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初、中期,县民间能工巧匠在事先无计划、操作无记录、事后无总结的情况下,在选种、育种、引进优良品种、农具改良和农产品加工方法上有所试验、改进,没有明显、公认的发明创造。民国34年(1945年),县始建技术推广部门,开展试用硝氨、小麦种子的批量引进和荒山造林等工作。
解放后,县内陆续建立科技管理、科研和推广机构,科学技术逐步普及。1953年县第一次开展土壤普查,此后,相继开展了预防天花等工作。1958年大炼钢铁、大办沼气、大面积旱田改水田和大面积小麦高产试验田等科技活动逐渐增多。但由于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效果不佳。
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大部分停止。
1970年以后,全县四级农科网形成,科学种田、X.P.K化学肥料施用、5406菌肥研制、化学防治病虫害、土农药、杂交水稻制种、人工繁殖肥王鱼、小型手扶拖拉机试制和出血热防治等科技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1979年开始,对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实行计划管理。同年县计划会议下达1979年至1981年科研计划24项;1983年下达18项;1984年下达26项;1985年下达22项。每年有几十个单位300名科技人员参加实施。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到人,半年检查,年终验收评奖的办法,项目成功率逐年提高。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