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主要活动
一、五届一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以务实精神,集中力量抓了各级政协委员的落实政策工作。1983年10月与1984年3月,省政协会同省委统战部,组织省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负责人,组成8个检查组,分赴各市、县进行了两次落实政策的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以各级政协委员为重点,着重解决好改正原错误结论中留尾巴、档案材料未清理、“文化大革命”中查抄物资未清退、被侵占的私房未归还、扣发工资未补发等问题。像这样的党内外共同检查落实政策工作,在全省还是第一次,体现了肝胆相照、合作共事的精神。据当时检查统计,全省需落实统战政策的省政协委员143人,已完全落实的53人;基本落实或部分落实的50人;没有落实的40人,已经落实政策和基本落实政策的委员,占需要落实政策的委员总数的72%。市县政协委员要求落实政策的有1669人,已落实的有953人,占57%;基本落实和部分落实的39人,占2%。省委统战部将应清退的473份材料,分别退给了有关人员。
二是组织、推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学习《邓小平文选》,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1983年7月,五届二次常委会作出决议,号召各级政协委员和各界爱国人士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组织学习报告会,交流学习心得,印发有关学习辅导材料等。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以后,省政协部分常委和各界知名人士,应邀参加省委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和邓小平、陈云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传达,并就帮助共产党整党、清理“三种人”和清除精神污染等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批评。
三是省政协各工作组先后开展活动60余次,其中专题调查21次,专题座谈16次,报告会19次,参观学习以及其他活动9次,经济建设组根据省政府负责人的建议,对蚌埠造纸厂亏损情况作了调查,考察了该厂长期亏损的原因,研究了扭亏增盈的措施,并在该厂举办了专题讲座。医药卫生组对合肥8个单位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省委、省政府对此很重视,要求有关单位限期改进。科技组与省科协先后联合举行了两次“科技工作意见听取会”,邀请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与会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就发展地方煤矿、钢铁工业、节约能源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受到有关部门欢迎。
四是1983年12月省政协在合肥召开了全省各级政协委员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省委、省政府负责人杨海波、胡坦等应邀出席了会议。省政协副主席李清泉致开幕词,开幕词中强调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政协委员为四化建设服务的经验,宣传、表彰先进,进一步组织和推动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为振兴中华、建设安徽作出新的贡献。出席这次会议的253位委员,是全省12800名各级政协委员中为四化建设服务作出显著成绩的代表,其中分别获得国家科委、农牧渔业部、文化部、煤炭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各种奖励,以及授予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各种荣誉称号的就有109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32岁,中青年委员占60%。省委副书记杨海波、省政协主席张恺帆分别讲了话。
五是广泛宣传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组织报告会,宣传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和台湾的近况;组织调查组分赴阜阳、寿县,调查落实台属、台胞的政策和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情况,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此外,还通过学习、座谈、参观等活动,加强了与台胞、台属和原国民党军政人员以及其它人士的联系和团结。
六是1983年9月召开了全省第三次政协工作会议,着重研究了如何适应当前的形势,把全省政协工作提高一步。
1983年11月举办了全省第三次政协干部训练班,组织政协干部学习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有关业务知识。
为了解政协工作情况,总结交流经验,1983年以来,曾先后派出6个调查组,前往10多个市、县政协,进行调查研究;还编发了《安徽政协简报》23期和《安徽政协》10期。
七是1983年以来,共征集文史资料338万字,编辑出版《安徽文史资料》4辑,近60万字,并对部分库存资料进行整理和初编。1984年3月,召开了第二次全省文史资料工作会议,传达、学习第四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精神,交流了经验,安排了工作。
八是省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326件。提出提案的委员共有566人次,提案内容所涉及的方面有;工业交通33件,城乡建设35件,农林水利20件,财贸12件,科学技术9件,教育45件,文化25件,医疗卫生30件,政法17件,劳动人事27件,统战工作和政协工作39件,其它方面34件,这些提案已全部办理。
九是1983年以来,特别是在省政协检查落实政协委员政策后,来信、来访的人数大大增加,共处理来信、来访604件(次),均分别作了研究办理。
二、五届二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积极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五届二次会议以后,共举行了6次常委会。先后传达了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和全国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还听取了省委副书记、省长王郁昭关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的传达,并分组进行了讨论。在五届九次常委会上,李清泉副主席传达了全国政协六届七次常委会议精神以及《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决议》、《关于赞同中英两国政府草签的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的决议》。在讨论中与会常委对全国政协这两个决议一致表示拥护。法制组、民族宗教组和教育组分别讨论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安徽《改革高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等法规草案,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二是进一步落实了以政协委员为重点的统战政策。据统计,全省各级党外政协委员中需要落实政策的共2354人(需要外省、市给予落实政策都不计在内),其中:政治结论留尾巴566件;需要清理档案352件;“文化大革命”中查抄财物627件;私房被占369件;因冤假错案被扣发工资157件;其它问题849件。截至1984年10月底,已解决了2296位政协委员的政策落实问题,占需要落实政策的政协委员总数的97.5%。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其他统战对象提出落实政策要求的12006人,12142件问题,截至1984年10月底,已落实政策的有11040人,占总数的91.9%。同时还接待处理了大量的人民来信、来访。共收到人民来信2256件,接待来访332人次,绝大部分已得到了处理。省政协委员吴怀宁在私房问题及其父亲政治结论问题解决后,立即向海内外亲人致电,发函报喜。他情不自禁地给其父的电文中写上“共产党万岁”,其父回电中加了“万万岁”3个字。六安地区落实台属政策后,通信通汇不断增加,仅舒城县台属有通信通汇联系的即达900多户,1983年通汇额达6.8万元,1984年到10月份已达5.6万元。
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改革、开放这两件大事,进一步活跃了工作组的工作。省政协工作组委员会设有11个工作组,工作组成员计41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总工程师、讲师、主治医师、会计师、农艺师等共有227人。一年中,各工作组开展活动74咨询服务以及其他活动13次。
四是组织委员和各界爱国人士进行学习。1984年组织了各种报告会,先后邀请侯永、孟富林等负责人作了《当前我省经济形势和农业改革问题》的报告;邀请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钱俊瑞作了《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和我们的发展战略》的报告;在庆祝建国35周年时,还邀请了省直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作了当前形势的报告。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邀请了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欧远方作了学习辅导报告。这些报告受到委员和各界爱国人士的欢迎,听众达5000多人次。为了搞好学习辅导工作,学委会还编了10期《学习资料》,共印35000多册。
五是文史资料工作取得新的成绩。1984年召开了全省文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第四次文史工作会议精神。1984年共征集文史资料637篇,计304万字,其中,“淮上军”专题史料20万字;编辑、出版《安徽文史资料》4辑(19~22辑),约60万字;每辑发行量由过去的1万册左右增加到18000册。全省有18个市、县政协也编辑、出版了各种文史资料出版物。
六是委员提案得到认真办理。五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提案共有294件,其中有关落实政策、整党和体制改革方面25件,工业、交通方面26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方面35件,科技、教育方面60件,农林水利方面8件、财政贸易方面3件,文化、体育方面17件,医药卫生方面26件,统一战线方面36件,其他方面32件,这些提案均全部研究办理,并复告提案人。
七是进一步加强了与市、县政协的联系,活跃了全省政协工作。1984年,省政协先后6次派出调查组前往芜湖、铜陵、安庆市和潜山、宿松、固镇、滁州、当涂等29个县(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芜湖、铜陵、安庆、合肥等地,分别召开了政协工作座谈会,了解情况,交流经验,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交换了意见。
1985年1月,在合肥召开了第四次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会上先后有27个市、县政协作了发言和书面发言,着重介绍了人民政协在“四化”建设中,发挥“智力库”作用的经验。1984年11月,还举办了第三期全省政协干部训练班,组织8个市、县政协干部85人,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学习了统一战线理论和人民政协工作的业务知识。还编印了《安徽政协》9期,《安徽政协简报》12期。
三、五届三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重要事务的协商讨论。五届三次会议以来,先后召开了5次常委会、26次主席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党代表会议和中共十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精神,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并分别就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纠正不正之风、经济建设和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协商讨论。还组织部分常委和委员,先后前往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市参观考察,加深了对大好形势的认识,提高了为“四化”建设出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多学科的智力优势。为改革献计出力。各工作组分别有计划地就两个文明建设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蔬菜产销、自来水水源污染、中等职业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私人办学、民主党派办学、小学优秀教师入党难、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等问题作了专题调查,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如关于优秀小学教师入党难问题调查报告,省委副书记卢荣景作了批示,省委组织部《安徽组工通迅》全文刊登,并加了编者按。关于加强农村青少年教育的调查,在华东地区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科学讨论会上作了介绍,并被编入“论文选刊”。有些工作组还根据社会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多办点实事。例如,妇女组与省妇联联合开办了女子高级职业中学,首批招收新生41人;体育组与体总安徽分会等单位联合开办了体育人才培训中心,为女子职业教育和培训体育师资,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一年中,该会12个工作组共开展各项活动76次,其中专题调查20次,专题座谈11次,专题讲座、报告会22次。
三是开展学习和宣传工作,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影响。举办报告会和专题讲座,是组织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学委会为方便学习,把原来的6个学习小组调整为9个学习小组,重建了中心学习组,加强了学习的组织领导。1985年,就委员们普遍关心的物价问题,专门组织中心组收听了中央有关单位负责人关于物价问题的录音报告,请滕茂桐副主席介绍了美国和欧洲的政治经济动态。学委会共举行各种座谈会、讨论会11次,编发《学习资料》8期。
四是1985年共征集文史资料360万字,编辑出版《安徽文史资料》4辑,历史人物专著4本。在征集、出版文史资料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一步扩大了团结面。1985年,为配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先后编辑出版了《纪念方振武将军》、《戴安澜将军》、《卫立煌将军》以及《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等史料专辑。
五是祖国统一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纪念会、学术讨论会和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和“一国两制”的构想。1985年12月,省政协召开了省辖市政协祖国统一工作座谈会,交流了开展对台工作的情况和经验,研究探讨了对台工作的方针和措施。1985年底,组织台胞、台属和侨胞代表赴浙江、福建等地参观学习。祖国统一工作组还与省委对台办等单位合拍了对台宣传的电视片《宜人之城——安庆》。这是开展海外宣传工作的一个新的尝试。1985年是著名爱国将领方振武(寿县人)诞辰100周年。根据全国政协建议,省政协和省委统战部举行了隆重纪念活动。同时,还召开了纪念方将军的学术讨论会,文史委员会编印了《纪念方振武将军》专辑,《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和省市报纸、电台、电视台都作了报道。香港《明报》、《文汇报》也发了消息,扩大了海外影响。
六是继续做好落实政协委员政策的工作。1985年,全省各级政协委员连同过去的老案和新提出要求落实政策的共有234人(包括应由外省市落实和1984年定下落实方案但问题迄未解决的在内),其中省政协委员52人,市、县(区)政协委员182人,都属于“老大难”问题。1985年10月,省政协会同省委统战线部组织了8个落实政策检查组,分赴全省各个地、市进行了检查。由于各方面努力,要求落实政策的234名委员中有177人落实了政策,占总数的71. 3%,其中省政协委员32人,市、县政协委员145人。同时,信访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收到人民来信478件,接待来访102人次。
七是加强了对市、县政协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密切了与市县政协联系。1985年以来,省政协领导同志先后到徽州、宣城、巢湖、阜阳、宿县、六安地区和合肥、芜湖、蚌埠市以及部分县政协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政协工作;并分别在蚌埠、阜阳、歙县召开市、县政协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了政协工作经验。编印《安徽政协》8期,《安徽政协简报》12期,在《人民政协报》编辑、发表了“安徽政协专页”。
八是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328件,提出提案的委员达900多人次。均全部办理结束,并分别转复了提案人。
四、五届四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一是五届四次会议以后,继续开展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工作。除开好各种例会,包括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全体委员会议外,还采取了一些其他方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①省委、省政府在决定一些重要问题之前,先征求政协意见。如对省委、省政府的《关于纠正不正之风与坚持改革搞活经济中若干政策性问题的意见》讨论稿,组织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省委在研究制定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时,省政协受省委委托举行了座谈会,省委副书记徐乐义到会介绍了“规划”的初步设想,征求了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对省人大转交征求意见的《国营企业破产法》、《土地管理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安处罚条例》等草案,有关工作组进行了座谈,提出了修改意见。②组织在肥的常委以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听取省委、省政府负责人有关重要情况的通报,同时,通过座谈讨论征求意见建议。③就国家和地方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组织在肥常委座谈讨论。
二是开展调查、考察和咨询等活动。各工作组1986年先后进行了48次专题调查、考察、座谈。科技组经过3个多月的调查,针对进口大型精密仪器器材使用率低、重复引进、管理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协作共用网的建议,受到省政府的重视,省科委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此外,还组织委员对阜阳、宿县两地区平原绿化工作进行了调查,总结了阜阳地区谁栽谁有、加强管护、因地制宜、领导重视等经验,建议在丘陵地区推广。1986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省政协与省人大联合对全省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情况作了典型调查,除重点考察了肥东县外,还发动各市县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总结了蚌埠市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进行“定向培养”,实行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联合办学的经验,省教委向全省作了推广。此外还对民主党派社会办学、幼儿教育、少数民族教育、体育教学等,分别作了调查。在文化工作方面,文化组与全国政协文物考察组对亳州、寿县、安庆等7市县考察,为省政府、国务院提供了资料,对批准亳州、寿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起了积极作用。在促进法制建设方面,开展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咨询活动,举办了法律讲座。调查了犯罪青年的家庭教育情况。省委政法委员会对这个调查报告专门发了文件。还对中小学生犯罪问题和农村婚姻状况分别作了调查,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有些工作组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举行了一些研讨会。如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设想组织了专题讨论,提出了建议。对全省卫生工作的现状作了分析,对搞好卫生体制改革作了探讨,提出了广开财源、多渠道、多形式兴办医院,集资发展卫生事业,合理调整医院收费标准,增强医院活力等建议。
三是开展海外联谊活动,扩大与“三胞”的友好交往。1986年6月,省政协举行了著名爱国人士柏文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同时还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出版了文史资料专辑,还为英籍华人、著名书画家、爱国将领方振武的长媳方召麟女士举办了书画展。《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旧金山《时代报》、香港《文汇报》等海内外报纸作了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反响。1986年12月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政协祖国统一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安排了今后的工作。
四是组织委员及有关人士进行学习。1986年先后组织中心学习组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和《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等重要文件。1986年底学潮以后,组织大家学习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关重要文件和文章。许多常委、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这场斗争中,理直气壮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成为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是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和出版有了新的进展。1986年共征集史料347万字,已编辑出版《纪念柏文蔚先生》、《文苑史踪》、《江淮工商》、《江淮抗日烽火》、《淮上起义军专辑》等史料专辑约80万字。1987年1月,召开了全省第三次文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第五次文史工作会议精神。
六是认真做好提案工作。五届四次会议以来,委员提出的434件提案,得到全部办理。有的重要提案是省长审阅批办的,有的是省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的。如刘毅委员提出的“关于建议扩建马钢2500立方米高炉”的提案,经省政府负责人审阅批示,并通过省政府的再次争取,国家计委同意将马钢2500立方米高炉扩建工程列入国家“七五”计划。此工程建成后,将为安徽省“八五”期间形成年产铁300万吨的规模打下基础。曲光峰委员提出的“关于建议省属四所医学院校应归省教委领导”的提案,从有利于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出发,经省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划归省教委领导。释妙安委员提出的“关于明教寺庙房全部交由佛教部门管理”的提案,经合肥市政府研究决定,市文物处搬出明教寺,市文物处原使用的庙房全部移交明教寺管理。
七是加强对市、县政协的联系和指导,推动全省各级政协积极开拓新的工作领域。1986年省政协先后有8位主席、副主席带领工作人员,前往30多个市、县等政协调查考察,并帮助市县政协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举办了第四次政协干部训练班,继续轮训了干部;改进了《安徽政协简报》、《安徽政协》会刊的编辑工作;召开了“第二次全省各级政协委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表彰了先进;举办了“全省政协委员画展”,成立了“京徽剧社”,试办了“委员活动日”等。
五、五届五次会议期间主要活动
五届五次会议以后,主要根据中央提出的集中精力抓好一个中心、两件大事的精神,结合政协工作的特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查、总结各级政协发挥主要职能作用的情况和经验,促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
5月,省政协主要负责人先后率领调查组前往芜湖、马鞍山、蚌埠等市、县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别召开省政协委员和市、县(区)政协以及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协主要职能作用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健全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报告》。在7月上旬召开的五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上,对上述报告(讨论稿)进行了讨论和修改,最后形成正式文件,报请省委审阅,并请批转各级党委参照执行。会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赵保星作了《关于端正党风情况的通报》,大家对端正党风既作了积极的评价,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10月13日,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组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省政协工作组工作经验,研究安排了工作组工作。
二是围绕两个文明建设,组织专题调查、考察,进一步发挥协商、监督作用。
1987年上半年,先后组织调查考察和专题座谈53次。其主要特点是,主题鲜明,围绕抓好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做文章;大中小结合,有二三位委员为一组的小型调查考察,也有选择重点课题组织的综合性调查考察。例如:
年初,马乐庭副主席率领调查组,前往肥东黄粟乡调查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并就发展农业生产、教育等问题向省委、省政府反映了情况,提出了建议。三四月间,丁继哲副主席和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员组成的考察组,对马鞍山市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考察,认真研究、总结了该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经验,并提出了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搞好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等建议。为了调查全省粮食生产如何再上新台阶的问题,五六月间,孟亦奇副主席和部分委员以及有关专家组成考察组,前往淮北地区进行了考察,调查分析了粮食生产中的制约因素,并根据淮北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措施和建议。七月中旬,李继祥副主席带领调查组,和蚌埠市政协一起对该市“双增双节”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深化“双增双节”和内部挖潜、增加效益等建议。以上这些调查报告,均已送请省委、省政府参阅、研究。
此外,许多常委和委员参加了各工作组的专题调查。五月,农业调查组对皖南山区林业生产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针对山区林业管理、制止乱砍滥伐、林木贮量急剧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健全林业责任制、完善林业政策等建议。调查结束后,还专门举行了“林业调查汇报会”,邀请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听取了汇报,科技、法制、教育、体育等组还分别前往阜阳、宿县等地作了调查、考察,反映了情况,提出了建议。
在进行上述调查、考察的同时,还围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科技面向经济建设、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治安、剧团体制改革、业余体校等问题以及《省委关于“七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讨论稿)组织了专题座谈、讨论。例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上,委员们对城市综合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物价、建立信息网络、商业门点租赁等方面的问题作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为了解、总结各地政协工作情况与经验,朱农、郑家琪、马乐庭、丁继哲、李继祥、孟亦奇等副主席及部分常委多次深入市、县调查研究,就如何活跃全省政协工作同各市、县政协交换了意见。
此外,还会同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全省著名画家、省政协常委萧龙士先生百岁祝寿会和个人画展,出版了《萧龙士百寿画集》,编印《萧龙士年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和省内外一些知名人士到会热烈祝贺。《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以及安徽省各新闻单位都分别作了报道,宣传了党对知识分子政策和对艺术家的尊重,在省内外起了很好的影响。为了加强与委员的联系,先后在芜湖、马鞍山、蚌埠市以及在肥部分大学试建了“省政协委员联络组”;还举办了两次“委员活动日”,省政协书画室与山东、福建省政协书画室对展书画作品。
三是为筹备召开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省五届政协到1988年届满。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有关人大、政协换届的指示精神,抽调力量,配合省委组织部、统战部积极做好人事安排工作。在这次工作中,真正体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统一的精神,合理安排党内外比例,搞好新老合作交潜,充分进行民主协调,切实保证委员的质量,使政协六届委员会人事安排更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形成一支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为推动“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服务的强大队伍。
四是认真学习“两本书”,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的教育。
从1987年初开始,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和省委有关重要文件,帮助委员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知情出力。
根据省委指示精神,1987年上半年重点抓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本书的学习,并结合实际组织了讨论。为了搞好学习辅导活动,还邀请了中国科大党委副书记刘吉作了《学潮后的反思》的报告;组织机关处以上干部参加了省直党委举办的学习“两本书”的读书班;编印了《学习资料》等,供委员学习参考,普遍征求了参加学习活动的委员意见,共同研究了改进学习的方法和措施。
1987年10月20日省政协还举办了第五期全省政协干部训练班,轮训一批市、县政协机关工作人员。
五是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
本着立足大陆、面向台湾、面向港澳、面向海外的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联谊活动。加强调查研究,对各级政协的祖国统一工作以及全省旅居港台的上层人士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宣传了政策。1987年,先后接待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28人。省对外贸易洽谈会期间,政协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他们有黄埔军校同学,还有经常往返于台港之间的客商,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扩大了影响。五月上旬,还举办了“台湾形势报告会”。朱农、潘锷副主席等还就开展海外联谊工作与有关方面进行了通迅、联系、接洽、商谈。
六是认真办理委员提案和来信来访,抓好委员落实政策扫尾工作。
省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共收到委员提案349件,分别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交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处理。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办公厅于5月20日联合召开会议,安排省人大代表建议和省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这次会议共交办委员提案309件,占省政协委员提案总数的88. 5%。
7月上旬,省政协会同省人大、省政府办公厅对省教委、计委、人事局等15个厅局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和省政协委员提案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总的看来,各厅局办理提案较快,已办理结束的占三分之一,质量也较高。有的提案承办单位与提案人直接对话,面对面地办案,解决了一些问题。
对各级政协委员落实政策问题,政协先后派人去南京、淮南等地,帮助解决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另一方面,积极解决委员提出的新问题。至6月底,各级政协委员新提出要求落实政策的,计有13人、13件,都及时转请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除此之外,还处理、接待来信来访385件(次)。
七是认真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和出版工作。
文史资料征集面在不断扩大,并逐步向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延伸。
1987年初以来,文史资料委员会集中力量着手《安徽文史集萃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这套丛书共分十册,约200万字,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不同侧面,反映了安徽省自戊戌变法以来的历史,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至8月底,已预订发行《丛书》22000套。
省文史资料学术研究会也开展了活动,吸收会员237人,收到文史论文15篇;并与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史学会等单位就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作了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