多人。为了密切与市县政协的联系,加强业务指导,省政协采取以下几点做法:(1)由省政协负责同志带领调查组,先后调查了滁县、青阳、无为等20多个县的政协工作情况,并与当地党委负责同志共同研究,帮助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在巢县举办了一期政协干部训练班,组织市、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学习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提高了认识。在训练班结束时,还组织交流了市、县政协工作经验,并对全省政协工作作了安排;(3)邀请市政协负责同志列席省政协常委会;(4)编印《安徽政协》4期,《安徽政协简报》13期,加强了与委员及各市、县政协的联系。
五、四届五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四届五次会议期间,只召开1次常委会议,即第二十一常委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五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做准备工作。会议协商决定,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由720名委员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等26个方面。在委员的构成比例中,共产党员占32.3%,党外人士占67.7%,妇女委员占11.2%。会议还通过了五届一次会议的议程(草案)、大会主席团、秘书长名单(草案),讨论了第四届委员会五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
二是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基本职能。政治协商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省委负责人黄璜、杨海波、袁振、王光宇、史钧杰召集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就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人的人选问题进行协商;②省委负责同志委托省政协召集有关委员和专家、学者就政府的某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协商;③列席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关会议,参与重要问题的讨论。
省政协邀请科技界人士座谈,从农业生产布局到发展多种经营,从发展工业生产到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省委负责同志很重视,听取了汇报,并责成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
三是组织委员和各界人士开展为四化建设献计献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省政协工作组组织委员进行专题调查、参观、访问、视察、座谈、咨询服务等活动,逐步摸索政协为“四化”服务的途径。其中“人才培养与使用”、“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科技工作”、“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发展茶业生产”等的专题调查,以及芜湖市政协对中药问题调查,都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重视。有的调查报告由新华通讯社、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分别在内部刊物上发表,供领导参阅。
四是征集文史资料340万字,编辑《安徽文史资料选辑》8辑(第7~14辑)、《选辑》发行量每辑12000册左右,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五是四届五次会议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171件。其中工业交通方面19件,城乡建设方面11件,农村水利方面6件,财贸方面9件,科学技术方面9件,教育方面24件,文化方面11件,医药卫生方面20件,政法方面18件,劳动人事方面15件,统一战线工作方面16件,其它方面13件。提出提案的委员有123人,共214人次。这些提案均全部办理,并复告提案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