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全县地表水总量239.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4.36亿立方米。降水及径流量自北向南递增,随降水量多少而产生丰水年或枯水年。据县水文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径流量深296毫米,径流总量为3.22亿立方米。储于河、沟、塘、渠之中约1亿立方米,可供利用。
凤台县属淮河水系。流径县境的有淮河、茨淮新河、西淝河三大河流,另有港河、架河、泥河、黑河、永幸新河5条小河。有焦岗湖、姬沟湖、城北湖、花家湖4个湖泊,面积为46.33平方公里。有大沟25条,总长207.99公里;中沟363条,总长773.6公里;干渠750条,支渠10000条,总长723公里。全县总计水面16.76万亩,占总面积的10.8%。境内小型河、塘、湖、沟、渠纵横交错,形成水利排灌网络。
河流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固庙,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干流长1000公里。淮河由陆家沟向东入县境,经乔口孜、方家坎孜向北,经寿塘关向西,经硖山口、西淝河入淮口而折北后向东,经姚涧湖、黑龙潭北行,经九里湾折向东出境入淮南市潘集区境。境内流程33.3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81立方米/秒,总水量为1.5亿立方米,利用水资源为1500万立方米。比降为0.2/10000,坡降为0.25/10000。
永幸新河是人工开挖的河流。界于茨淮新河与西淝河之间,西北自尚塘乡的王桥向东南入淮。于1958年、1965年和1977年3次开挖,1978年1月竣工,全长42.63公里。上口宽32米至50米,下口宽26米,深度为5.25至6.5米,边坡1∶2,河底高度海拔18米。排涝水位海拔19至22米,灌溉水位海拔20.5至21米。航运为100吨级,设计流量120立方米/秒。
西淝河发源于河南省鹿邑县安平集西温渡口,向东南流经亳县、涡阳、太和、阜阳、利辛至邵楼村入县境,由硖山口入淮。境内流程45.2公里,流域面积410平方公里。总水量为4.2万立方米,利用水资源为5000万立方米。比降为1/10000,坡降为5/10000。
茨淮新河是人工河流。由阜阳县茨河淮铺改道向东,经阜阳、利辛、蒙城、凤台、淮南、怀远入淮河。全长134.2公里,流域面积7127平方公里。由利辛经港河口入县境,至武集乡孤堆胡村东北出境,县境流程34.51公里。总水量为5亿立方米,利用水资源为1.36亿立方米。河底高度海拔16至17.7米,河滩地高程海拔24.3至25.3米。设计水位海拔24至25米,防洪水位海拔27至26米。
港河自徐庄与永幸新河交汇处起,向东南经顾桥折南至港河闸入西淝河。境内全长28公里,流域面积110平方公里。河底宽16至26米,西淝河口海拔15米,坡降1/1000。
架河自关店乡小周庄,向东南流经丁集乡东部和清明孤堆西部,再经刘巴集东部入城北湖后入淮河。全长29.4公里,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河道比降为1/5000至1/10000。排涝流量67立方米/秒。河底宽5至15米,河面宽30米左右,平均深度为3.6米。
黑河原名黑濠沟,或称黑泥河。是西淝河、茨淮新河之间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蒙城县郭集南部,向东进入县境内的大兴集,即一分为二,南流为泥河,北流为黑河。黑河东流古路岗入怀远县境,全长54公里。县境内黑河段,上自关店,下至焦庄,过境长23.8公里,河底宽4至20米,深1.7至2.8米,边坡1∶2。河底海拔高度17.6至21.26米,流量55.8立方米/秒。
泥河又称东泥河或黑泥河。源自凤台县米家集西部,与黑河相交,向东南流经武集折南,经淮南市潘集区境内入淮,全长50公里,境内自苏家沟至老童集段长35公里。河底宽3至2.6米,河深1.6至2.6米,排水量123立方米/秒。
湖泊
焦岗湖旧称椒水,为沙河故道。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南滨淮河,北近西淝河。水域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湖底高度海拔16.5米。流域面积569平方公里。流域跨颍上、凤台两县,凤台县境水域面积143平方公里。
金沟湖位于县城西北38公里处,原为西淝河右侧的河曲带,金沟自北穿湖流入西淝河。民国初年,金沟湖屡遭黄泛淤淀,到1949年已成为沼泽地。
姬沟湖古称鸡水,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为港河入西淝河处下游的河口段,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度南首1公里,北首0.6公里,面积为18400亩。建国初期,湖水面积为400平方公里。1956年筑淝左堤,将湖一分为二,建有港河闸,上游水面7000余亩,下游部分已作耕地。
花家湖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处,为西淝河下游的一个河湾带。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1.5至3公里,水域面积23000亩。
城北湖旧称十一家湖,位于县城北3公里处。湖域南北长5公里,东西平均宽度0.5公里,水域面积3800亩。这是架河下游的一个河湾段,旧时为洪水走廊,湖内淤淀严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地下水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