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1950年,成立县转业建设委员会(后改称县复员建设委员会),各区、乡成立领导小组。配专人负责安置复员军人。当时复员军人大都安排回乡生产,分给土地和农具。没有住房的解决住房,有疾病伤痛的给予治疗,甚至帮助单身复员军人介绍配偶。1950年至1957年共接收复员军人3423人。根据国家需要及复员军人的个人条件,有2663人优先从农村选拔到工业、交通、政法、文教等岗位上工作。
1958年开始接收安置退伍军人,安置原则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各级负责,原籍安插,归口包干。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配合,解决就业、住房、治病等实际问题,使复员退伍军人得到妥善安置。1970年,由于工业生产需要,遵照省决定,全县将当年退伍军人615人全部安排工作,其中5人改为转业干部。1971年至1978年,对回农村生产的退伍军人,供应适量木材,补助部分建房经费。8年共拨发木材157立方米,建房款208050元,帮助建房712间。1958至1978年,县共接收复员军人1965人、退伍军人10208人,其中1231人安排工作,10942人回农村生产。
1979年以后,对退伍军人中学有专长的人才,优先安置工作。对在对越自卫防御战中荣立二等功以上的个人或立二等功以上的集体班的正、副班长,代理班长,原农村户口的退伍军人,亦安排工作。对原城镇户口的退伍军人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1979至1985年全县共接收退伍军人2742名,安排在农村各级领导岗位上的604人,对军地两用人才153人安排了适当工作,加上安排在乡镇企业中的共1809人。广大复员、退伍军人在家乡建设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城北乡退伍军人胡焕标,1968年退伍后,刻苦钻研养殖技术,成为养鸭能手,1985年全家人均收入1490元,被选为省级优抚模范。
1958年开始接收安置退伍军人,安置原则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各级负责,原籍安插,归口包干。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配合,解决就业、住房、治病等实际问题,使复员退伍军人得到妥善安置。1970年,由于工业生产需要,遵照省决定,全县将当年退伍军人615人全部安排工作,其中5人改为转业干部。1971年至1978年,对回农村生产的退伍军人,供应适量木材,补助部分建房经费。8年共拨发木材157立方米,建房款208050元,帮助建房712间。1958至1978年,县共接收复员军人1965人、退伍军人10208人,其中1231人安排工作,10942人回农村生产。
1979年以后,对退伍军人中学有专长的人才,优先安置工作。对在对越自卫防御战中荣立二等功以上的个人或立二等功以上的集体班的正、副班长,代理班长,原农村户口的退伍军人,亦安排工作。对原城镇户口的退伍军人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1979至1985年全县共接收退伍军人2742名,安排在农村各级领导岗位上的604人,对军地两用人才153人安排了适当工作,加上安排在乡镇企业中的共1809人。广大复员、退伍军人在家乡建设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城北乡退伍军人胡焕标,1968年退伍后,刻苦钻研养殖技术,成为养鸭能手,1985年全家人均收入1490元,被选为省级优抚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