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事记
周代以前(前21世纪)
凤台属徐、扬二州(淮北为徐,淮南为扬)之境。
周朝(前811年)
凤台为州来国,属青、扬二州(青、扬以淮为界)之境。
春秋(前770年)
州来国被楚国所灭,为淮北楚之州来城。
周简王二年(前584年)
八月,吴入州来。
周景王七年(前538年)
楚冉丹城州来。
周景王十六年(前529)
吴灭州来,季札封延陵后辖州来城,故名延州来。
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年)
十一月,吴把蔡国由河南新蔡迁都于州来,州来遂改名为下蔡。历经昭侯、成侯、声侯、元侯、侯齐五代。历时47年。
战国、周贞定王二十三年(前446)
楚惠王灭蔡国,下蔡属楚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置下蔡县,属泗水郡、九江郡。西楚时项羽立英布为九江国王,下蔡属之。
汉高祖五年(202年)
立淮南国,下蔡县属之。
汉元狩元年(前122年)
淮南国废为九江郡,下蔡县属沛郡。后汉属九江郡。
三国(220年)
下蔡属魏国淮南郡。
晋(281年)
晋初下蔡属淮南郡。晋末南北分裂,战事频繁,县境来去无常,又在县境内设置很多屯兵城戍,统称为十二连城。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
前秦苻坚兴师百万犯晋,晋相谢安命谢石、谢玄督师迎战,大败苻坚于县境八公山下淝水之滨,为“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南北朝(420年)
下蔡属北魏。
北魏太和五年(481年)
齐将垣崇祖于淮河东岸的月河滩建下蔡新城,并于南缘挖一战壕,长3公里,经一千多年淮水冲涤,已成为淮河主航道。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置下蔡郡。
北魏延昌四年(515年)
发生梁魏之战,魏寿阳守将李崇在硖石口搭置浮桥。
随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下蔡废郡,仍置下蔡县,属颍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
于县置涡州,为州治。武德八年(625年)州废,仍为下蔡县,属颍州(今阜阳)。
五代十国(907年)
下蔡县属颍州(今阜阳)。南唐、后周因之。
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年)
三月,周世宗柴荣率兵攻打南唐(今寿县),在下蔡搭置淮河浮桥南渡。南唐副将孙羽开城投降。周世宗柴荣将寿州治移于下蔡,并恢复其军为忠正军,原寿州为寿春县(今寿县)。
北宋(960年)
下蔡仍为寿州,属淮南西路。
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
诗人苏轼(东坡)去杭州任通判,路经下蔡,李定(少卿)为苏轼饯行于黑龙潭上,苏轼赋诗一首:“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犭矍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
寿州升为府,下蔡为府治。
南宋(1127年)
南宋与金划淮为界,下蔡为金之寿州,寿春为宋之寿州,故有“南北寿州”之称。
乾道三年(1167年)
寿春府废。
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
建康督统李爽攻打寿春,败金援将仆散揆,仆兵退屯下蔡,二月卒。
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
县境黑石山上兴建的一座庙宇“资寿寺”落成。
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
夏松率部修东、西硖石城。两城筑成后,在硖山口西硖石壁上刻《筑城记》,以示纪念。
元(1279年)
下蔡县隶属安丰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
九月,寿春县、安丰县、下蔡县废,并入寿州。在下蔡镇设巡检司。
万历二年(1574年)
寿州知州郑王充督吏目彭希寿监工开挖西淝河入淮的引河道,将原经禹王山前董峰湖至石湾村前入淮的河道移于硖山口下入淮(现西淝闸南),以分水势,缓解汛期硖山口束水并缩短航程2公里。
清顺治元年(1644年)
清朝建立,至雍正十年(1732年),下蔡镇一直为寿州所辖,隶属凤阳府。
雍正十年(1732年)
两江总督尹继善奏请清廷批准设置新县,与寿州分疆而理,以城内之东北隅并北门外之石马店,东门外之石头埠等地方划分新县。因县北有凤凰山,遂名凤台县,与寿州同城治理。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分置。县境东南,南界寿州,西界颍水,北界蒙城,东界怀远,西北界阜阳。据旧县志载:全县设德化、仁寿、丰和3个乡,24里、109保、240甲,在额田亩100多万,民户近10万,丁口不及30万。是年,设县前(总铺)、石马、山荒、三山、鸭背、安丰、下蔡、柳沟、丁集9个急递铺,有铺司铺兵40名。
乾隆十三年(1748年)
县境西淝河两岸修筑圩堤。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知县郑基请帑为银12654两,用工5万,历时38天,疏通湿泥河、黑濠河、裔沟3条河流。3河疏通完工后,又按田出工,疏通3河附近诸沟。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知县郑基修建鲁村湾堤坝长7里,高1丈6尺,并建闸以司启闭。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丁卯科副贡、凤台知县亢愫(山西临汾人)始修《凤台县志》,全志共4卷。
嘉庆十三年(1808年)
甲子科举人、乙丑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李兆洛(江苏武进人)到凤台任知县。
嘉庆十四年(1809年)
知县李兆洛重修鲁村湾堤坝,并增设石闸。
嘉庆十五年(1810年)
知县李兆洛治理焦岗湖,筑坝挑沟,兴利除害。堵筑燕湖口坝、大口沟坝、柴家洼、杜家洼、鲁家口、魏家洼、杨家脑坝,以防淮水骤涨。以湖内收成三分之一上缴为挑沟建闸之费用,计收谷2000余石,用于采石募匠,并建成丰湖闸,县民赵长青等捐资重造二里坝闸,廖朝绅等捐资筑王叶家巷东西两坝。
是年,全县上报户口:户97170,口356452;屯户1564,口6758;流户604,口1309。
嘉庆十九年(1814年)
三月,知县李兆洛编纂的《凤台县志》完稿,全志共12卷,体例完备,资料翔实,记述得体,是清代名志之一。
道光十一年(1831年)
县境发生地震,平阿民房倒塌500余间,死伤多人。
咸丰三年(1853年)
芦沟集南金家(今城北乡南金村)张茂结交沿淮十八岗义士举旗起义,反对清政府,称西淮王。曾率众袭击到丁集阅边的凤台知县李林。三月十五日,张茂率众攻进凤台城,并大败清员外郎孙家泰与钦差吕贤基的联合围剿,杀贡生吴廷辉等人。
咸丰五年(1855年)
七八月间,捻军“十八铺”的凤台捻军首领刘洪立、王之重参加在涡阳雉河集召开的捻军大联合会议,公推张乐行为盟主。
是年,苗沛霖办团练,派张茂缴粮200石,张茂抗拒不交,与苗激战黄家岗,苗被打败。
咸丰六年(1856年)
正月,捻军张乐行由蒙城南下攻克凤台,县西北各地大举捻旗,纷纷响应。太平军入皖,两淮饥民群起响应。清廷缺饷,自顾不暇,号召地主办团练。县人苗沛霖乘机崛起。
咸丰八年(1858年)
四月十七日,张乐行率捻军由六安至硖石口,焚船千余艘,以阻追兵。
咸丰十年(1860年)
苗沛霖办团练,数年间拥众数十万,纵横长淮上下,成为叱咤风云人物,形成封建武装割据。因嫌清廷对其封赐不公,遂举兵反清,归顺太平天国,被封为奏王。
同治元年(1862年)
三月八日,苗沛霖背叛太平天国,暗降胜保。他诱使在庐州突围的英王陈玉成到寿州,执送胜保。在解送北京途中,陈玉成于四月二十三日在河南延津县殉难。
同治二年(1863年)
清廷以苗练无可利用,令其“散练归农”。苗沛霖为保存实力及自身的安全,五月,再次举兵反清。十一月在蒙城被僧格林沁包围,苗在突围中被杀。
同治四年(1865年)
六月一日,经清廷各级具奏,认为凤台县治与寿州同城无益,县治移于下蔡。下蔡遂名凤台。
是年,凤台知县裴峻德在县城创建“州来书院”,书院成立董事会,董事张春元、吴大喜等。
是年,知县裴峻德在古庙废址创办文昌宫。
同治五年(1866年)
捻军首领任化邦攻打凤台,清廷总兵张德胜御之。
同治八年(1869年)
四月,大风,继下冰雹,房舍、庄稼受损。
光绪三年(1877年)
知县颜海在硖山口西硖石建慰农亭。并撰联句刻于亭柱:“选胜值公余,看淮水安澜,硖山拱秀;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秋稼丰登。”
光绪八年(1882年)
县人刘庆和在凤城开办“庆和”钱庄,凤台开始出现公开的信用借贷。
光绪十三年(1887年)
黄河决口夺淮,凤台大水,全年未收。
光绪十四年(1888年)
焦岗湖七坊乡民集资在曹集东南一里余兴建一座水闸,一孔,闸门宽十二尺,条石结构,木插板启闭,定名为庆丰闸。又增筑了永安土坝,坝长八丈(旧名刘家路坝),因由乡董事张永安带人筑坝而取名“永安坝”。
光绪十五年(1889年)
是年,县境淮河堤破,冲坏庐舍,损失惨重。
是年,凤阳知府赵舒翘捐银300两办凤台义学。
光绪十八年(1892年)
李师沆、石成之编纂的《凤台县志》完稿,全志共10卷。
光绪十九年(1893年)
知县李师沆于孔庙东端兴建文昌宫魁光阁。
光绪二十年(1894年)
李定宣在县城开设典当。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秋季,旱一百余天。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寿县人廖某以银元2000,在庆和钱庄旧址开办“翠生钱庄”,经营存借款业务。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业务清淡、资金拮据而关闭。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是年,因水灾,缓征县境受灾田亩新旧税赋。
是年,县创办文昌宫高等小学堂。
是年,由州县官府集银万两创办的“豫皖钱庄”正式开业,清宣统三年(1911年)停办。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县城富商李少田组织商界人士成立凤台县商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废科举,兴学堂,在孔庙创办高等小学堂,名为“州来公学”,
是年,设巡警总分局四所,职员5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张汇韬、岳相如奉孙中山令,由日本回国在寿、凤一带活动,联络一批知识分子建立“信义会”,在城关、顾桥附近发展信义会员150余人,县城火神楼子(现酒厂东南角)是他们秘密活动的中心地点。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淮河始通轮船。有“利淮”轮船公司经营的“正阳”号客轮往返正阳关至蚌埠航线上,中途停靠凤台。
是年,创办凤台县僧王祠小学。
宣统元年(1909年)
六月,干旱,并发生虫灾,境内大力捕捉蝗蝻。
是年,寿县邮政局在凤台城关设立邮政代办所,委托魏祥斋代办邮务。
是年,全省大面积受涝,凤台灾情严重。淮堤破,秋无收,平地水深四尺,洼地丈余。
是年,天主教和基督教开始传入凤台。
是年,焦岗湖乡民修复庆丰闸,改名“元庆闸”。
宣统二年(1910年)
九月,大水成灾。李大志、张学廉等联合饥民起义,初仅3000余人,后增至4万余人,势甚汹涌,后被清政府镇压。
宣统三年(1911年)
九月十七日,岳相如带领淮上军100多人从寿州出发攻占凤台,刚到淮河南岸,凤台知县郑守奕(又名郑仲常)出降,淮上军一枪未发占领了凤台。凤台光复后,委派岳小云任凤台民政长。
是年,驻寿县西差会美籍传教士明慕礼(译名)派长老王廷臣来凤台,在顺河街租赁民房3间驻点传教。
民国元年(1912年)
2月20日,成立中华民国凤台县政府,直隶安徽省。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派王师尹任凤台区党部指导员,全县有国民党员50余人。
秋,夏、秋大水后,县自办修筑淮河堤防沫禹段、禹山坝、淝凤段、黑张段、石姚段和淮中六坊等堤,总长70多公里。堤身断面:顶宽1至3米,内外坡1∶2,顶高海拔22至24米。
秋,在阚疃建立天主教堂。
是年,天主教中国籍神父刘宗成、意大利籍神父毛雅亨从蒙城茆家窝子来县城,购房2间进行传教活动。
民国2年(1913年)
6月3日,安徽省行政公署核批:同意凤台县人黎心齐等在淮河中段创办协运公司,以便客商来往。
7月,县城被北洋军倪嗣冲部队占领。倪军进城时抬着煤油桶,企图一把火把凤台县城化为灰烬。时逢大雨倾盆,没有得逞。倪军进城后残暴肆虐,迫使城内居民纷纷出城逃命。城乡民众被指为“乱党”、“淮上军”,因此受株连迫害者甚多。
是年,革命志士水百川,率领水家湖、瓦埠湖一带群众2万多人起义,反抗倪军暴行,围攻寿县并攻克凤台,倪嗣冲急忙调兵遣将,疯狂镇压。
民国3年(1914年)
6月2日,凤台隶属淮泗道。
是年,寿县邮政局在阚疃(现属利辛)、顾桥设立邮政信柜。
是年,倪嗣冲派张熙伯担任凤台县知事,坐阵凤台,大肆杀戮,搜刮民财。
是年,北洋军安徽都督倪嗣冲指使凤台知事张熙伯惨杀淮上军领导人李孟熙、吴继安等。
民国4年(1915年)
夏,大旱70多天,黄豆未播种。
是年,各种洋货充斥凤台市场,上海商人叶玉怀来凤台开设“福记公司”,专门批售各种洋货。
是年,倪嗣冲派安武军李华宣率一个营进驻凤台,长达5年之久,为害人民。
是年,国民党凤台县农会成立,张善卿任会长。
是年,基督教怀远长老会派美籍传教士仲壁如(女,译名)为差会代表,全权负责寿凤地区的教会工作。
民国5年(1916年)
2月16日,陆军第十师工辎炮营备补士兵缺额,派员赴凤台招募士兵160人。
4月21日,顾桥团防营一哨,与匪徒100余人勾结,大肆抢劫。
6月21日至7月27日,阴雨月余,淮河河堤漫溢,田禾庐舍,尽被浸没,为50年来未有的大水。
民国6年(1917年)
是年,宗教在县境发展较快。全县天主教分堂12个,发展教徒4000多人,基督教分会达10余处。
民国7年(1918年)
是年,县设电报局,没有设备,到寿县电报局拍发电报。
是年,创办凤台师范讲习所。
民国8年(1919年)
5月10日,“五四”运动爆发后,文昌宫小学成立“学生联合会”,并于5月10日下午在文昌宫广场,召开有学生和各界人士参加的声援“五四”运动大会。
5月11日,全城学生罢课,市民和商贩罢市,学生走上街头,举行街道集会,查禁洋货,并组织宣传小组到乡镇宣传,“爱我中华,驱逐列强”的运动,在凤台城乡轰轰烈烈地持续了几个月。
6月,县境遭受旱灾。
民国9年(1920年)
是年,公营“福淮”轮船公司和3家私营轮船公司在淮河上从事水上营运,并都在凤台设立代办处,凤台港初步形成。
是年,县在城内创办新街女子小学。
民国10年(1921年)
8月,淮河大水成灾。县境高地水深3尺,秋禾淹光,全县受灾96坊,8万户,40多万人。
是年,柏文蔚将军率部来凤台,在文昌宫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报告革命形势,发起剪辫子运动。
民国11年(1922年)
是年,县电报局奉命与邮政局合并。
民国12年(1923年)
是年,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凤台籍学生黄天伯、吴震、吴霆、桂超等由瞿秋白、薛卓汉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年,基督教“寿凤分堂”正式成立。聘孙乐天为首任国人牧师,吕轶三、钮文轩为传教士。
民国13年(1924年)
春,安徽全省掀起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群众运动。凤台人民在袁家声的领导下,由岳相如、廖梓英、王绍九等组织淮上自治军,共千余人枪,在丁集举行起义。
夏,经中共上海大学党组织决定,派凤台籍学生、共产党员黄天伯、吴云、吴震、桂超和寿县籍的胡萍舟等人回到家乡,在寿县尚奠寺南曹家岗小郢村曹子善家办“淮上中学补习班”,由胡萍舟、吴云负责。招收凤、寿两县30多名学生参加学习,传播马列主义,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队伍,年终因经费困难停办。
是年,由共产党员吴云、吴勤吾等人组织成立“凤台县旅外同乡会”,20多人参加。
是年,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共产党员程阔庭、黄天伯回到家乡高皇、古沟、平圩一带组织革命互救会,并于民国14年(1925年)在汪庙小学召开小学教师参加的宣誓大会,成立小学教师联合会。
是年,城内“宏启书局”开业,由县人邢晦庵开办,是全县第一家私营书店。
是年,县知事黄邦爵发动强行剪辫子运动。
民国14年(1925年)
春,由吴云出房子、经费,在白塘庙重新开办淮上中学补习班。到暑假时,中共上海大学党组织要求吴云、吴震回校,淮上中学补习班停办。
6月,“五卅”惨案发生后,凤台学生联合会及各界群众召开声援大会,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开展罢工、罢课。
是年,凤台地区几乎全年无雨,旱灾严重,庄稼旱死。
民国15年(1926年)
是年,由“旅外同乡会”发动,掀起反对凤台县长宁纪光私卖学产田的斗争,在县城召开各界人士参加的“驱宁大会”,会后进行游行示威,宁纪光逃跑,驱宁斗争获得胜利。
秋季,水灾,10月始退。
冬,共产党员吴勤吾、王介佛、刘跃华在县城开办民众教育馆,自编“千字文”课本,向青年学生传播新文化,被国民党当局发现,民众教育馆被查封,吴、王二人被迫离开凤台。
民国16年(1927年)
7月,县设共产党的通讯员。
8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决定,由当时在武汉的寿凤籍共产党员组成中共寿凤临时县委,回寿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省临委指定曹广化任书记,仇西华、曹鼎、石德伦、方敦一、洪克杰、薛卓江、王墨林、吕岳等为委员。8月,县临委成员到达寿凤,并以寿县瓦埠小学为中心,开展两县党的组织发展工作。
是年,中共安徽临委召开八次扩大会议,研究有关暴动事宜,并决定寿凤临委指导寿县、凤台、合肥、霍邱4县工作。
是年,商人徐小斋会同岳相如合购一部汽车经营客运,为县有汽车的开始。
是年,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马祥斌部北伐路经凤台,与奉军潘鸿钧部发生激战,潘部败退至曹子王家,被王福成红枪会截击缴械。
是年,北伐军三十三军军长柏文蔚率部来凤,在文昌宫广场开会,报告北伐军革命斗争形势。
是年,商人史继禹在火神庙后开办县第一个工业作坊——史隆兴大炉店。
是年,药商孙六初在县城西大街开设“公济堂药店”,并购置一部烧木炭的汽车,运输中药材。
民国17年(1928年)
是年,中共寿凤临时县委派共产党员范毓南、岳龄云、岳龄勤到白塘庙小学教书,建立凤台地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凤台特支(化名冯德芝),书记范毓南。
3月,中共寿凤临时县委奉命解散,成立中共寿县县委,寿县县委领导凤台党的工作。
4月,共产党员王介佛到家乡王圩孜开展革命活动,夏,成立王圩孜党小组。
5月,共产党员廖运周、许光达到廖家湾建立党支部,书记廖运周。
7月23日,以廖家湾为中心,东到姚家湾、田家庵,西到蔡家岗、张家楼,南到安陈铺、泉山,北到高皇寺一带约500名雇工,在廖家湾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罢工。提出不准地主解雇雇工,要求增加工资。斗争持续7天,最后取得胜利。
8月,废道,凤台直隶安徽省。
夏,中共寿县县委在高皇发展一批党员,成立党的特别小组,程希俭任组长。后改为特别支部,程汉丞任书记。
秋,中共凤台特支书记范毓南调走,岳龄云接任书记,后岳龄云调走,吕少培任特支书记。年底,中共凤台特支共有党员12人。
是年,中共凤台特支在白塘庙小学、齐王庙小学开办平民夜校初中补习班,并建立白塘庙地区农民联庄会。
是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回师南归。总司令蒋介石路经凤台县城,在县商会住了一宿,次日离凤。县城各界组织迎送。
是年,县人张鉴卿、张海清等在城关北大街创办私立“立达小学”。
是年,商人鲍建甫在西大街开办“聚文石印馆”。
是年,李合盛商店首次经销美国花旗肥田粉(化肥)。
是年,全县共分5个区,计66341户,475919人。
民国18年(1929年)
元月,白塘庙农民联庄会改名为农民互助会,并组织互助会总队,会员3000余名。
春,凤台上窑、下窑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7月,中共凤台党组织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壮大,已形成白塘庙、高皇、廖家湾、王圩孜4个中心区域,全县共有党员93人。根据党的发展状况和斗争需要,阜阳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凤台党组织脱离寿县县委,成立中共凤台县委,并派特派员刘启元到凤台做成立县委的各项筹备工作。
8月30日,阜阳中心县委书记李乐天和寿县县委驻凤台特派员刘启元在姚皋店小学,主持召开了中共凤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廖敏中、程西俭、程东方、王定一、程严鼎等20余名党代表,历时半天一夜。刘启元作了政治报告,并以举手表决方式选举成立凤台县委员会。刘启元任书记,程东方、廖敏中、程西俭等为委员。全县设3个区委,支部13个,党员93人,改属阜阳中心县委领导。
秋,白塘庙党组织领导白塘庙农民互助会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斗争,并取得胜利。
秋,大旱。夏秋间,蝗虫为灾。
12月,阜阳中心县委鉴于凤台党的基础好,交通方便等条件,报经中央批准,将中心县委机关由颍上迁至凤台的上窑和下窑。凤台县委12月12日召开扩大会议,决定解散,凤台县委党组织由阜阳中心县委直接领导。阜阳中心县委相应调整了领导成员,李乐天任书记,刘启元、刘东升为委员。
冬,天气寒冷,冰封淮河。
民国19年(1930年)
春,县人黄迪生、张治泉在城关创办“益群学社”。
春,廖家湾富农廖桂文因压迫雇农吴茂松,与农协会发生武装冲突,农协会死2人、伤5人,造成震惊皖北的“一·一五”惨案。事后,阜阳中心县委作出《关于富农的决议案》,对富农采取坚决打击的政策。
5月1日,中共凤台县党组织在桂集、田家庵、县城举行一万余人参加的群众游行示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5月3日,阜阳中心县委在大通矿炭场举行大会。会议决定:一、组织纪念“五卅”筹委会;二、组织寿凤怀互济会;三、组织寿凤怀小学教师联合会;四、组织工厂委员会;五、组织士兵委员会。并发表告群众书,张贴标语。会后,冒雨游行示威。
6月,阜阳中心县委迁离凤台,中共凤台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齐王庙小学召开,到会代表20余人,以举手表决方式,选举王介佛为中共凤台县委书记,程东方、李襄言等为委员,属阜阳中心县委领导。
秋,县民众教育馆创办《民众周报》,四开两版,每期200份。因经费不足,一年后停办。
11月7日,白塘庙一带30多个村庄的党员和互助会员共1000余人集会,举行武装暴动,因被国民党县大队300余人枪包围会场,进行镇压,暴动未获成功。
是年,中共凤台县委改组次数较多:第一次改组程东方任县委书记,增补王定一为委员。11月,凤台县委划归长淮特委领导,长淮特委派胡汉杰、朱务平来凤台改组县委。吴云任县委书记,唐志远、程东方、廖梦林、王定一等为委员。
是年,县长文圣举镇压革命志士,惨杀杨青山等30人。
是年,凤怀、凤寿、凤蒙3条公路上有3部破旧汽车客运。
民国20年(1931年)
3月,长淮特委改组凤台县委,唐志远任书记,王定一、吴云、曹练德、廖梦林、程东方为委员。
3月27日,中共淮西特委书记高中林在寿县上奠寺召开中共寿、凤、阜三县县委负责人联席会议,成立皖北中心县委。以正阳关为中心,负责寿县、凤台、阜阳、颍上、太和、霍邱、固始、新蔡、息县九县工作。
夏,沿淮一带发生大水灾。凤台受灾面积1175平方公里,淹没庄稼82万亩,淹倒房屋30万间,溺死6900人,受灾人口42万人。
8月,水灾后,中共凤台县委书记唐志远到桂集后龚家召开党的会议,部署救灾工作任务,作出大力发展党的组织,积极领导农民互助会开展“扒粮、借粮、减租减息”决定。之后,各地在党的发动领导下,开展反饥饿斗争。
10月27日,寿凤两县县委和瓦埠区委在寿县竹滩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寿凤游击队,曹鼎任大队长,唐志远任指导员。寿凤党组织有了自己的武装。
11月3日,寿凤游击大队170余人,携带长短枪80余支到达黄家坝,协助当地党组织举行农民暴动。遭到颍上县红枪会和国民党凤台县大队的袭击和包围。敌我双方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在战斗中,寿凤游击大队领导人李英(中央特派员)、曹鼎(寿县县委委员、游击大队队长)、唐志远(凤台县委书记、游击大队指导员)、程东方(凤台县委委员、游击大队政治部长)等70余人壮烈牺牲。
12月,由于唐志远、程东方牺牲,中共长淮特委改组凤台县委。县委书记由廖传泽担任,委员有陈元德、廖多友、王光华、程铁村、孙广贤等。
12月8日,修复便峡段淮堤,民工800余人,在共产党员张富成、唐伯雅等带领下举行大罢工,反对监工扣发民工口粮,取得胜利。
是年,县人张孝伯创办“西铭国学研究社”,后改名“潜修学社”。民国21年(1932年)
3月15日,修筑六坊堤民工4000余人,在中共凤台县委领导下,为反对监工处不按规定发给民工工资一事,举行罢工2天,取得胜利。
3月,国民党凤台区党部书记王师尹离职,由王淮山代理指导员。
4月,鄂、豫、皖苏区红军到达正阳,中共河口区委在董峰湖召开有1000余名党员和群众参加的大会,欢迎红军北上。
7月,寿县中心县委成立。中共凤台党组织划归寿县中心县委领导。
10月13日,寿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张国诚来凤主持召开党的会议。讨论凤台党的工作,决定解散凤台县委,成立由3人组成的中共凤台县临时委员会。
10月,凤台县属国民党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隶属寿县专员公署。
是年,大旱,接着疫病流行。
是年,县城第一次放映无声电影《八仙过海》。
是年,基督教发展很快,与寿县联合办教诸多不便,于是脱离“寿凤分堂”,教务由凤台自理。
民国22年(1933年)
2月,寿县中心县委派仇西华至凤台指导工作,并在齐王庙小学召开党的会议,选举新的县委,仇西华任书记,孙广贤、王振九、唐汉三等4人为委员。
5月间,在中共凤台县委领导下,店子集、刘家巷、谢家圩、丁家岗等地相继举行雇工罢工,取得胜利。
6月3日,中共凤台县委召开扩大会议,除作出6项决议外,决定创办《皖北红星》刊物和组织游击队。
7月,县委创办的《皖北红星》第一期出版。
7月24日,中共凤台县委在齐王庙老家拐子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根据寿县中心县委决定,改选凤台县委,刘维钦任书记。
9月18日,中共凤台县委发出《九·一八纪念宣言》,号召群众抗日。
是年,国民党在县城东南角(即现工人俱乐部),建立第一个公共体育场。
是年,县始有三管再生式短波无线电台1部,电功率5瓦,波长64米,为政府专用。
是年,武术教师李冠一在大王庙开办武术研究馆。
民国23年(1934年)
7月,涂仲庸来凤巡视工作,回寿县向中心县委汇报情况,中心县委决定涂仲庸任凤台县委书记,丁文山、王克恒为委员。
8月,丁文山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涂仲庸离开凤台。从此,中共凤台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
是年,夏季大旱,农作物枯死。
是年,凤台至寿县长途电话开通。
是年,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驻皖事务所在凤台等10县续办第三届合作讲习班。
是年,全县共有76477户,528172人。
民国24年(1935年)
秋,钱让三、张雨琴、姚心一等创办“淮阳中学”,1938年因受日军轰炸解散。
是年,凤城第一个娱乐场所——共乐舞台建成。
民国25年(1936年)
是年,奉国民党省党部令,国民党凤台区党部与寿县合并,名为“寿凤县党部”,吴履正任书记长。
是年,李渭村等人集资创办“联谊剧社”。
是年,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凤台县第一届运动会,安徽省著名足球健将耿伯威亲临运动会指导。
民国26年(1937年)
3月,丁文山、孙广贤出狱,回到凤台开展党的秘密活动。
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国民党县政府奉上级指示在八里塘至前马场一带,兴建飞机场。
夏,由县人岳又奕、岳伦才倡议,岳相如支持,在原岳伦才创办的岳前岗小学基础上,创办“精忠中学”。岳又奕担任第一任校长。
是年,国民党第八军军长黄杰率部在凤台驻扎数日。
是年,国民党寿凤县党部奉命分开,成立国民党凤台县党部,吴履正为书记长。
是年,民间成立抗日组织“红学会”(红枪会)。
是年,县政府成立电话管理处,架通顾桥、古沟2区长96华里的县内长途电话线路。
是年,上海“8·13”对日作战,大批国民党部队伤员转来凤台治疗,住文昌宫,群众热情前往慰问。
是年,正式成立凤台县中华基督教会。由潘洪恩、张砚如、潘仁轩主持教务。
是年,爱国志士张耀西、张太冲及一批爱国青年组成“淮上民众抗日宣传队”。
民国27年(1938年)
4月,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共凤台县委。孙广贤书记,丁文山任副书记。同年8月孙广贤病故,丁文山任书记,委员有江良伯、许子和、程汉丞、王怀友。
春,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凤台县民众动员委员会由国共两党成员组成,民国凤台县长马馨亭兼任主任。
5月,县搭浮桥于淮河岸三官楼前,供国民党十一集团军北上抗日。大军渡淮后,桥即被日军炸毁。
6月4日,日军3架飞机轰炸县城。上午10时,由蒙城来犯的日本联队司令丸乔仁率领日军进逼县城,国民党部队退到淮河以南,县城第一次沦陷。民国县长马馨亭率领党政官员逃到霍邱李家圩孜,7月4日日寇撤出,马率员回凤。
9月2日,日军第二次攻陷凤台,并在城内组织维持会,汉奸何石生任会长。县长马馨亭又率员逃到金沟集,约经两个月,日军再次撤退,马又率员回城。
秋,凤台夏秋多雨,8月黄河花园口堤坝破决,黄泛成灾,沿淮秋禾全被淹光,至冬,水未退尽。
11月,西陈集设递步哨分所,下设古沟、夏集、阚疃、展沟、张集5个递步哨所。
是年,国民党凤台县党部书记长吴履正被撤职,李大鹏任书记长。
是年,凤台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隶属阜阳专员公署。
民国28年(1939年)
3月,中共凤台县委组成人员再次调整,廖多沂任县委书记,丁文山任副书记,委员有江良伯、王璞臣。同年9月,中共凤台县委划归豫皖苏区党委领导。
5月下旬,中共凤台县委副书记丁文山带领6人并携带武器,夜间袭击了驻在许家岗的伪军,活捉日伪维持会会长许鲁初,俘虏伪军30余人,翌日,在古沟集召开群众大会,枪毙了许鲁初,被俘人员经教育后释放。
11月4日,县城第三次被日军占领遭沦陷。县长戚皖白率领政府官员逃到岳张集精忠中学。日军第二天撤离,戚率外逃人员回县城。
是年,国民党凤台县党部书记长李大鹏离职,陈馨吾任书记长。
民国29年(1940年)
5月初,县城第四次被日军占领遭沦陷,5月4日收复。
6月,国民党保安六团在三里沟埋伏,打死打伤日军百余人。
6月20日,县城第五次被日军占领遭沦陷。日军从蚌埠、淮南、寿县纠集千余人,分3路入侵凤台,寻求报复,血洗三里沟,残杀群众,焚烧房屋。
7月,中共豫皖苏区党委改组凤台县委,书记陈元良,委员张太冲、马莲衣。同年11月,增补巴方(女)为县委委员,县委机关设在潘集,属淮上地委领导。
7月,中共凤台县委在潘集小学召开千余人群众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凤台县办事处”。张太冲任主任,马莲衣任秘书,办事处设在潘集,属淮上办事处领导。内设5科,建立4个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辖区人口20万。
7月,县农民抗敌协会在潘集成立,会员2400余人,主任王怀友。县妇女协会在潘集成立,主任宋杰生,后由巴方兼任,妇抗会员120余人。青年抗敌协会在潘集成立,会员120余人。儿童团在潘集成立,团长王保官,团员200余人。
7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加强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潘集成立“凤台县行政委员会”,陈元良任主任,张太冲以县办事处主任身份,参加行政委员会的领导工作。
7月,中共凤台县委在潘集成立凤台县保安大队,五六十人枪。各区、乡相继成立保安中队。县、区、乡三级共有280余人枪。
秋,国民党凤台县政府在观音庙利用高家祠堂创办“凤台县立中学”。
10月,中共凤台县委在根据地办起3个民众夜校、2个民众阅报室,组建了淮上剧团。
11月,新四军六八八团二营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歼灭了红枪会并当场击毙其头头尚四猴子,同时处决暗中与国民党勾结的红枪会另一头目王鹏飞。
12月12日晚,国民党二区武装从东西两面夹击中共二区武装,中共二区武装进行反击,保护地方干部安全撤出,戴桥失守。
是年,国民党县政府成立诊疗所。
民国30年(1941年)
1月下旬,日伪绥靖团2个营200余人在团长杨立言率领下,向潘集一带抗日民主根据地进犯,在古沟被六八八团二营击败后窜到苏涂村,六八八团二营和王小三、丁文山的2个区保安中队200余人,连夜赶到苏涂村将敌人包围,战斗到第二天下午,歼敌2个营,打死敌人数十人,俘虏敌100余人,团长杨立言被活捉。
1月,中共豫皖苏区党委派杨毅任中共凤台县委书记、陈元良任副书记。杨毅到任后不久回区党委请示工作,被区委留下另行分配,凤台县委由陈元良主持工作。
1月31日,凤台县办事处改名为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太冲,秘书马莲衣。此时,县境内有国民党、日伪、共产党3个县政府。
2月4日,中共凤台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随六八八团向西执行军事任务,在畈张集与国民党土顽相遇,交战3个小时,打死打伤敌80余人,俘敌2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枪榴弹4门、匣子枪10余支、长枪200余支。
4月25日,凤台日伪军中队长张学彬率部50余人反正。
4月,中共豫皖苏津浦路西根据地在敌、顽夹击下,形势日趋严重,难以坚持。月底,凤台县委率县武装和大部分地方干部,分两批随四师转移到津浦路东。县委转移时,留下钱瑚、丁文山、王怀友等同志坚持地下斗争。
是年,国民党县政府诊疗所改为卫生院。
民国31年(1942年)
2月3日,侵占凤台日军进犯丁集,4日,进犯蒙城楚村铺。5日,进犯小新集的日军被国民党军队击毙200余名。
春,国民党成立“凤台话报社”,编辑出版《凤台话报》,四开两版3日刊,发行量700份,日军投降后停办。
民国32年(1943年)
9月,中共凤台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由王怀友、陶怀斌、王希善、王保举、王保官5人组成,负责人王怀友。
是年,国民党县工会在西陈集成立,会员780余人。
是年,日伪凤台县长许鸣一、张禄山调走后,吴清甫代理日伪凤台县长。
民国33年(1944年)
春,奉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令建立凤台县临时参议会。会长纪鹤龄,副会长史蕴光。
4月底,中共凤台县委划归宿怀县委领导。
是年,国民党县政府在阚疃集创办凤台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后迁至顾桥。至解放停办。
是年,天主教在阚疃集创办“金石中学”,神父张敬业为第一任校长。
是年,凤台大水成灾。
是年,日伪将凤台与寿县合并为“寿凤”县,县治在寿县,县长赵其凡。
民国34年(1945年)
4月,组织成立县工会,由18个行业组成,会员1300余人,理事长张处默。
7月15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全省三大农业地带第六个农业区内,选择凤台等16个县为中心农业推广所,集中人力、财力,加强辅导,树立楷模,作为其它县示范。
8月14日,日本侵略军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县长李寿林奉命从西陈集赶赴县城,办理受降事宜。凤台改属第十专员公署。
9月1日,国民党县自卫队遣送投降日军乘船去蚌埠集中。
是年,县导淮上中游第二工务所、防洪工程处、联合国善后总署凤台供应站,三位一体对县境淮堤继续进行工赈复堤。
是年,安徽省教育厅对省立学校地区分配作了部分调整,决定将颍州师范迁至凤台,改名为“安徽省立凤台师范”,校址在古城,直至1949年元月宣布解散。凤师设附小1所,6个班,300余学生。
是年,民国县政府在城关南门口开办“民生工作”,从事纺织、印刷及木制品生产。
是年,国民党县党部成立行动队,受中统调查室领导。
是年,县临时参议会终结,正式成立凤台县参议会,张明诚为参议长,吴仰之为副参议长。史蕴光当选为省参议员。
是年,詹子明、李仲六、梁卜生等创办“中国红十字会凤台分会”。
秋,发生蝗虫灾害,发动群众捕蝗,奖给面粉。
11月中旬,中共豫皖苏三地委决定成立涡淮工作委员会,书记崔剑晓,委员丁文山、李星光。工委负责领导凤台和怀远茆塘地区党的秘密工作。月底,工委在凤台三官庙辛长学家召开第一次工委会,研究决定审查、整顿凤台县和怀远县茆塘地区的党组织,并做了分工。
是年,中国救济总署安徽分署无偿拨给县硫酸铵,因使用方法不当,毁坏了庄稼,无人再用。
民国36年(1947年)
4、5月间,上级决定撤销涡淮工委,恢复宿怀县委。为研究撤离问题,布置今后工作,涡淮工委召开第四次会议。会议决定,涡淮工委撤销后,凤台可建立白塘庙、王圩孜2个区委,吴霖、胡之光(女)可分别任区委书记(未实现)。同意吴云重新入党,并报上级批准。
10月,县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李建章任主任。
11月,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成立,郑淮舟任书记,丁文山任县长,吴云任副县长。
11月下旬,豫皖苏六分区考虑到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面临无依托、无后方的危险,决定派分区十一团护送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入凤。由分区副司令员夏云飞率领部队渡过涡河,进入凤台。经过阚疃、顾桥2次阻击战,顺利到达大冯庄,领导全县人民开始了解放战争。十一团完成护送任务撤出后,留下五连3个排80人枪交凤台县委指挥。
12月,县委武装在陈庙八里庄南侧公路活捉从阚疃回凤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陈馨吾、县参议长张明诚和后备队总队长庞达。经县委决定,枪毙了陈馨吾,教育释放了张明诚、庞达。
12月,经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安排,中共凤台县委和县政府进入凤台,在胡桥袭击战中,消灭了李昆山、王昆山、王号山、辛梓堂号称“三山加一堂”的国民党联防区队。
12月,中共凤台县委为了充实、加强干部队伍,以备解放后开展各项工作,组建县委工作队,队长吴晓风,指导员周风。工作队成立后,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进行培训,为建立区乡政权,输送了一批干部。
12月20日,中共豫皖苏六地委研究决定,建立阚疃县。
是年,蒋介石为实行宪政,立法院颂布了“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凤台选举国大代表期间演出一幕幕丑剧,最后,廖梓英当选为国大代表。
是年,水灾严重,县受灾面积60余万亩。
民国37年(1948年)
1月,经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中共凤台县委正式改编了在岳张集、观音庙一带由高慕陶自发组织的100余人武装力量,开辟了张集地区。
2月,县委在清泉集创办解放区第一所小学——清泉小学,有教师8名,学生200余人,校长吴乐平。
3月,十一团五连撤走,十二团奉命开赴凤台,以凤台为中心,支持蒙城、怀远、颍上三县的革命斗争。
3月,县委在清泉区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春,豫皖苏六分区派安青森任凤台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祝复华任县政府秘书,并建立有关科局,配备科局长。
5月12日,清泉区区长兼区队长冯君如在国民党特务冯竹樵的纵恿挟持下,背弃革命,带领区队近百人枪,叛变投敌。
10月11日,六分区决定率十一团、十二团及凤台县武装攻打国民党盘据的凤台县城。黄昏开始总攻,次日凌晨2点战斗胜利结束,进城后缴获大量武器弹药,于12日晚撤离。
11月,中共凤台县委在界沟区史王集召开各区负责人紧急会议,研究做好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会上成立凤台县战勤指挥部,郑淮舟任政委,丁文山任指挥。指挥部设在米集乡,下设支前担架队和支前兵站。动员民工4000余人,担架600副,支援淮海战役。
是年,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在十二团的配合下,解放大片地区,并相继建立乡村政权。当时建立的区、乡政权共有6个区,41个乡。
12月,县长丁文山、县大队长王希和率县大队进逼山王集,活捉国民党县长牛肃久。
民国38年(1949年)
1月12日,随着淮海战役的节节胜利,为夺取解放战争在凤台的全面胜利,县区武装在六分区部队配合下,于当日凌晨打响了解放凤台县城的战斗。国民党部队渡淮南逃,县城解放。至此,全县解放。13日,县委书记郑淮舟、县长丁文山率县委、县政府部分干部进城。月底,县政府秘书祝复华率县政府机关人员全部进城。
1月中旬,凤台县解放后,召开中共凤台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设置和人事安排,并决定抽调部分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新区。
1月,县工会接收基督教办的“福音工厂”,改名为“大众工厂”,即是县棉织厂的前身。
3月,豫皖苏六地委撤销,改为中共阜阳地委,凤台县划归阜阳地委管辖。同月,阜阳地委任命丁文山为凤台县委副书记,余筱仙任县长。并决定撤销阚疃县,将阚疃、展沟两区划归凤台管辖。因游击区域不稳定,杨湖镇及平阿地区分属颍上、怀远县辖。
5月,根据阜阳地委部署,全县动员1万余民工开始治理架河、泥河、焦岗湖等,当月完工,共做土方220余万方。同年冬至次年春,全县又组织4万余民工疏浚西淝河,修筑淮河堤防,使淮河堤防增高到海拔22.6至24.6米。
7月,县成立工会筹备委员会。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午,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在城南淮河岸边的开阔地上召开万人大会,县委书记郑淮舟在会上讲话,晚上举行灯火晚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月,县司法科改为县人民法院。
是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委员会成立,周风、周洪寿、张保仁先后任书记。
是年,县政府设立门诊室,县新华书店、县文化服务社、县工商联相继成立。
是年,县政府接管原凤台县中、简师、后师。而后进行整顿,成立了“公立凤台中学”,9月改名为“凤台联合中学”。1950年
1月,发行中国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3月,县民主政府改名为凤台县人民政府。
3月,县第一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历时5天。
3月6日,县召开400余人参加的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5月1日,《婚姻法》颁布,县开始宣传婚姻法,实施婚姻登记。
7月,县文化服务社改名为凤台县人民文化馆。
8月,全县开展反匪反霸斗争,到9月底剿匪2股,抓获匪徒58名。
秋,县建立第一座收音站,配专职收音员1人,抄收中央、华东及省台的记录新闻。
9月18日,淮南市成立,县境部分地区划归淮南市管辖。
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成立治淮委员会。全县按照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连续数年,掀起治淮高潮。
10月,各区队与县大队合并成立6个连,有3个连输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调离凤台。
11月,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是年,为提高干部文化水平,开办县直机关干部文化学校。
是年,水灾,全县淹没农田124.98万亩,倒房12.75万间,淹死135人,灾民达49万人。
是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是年,县门诊室改为县卫生院。
是年,在原县检察署的基础上,成立凤台县人民检察院。
是年,县组织临时互助组1107个,开展生产自救。
是年,县建立50千瓦的有线广播站,向城关广播。农村中有6个区建立收音站。
是年,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建立区卫生所10个。以私人诊所为基础,组成18个中西医联合诊所。1951年
1月,县政府贯彻中央《镇压反革命条例》,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月,西淝河入淮处的西淝闸建成。
5月1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处决13名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
5月初,中央治淮视察团由团长张治中、团员邵力子等18人组成,到治淮工地视察。邵力子等又亲临凤台慰问治淮民工。
5月,县组织47000人疏浚西淝河。冬季由凤台、蒙城、涡阳3县出工继续疏浚西淝河。
5月,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7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县传达报告朝鲜战况。
5月底,县召开首次治淮劳模庆功大会,民工纪会宏被评为特等治淮劳模,奖给耕牛1头,披红挂彩,上街游行。
5月,修复元庆闸。
7月7日,县第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常委会,成立了监察委员会。
7月21日,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结束。土改中划定地主6639户,没收土地335811亩,分到土地的农户109526户,507421人,分得土地418976亩。
10月9日,县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大会对抗美援朝总会“三大”号召、土改、治淮、镇反、贯彻《婚姻法》、冬学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作出决议。
10月,中央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同李葆华等到西淝闸治淮工地视察。
11月,华东师范大学派93名师生来县参加土改。
是年年底到1952年,根据上级部署,县直机关开展以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工商界开展反对行贿受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年底,县生产自救互助组发展到5822个,其中常年互助组937个。
是年,上海、北京派出医疗队来县免费为灾民治病。1952年
3月16日,县三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就春耕生产、互助合作、抗美援朝等工作进行部署。到年底,共召开八次会议,研究各项中心工作。
秋,蝗虫、蟋蟀大量发生,县各级政府发动群众扑打。
8月,根据政务院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8月1日起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办法。
10月,根据上级指示,所有民办小学一律转为公办。
10月,县扫除文盲运动委员会成立,并配专职干部2人,扫盲教师43名。
冬,焦岗湖丁家沟口排水闸建成。
冬,凤台、蒙城两县出工,开始疏浚港河。
是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给城关小学四(2)班少先队员冯锡华、王素英回信并附照片一张。内容为:“安徽省凤台县城关小学全体小朋友们: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品德好!胡志明1952年5月15日。”
是年,成立凤台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是年,县妇幼保健站成立。
是年,县工会俱乐部创办城关镇职工业余文化学校。
是年,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继续发展。全县互助组8296个,其中常年互助组2380个,并试办7个初级农业合作社。
是年,县供销合作社在城关和阚疃着手进行手工业互助合作工作,成立建国铁业社和利民铁业社。1953年
春,全县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运动。收缴各种反动罪证689件,并分别处理了一批罪大恶极的为首分子。
3月,港河治理工程开工。
3月,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月到11月,县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共召开4次会议,研究各项中心工作。
4月12日夜,淮北地区普降寒霜。时值小麦拔节抽穗,故普遍受冻枯萎。后经浇水追肥,又复活过来,减产严重,但未绝收。
4月,县花鼓灯艺人田振启被选入华东代表团,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招待会专场演出。
秋,凤台中学增设2个高中班,招收高中学生101人,成为县第一所完全中学。
秋,大旱,成灾面积150万亩。
是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展很快。全县临时互助组发展到6450个,参加农户39993户,占总农户的31.05%;常年互助组发展到1658个,参加农户13116户,占总农户的10.19%。初级农业社43个,参加农户555户,占总农户的0.43%。1954年
1月,全县范围内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取缔粮食自由市场。
2月,撤销凤台县治淮总队,组建阜阳专区茨泥黑治淮总队。
春,全县完成157个乡的基层选举工作。
春,开始发行经济建设公债。
秋,大水,为近百年所罕见,禹山坝及多处堤坝溃决,城乡一片大水。全县受灾耕地194.87万亩,受灾人口48万,淹倒房屋26万余间。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及阜阳地委书记任松筠都亲临凤台指挥抢险救灾。解放军空军某部派飞机12架次到峡山口空投麻袋,装土抢险。
7月13日,由于焦岗湖水猛涨,丁家沟闸被水冲毁。
7月,县森林苗圃于城西北十里桥建成。
是年,县人民政府改名为县人民委员会。
是年,泥黑河疏浚工程竣工,开始修筑县城城防堤。
是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精神,全县共办初级农业社130个,群众自发办初级社33个。是年,县政府对私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者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引导其走集体化道路。到年底组织手工业社、组11个,入社入组人员267人。对全县私营商业者3367户4688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共组成代销店124个、公私合营商店2个、合作商店小组21个、经营小组17个、联购联销店4个、交易所31个。
是年,县开始汽车渡淮。用木船人工摇橹摆渡,日渡汽车6至7部。
是年冬,气候奇冷,气温降至零下20度,淮河结冰,厚达3尺。县政府动员机关干部、城关市民,筹集门板、木头、毛竹、铁丝,于淮河黑龙潭水面上搭起浮桥,以供车辆行人来往。
是年,贯彻《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县成立兵役局。1955年
5月1日,县城内开始通电。
6月1日至9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李之春当选为县长。
秋,菱角湖电力排灌站开工兴建,这是县第一座从淮河提水的电力排灌工程。
是年,大力推行“农业三改”,全县发展水稻348575亩,因水源未解决,亩产稻谷仅120斤。
8月,县邮电局铺设淮河黑龙潭水底电缆1000公尺,两岸各设水线巡房一处。
8月,凤台汽车站建立。
是年,县委、县政府动员干部市民义务劳动,筑起东起航运站、西至三孤堆,全长2863米的城防堤。此后每年汛前都进行加固维修。
10月,凤台供电区域内最早的一条高压输电线路——35千伏新凤线动工,境内长11.56公里,1956年竣工。
是年,全县调进硫酸铵10吨,用于水稻、棉花追肥。
是年,阜阳专区确定省电影放映队第三十三小队固定在凤台城乡放映电影。
是年,在企事业内部开展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
是年,县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三次、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6月、11月召开,研究各项中心工作。
11月23日,安徽磷肥厂在县河东兴建,后因矿石品位不高,转产水泥。1956年
3月1日至4日,中共凤台县第一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凤台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5人组成。臧秀生任书记,胡成功、袁恒文任副书记。
3月,农业合作化进程加快,高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49个,入社农户129851户,占总农户的97.3%,全县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年底,全县组织手工业厂、社、组35个,人员1825人,占全县手工业总人数的98%,完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是年,私营商业全面掀起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全县组织公私合营、合作商店,代购代销、经销、农社供销部等165个,参加2364户2469人。
是年,县卫生院改名为“凤台县人民医院”。
是年,在原县卫生院内设防疫股的基础上成立县卫生防疫站。
是年,县成立药材经营处。1959年改名为县药材公司。
是年,凤台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
是年,凤台县科普协会成立。
是年,凤台县有线广播站建成,正式向农村广播。
是年,创办凤台师范学校(校址现二中),1963年停办。
是年,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新形势,全县进行撤区并乡。将原来的13个区,155个乡,1个镇,1个水上港,归并为8个区,52个乡,1个镇,1个水上港。
是年,秋季水灾,圩堤溃7处,全县内涝面积117.5万亩。
是年,开展全民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运动。
是年,县幼儿园建成,招收幼儿68人。1957年
1月24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一次会议召开。会上选举袁恒文为县长。
春,凤台报社成立,出版发行《凤台报》。《凤台报》三字由郭沫若题写。1962年报社撤销。
春,全县在淮河、西淝河、港河沿岸洼地建成圩堤17处,保护耕地近4万亩。
6月,焦岗闸建成。
8月10日至10月28日,80天无雨,全县受旱面积107万亩。
是年,县百货大楼建成。
是年,全民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全面展开,到1958年4月结束。反右斗争出现扩大化,1962年对一部分被错划为右派的同志进行甄别平反。
是年,县民政科投资5.5万元在城西建成鱼苗场。1963年移交农林局管理。
是年,县农场开始有一台罗马尼亚产VT—45型拖拉机。1958年
5月22日,县第三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袁恒文为县长。
7月,省委书记桂林栖在凤台主持召开阜阳专区各县县委书记会议。研究部署大办钢铁问题。会后,地区在凤台河东山区建起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采石厂,并开采山金家煤矿。
秋,大旱,淮河最低水位仅在海拔13.89米,全县受旱作物面积达131万亩。
8月,掀起大跃进运动,10月底实现人民公社化。由于片面强调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大刮“共产风”,生产瞎指挥,强调生活集体化,大办食堂以及大炼钢铁运动,生产关系遭受严重破坏。
8月,省派飞机来东风湖喷撒药粉灭蝗。
11月13日,山金家、李嘴孜2个露天煤矿动工兴建,5万人参加施工。
12月,开始发行安徽省1959年经济建设公债。
是年,在“全民大办工业”运动的推动下,国营凤台县第一机械厂成立,前身是“民建铁工厂”。
是年,在原凤台县建筑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凤台县建筑公司。
是年,在“大办钢铁”运动中,县直各系统办起炼钢厂达36个。农村中村、社都相继办起炼钢厂,但由于条件不具备,不久相继垮台。
是年,县果树园艺场建成。
是年,淮河汽车过渡开始用拖轮摆渡,功率80匹马力,码头在县城东200米处。
是年,凤台林场在县城东南山中建成。
是年,境内大搞河网化,阜凤公路河(现永幸新河)下段工程开工。1959年
3月,开始兴建凤台公园,年底初具规模。
4月,县玻璃厂建成投产,后因技术、质量和销售存在问题而停产。
6月,大旱,从6月10日到9月20日连续102天,降雨量仅80毫米,旱情严重,成灾面积149万亩。
11月,阜阳地区文化现场会在丁集公社召开。
是年,安徽省烟中取氨现场会在县召开。
是年,开展“反右倾”斗争,一部分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批判和处理。
是年,高皇人民公社全部,古沟、潘集、孔集人民公社部分生产大队划归淮南市管辖。
是年,越南访华团路经凤台县城,县政府设宴招待。1960年
2月26日到28日,中共凤台县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凤台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会由32人组成,县委书记赵伯良。
春,由于苏联逼债、自然灾害和工作上的问题,县内发生饿死人的严重问题。
5月,县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到年底完成初稿。县志共11篇55章,打印后分4卷装订,未正式出版。
9月,毛集电力排灌站建成。
10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全县发行。
11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十二条”指示,彻底纠正“三高”、“五风”中的问题,省、地、县委派出工作队在丁集人民公社进行整风整社试点。之后全面铺开,到1962年结束。对基层干部划类、集训,挫伤了大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12月,电影院(现人民剧场)建成。
是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进行精简下放。县直机关下放531名干部到基层单位工作,195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3240名职工回农村生产,1595名城镇居民到农村和国营农场安家落户。1963年又精简职工875人,压缩城镇人口9799人到农村。
是年,县武集林场建成。
是年,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
是年,大豆原种场建成。1961年
1月,淮河面粉厂建成投产。
夏,农村试行“责任田”,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8月11日,县四届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选举胡成功为县长。
是年,县成立拖拉机站,全站拥有各种型号拖拉机27台。1962年
是年,开始施用硝酸铵、进口尿素,年用量3500至6800吨,基肥追肥并用。
是年,县部分地区开始使用电力排灌,当年全县有电动机21台560千瓦。
是年,旱涝交替,受灾92.7万亩。1963年
3月,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县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4月,纠正责任田,将1961年全县实行责任田的595个生产队全部改为集体劳动、统一核算的生产队。
6月,县委成立“五反”领导小组,开展“反铺张浪费、反投机倒把、反贪污盗窃、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1964年
4月16日下午,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来县,在县委扩大会议上作领导班子团结问题的报告。
6月,关店、丁集、古店一带刮龙卷风下冰雹,毁坏房屋数百间,损失粮食数十万斤。
是年,夏旱,受灾农田85.93万亩;秋涝,受灾农田105.63万亩。
是年,淮南市所属淮河以北的高皇、尹沟、潘集等8个公社及二道河农场的2个大队划归凤台县管辖。
是年,全县工业战线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1965年
5月末,将阚疃、展沟2个区全部划归新建立的利辛县管辖。
7月,县委领导班了调整,县委书记赵伯良调出,甄培德任县委书记。
11月,人民会场发生火灾,房屋及设施被烧。
是年,阜阳地委、行署在凤台开展重点四清运动。省、地委派出大批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队,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四清”运动终止。1966年
5月,《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发表后,文化大革命在全县展开。
6月12日,县直四清分团召开全体工作队员和积极分子大会。至6月15日,县直共贴出大字报23078张。至7月10日,县直机关大字报猛增到57378张,涉及1234人,其中重点对象226人,开展批判所谓“三家村”、“四家店”、“黑帮”的运动。
7月,菱角湖电力排灌站建成,装机8台,1240千瓦,受益27万亩。
9月,全县所有中学停课闹革命。城乡“红卫兵”开展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旧风尚)活动,许多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被破坏,县推剧团古戏装及道具也被烧毁。
10月,凤台师生代表赴京,参加毛泽东主席11月3日对红卫兵的第六次接见。
10月,县委书记记甄培德调出,陈欣南任凤台县委书记。
11月,“红卫兵”开始外出串联闹革命,县相继成立接待外来串联红卫兵接等站。
12月,各种名目繁多的造反派纷纷成立,矛头开始指向县委、县人委及各单位的当权派,并开始批斗揪斗,机关工作秩序混乱。
是年,将城关区改为城郊区,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1967年
1、2月间,开展声势浩大的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县委,县人委几位负责人被造反派拉上街游斗。县委、县人委机关瘫痪。县生产救灾指挥部临时维持全县生产救灾工作。
3月16日,受上海“一月风暴”的波及,县一部分造反派宣布成立“凤台县夺权委员会”,夺了县委、县人委的权。在夺权问题上造反派之间发生分歧。一派反对这次夺权,称为“炮派”;一派支持,称为“支派”。此后旷日持久地闹起派系纷争,并发生多次磨擦和武斗。
3月18日,成立以县人武部为主的“凤台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临时负责组织指挥全县的革命和生产。
夏,大旱,旱情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全县39个公社,重旱37个公社,最多日出劳力6.5万人参加抗旱。
8月,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
是年,6408部队派员来凤支左。1968年
4月,县召开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从6月起,全县组织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共8000余人分批到大寨参观学习。
7月15日,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革命委员会,陈欣南任革委会主任。撤销凤台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6月1日至7月30日,县境降雨732.6毫米,淮河水位陡涨,新建的架河、祁集2个电灌站违章破堤,洪水平堤顶,事关大局,万分危急。李先念副总理电令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千方百计死保淮河大堤,省革委会副主任娄学政到架河、祁集工地,组织万余军民以身挡浪,堵住漫溢,转危为安。
8月,县革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大办、特办、办好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年中全县各级共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达17400余期。
秋,南京军区舟桥部队在淮河黑龙潭架浮桥,解决运送上海及合肥知青到淮北落户的车辆过渡问题。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亲自送知青由此过河。
12月,经县革委会批准,县红代会、工代会、贫代会相继成立。
是年,遵照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县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负责知青上山下乡工作。1969年
1月8日,原支、炮两派造反组织负责人及县直机关部分中层干部赴省参加“万人学习班”揭“阶级斗争盖子”、“斗私批修”。
3月,经中共阜阳专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批准,成立“中共凤台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代行凤台县党的领导权。军队支左干部刘来保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
是年,撤销文革前的8个区,全县成立19个公社革命委员会。
是年,磷矿筹备领导小组成立,边建设边生产。1970年
2月,县开展“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的“一打三反”运动。县派出“一打三反”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各基层单位。
5月7日至11日,中共凤台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凤台县第三届委员会。陈欣南任县委书记。
7月10日,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在县委、县革委扩大座谈会上,就凤台农业生产、改造旧集市、走“五七”道路、下放干部等问题作报告。
是年,县派出技术人员到海南岛崖县学习水稻两杂制种,共种19亩,收种980斤。
是年,原水电局修配厂从拖拉机站分离出来,定名为凤台县农业机械修造二厂。1971年
是年,原阜阳专区凤台黑龙潭水泥厂下放给凤台县管理,改名为凤台县水泥厂。
是年,原阜阳专区黄土山锅厂、陶瓷厂由专区工业局下放给凤台县工业局管理,改名为凤台县陶瓷厂、凤台县锅厂。1973年,两个工厂合并为凤台县锅碗厂。
是年,县境内凤利公路44.5公里路面,全部铺成渣油路面。
是年,中共中央发出“9·13”事件通知,按上级部署,县逐级在机关党员、干部中传达,继之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冬,茨淮新河工程开工,县首期出工4万余人,赴怀远县茨淮新河入淮处工地。1972年
6月,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朱明华及其父名厨师朱庆平,被选派参加由安徽省组建的中国援助南也门共和国医疗队。父女俩分别在南也门的阿比洋与赛永两个医疗点服务2年4个月,1974年9月载誉回国。
7月,尚塘、马店、钱庙一带下冰雹。大如鸡蛋,小如蛋黄,毁坏庄稼万亩,人畜也受到伤害。
7月,西淝河流域遭受灾,南京军区舟桥部队来县参加西淝河抗洪抢险。
9月20日,为开发潘集煤田,县将高皇、古沟、潘集、泥河、夹沟5个公社和架河公社杨圩、杨田、夏圩、赵前、瓜园5个生产大队,以及建设兵团的二道河农场和所属的2个生产大队等行政区域,划归淮南市管辖。1973年
是年,在原种子站基础上,成立县种子公司。
是年,县化肥厂建成投产。1974年
10月,县革委通过“关于全面学大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议”,开展路线教育和学大寨运动,并树立大程大队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样板。
11月17日,省委书记宋佩璋到凤台,并在县直机关全体干部大会上讲话。
是年,凤颍公路县境内24.65公里全部铺成渣油路面。1975年
8月,淮河上游大水,淮水暴涨,沿淮行蓄洪区破堤行洪,县受灾农田41.77万亩。
是年,凤蒙公路县境37.5公里,全部铺成渣油路面。
是年,马店公社肖集大队集西生产队95亩阿夫小麦,发生腥黑穗病,为防止蔓延,全部烧毁。
是年,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发展很快。全县19个公社的216个大队全部实行社办、队办合作医疗,共有赤脚医生618人,不脱产卫生员2678人,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但由于管理放松,经费有限,以后逐步解体。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县人民怀着悲痛的心情,以不同形式自觉进行悼念活动。
2月,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县委设立灵堂,机关干部、城关市民分别前往吊唁。并在凤台一中操场举行万人追悼大会。
9月,新西淝闸建成,新、老西淝闸总泄水量达到 620立方米/秒。
10月24日,粉碎“四人帮”,全县人民欢欣鼓舞,张贴标语,普天同庆,热烈庆祝这一斗争伟大胜利。
是年,县革委决定全面开挖永幸新河,并成立工程指挥部,组织7万民工出工,共完成土方487万方,挖成39.49公里的河道。同年,在制定“五五”与“六五”水利规划时,县委提出“四网”(水网、电网、路网、林网)“一方”(便于排灌的方块田)大地园田化的目标,继而进行实施。
是年,大旱,在县人武部支持下,于宋小店农场用高射炮2门发射炮弹,试行人工降雨,获得成功。
是年,大旱,全民防地震,搭盖防震棚。1977年
11月,县投资500万元兴建永幸新河枢纽工程,到1979年竣工发挥效益。
是年,永幸新河工程继续施工,受益的13个公社出工17000余人,向东到淮堤续挖河道3196米,完成土方82万立方米。至此,永幸新河土方工程任务全部完成。
是年,为适应市带县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1977年1月20日国发(1977)3号文件批准,凤台县由隶属于阜阳地区划属淮南市管辖。1978年
6月,进入6月以来,旱情严重,全县发动15万人进行抗旱。
10月,县成立摘掉右派帽子领导小组,全县共为603人摘掉右派帽子。
是年,根据省气象局部署,成立县气象局。
是年,县农林局农技干部陆家昌入选参加“中国农业专家组”,赴非洲多哥进行农业技术援助。
是年,县政府招待所5层大楼建成,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
是年,州来商场大楼建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投资22万元。
是年,在凤芦路南段扩建自来水厂,经逐年扩建,增添设备,基本满足县城内工业和生活用水。
是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巨潮》摄制组来县拍摄外景。1979年
5月,抽调干部,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全面展开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
7月,电视大学凤台教学班成立。
10月,在省气象工作会议上,凤台县气象局被评为先进单位,出席全国气象系统的“两学”会议。
是年,恢复成立县人民检察院。
是年,按照政策,给地、富、反、坏四类分子摘掉帽子。
是年,中央下发“关于加快农村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到1981年完成“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
是年,县新华书店3层1000平方米营业楼落成,投资15万元。
是年,县文化馆4层1300平方米大楼落成,投资15万元。
是年,县委党校举办副科级以上干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班。1980年
5月,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凤台县人民政府,终止凤台县革命委员会。柴慎显当选为县长。此次会议还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魏兴富。会后各级机构相继取消“革命委员会”的牌子。
7、8月份,淮河大水,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伯宁来凤检查防汛工作。淮河高水位时,黑张段哑叭渡口,堤内多处浸水,采取措施后脱险。
8月初,成立县政协筹备委员会,月底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县首届政协委员会于9月召开。一届政协会议选举杨泽远为政协主席。
8月19日,省煤炭钻探一队发现张集乡双楼村金沟湾天然温水泉,水温摄氏38至40度,无毒性,温泉水质良好,对各种皮肤病有较好疗效。
是年,毛集公社中心大队党支部书记牛家怀在省五届人大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会议代表。
是年,县人民医院住院部4层2200平方米大楼落成,投资45万元。
是年,针对“大包干”初期少数地方出现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的现象,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还沟、还渠、还路、还林”的决定。
是年,全县为64名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颁发了证书。其中将级1人,校级18人,尉级23人,其他22人。
是年,由于水利条件改善,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全县小麦平均单产244斤,稻子平均单位536斤,分别比解放初期提高3倍和6倍。1981年
3月24日,农历2月19日,茅仙洞庙会,毛集乡何台群众及学生乘船过河赶会,因船只超载,造成淹死9人的恶性事故。
7月13日,安徽省凤台造船厂制造一艘800匹马力的海关检查艇。经国家船舶检查局上海办事处检验,评为“良好”等级。
是年,全省种子工作会议在县召开。赞誉凤台为“一块玉式的庄稼”,并拨款5700元、磷肥120吨予以奖励。
9月11日,县科学技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生产县科协组织。
是年,县被列为全省17个贫困县之一。
是年,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立,开展地名普查工作。
是年,下蔡商场5层1050平方米大楼落成,投资15万元。
是年,全面开展五讲(讲文明、礼貌、卫生、道德、秩序)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活动,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后改称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并成立办公室专抓此项工作。1982年
1月9日,钱庙、白塘、张集、夏集一带下冰雹,刮龙卷风。毁坏房屋800余间,农作物受灾万亩,刮倒树木几千棵,损失小麦几十万斤。
7、8月间,发生水灾,全县受灾人口25万,受淹作物50万亩,淮河硖山口以上超过1954年水位。南京空军领导乘直升飞机降落在一中操场上,了解汛情后,随即从徐州调83230部队2000名指战员来县参加抗洪抢险。
10月,代理安徽省委书记周子健来县检查行洪区救灾工作。
是年,县棉织厂青年女工田林,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和“劳动模范”。
是年,加强沿淮行洪区建设。建成董岗保村圩,新建9座庄台,修复老庄台4万平方米,迁移石湾新村一处。
是年,凤台县毛巾被单厂建成,并从棉织厂分离出来,实行单独核算。该厂生产的提花浴巾、提花毛巾被、揩布,在春季广交会上受到外国专家们的赞誉。并确定该厂为“安徽省出口产品重点企业”。
是年,州来啤酒厂建成。
是年,中共凤台县委成立对台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1983年
3月25日,大山公社民兵在进行“60迫击炮”实弹射击考核时,因违章使用未炸炮弹上的引信,炮弹在炮膛内爆炸,造成死亡4人、重伤4人的恶性事故。
7月,安徽省副省长孟富林来县检查防汛工作。
9月,完成县农业区划工作,并印刷出版《农业综合区划报告》,全书共6章22节,5万余字。
10月6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由18位同志组成,县长柴慎显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开始《凤台县志》的编纂工作。
11月,中央水利部副部长杨振怀、安徽省委副书记袁振先后来凤台检查行洪区救灾工作。
11月,淮河便硖段行洪区下段退建工程开工。
12月2日,县城召开万人公判大会,处决流氓集团首犯苏正保、苏正平、孙传刚、王文跃等7人。
是年,根据上级部署,深入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
是年,城防堤列入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工程。淮委投资109.32万,县集资30.12万元,建成长2836米,底宽25米、顶宽8米、顶标高海拔27.5米的城防堤,堤内块石砌土墙1700米,标高24.5米,堤外用块石护坡标高26.5米。堤上共设望淮、东城、南城、南天桥4个城门。著名书法家孙逸久先生题写门名。
是年,安徽省平原绿化工作会议宣布,凤台县为全省第一批实现平原绿化达标县。
是年,上半年开始机构改革。各区设区委会、区公所。改人民公社管委会为乡,实行党、政、企分设。改大队为行政村,为基层政权组织。全县共设7区,1镇,28乡。
是年,县委购置传真机1台,利用电传信号开通与淮南市委的传真电报。
是年,阜淮铁路西淝河大桥竣工。大桥全长2476米。
是年,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
是年,虽然旱涝交加,但由于水利条件改善,抗灾能力增强,秋季水稻30余万亩,平均亩产881斤,全年粮食平均单产472斤,大灾之年又夺取大丰收。1984年
1月16日,县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郭新吉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焕祥为县长。县二届政协一次会议同时召开,选举赵光勋为政协主席。
6月,根据省政府办公厅(1984)60号印发《关于解决蒙城、凤台两县边界纠纷问题会议纪要》精神,阜阳行署、淮南市政府、凤台县政府负责人商定以茨淮新河为界,凤台县茨淮新河以北5个生产队划归蒙城县,蒙城县茨淮新河以南6个行政村划归凤台县。
6月,为适应阜淮铁路即将客运的需要,经协商原属潘集区架河乡的岗湖、南金(凤台站所在地)2个村划归凤台管辖,以方便车站的使用和管理。
6月29日至7月3日,中共凤台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凤台县第四届委员会,书记柴慎显。
7月,淮南市文化局在城关镇中山街文化室召开全市街道办文化室现场会。
9月1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淮河,路经凤台,县领导前往淮河渡口迎送。
10月1日,阜淮铁路开办临时客运。县境设张集、桂集、凤台3个火车站。
10月19日18点15分从北方天空飞来6个火球,按1-2……1-2顺序排列,经县城上空往东南方向飞去。每个火球拖着火尾巴,霞光数丈,近明远淡,时值天气晴朗,星斗满天,火球飘空,景色壮观,40秒后消失。南京天文台测定为“火星流群”。
11月,凤台淮河大桥建设指挥部成立。
是年,省水利会议在利辛县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县水利工程,省水利厅领导称赞凤台水利成就是“淮北一枝花”。
是年,县直机关开始整党。
是年,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建立乡级财政。
是年,县举办花鼓灯艺训班。经过2年培训,在会演时分获全国三等奖、全省三等奖,并有3名演员参加中国民间艺术代表团赴土耳其在国际儿童艺术节上演出。
是年,县宏大商场5层大楼落成,建筑面积1825平方米,投资28万元。
是年,县工商银行大楼落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36万元。
是年,意大利援建由淮委承办的凤台微波塔竣工,塔高85米。
是年,全国著名评书演员刘兰芳应邀来凤台演讲《岳飞传》,轰动全县。1985年
元月,县成立工业普查办公室,开展第二次工业普查工作。
4月20日,县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9月10日,国家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全县各地教师集会进行隆重纪念。
9月26日,下午4时半,九里湾淮河水面上,渔民潘玉华用渔船摆渡,因超载造成淹死7人(其中孕妇1人)的恶性事故。
10月5日,上午10点5分,一辆由合肥开往界首的大型客车,在凤台轮渡过渡时因刹车失灵落水,发生淹死5人的恶性事故。
12月,县境少数地方发生狂犬咬人事故,数起狂犬病发生,县政府号召开展灭狗活动,预防狂犬病。
是年,县政府决定开发茅仙洞风景旅游区,并发出募捐倡议书。
是年,潘谢公路建成通车,全长37.5公里,县境19.87公里,砂石路面。
是年,县完成土地资源调查任务,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共1万余字。
是年,凤台一中教学楼和实验楼建成,建筑面积4888平方米,改善了教学条件。
是年,城关镇党委、政府在有关部门配合下,采取多方集资办法,进行旧城区改造。在党委书记孙以明的带领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到1985年增修扩修街道12条,所有的街巷铺设了水泥小方板,整齐划一,从根本上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旧城区改造成绩显著,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城镇居民交口称赞。
是年,城关镇经过努力,集资50万元,办起凤台三中。
是年,工人俱乐部落成,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投资56万元。
是年,全县工农业生产跨入一个新台阶。工农业总产值35433万元,粮食总产量7亿多斤,人均收入357元。
是年,从1981年到1985年,通过“三结合”建校和群众集资办校,全县共新建、改建校舍达8951间。其中新建楼房7座,建筑面积9388平方米,全县学校基本上消灭了危房、草房。
凤台属徐、扬二州(淮北为徐,淮南为扬)之境。
周朝(前811年)
凤台为州来国,属青、扬二州(青、扬以淮为界)之境。
春秋(前770年)
州来国被楚国所灭,为淮北楚之州来城。
周简王二年(前584年)
八月,吴入州来。
周景王七年(前538年)
楚冉丹城州来。
周景王十六年(前529)
吴灭州来,季札封延陵后辖州来城,故名延州来。
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年)
十一月,吴把蔡国由河南新蔡迁都于州来,州来遂改名为下蔡。历经昭侯、成侯、声侯、元侯、侯齐五代。历时47年。
战国、周贞定王二十三年(前446)
楚惠王灭蔡国,下蔡属楚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置下蔡县,属泗水郡、九江郡。西楚时项羽立英布为九江国王,下蔡属之。
汉高祖五年(202年)
立淮南国,下蔡县属之。
汉元狩元年(前122年)
淮南国废为九江郡,下蔡县属沛郡。后汉属九江郡。
三国(220年)
下蔡属魏国淮南郡。
晋(281年)
晋初下蔡属淮南郡。晋末南北分裂,战事频繁,县境来去无常,又在县境内设置很多屯兵城戍,统称为十二连城。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
前秦苻坚兴师百万犯晋,晋相谢安命谢石、谢玄督师迎战,大败苻坚于县境八公山下淝水之滨,为“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南北朝(420年)
下蔡属北魏。
北魏太和五年(481年)
齐将垣崇祖于淮河东岸的月河滩建下蔡新城,并于南缘挖一战壕,长3公里,经一千多年淮水冲涤,已成为淮河主航道。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置下蔡郡。
北魏延昌四年(515年)
发生梁魏之战,魏寿阳守将李崇在硖石口搭置浮桥。
随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下蔡废郡,仍置下蔡县,属颍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
于县置涡州,为州治。武德八年(625年)州废,仍为下蔡县,属颍州(今阜阳)。
五代十国(907年)
下蔡县属颍州(今阜阳)。南唐、后周因之。
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年)
三月,周世宗柴荣率兵攻打南唐(今寿县),在下蔡搭置淮河浮桥南渡。南唐副将孙羽开城投降。周世宗柴荣将寿州治移于下蔡,并恢复其军为忠正军,原寿州为寿春县(今寿县)。
北宋(960年)
下蔡仍为寿州,属淮南西路。
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
诗人苏轼(东坡)去杭州任通判,路经下蔡,李定(少卿)为苏轼饯行于黑龙潭上,苏轼赋诗一首:“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犭矍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
寿州升为府,下蔡为府治。
南宋(1127年)
南宋与金划淮为界,下蔡为金之寿州,寿春为宋之寿州,故有“南北寿州”之称。
乾道三年(1167年)
寿春府废。
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
建康督统李爽攻打寿春,败金援将仆散揆,仆兵退屯下蔡,二月卒。
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
县境黑石山上兴建的一座庙宇“资寿寺”落成。
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
夏松率部修东、西硖石城。两城筑成后,在硖山口西硖石壁上刻《筑城记》,以示纪念。
元(1279年)
下蔡县隶属安丰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
九月,寿春县、安丰县、下蔡县废,并入寿州。在下蔡镇设巡检司。
万历二年(1574年)
寿州知州郑王充督吏目彭希寿监工开挖西淝河入淮的引河道,将原经禹王山前董峰湖至石湾村前入淮的河道移于硖山口下入淮(现西淝闸南),以分水势,缓解汛期硖山口束水并缩短航程2公里。
清顺治元年(1644年)
清朝建立,至雍正十年(1732年),下蔡镇一直为寿州所辖,隶属凤阳府。
雍正十年(1732年)
两江总督尹继善奏请清廷批准设置新县,与寿州分疆而理,以城内之东北隅并北门外之石马店,东门外之石头埠等地方划分新县。因县北有凤凰山,遂名凤台县,与寿州同城治理。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分置。县境东南,南界寿州,西界颍水,北界蒙城,东界怀远,西北界阜阳。据旧县志载:全县设德化、仁寿、丰和3个乡,24里、109保、240甲,在额田亩100多万,民户近10万,丁口不及30万。是年,设县前(总铺)、石马、山荒、三山、鸭背、安丰、下蔡、柳沟、丁集9个急递铺,有铺司铺兵40名。
乾隆十三年(1748年)
县境西淝河两岸修筑圩堤。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知县郑基请帑为银12654两,用工5万,历时38天,疏通湿泥河、黑濠河、裔沟3条河流。3河疏通完工后,又按田出工,疏通3河附近诸沟。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知县郑基修建鲁村湾堤坝长7里,高1丈6尺,并建闸以司启闭。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丁卯科副贡、凤台知县亢愫(山西临汾人)始修《凤台县志》,全志共4卷。
嘉庆十三年(1808年)
甲子科举人、乙丑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李兆洛(江苏武进人)到凤台任知县。
嘉庆十四年(1809年)
知县李兆洛重修鲁村湾堤坝,并增设石闸。
嘉庆十五年(1810年)
知县李兆洛治理焦岗湖,筑坝挑沟,兴利除害。堵筑燕湖口坝、大口沟坝、柴家洼、杜家洼、鲁家口、魏家洼、杨家脑坝,以防淮水骤涨。以湖内收成三分之一上缴为挑沟建闸之费用,计收谷2000余石,用于采石募匠,并建成丰湖闸,县民赵长青等捐资重造二里坝闸,廖朝绅等捐资筑王叶家巷东西两坝。
是年,全县上报户口:户97170,口356452;屯户1564,口6758;流户604,口1309。
嘉庆十九年(1814年)
三月,知县李兆洛编纂的《凤台县志》完稿,全志共12卷,体例完备,资料翔实,记述得体,是清代名志之一。
道光十一年(1831年)
县境发生地震,平阿民房倒塌500余间,死伤多人。
咸丰三年(1853年)
芦沟集南金家(今城北乡南金村)张茂结交沿淮十八岗义士举旗起义,反对清政府,称西淮王。曾率众袭击到丁集阅边的凤台知县李林。三月十五日,张茂率众攻进凤台城,并大败清员外郎孙家泰与钦差吕贤基的联合围剿,杀贡生吴廷辉等人。
咸丰五年(1855年)
七八月间,捻军“十八铺”的凤台捻军首领刘洪立、王之重参加在涡阳雉河集召开的捻军大联合会议,公推张乐行为盟主。
是年,苗沛霖办团练,派张茂缴粮200石,张茂抗拒不交,与苗激战黄家岗,苗被打败。
咸丰六年(1856年)
正月,捻军张乐行由蒙城南下攻克凤台,县西北各地大举捻旗,纷纷响应。太平军入皖,两淮饥民群起响应。清廷缺饷,自顾不暇,号召地主办团练。县人苗沛霖乘机崛起。
咸丰八年(1858年)
四月十七日,张乐行率捻军由六安至硖石口,焚船千余艘,以阻追兵。
咸丰十年(1860年)
苗沛霖办团练,数年间拥众数十万,纵横长淮上下,成为叱咤风云人物,形成封建武装割据。因嫌清廷对其封赐不公,遂举兵反清,归顺太平天国,被封为奏王。
同治元年(1862年)
三月八日,苗沛霖背叛太平天国,暗降胜保。他诱使在庐州突围的英王陈玉成到寿州,执送胜保。在解送北京途中,陈玉成于四月二十三日在河南延津县殉难。
同治二年(1863年)
清廷以苗练无可利用,令其“散练归农”。苗沛霖为保存实力及自身的安全,五月,再次举兵反清。十一月在蒙城被僧格林沁包围,苗在突围中被杀。
同治四年(1865年)
六月一日,经清廷各级具奏,认为凤台县治与寿州同城无益,县治移于下蔡。下蔡遂名凤台。
是年,凤台知县裴峻德在县城创建“州来书院”,书院成立董事会,董事张春元、吴大喜等。
是年,知县裴峻德在古庙废址创办文昌宫。
同治五年(1866年)
捻军首领任化邦攻打凤台,清廷总兵张德胜御之。
同治八年(1869年)
四月,大风,继下冰雹,房舍、庄稼受损。
光绪三年(1877年)
知县颜海在硖山口西硖石建慰农亭。并撰联句刻于亭柱:“选胜值公余,看淮水安澜,硖山拱秀;系怀在民隐,愿春耕恒足,秋稼丰登。”
光绪八年(1882年)
县人刘庆和在凤城开办“庆和”钱庄,凤台开始出现公开的信用借贷。
光绪十三年(1887年)
黄河决口夺淮,凤台大水,全年未收。
光绪十四年(1888年)
焦岗湖七坊乡民集资在曹集东南一里余兴建一座水闸,一孔,闸门宽十二尺,条石结构,木插板启闭,定名为庆丰闸。又增筑了永安土坝,坝长八丈(旧名刘家路坝),因由乡董事张永安带人筑坝而取名“永安坝”。
光绪十五年(1889年)
是年,县境淮河堤破,冲坏庐舍,损失惨重。
是年,凤阳知府赵舒翘捐银300两办凤台义学。
光绪十八年(1892年)
李师沆、石成之编纂的《凤台县志》完稿,全志共10卷。
光绪十九年(1893年)
知县李师沆于孔庙东端兴建文昌宫魁光阁。
光绪二十年(1894年)
李定宣在县城开设典当。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秋季,旱一百余天。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寿县人廖某以银元2000,在庆和钱庄旧址开办“翠生钱庄”,经营存借款业务。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业务清淡、资金拮据而关闭。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是年,因水灾,缓征县境受灾田亩新旧税赋。
是年,县创办文昌宫高等小学堂。
是年,由州县官府集银万两创办的“豫皖钱庄”正式开业,清宣统三年(1911年)停办。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县城富商李少田组织商界人士成立凤台县商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废科举,兴学堂,在孔庙创办高等小学堂,名为“州来公学”,
是年,设巡警总分局四所,职员5人。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张汇韬、岳相如奉孙中山令,由日本回国在寿、凤一带活动,联络一批知识分子建立“信义会”,在城关、顾桥附近发展信义会员150余人,县城火神楼子(现酒厂东南角)是他们秘密活动的中心地点。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淮河始通轮船。有“利淮”轮船公司经营的“正阳”号客轮往返正阳关至蚌埠航线上,中途停靠凤台。
是年,创办凤台县僧王祠小学。
宣统元年(1909年)
六月,干旱,并发生虫灾,境内大力捕捉蝗蝻。
是年,寿县邮政局在凤台城关设立邮政代办所,委托魏祥斋代办邮务。
是年,全省大面积受涝,凤台灾情严重。淮堤破,秋无收,平地水深四尺,洼地丈余。
是年,天主教和基督教开始传入凤台。
是年,焦岗湖乡民修复庆丰闸,改名“元庆闸”。
宣统二年(1910年)
九月,大水成灾。李大志、张学廉等联合饥民起义,初仅3000余人,后增至4万余人,势甚汹涌,后被清政府镇压。
宣统三年(1911年)
九月十七日,岳相如带领淮上军100多人从寿州出发攻占凤台,刚到淮河南岸,凤台知县郑守奕(又名郑仲常)出降,淮上军一枪未发占领了凤台。凤台光复后,委派岳小云任凤台民政长。
是年,驻寿县西差会美籍传教士明慕礼(译名)派长老王廷臣来凤台,在顺河街租赁民房3间驻点传教。
民国元年(1912年)
2月20日,成立中华民国凤台县政府,直隶安徽省。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派王师尹任凤台区党部指导员,全县有国民党员50余人。
秋,夏、秋大水后,县自办修筑淮河堤防沫禹段、禹山坝、淝凤段、黑张段、石姚段和淮中六坊等堤,总长70多公里。堤身断面:顶宽1至3米,内外坡1∶2,顶高海拔22至24米。
秋,在阚疃建立天主教堂。
是年,天主教中国籍神父刘宗成、意大利籍神父毛雅亨从蒙城茆家窝子来县城,购房2间进行传教活动。
民国2年(1913年)
6月3日,安徽省行政公署核批:同意凤台县人黎心齐等在淮河中段创办协运公司,以便客商来往。
7月,县城被北洋军倪嗣冲部队占领。倪军进城时抬着煤油桶,企图一把火把凤台县城化为灰烬。时逢大雨倾盆,没有得逞。倪军进城后残暴肆虐,迫使城内居民纷纷出城逃命。城乡民众被指为“乱党”、“淮上军”,因此受株连迫害者甚多。
是年,革命志士水百川,率领水家湖、瓦埠湖一带群众2万多人起义,反抗倪军暴行,围攻寿县并攻克凤台,倪嗣冲急忙调兵遣将,疯狂镇压。
民国3年(1914年)
6月2日,凤台隶属淮泗道。
是年,寿县邮政局在阚疃(现属利辛)、顾桥设立邮政信柜。
是年,倪嗣冲派张熙伯担任凤台县知事,坐阵凤台,大肆杀戮,搜刮民财。
是年,北洋军安徽都督倪嗣冲指使凤台知事张熙伯惨杀淮上军领导人李孟熙、吴继安等。
民国4年(1915年)
夏,大旱70多天,黄豆未播种。
是年,各种洋货充斥凤台市场,上海商人叶玉怀来凤台开设“福记公司”,专门批售各种洋货。
是年,倪嗣冲派安武军李华宣率一个营进驻凤台,长达5年之久,为害人民。
是年,国民党凤台县农会成立,张善卿任会长。
是年,基督教怀远长老会派美籍传教士仲壁如(女,译名)为差会代表,全权负责寿凤地区的教会工作。
民国5年(1916年)
2月16日,陆军第十师工辎炮营备补士兵缺额,派员赴凤台招募士兵160人。
4月21日,顾桥团防营一哨,与匪徒100余人勾结,大肆抢劫。
6月21日至7月27日,阴雨月余,淮河河堤漫溢,田禾庐舍,尽被浸没,为50年来未有的大水。
民国6年(1917年)
是年,宗教在县境发展较快。全县天主教分堂12个,发展教徒4000多人,基督教分会达10余处。
民国7年(1918年)
是年,县设电报局,没有设备,到寿县电报局拍发电报。
是年,创办凤台师范讲习所。
民国8年(1919年)
5月10日,“五四”运动爆发后,文昌宫小学成立“学生联合会”,并于5月10日下午在文昌宫广场,召开有学生和各界人士参加的声援“五四”运动大会。
5月11日,全城学生罢课,市民和商贩罢市,学生走上街头,举行街道集会,查禁洋货,并组织宣传小组到乡镇宣传,“爱我中华,驱逐列强”的运动,在凤台城乡轰轰烈烈地持续了几个月。
6月,县境遭受旱灾。
民国9年(1920年)
是年,公营“福淮”轮船公司和3家私营轮船公司在淮河上从事水上营运,并都在凤台设立代办处,凤台港初步形成。
是年,县在城内创办新街女子小学。
民国10年(1921年)
8月,淮河大水成灾。县境高地水深3尺,秋禾淹光,全县受灾96坊,8万户,40多万人。
是年,柏文蔚将军率部来凤台,在文昌宫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报告革命形势,发起剪辫子运动。
民国11年(1922年)
是年,县电报局奉命与邮政局合并。
民国12年(1923年)
是年,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凤台籍学生黄天伯、吴震、吴霆、桂超等由瞿秋白、薛卓汉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年,基督教“寿凤分堂”正式成立。聘孙乐天为首任国人牧师,吕轶三、钮文轩为传教士。
民国13年(1924年)
春,安徽全省掀起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群众运动。凤台人民在袁家声的领导下,由岳相如、廖梓英、王绍九等组织淮上自治军,共千余人枪,在丁集举行起义。
夏,经中共上海大学党组织决定,派凤台籍学生、共产党员黄天伯、吴云、吴震、桂超和寿县籍的胡萍舟等人回到家乡,在寿县尚奠寺南曹家岗小郢村曹子善家办“淮上中学补习班”,由胡萍舟、吴云负责。招收凤、寿两县30多名学生参加学习,传播马列主义,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队伍,年终因经费困难停办。
是年,由共产党员吴云、吴勤吾等人组织成立“凤台县旅外同乡会”,20多人参加。
是年,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共产党员程阔庭、黄天伯回到家乡高皇、古沟、平圩一带组织革命互救会,并于民国14年(1925年)在汪庙小学召开小学教师参加的宣誓大会,成立小学教师联合会。
是年,城内“宏启书局”开业,由县人邢晦庵开办,是全县第一家私营书店。
是年,县知事黄邦爵发动强行剪辫子运动。
民国14年(1925年)
春,由吴云出房子、经费,在白塘庙重新开办淮上中学补习班。到暑假时,中共上海大学党组织要求吴云、吴震回校,淮上中学补习班停办。
6月,“五卅”惨案发生后,凤台学生联合会及各界群众召开声援大会,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开展罢工、罢课。
是年,凤台地区几乎全年无雨,旱灾严重,庄稼旱死。
民国15年(1926年)
是年,由“旅外同乡会”发动,掀起反对凤台县长宁纪光私卖学产田的斗争,在县城召开各界人士参加的“驱宁大会”,会后进行游行示威,宁纪光逃跑,驱宁斗争获得胜利。
秋季,水灾,10月始退。
冬,共产党员吴勤吾、王介佛、刘跃华在县城开办民众教育馆,自编“千字文”课本,向青年学生传播新文化,被国民党当局发现,民众教育馆被查封,吴、王二人被迫离开凤台。
民国16年(1927年)
7月,县设共产党的通讯员。
8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决定,由当时在武汉的寿凤籍共产党员组成中共寿凤临时县委,回寿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省临委指定曹广化任书记,仇西华、曹鼎、石德伦、方敦一、洪克杰、薛卓江、王墨林、吕岳等为委员。8月,县临委成员到达寿凤,并以寿县瓦埠小学为中心,开展两县党的组织发展工作。
是年,中共安徽临委召开八次扩大会议,研究有关暴动事宜,并决定寿凤临委指导寿县、凤台、合肥、霍邱4县工作。
是年,商人徐小斋会同岳相如合购一部汽车经营客运,为县有汽车的开始。
是年,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马祥斌部北伐路经凤台,与奉军潘鸿钧部发生激战,潘部败退至曹子王家,被王福成红枪会截击缴械。
是年,北伐军三十三军军长柏文蔚率部来凤,在文昌宫广场开会,报告北伐军革命斗争形势。
是年,商人史继禹在火神庙后开办县第一个工业作坊——史隆兴大炉店。
是年,药商孙六初在县城西大街开设“公济堂药店”,并购置一部烧木炭的汽车,运输中药材。
民国17年(1928年)
是年,中共寿凤临时县委派共产党员范毓南、岳龄云、岳龄勤到白塘庙小学教书,建立凤台地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中共凤台特支(化名冯德芝),书记范毓南。
3月,中共寿凤临时县委奉命解散,成立中共寿县县委,寿县县委领导凤台党的工作。
4月,共产党员王介佛到家乡王圩孜开展革命活动,夏,成立王圩孜党小组。
5月,共产党员廖运周、许光达到廖家湾建立党支部,书记廖运周。
7月23日,以廖家湾为中心,东到姚家湾、田家庵,西到蔡家岗、张家楼,南到安陈铺、泉山,北到高皇寺一带约500名雇工,在廖家湾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罢工。提出不准地主解雇雇工,要求增加工资。斗争持续7天,最后取得胜利。
8月,废道,凤台直隶安徽省。
夏,中共寿县县委在高皇发展一批党员,成立党的特别小组,程希俭任组长。后改为特别支部,程汉丞任书记。
秋,中共凤台特支书记范毓南调走,岳龄云接任书记,后岳龄云调走,吕少培任特支书记。年底,中共凤台特支共有党员12人。
是年,中共凤台特支在白塘庙小学、齐王庙小学开办平民夜校初中补习班,并建立白塘庙地区农民联庄会。
是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回师南归。总司令蒋介石路经凤台县城,在县商会住了一宿,次日离凤。县城各界组织迎送。
是年,县人张鉴卿、张海清等在城关北大街创办私立“立达小学”。
是年,商人鲍建甫在西大街开办“聚文石印馆”。
是年,李合盛商店首次经销美国花旗肥田粉(化肥)。
是年,全县共分5个区,计66341户,475919人。
民国18年(1929年)
元月,白塘庙农民联庄会改名为农民互助会,并组织互助会总队,会员3000余名。
春,凤台上窑、下窑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7月,中共凤台党组织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壮大,已形成白塘庙、高皇、廖家湾、王圩孜4个中心区域,全县共有党员93人。根据党的发展状况和斗争需要,阜阳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凤台党组织脱离寿县县委,成立中共凤台县委,并派特派员刘启元到凤台做成立县委的各项筹备工作。
8月30日,阜阳中心县委书记李乐天和寿县县委驻凤台特派员刘启元在姚皋店小学,主持召开了中共凤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廖敏中、程西俭、程东方、王定一、程严鼎等20余名党代表,历时半天一夜。刘启元作了政治报告,并以举手表决方式选举成立凤台县委员会。刘启元任书记,程东方、廖敏中、程西俭等为委员。全县设3个区委,支部13个,党员93人,改属阜阳中心县委领导。
秋,白塘庙党组织领导白塘庙农民互助会开展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斗争,并取得胜利。
秋,大旱。夏秋间,蝗虫为灾。
12月,阜阳中心县委鉴于凤台党的基础好,交通方便等条件,报经中央批准,将中心县委机关由颍上迁至凤台的上窑和下窑。凤台县委12月12日召开扩大会议,决定解散,凤台县委党组织由阜阳中心县委直接领导。阜阳中心县委相应调整了领导成员,李乐天任书记,刘启元、刘东升为委员。
冬,天气寒冷,冰封淮河。
民国19年(1930年)
春,县人黄迪生、张治泉在城关创办“益群学社”。
春,廖家湾富农廖桂文因压迫雇农吴茂松,与农协会发生武装冲突,农协会死2人、伤5人,造成震惊皖北的“一·一五”惨案。事后,阜阳中心县委作出《关于富农的决议案》,对富农采取坚决打击的政策。
5月1日,中共凤台县党组织在桂集、田家庵、县城举行一万余人参加的群众游行示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5月3日,阜阳中心县委在大通矿炭场举行大会。会议决定:一、组织纪念“五卅”筹委会;二、组织寿凤怀互济会;三、组织寿凤怀小学教师联合会;四、组织工厂委员会;五、组织士兵委员会。并发表告群众书,张贴标语。会后,冒雨游行示威。
6月,阜阳中心县委迁离凤台,中共凤台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齐王庙小学召开,到会代表20余人,以举手表决方式,选举王介佛为中共凤台县委书记,程东方、李襄言等为委员,属阜阳中心县委领导。
秋,县民众教育馆创办《民众周报》,四开两版,每期200份。因经费不足,一年后停办。
11月7日,白塘庙一带30多个村庄的党员和互助会员共1000余人集会,举行武装暴动,因被国民党县大队300余人枪包围会场,进行镇压,暴动未获成功。
是年,中共凤台县委改组次数较多:第一次改组程东方任县委书记,增补王定一为委员。11月,凤台县委划归长淮特委领导,长淮特委派胡汉杰、朱务平来凤台改组县委。吴云任县委书记,唐志远、程东方、廖梦林、王定一等为委员。
是年,县长文圣举镇压革命志士,惨杀杨青山等30人。
是年,凤怀、凤寿、凤蒙3条公路上有3部破旧汽车客运。
民国20年(1931年)
3月,长淮特委改组凤台县委,唐志远任书记,王定一、吴云、曹练德、廖梦林、程东方为委员。
3月27日,中共淮西特委书记高中林在寿县上奠寺召开中共寿、凤、阜三县县委负责人联席会议,成立皖北中心县委。以正阳关为中心,负责寿县、凤台、阜阳、颍上、太和、霍邱、固始、新蔡、息县九县工作。
夏,沿淮一带发生大水灾。凤台受灾面积1175平方公里,淹没庄稼82万亩,淹倒房屋30万间,溺死6900人,受灾人口42万人。
8月,水灾后,中共凤台县委书记唐志远到桂集后龚家召开党的会议,部署救灾工作任务,作出大力发展党的组织,积极领导农民互助会开展“扒粮、借粮、减租减息”决定。之后,各地在党的发动领导下,开展反饥饿斗争。
10月27日,寿凤两县县委和瓦埠区委在寿县竹滩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寿凤游击队,曹鼎任大队长,唐志远任指导员。寿凤党组织有了自己的武装。
11月3日,寿凤游击大队170余人,携带长短枪80余支到达黄家坝,协助当地党组织举行农民暴动。遭到颍上县红枪会和国民党凤台县大队的袭击和包围。敌我双方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在战斗中,寿凤游击大队领导人李英(中央特派员)、曹鼎(寿县县委委员、游击大队队长)、唐志远(凤台县委书记、游击大队指导员)、程东方(凤台县委委员、游击大队政治部长)等70余人壮烈牺牲。
12月,由于唐志远、程东方牺牲,中共长淮特委改组凤台县委。县委书记由廖传泽担任,委员有陈元德、廖多友、王光华、程铁村、孙广贤等。
12月8日,修复便峡段淮堤,民工800余人,在共产党员张富成、唐伯雅等带领下举行大罢工,反对监工扣发民工口粮,取得胜利。
是年,县人张孝伯创办“西铭国学研究社”,后改名“潜修学社”。民国21年(1932年)
3月15日,修筑六坊堤民工4000余人,在中共凤台县委领导下,为反对监工处不按规定发给民工工资一事,举行罢工2天,取得胜利。
3月,国民党凤台区党部书记王师尹离职,由王淮山代理指导员。
4月,鄂、豫、皖苏区红军到达正阳,中共河口区委在董峰湖召开有1000余名党员和群众参加的大会,欢迎红军北上。
7月,寿县中心县委成立。中共凤台党组织划归寿县中心县委领导。
10月13日,寿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张国诚来凤主持召开党的会议。讨论凤台党的工作,决定解散凤台县委,成立由3人组成的中共凤台县临时委员会。
10月,凤台县属国民党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隶属寿县专员公署。
是年,大旱,接着疫病流行。
是年,县城第一次放映无声电影《八仙过海》。
是年,基督教发展很快,与寿县联合办教诸多不便,于是脱离“寿凤分堂”,教务由凤台自理。
民国22年(1933年)
2月,寿县中心县委派仇西华至凤台指导工作,并在齐王庙小学召开党的会议,选举新的县委,仇西华任书记,孙广贤、王振九、唐汉三等4人为委员。
5月间,在中共凤台县委领导下,店子集、刘家巷、谢家圩、丁家岗等地相继举行雇工罢工,取得胜利。
6月3日,中共凤台县委召开扩大会议,除作出6项决议外,决定创办《皖北红星》刊物和组织游击队。
7月,县委创办的《皖北红星》第一期出版。
7月24日,中共凤台县委在齐王庙老家拐子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根据寿县中心县委决定,改选凤台县委,刘维钦任书记。
9月18日,中共凤台县委发出《九·一八纪念宣言》,号召群众抗日。
是年,国民党在县城东南角(即现工人俱乐部),建立第一个公共体育场。
是年,县始有三管再生式短波无线电台1部,电功率5瓦,波长64米,为政府专用。
是年,武术教师李冠一在大王庙开办武术研究馆。
民国23年(1934年)
7月,涂仲庸来凤巡视工作,回寿县向中心县委汇报情况,中心县委决定涂仲庸任凤台县委书记,丁文山、王克恒为委员。
8月,丁文山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涂仲庸离开凤台。从此,中共凤台党组织与上级失去联系。
是年,夏季大旱,农作物枯死。
是年,凤台至寿县长途电话开通。
是年,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驻皖事务所在凤台等10县续办第三届合作讲习班。
是年,全县共有76477户,528172人。
民国24年(1935年)
秋,钱让三、张雨琴、姚心一等创办“淮阳中学”,1938年因受日军轰炸解散。
是年,凤城第一个娱乐场所——共乐舞台建成。
民国25年(1936年)
是年,奉国民党省党部令,国民党凤台区党部与寿县合并,名为“寿凤县党部”,吴履正任书记长。
是年,李渭村等人集资创办“联谊剧社”。
是年,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凤台县第一届运动会,安徽省著名足球健将耿伯威亲临运动会指导。
民国26年(1937年)
3月,丁文山、孙广贤出狱,回到凤台开展党的秘密活动。
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国民党县政府奉上级指示在八里塘至前马场一带,兴建飞机场。
夏,由县人岳又奕、岳伦才倡议,岳相如支持,在原岳伦才创办的岳前岗小学基础上,创办“精忠中学”。岳又奕担任第一任校长。
是年,国民党第八军军长黄杰率部在凤台驻扎数日。
是年,国民党寿凤县党部奉命分开,成立国民党凤台县党部,吴履正为书记长。
是年,民间成立抗日组织“红学会”(红枪会)。
是年,县政府成立电话管理处,架通顾桥、古沟2区长96华里的县内长途电话线路。
是年,上海“8·13”对日作战,大批国民党部队伤员转来凤台治疗,住文昌宫,群众热情前往慰问。
是年,正式成立凤台县中华基督教会。由潘洪恩、张砚如、潘仁轩主持教务。
是年,爱国志士张耀西、张太冲及一批爱国青年组成“淮上民众抗日宣传队”。
民国27年(1938年)
4月,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共凤台县委。孙广贤书记,丁文山任副书记。同年8月孙广贤病故,丁文山任书记,委员有江良伯、许子和、程汉丞、王怀友。
春,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凤台县民众动员委员会由国共两党成员组成,民国凤台县长马馨亭兼任主任。
5月,县搭浮桥于淮河岸三官楼前,供国民党十一集团军北上抗日。大军渡淮后,桥即被日军炸毁。
6月4日,日军3架飞机轰炸县城。上午10时,由蒙城来犯的日本联队司令丸乔仁率领日军进逼县城,国民党部队退到淮河以南,县城第一次沦陷。民国县长马馨亭率领党政官员逃到霍邱李家圩孜,7月4日日寇撤出,马率员回凤。
9月2日,日军第二次攻陷凤台,并在城内组织维持会,汉奸何石生任会长。县长马馨亭又率员逃到金沟集,约经两个月,日军再次撤退,马又率员回城。
秋,凤台夏秋多雨,8月黄河花园口堤坝破决,黄泛成灾,沿淮秋禾全被淹光,至冬,水未退尽。
11月,西陈集设递步哨分所,下设古沟、夏集、阚疃、展沟、张集5个递步哨所。
是年,国民党凤台县党部书记长吴履正被撤职,李大鹏任书记长。
是年,凤台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隶属阜阳专员公署。
民国28年(1939年)
3月,中共凤台县委组成人员再次调整,廖多沂任县委书记,丁文山任副书记,委员有江良伯、王璞臣。同年9月,中共凤台县委划归豫皖苏区党委领导。
5月下旬,中共凤台县委副书记丁文山带领6人并携带武器,夜间袭击了驻在许家岗的伪军,活捉日伪维持会会长许鲁初,俘虏伪军30余人,翌日,在古沟集召开群众大会,枪毙了许鲁初,被俘人员经教育后释放。
11月4日,县城第三次被日军占领遭沦陷。县长戚皖白率领政府官员逃到岳张集精忠中学。日军第二天撤离,戚率外逃人员回县城。
是年,国民党凤台县党部书记长李大鹏离职,陈馨吾任书记长。
民国29年(1940年)
5月初,县城第四次被日军占领遭沦陷,5月4日收复。
6月,国民党保安六团在三里沟埋伏,打死打伤日军百余人。
6月20日,县城第五次被日军占领遭沦陷。日军从蚌埠、淮南、寿县纠集千余人,分3路入侵凤台,寻求报复,血洗三里沟,残杀群众,焚烧房屋。
7月,中共豫皖苏区党委改组凤台县委,书记陈元良,委员张太冲、马莲衣。同年11月,增补巴方(女)为县委委员,县委机关设在潘集,属淮上地委领导。
7月,中共凤台县委在潘集小学召开千余人群众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凤台县办事处”。张太冲任主任,马莲衣任秘书,办事处设在潘集,属淮上办事处领导。内设5科,建立4个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辖区人口20万。
7月,县农民抗敌协会在潘集成立,会员2400余人,主任王怀友。县妇女协会在潘集成立,主任宋杰生,后由巴方兼任,妇抗会员120余人。青年抗敌协会在潘集成立,会员120余人。儿童团在潘集成立,团长王保官,团员200余人。
7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发展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加强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潘集成立“凤台县行政委员会”,陈元良任主任,张太冲以县办事处主任身份,参加行政委员会的领导工作。
7月,中共凤台县委在潘集成立凤台县保安大队,五六十人枪。各区、乡相继成立保安中队。县、区、乡三级共有280余人枪。
秋,国民党凤台县政府在观音庙利用高家祠堂创办“凤台县立中学”。
10月,中共凤台县委在根据地办起3个民众夜校、2个民众阅报室,组建了淮上剧团。
11月,新四军六八八团二营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歼灭了红枪会并当场击毙其头头尚四猴子,同时处决暗中与国民党勾结的红枪会另一头目王鹏飞。
12月12日晚,国民党二区武装从东西两面夹击中共二区武装,中共二区武装进行反击,保护地方干部安全撤出,戴桥失守。
是年,国民党县政府成立诊疗所。
民国30年(1941年)
1月下旬,日伪绥靖团2个营200余人在团长杨立言率领下,向潘集一带抗日民主根据地进犯,在古沟被六八八团二营击败后窜到苏涂村,六八八团二营和王小三、丁文山的2个区保安中队200余人,连夜赶到苏涂村将敌人包围,战斗到第二天下午,歼敌2个营,打死敌人数十人,俘虏敌100余人,团长杨立言被活捉。
1月,中共豫皖苏区党委派杨毅任中共凤台县委书记、陈元良任副书记。杨毅到任后不久回区党委请示工作,被区委留下另行分配,凤台县委由陈元良主持工作。
1月31日,凤台县办事处改名为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太冲,秘书马莲衣。此时,县境内有国民党、日伪、共产党3个县政府。
2月4日,中共凤台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随六八八团向西执行军事任务,在畈张集与国民党土顽相遇,交战3个小时,打死打伤敌80余人,俘敌2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枪榴弹4门、匣子枪10余支、长枪200余支。
4月25日,凤台日伪军中队长张学彬率部50余人反正。
4月,中共豫皖苏津浦路西根据地在敌、顽夹击下,形势日趋严重,难以坚持。月底,凤台县委率县武装和大部分地方干部,分两批随四师转移到津浦路东。县委转移时,留下钱瑚、丁文山、王怀友等同志坚持地下斗争。
是年,国民党县政府诊疗所改为卫生院。
民国31年(1942年)
2月3日,侵占凤台日军进犯丁集,4日,进犯蒙城楚村铺。5日,进犯小新集的日军被国民党军队击毙200余名。
春,国民党成立“凤台话报社”,编辑出版《凤台话报》,四开两版3日刊,发行量700份,日军投降后停办。
民国32年(1943年)
9月,中共凤台县工作委员会成立,由王怀友、陶怀斌、王希善、王保举、王保官5人组成,负责人王怀友。
是年,国民党县工会在西陈集成立,会员780余人。
是年,日伪凤台县长许鸣一、张禄山调走后,吴清甫代理日伪凤台县长。
民国33年(1944年)
春,奉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令建立凤台县临时参议会。会长纪鹤龄,副会长史蕴光。
4月底,中共凤台县委划归宿怀县委领导。
是年,国民党县政府在阚疃集创办凤台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后迁至顾桥。至解放停办。
是年,天主教在阚疃集创办“金石中学”,神父张敬业为第一任校长。
是年,凤台大水成灾。
是年,日伪将凤台与寿县合并为“寿凤”县,县治在寿县,县长赵其凡。
民国34年(1945年)
4月,组织成立县工会,由18个行业组成,会员1300余人,理事长张处默。
7月15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全省三大农业地带第六个农业区内,选择凤台等16个县为中心农业推广所,集中人力、财力,加强辅导,树立楷模,作为其它县示范。
8月14日,日本侵略军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县长李寿林奉命从西陈集赶赴县城,办理受降事宜。凤台改属第十专员公署。
9月1日,国民党县自卫队遣送投降日军乘船去蚌埠集中。
是年,县导淮上中游第二工务所、防洪工程处、联合国善后总署凤台供应站,三位一体对县境淮堤继续进行工赈复堤。
是年,安徽省教育厅对省立学校地区分配作了部分调整,决定将颍州师范迁至凤台,改名为“安徽省立凤台师范”,校址在古城,直至1949年元月宣布解散。凤师设附小1所,6个班,300余学生。
是年,民国县政府在城关南门口开办“民生工作”,从事纺织、印刷及木制品生产。
是年,国民党县党部成立行动队,受中统调查室领导。
是年,县临时参议会终结,正式成立凤台县参议会,张明诚为参议长,吴仰之为副参议长。史蕴光当选为省参议员。
是年,詹子明、李仲六、梁卜生等创办“中国红十字会凤台分会”。
秋,发生蝗虫灾害,发动群众捕蝗,奖给面粉。
11月中旬,中共豫皖苏三地委决定成立涡淮工作委员会,书记崔剑晓,委员丁文山、李星光。工委负责领导凤台和怀远茆塘地区党的秘密工作。月底,工委在凤台三官庙辛长学家召开第一次工委会,研究决定审查、整顿凤台县和怀远县茆塘地区的党组织,并做了分工。
是年,中国救济总署安徽分署无偿拨给县硫酸铵,因使用方法不当,毁坏了庄稼,无人再用。
民国36年(1947年)
4、5月间,上级决定撤销涡淮工委,恢复宿怀县委。为研究撤离问题,布置今后工作,涡淮工委召开第四次会议。会议决定,涡淮工委撤销后,凤台可建立白塘庙、王圩孜2个区委,吴霖、胡之光(女)可分别任区委书记(未实现)。同意吴云重新入党,并报上级批准。
10月,县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李建章任主任。
11月,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成立,郑淮舟任书记,丁文山任县长,吴云任副县长。
11月下旬,豫皖苏六分区考虑到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面临无依托、无后方的危险,决定派分区十一团护送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入凤。由分区副司令员夏云飞率领部队渡过涡河,进入凤台。经过阚疃、顾桥2次阻击战,顺利到达大冯庄,领导全县人民开始了解放战争。十一团完成护送任务撤出后,留下五连3个排80人枪交凤台县委指挥。
12月,县委武装在陈庙八里庄南侧公路活捉从阚疃回凤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陈馨吾、县参议长张明诚和后备队总队长庞达。经县委决定,枪毙了陈馨吾,教育释放了张明诚、庞达。
12月,经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安排,中共凤台县委和县政府进入凤台,在胡桥袭击战中,消灭了李昆山、王昆山、王号山、辛梓堂号称“三山加一堂”的国民党联防区队。
12月,中共凤台县委为了充实、加强干部队伍,以备解放后开展各项工作,组建县委工作队,队长吴晓风,指导员周风。工作队成立后,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进行培训,为建立区乡政权,输送了一批干部。
12月20日,中共豫皖苏六地委研究决定,建立阚疃县。
是年,蒋介石为实行宪政,立法院颂布了“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凤台选举国大代表期间演出一幕幕丑剧,最后,廖梓英当选为国大代表。
是年,水灾严重,县受灾面积60余万亩。
民国37年(1948年)
1月,经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中共凤台县委正式改编了在岳张集、观音庙一带由高慕陶自发组织的100余人武装力量,开辟了张集地区。
2月,县委在清泉集创办解放区第一所小学——清泉小学,有教师8名,学生200余人,校长吴乐平。
3月,十一团五连撤走,十二团奉命开赴凤台,以凤台为中心,支持蒙城、怀远、颍上三县的革命斗争。
3月,县委在清泉区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春,豫皖苏六分区派安青森任凤台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祝复华任县政府秘书,并建立有关科局,配备科局长。
5月12日,清泉区区长兼区队长冯君如在国民党特务冯竹樵的纵恿挟持下,背弃革命,带领区队近百人枪,叛变投敌。
10月11日,六分区决定率十一团、十二团及凤台县武装攻打国民党盘据的凤台县城。黄昏开始总攻,次日凌晨2点战斗胜利结束,进城后缴获大量武器弹药,于12日晚撤离。
11月,中共凤台县委在界沟区史王集召开各区负责人紧急会议,研究做好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会上成立凤台县战勤指挥部,郑淮舟任政委,丁文山任指挥。指挥部设在米集乡,下设支前担架队和支前兵站。动员民工4000余人,担架600副,支援淮海战役。
是年,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在十二团的配合下,解放大片地区,并相继建立乡村政权。当时建立的区、乡政权共有6个区,41个乡。
12月,县长丁文山、县大队长王希和率县大队进逼山王集,活捉国民党县长牛肃久。
民国38年(1949年)
1月12日,随着淮海战役的节节胜利,为夺取解放战争在凤台的全面胜利,县区武装在六分区部队配合下,于当日凌晨打响了解放凤台县城的战斗。国民党部队渡淮南逃,县城解放。至此,全县解放。13日,县委书记郑淮舟、县长丁文山率县委、县政府部分干部进城。月底,县政府秘书祝复华率县政府机关人员全部进城。
1月中旬,凤台县解放后,召开中共凤台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设置和人事安排,并决定抽调部分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新区。
1月,县工会接收基督教办的“福音工厂”,改名为“大众工厂”,即是县棉织厂的前身。
3月,豫皖苏六地委撤销,改为中共阜阳地委,凤台县划归阜阳地委管辖。同月,阜阳地委任命丁文山为凤台县委副书记,余筱仙任县长。并决定撤销阚疃县,将阚疃、展沟两区划归凤台管辖。因游击区域不稳定,杨湖镇及平阿地区分属颍上、怀远县辖。
5月,根据阜阳地委部署,全县动员1万余民工开始治理架河、泥河、焦岗湖等,当月完工,共做土方220余万方。同年冬至次年春,全县又组织4万余民工疏浚西淝河,修筑淮河堤防,使淮河堤防增高到海拔22.6至24.6米。
7月,县成立工会筹备委员会。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午,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在城南淮河岸边的开阔地上召开万人大会,县委书记郑淮舟在会上讲话,晚上举行灯火晚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月,县司法科改为县人民法院。
是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委员会成立,周风、周洪寿、张保仁先后任书记。
是年,县政府设立门诊室,县新华书店、县文化服务社、县工商联相继成立。
是年,县政府接管原凤台县中、简师、后师。而后进行整顿,成立了“公立凤台中学”,9月改名为“凤台联合中学”。1950年
1月,发行中国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3月,县民主政府改名为凤台县人民政府。
3月,县第一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历时5天。
3月6日,县召开400余人参加的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5月1日,《婚姻法》颁布,县开始宣传婚姻法,实施婚姻登记。
7月,县文化服务社改名为凤台县人民文化馆。
8月,全县开展反匪反霸斗争,到9月底剿匪2股,抓获匪徒58名。
秋,县建立第一座收音站,配专职收音员1人,抄收中央、华东及省台的记录新闻。
9月18日,淮南市成立,县境部分地区划归淮南市管辖。
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成立治淮委员会。全县按照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连续数年,掀起治淮高潮。
10月,各区队与县大队合并成立6个连,有3个连输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调离凤台。
11月,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是年,为提高干部文化水平,开办县直机关干部文化学校。
是年,水灾,全县淹没农田124.98万亩,倒房12.75万间,淹死135人,灾民达49万人。
是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是年,县门诊室改为县卫生院。
是年,在原县检察署的基础上,成立凤台县人民检察院。
是年,县组织临时互助组1107个,开展生产自救。
是年,县建立50千瓦的有线广播站,向城关广播。农村中有6个区建立收音站。
是年,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建立区卫生所10个。以私人诊所为基础,组成18个中西医联合诊所。1951年
1月,县政府贯彻中央《镇压反革命条例》,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月,西淝河入淮处的西淝闸建成。
5月1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处决13名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
5月初,中央治淮视察团由团长张治中、团员邵力子等18人组成,到治淮工地视察。邵力子等又亲临凤台慰问治淮民工。
5月,县组织47000人疏浚西淝河。冬季由凤台、蒙城、涡阳3县出工继续疏浚西淝河。
5月,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7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县传达报告朝鲜战况。
5月底,县召开首次治淮劳模庆功大会,民工纪会宏被评为特等治淮劳模,奖给耕牛1头,披红挂彩,上街游行。
5月,修复元庆闸。
7月7日,县第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常委会,成立了监察委员会。
7月21日,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结束。土改中划定地主6639户,没收土地335811亩,分到土地的农户109526户,507421人,分得土地418976亩。
10月9日,县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大会对抗美援朝总会“三大”号召、土改、治淮、镇反、贯彻《婚姻法》、冬学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作出决议。
10月,中央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同李葆华等到西淝闸治淮工地视察。
11月,华东师范大学派93名师生来县参加土改。
是年年底到1952年,根据上级部署,县直机关开展以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工商界开展反对行贿受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年底,县生产自救互助组发展到5822个,其中常年互助组937个。
是年,上海、北京派出医疗队来县免费为灾民治病。1952年
3月16日,县三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就春耕生产、互助合作、抗美援朝等工作进行部署。到年底,共召开八次会议,研究各项中心工作。
秋,蝗虫、蟋蟀大量发生,县各级政府发动群众扑打。
8月,根据政务院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8月1日起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办法。
10月,根据上级指示,所有民办小学一律转为公办。
10月,县扫除文盲运动委员会成立,并配专职干部2人,扫盲教师43名。
冬,焦岗湖丁家沟口排水闸建成。
冬,凤台、蒙城两县出工,开始疏浚港河。
是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给城关小学四(2)班少先队员冯锡华、王素英回信并附照片一张。内容为:“安徽省凤台县城关小学全体小朋友们: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品德好!胡志明1952年5月15日。”
是年,成立凤台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是年,县妇幼保健站成立。
是年,县工会俱乐部创办城关镇职工业余文化学校。
是年,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继续发展。全县互助组8296个,其中常年互助组2380个,并试办7个初级农业合作社。
是年,县供销合作社在城关和阚疃着手进行手工业互助合作工作,成立建国铁业社和利民铁业社。1953年
春,全县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运动。收缴各种反动罪证689件,并分别处理了一批罪大恶极的为首分子。
3月,港河治理工程开工。
3月,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月到11月,县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共召开4次会议,研究各项中心工作。
4月12日夜,淮北地区普降寒霜。时值小麦拔节抽穗,故普遍受冻枯萎。后经浇水追肥,又复活过来,减产严重,但未绝收。
4月,县花鼓灯艺人田振启被选入华东代表团,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招待会专场演出。
秋,凤台中学增设2个高中班,招收高中学生101人,成为县第一所完全中学。
秋,大旱,成灾面积150万亩。
是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展很快。全县临时互助组发展到6450个,参加农户39993户,占总农户的31.05%;常年互助组发展到1658个,参加农户13116户,占总农户的10.19%。初级农业社43个,参加农户555户,占总农户的0.43%。1954年
1月,全县范围内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取缔粮食自由市场。
2月,撤销凤台县治淮总队,组建阜阳专区茨泥黑治淮总队。
春,全县完成157个乡的基层选举工作。
春,开始发行经济建设公债。
秋,大水,为近百年所罕见,禹山坝及多处堤坝溃决,城乡一片大水。全县受灾耕地194.87万亩,受灾人口48万,淹倒房屋26万余间。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及阜阳地委书记任松筠都亲临凤台指挥抢险救灾。解放军空军某部派飞机12架次到峡山口空投麻袋,装土抢险。
7月13日,由于焦岗湖水猛涨,丁家沟闸被水冲毁。
7月,县森林苗圃于城西北十里桥建成。
是年,县人民政府改名为县人民委员会。
是年,泥黑河疏浚工程竣工,开始修筑县城城防堤。
是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精神,全县共办初级农业社130个,群众自发办初级社33个。是年,县政府对私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者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引导其走集体化道路。到年底组织手工业社、组11个,入社入组人员267人。对全县私营商业者3367户4688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共组成代销店124个、公私合营商店2个、合作商店小组21个、经营小组17个、联购联销店4个、交易所31个。
是年,县开始汽车渡淮。用木船人工摇橹摆渡,日渡汽车6至7部。
是年冬,气候奇冷,气温降至零下20度,淮河结冰,厚达3尺。县政府动员机关干部、城关市民,筹集门板、木头、毛竹、铁丝,于淮河黑龙潭水面上搭起浮桥,以供车辆行人来往。
是年,贯彻《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县成立兵役局。1955年
5月1日,县城内开始通电。
6月1日至9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李之春当选为县长。
秋,菱角湖电力排灌站开工兴建,这是县第一座从淮河提水的电力排灌工程。
是年,大力推行“农业三改”,全县发展水稻348575亩,因水源未解决,亩产稻谷仅120斤。
8月,县邮电局铺设淮河黑龙潭水底电缆1000公尺,两岸各设水线巡房一处。
8月,凤台汽车站建立。
是年,县委、县政府动员干部市民义务劳动,筑起东起航运站、西至三孤堆,全长2863米的城防堤。此后每年汛前都进行加固维修。
10月,凤台供电区域内最早的一条高压输电线路——35千伏新凤线动工,境内长11.56公里,1956年竣工。
是年,全县调进硫酸铵10吨,用于水稻、棉花追肥。
是年,阜阳专区确定省电影放映队第三十三小队固定在凤台城乡放映电影。
是年,在企事业内部开展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
是年,县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三次、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6月、11月召开,研究各项中心工作。
11月23日,安徽磷肥厂在县河东兴建,后因矿石品位不高,转产水泥。1956年
3月1日至4日,中共凤台县第一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凤台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5人组成。臧秀生任书记,胡成功、袁恒文任副书记。
3月,农业合作化进程加快,高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49个,入社农户129851户,占总农户的97.3%,全县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年底,全县组织手工业厂、社、组35个,人员1825人,占全县手工业总人数的98%,完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是年,私营商业全面掀起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全县组织公私合营、合作商店,代购代销、经销、农社供销部等165个,参加2364户2469人。
是年,县卫生院改名为“凤台县人民医院”。
是年,在原县卫生院内设防疫股的基础上成立县卫生防疫站。
是年,县成立药材经营处。1959年改名为县药材公司。
是年,凤台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
是年,凤台县科普协会成立。
是年,凤台县有线广播站建成,正式向农村广播。
是年,创办凤台师范学校(校址现二中),1963年停办。
是年,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新形势,全县进行撤区并乡。将原来的13个区,155个乡,1个镇,1个水上港,归并为8个区,52个乡,1个镇,1个水上港。
是年,秋季水灾,圩堤溃7处,全县内涝面积117.5万亩。
是年,开展全民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运动。
是年,县幼儿园建成,招收幼儿68人。1957年
1月24日,县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一次会议召开。会上选举袁恒文为县长。
春,凤台报社成立,出版发行《凤台报》。《凤台报》三字由郭沫若题写。1962年报社撤销。
春,全县在淮河、西淝河、港河沿岸洼地建成圩堤17处,保护耕地近4万亩。
6月,焦岗闸建成。
8月10日至10月28日,80天无雨,全县受旱面积107万亩。
是年,县百货大楼建成。
是年,全民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全面展开,到1958年4月结束。反右斗争出现扩大化,1962年对一部分被错划为右派的同志进行甄别平反。
是年,县民政科投资5.5万元在城西建成鱼苗场。1963年移交农林局管理。
是年,县农场开始有一台罗马尼亚产VT—45型拖拉机。1958年
5月22日,县第三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袁恒文为县长。
7月,省委书记桂林栖在凤台主持召开阜阳专区各县县委书记会议。研究部署大办钢铁问题。会后,地区在凤台河东山区建起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采石厂,并开采山金家煤矿。
秋,大旱,淮河最低水位仅在海拔13.89米,全县受旱作物面积达131万亩。
8月,掀起大跃进运动,10月底实现人民公社化。由于片面强调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大刮“共产风”,生产瞎指挥,强调生活集体化,大办食堂以及大炼钢铁运动,生产关系遭受严重破坏。
8月,省派飞机来东风湖喷撒药粉灭蝗。
11月13日,山金家、李嘴孜2个露天煤矿动工兴建,5万人参加施工。
12月,开始发行安徽省1959年经济建设公债。
是年,在“全民大办工业”运动的推动下,国营凤台县第一机械厂成立,前身是“民建铁工厂”。
是年,在原凤台县建筑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凤台县建筑公司。
是年,在“大办钢铁”运动中,县直各系统办起炼钢厂达36个。农村中村、社都相继办起炼钢厂,但由于条件不具备,不久相继垮台。
是年,县果树园艺场建成。
是年,淮河汽车过渡开始用拖轮摆渡,功率80匹马力,码头在县城东200米处。
是年,凤台林场在县城东南山中建成。
是年,境内大搞河网化,阜凤公路河(现永幸新河)下段工程开工。1959年
3月,开始兴建凤台公园,年底初具规模。
4月,县玻璃厂建成投产,后因技术、质量和销售存在问题而停产。
6月,大旱,从6月10日到9月20日连续102天,降雨量仅80毫米,旱情严重,成灾面积149万亩。
11月,阜阳地区文化现场会在丁集公社召开。
是年,安徽省烟中取氨现场会在县召开。
是年,开展“反右倾”斗争,一部分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批判和处理。
是年,高皇人民公社全部,古沟、潘集、孔集人民公社部分生产大队划归淮南市管辖。
是年,越南访华团路经凤台县城,县政府设宴招待。1960年
2月26日到28日,中共凤台县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凤台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会由32人组成,县委书记赵伯良。
春,由于苏联逼债、自然灾害和工作上的问题,县内发生饿死人的严重问题。
5月,县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到年底完成初稿。县志共11篇55章,打印后分4卷装订,未正式出版。
9月,毛集电力排灌站建成。
10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全县发行。
11月,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十二条”指示,彻底纠正“三高”、“五风”中的问题,省、地、县委派出工作队在丁集人民公社进行整风整社试点。之后全面铺开,到1962年结束。对基层干部划类、集训,挫伤了大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12月,电影院(现人民剧场)建成。
是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进行精简下放。县直机关下放531名干部到基层单位工作,195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3240名职工回农村生产,1595名城镇居民到农村和国营农场安家落户。1963年又精简职工875人,压缩城镇人口9799人到农村。
是年,县武集林场建成。
是年,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
是年,大豆原种场建成。1961年
1月,淮河面粉厂建成投产。
夏,农村试行“责任田”,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8月11日,县四届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选举胡成功为县长。
是年,县成立拖拉机站,全站拥有各种型号拖拉机27台。1962年
是年,开始施用硝酸铵、进口尿素,年用量3500至6800吨,基肥追肥并用。
是年,县部分地区开始使用电力排灌,当年全县有电动机21台560千瓦。
是年,旱涝交替,受灾92.7万亩。1963年
3月,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县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4月,纠正责任田,将1961年全县实行责任田的595个生产队全部改为集体劳动、统一核算的生产队。
6月,县委成立“五反”领导小组,开展“反铺张浪费、反投机倒把、反贪污盗窃、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1964年
4月16日下午,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来县,在县委扩大会议上作领导班子团结问题的报告。
6月,关店、丁集、古店一带刮龙卷风下冰雹,毁坏房屋数百间,损失粮食数十万斤。
是年,夏旱,受灾农田85.93万亩;秋涝,受灾农田105.63万亩。
是年,淮南市所属淮河以北的高皇、尹沟、潘集等8个公社及二道河农场的2个大队划归凤台县管辖。
是年,全县工业战线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1965年
5月末,将阚疃、展沟2个区全部划归新建立的利辛县管辖。
7月,县委领导班了调整,县委书记赵伯良调出,甄培德任县委书记。
11月,人民会场发生火灾,房屋及设施被烧。
是年,阜阳地委、行署在凤台开展重点四清运动。省、地委派出大批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队,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四清”运动终止。1966年
5月,《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发表后,文化大革命在全县展开。
6月12日,县直四清分团召开全体工作队员和积极分子大会。至6月15日,县直共贴出大字报23078张。至7月10日,县直机关大字报猛增到57378张,涉及1234人,其中重点对象226人,开展批判所谓“三家村”、“四家店”、“黑帮”的运动。
7月,菱角湖电力排灌站建成,装机8台,1240千瓦,受益27万亩。
9月,全县所有中学停课闹革命。城乡“红卫兵”开展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旧风尚)活动,许多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被破坏,县推剧团古戏装及道具也被烧毁。
10月,凤台师生代表赴京,参加毛泽东主席11月3日对红卫兵的第六次接见。
10月,县委书记记甄培德调出,陈欣南任凤台县委书记。
11月,“红卫兵”开始外出串联闹革命,县相继成立接待外来串联红卫兵接等站。
12月,各种名目繁多的造反派纷纷成立,矛头开始指向县委、县人委及各单位的当权派,并开始批斗揪斗,机关工作秩序混乱。
是年,将城关区改为城郊区,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1967年
1、2月间,开展声势浩大的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县委,县人委几位负责人被造反派拉上街游斗。县委、县人委机关瘫痪。县生产救灾指挥部临时维持全县生产救灾工作。
3月16日,受上海“一月风暴”的波及,县一部分造反派宣布成立“凤台县夺权委员会”,夺了县委、县人委的权。在夺权问题上造反派之间发生分歧。一派反对这次夺权,称为“炮派”;一派支持,称为“支派”。此后旷日持久地闹起派系纷争,并发生多次磨擦和武斗。
3月18日,成立以县人武部为主的“凤台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临时负责组织指挥全县的革命和生产。
夏,大旱,旱情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全县39个公社,重旱37个公社,最多日出劳力6.5万人参加抗旱。
8月,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
是年,6408部队派员来凤支左。1968年
4月,县召开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从6月起,全县组织县、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共8000余人分批到大寨参观学习。
7月15日,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革命委员会,陈欣南任革委会主任。撤销凤台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6月1日至7月30日,县境降雨732.6毫米,淮河水位陡涨,新建的架河、祁集2个电灌站违章破堤,洪水平堤顶,事关大局,万分危急。李先念副总理电令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千方百计死保淮河大堤,省革委会副主任娄学政到架河、祁集工地,组织万余军民以身挡浪,堵住漫溢,转危为安。
8月,县革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大办、特办、办好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年中全县各级共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达17400余期。
秋,南京军区舟桥部队在淮河黑龙潭架浮桥,解决运送上海及合肥知青到淮北落户的车辆过渡问题。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亲自送知青由此过河。
12月,经县革委会批准,县红代会、工代会、贫代会相继成立。
是年,遵照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县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负责知青上山下乡工作。1969年
1月8日,原支、炮两派造反组织负责人及县直机关部分中层干部赴省参加“万人学习班”揭“阶级斗争盖子”、“斗私批修”。
3月,经中共阜阳专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批准,成立“中共凤台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代行凤台县党的领导权。军队支左干部刘来保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
是年,撤销文革前的8个区,全县成立19个公社革命委员会。
是年,磷矿筹备领导小组成立,边建设边生产。1970年
2月,县开展“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的“一打三反”运动。县派出“一打三反”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各基层单位。
5月7日至11日,中共凤台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凤台县第三届委员会。陈欣南任县委书记。
7月10日,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在县委、县革委扩大座谈会上,就凤台农业生产、改造旧集市、走“五七”道路、下放干部等问题作报告。
是年,县派出技术人员到海南岛崖县学习水稻两杂制种,共种19亩,收种980斤。
是年,原水电局修配厂从拖拉机站分离出来,定名为凤台县农业机械修造二厂。1971年
是年,原阜阳专区凤台黑龙潭水泥厂下放给凤台县管理,改名为凤台县水泥厂。
是年,原阜阳专区黄土山锅厂、陶瓷厂由专区工业局下放给凤台县工业局管理,改名为凤台县陶瓷厂、凤台县锅厂。1973年,两个工厂合并为凤台县锅碗厂。
是年,县境内凤利公路44.5公里路面,全部铺成渣油路面。
是年,中共中央发出“9·13”事件通知,按上级部署,县逐级在机关党员、干部中传达,继之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冬,茨淮新河工程开工,县首期出工4万余人,赴怀远县茨淮新河入淮处工地。1972年
6月,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朱明华及其父名厨师朱庆平,被选派参加由安徽省组建的中国援助南也门共和国医疗队。父女俩分别在南也门的阿比洋与赛永两个医疗点服务2年4个月,1974年9月载誉回国。
7月,尚塘、马店、钱庙一带下冰雹。大如鸡蛋,小如蛋黄,毁坏庄稼万亩,人畜也受到伤害。
7月,西淝河流域遭受灾,南京军区舟桥部队来县参加西淝河抗洪抢险。
9月20日,为开发潘集煤田,县将高皇、古沟、潘集、泥河、夹沟5个公社和架河公社杨圩、杨田、夏圩、赵前、瓜园5个生产大队,以及建设兵团的二道河农场和所属的2个生产大队等行政区域,划归淮南市管辖。1973年
是年,在原种子站基础上,成立县种子公司。
是年,县化肥厂建成投产。1974年
10月,县革委通过“关于全面学大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议”,开展路线教育和学大寨运动,并树立大程大队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样板。
11月17日,省委书记宋佩璋到凤台,并在县直机关全体干部大会上讲话。
是年,凤颍公路县境内24.65公里全部铺成渣油路面。1975年
8月,淮河上游大水,淮水暴涨,沿淮行蓄洪区破堤行洪,县受灾农田41.77万亩。
是年,凤蒙公路县境37.5公里,全部铺成渣油路面。
是年,马店公社肖集大队集西生产队95亩阿夫小麦,发生腥黑穗病,为防止蔓延,全部烧毁。
是年,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发展很快。全县19个公社的216个大队全部实行社办、队办合作医疗,共有赤脚医生618人,不脱产卫生员2678人,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但由于管理放松,经费有限,以后逐步解体。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县人民怀着悲痛的心情,以不同形式自觉进行悼念活动。
2月,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县委设立灵堂,机关干部、城关市民分别前往吊唁。并在凤台一中操场举行万人追悼大会。
9月,新西淝闸建成,新、老西淝闸总泄水量达到 620立方米/秒。
10月24日,粉碎“四人帮”,全县人民欢欣鼓舞,张贴标语,普天同庆,热烈庆祝这一斗争伟大胜利。
是年,县革委决定全面开挖永幸新河,并成立工程指挥部,组织7万民工出工,共完成土方487万方,挖成39.49公里的河道。同年,在制定“五五”与“六五”水利规划时,县委提出“四网”(水网、电网、路网、林网)“一方”(便于排灌的方块田)大地园田化的目标,继而进行实施。
是年,大旱,在县人武部支持下,于宋小店农场用高射炮2门发射炮弹,试行人工降雨,获得成功。
是年,大旱,全民防地震,搭盖防震棚。1977年
11月,县投资500万元兴建永幸新河枢纽工程,到1979年竣工发挥效益。
是年,永幸新河工程继续施工,受益的13个公社出工17000余人,向东到淮堤续挖河道3196米,完成土方82万立方米。至此,永幸新河土方工程任务全部完成。
是年,为适应市带县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1977年1月20日国发(1977)3号文件批准,凤台县由隶属于阜阳地区划属淮南市管辖。1978年
6月,进入6月以来,旱情严重,全县发动15万人进行抗旱。
10月,县成立摘掉右派帽子领导小组,全县共为603人摘掉右派帽子。
是年,根据省气象局部署,成立县气象局。
是年,县农林局农技干部陆家昌入选参加“中国农业专家组”,赴非洲多哥进行农业技术援助。
是年,县政府招待所5层大楼建成,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
是年,州来商场大楼建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投资22万元。
是年,在凤芦路南段扩建自来水厂,经逐年扩建,增添设备,基本满足县城内工业和生活用水。
是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巨潮》摄制组来县拍摄外景。1979年
5月,抽调干部,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全面展开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
7月,电视大学凤台教学班成立。
10月,在省气象工作会议上,凤台县气象局被评为先进单位,出席全国气象系统的“两学”会议。
是年,恢复成立县人民检察院。
是年,按照政策,给地、富、反、坏四类分子摘掉帽子。
是年,中央下发“关于加快农村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到1981年完成“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
是年,县新华书店3层1000平方米营业楼落成,投资15万元。
是年,县文化馆4层1300平方米大楼落成,投资15万元。
是年,县委党校举办副科级以上干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班。1980年
5月,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凤台县人民政府,终止凤台县革命委员会。柴慎显当选为县长。此次会议还选举产生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魏兴富。会后各级机构相继取消“革命委员会”的牌子。
7、8月份,淮河大水,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伯宁来凤检查防汛工作。淮河高水位时,黑张段哑叭渡口,堤内多处浸水,采取措施后脱险。
8月初,成立县政协筹备委员会,月底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县首届政协委员会于9月召开。一届政协会议选举杨泽远为政协主席。
8月19日,省煤炭钻探一队发现张集乡双楼村金沟湾天然温水泉,水温摄氏38至40度,无毒性,温泉水质良好,对各种皮肤病有较好疗效。
是年,毛集公社中心大队党支部书记牛家怀在省五届人大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会议代表。
是年,县人民医院住院部4层2200平方米大楼落成,投资45万元。
是年,针对“大包干”初期少数地方出现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的现象,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还沟、还渠、还路、还林”的决定。
是年,全县为64名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颁发了证书。其中将级1人,校级18人,尉级23人,其他22人。
是年,由于水利条件改善,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全县小麦平均单产244斤,稻子平均单位536斤,分别比解放初期提高3倍和6倍。1981年
3月24日,农历2月19日,茅仙洞庙会,毛集乡何台群众及学生乘船过河赶会,因船只超载,造成淹死9人的恶性事故。
7月13日,安徽省凤台造船厂制造一艘800匹马力的海关检查艇。经国家船舶检查局上海办事处检验,评为“良好”等级。
是年,全省种子工作会议在县召开。赞誉凤台为“一块玉式的庄稼”,并拨款5700元、磷肥120吨予以奖励。
9月11日,县科学技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生产县科协组织。
是年,县被列为全省17个贫困县之一。
是年,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立,开展地名普查工作。
是年,下蔡商场5层1050平方米大楼落成,投资15万元。
是年,全面开展五讲(讲文明、礼貌、卫生、道德、秩序)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活动,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后改称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并成立办公室专抓此项工作。1982年
1月9日,钱庙、白塘、张集、夏集一带下冰雹,刮龙卷风。毁坏房屋800余间,农作物受灾万亩,刮倒树木几千棵,损失小麦几十万斤。
7、8月间,发生水灾,全县受灾人口25万,受淹作物50万亩,淮河硖山口以上超过1954年水位。南京空军领导乘直升飞机降落在一中操场上,了解汛情后,随即从徐州调83230部队2000名指战员来县参加抗洪抢险。
10月,代理安徽省委书记周子健来县检查行洪区救灾工作。
是年,县棉织厂青年女工田林,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和“劳动模范”。
是年,加强沿淮行洪区建设。建成董岗保村圩,新建9座庄台,修复老庄台4万平方米,迁移石湾新村一处。
是年,凤台县毛巾被单厂建成,并从棉织厂分离出来,实行单独核算。该厂生产的提花浴巾、提花毛巾被、揩布,在春季广交会上受到外国专家们的赞誉。并确定该厂为“安徽省出口产品重点企业”。
是年,州来啤酒厂建成。
是年,中共凤台县委成立对台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1983年
3月25日,大山公社民兵在进行“60迫击炮”实弹射击考核时,因违章使用未炸炮弹上的引信,炮弹在炮膛内爆炸,造成死亡4人、重伤4人的恶性事故。
7月,安徽省副省长孟富林来县检查防汛工作。
9月,完成县农业区划工作,并印刷出版《农业综合区划报告》,全书共6章22节,5万余字。
10月6日,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由18位同志组成,县长柴慎显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开始《凤台县志》的编纂工作。
11月,中央水利部副部长杨振怀、安徽省委副书记袁振先后来凤台检查行洪区救灾工作。
11月,淮河便硖段行洪区下段退建工程开工。
12月2日,县城召开万人公判大会,处决流氓集团首犯苏正保、苏正平、孙传刚、王文跃等7人。
是年,根据上级部署,深入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
是年,城防堤列入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工程。淮委投资109.32万,县集资30.12万元,建成长2836米,底宽25米、顶宽8米、顶标高海拔27.5米的城防堤,堤内块石砌土墙1700米,标高24.5米,堤外用块石护坡标高26.5米。堤上共设望淮、东城、南城、南天桥4个城门。著名书法家孙逸久先生题写门名。
是年,安徽省平原绿化工作会议宣布,凤台县为全省第一批实现平原绿化达标县。
是年,上半年开始机构改革。各区设区委会、区公所。改人民公社管委会为乡,实行党、政、企分设。改大队为行政村,为基层政权组织。全县共设7区,1镇,28乡。
是年,县委购置传真机1台,利用电传信号开通与淮南市委的传真电报。
是年,阜淮铁路西淝河大桥竣工。大桥全长2476米。
是年,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
是年,虽然旱涝交加,但由于水利条件改善,抗灾能力增强,秋季水稻30余万亩,平均亩产881斤,全年粮食平均单产472斤,大灾之年又夺取大丰收。1984年
1月16日,县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郭新吉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焕祥为县长。县二届政协一次会议同时召开,选举赵光勋为政协主席。
6月,根据省政府办公厅(1984)60号印发《关于解决蒙城、凤台两县边界纠纷问题会议纪要》精神,阜阳行署、淮南市政府、凤台县政府负责人商定以茨淮新河为界,凤台县茨淮新河以北5个生产队划归蒙城县,蒙城县茨淮新河以南6个行政村划归凤台县。
6月,为适应阜淮铁路即将客运的需要,经协商原属潘集区架河乡的岗湖、南金(凤台站所在地)2个村划归凤台管辖,以方便车站的使用和管理。
6月29日至7月3日,中共凤台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中共凤台县第四届委员会,书记柴慎显。
7月,淮南市文化局在城关镇中山街文化室召开全市街道办文化室现场会。
9月1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淮河,路经凤台,县领导前往淮河渡口迎送。
10月1日,阜淮铁路开办临时客运。县境设张集、桂集、凤台3个火车站。
10月19日18点15分从北方天空飞来6个火球,按1-2……1-2顺序排列,经县城上空往东南方向飞去。每个火球拖着火尾巴,霞光数丈,近明远淡,时值天气晴朗,星斗满天,火球飘空,景色壮观,40秒后消失。南京天文台测定为“火星流群”。
11月,凤台淮河大桥建设指挥部成立。
是年,省水利会议在利辛县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县水利工程,省水利厅领导称赞凤台水利成就是“淮北一枝花”。
是年,县直机关开始整党。
是年,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建立乡级财政。
是年,县举办花鼓灯艺训班。经过2年培训,在会演时分获全国三等奖、全省三等奖,并有3名演员参加中国民间艺术代表团赴土耳其在国际儿童艺术节上演出。
是年,县宏大商场5层大楼落成,建筑面积1825平方米,投资28万元。
是年,县工商银行大楼落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36万元。
是年,意大利援建由淮委承办的凤台微波塔竣工,塔高85米。
是年,全国著名评书演员刘兰芳应邀来凤台演讲《岳飞传》,轰动全县。1985年
元月,县成立工业普查办公室,开展第二次工业普查工作。
4月20日,县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9月10日,国家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全县各地教师集会进行隆重纪念。
9月26日,下午4时半,九里湾淮河水面上,渔民潘玉华用渔船摆渡,因超载造成淹死7人(其中孕妇1人)的恶性事故。
10月5日,上午10点5分,一辆由合肥开往界首的大型客车,在凤台轮渡过渡时因刹车失灵落水,发生淹死5人的恶性事故。
12月,县境少数地方发生狂犬咬人事故,数起狂犬病发生,县政府号召开展灭狗活动,预防狂犬病。
是年,县政府决定开发茅仙洞风景旅游区,并发出募捐倡议书。
是年,潘谢公路建成通车,全长37.5公里,县境19.87公里,砂石路面。
是年,县完成土地资源调查任务,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共1万余字。
是年,凤台一中教学楼和实验楼建成,建筑面积4888平方米,改善了教学条件。
是年,城关镇党委、政府在有关部门配合下,采取多方集资办法,进行旧城区改造。在党委书记孙以明的带领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到1985年增修扩修街道12条,所有的街巷铺设了水泥小方板,整齐划一,从根本上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旧城区改造成绩显著,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城镇居民交口称赞。
是年,城关镇经过努力,集资50万元,办起凤台三中。
是年,工人俱乐部落成,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投资56万元。
是年,全县工农业生产跨入一个新台阶。工农业总产值35433万元,粮食总产量7亿多斤,人均收入357元。
是年,从1981年到1985年,通过“三结合”建校和群众集资办校,全县共新建、改建校舍达8951间。其中新建楼房7座,建筑面积9388平方米,全县学校基本上消灭了危房、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