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水文预测
民国8年(1919年)11月,安徽省江淮测量局在县硖山口下和城关三官楼(小南门下)分别设立硖山口水文站和凤台水文站,测量水位和雨量。民国9年,又于颍河口下鲁台孜村设立鲁台孜水文站。民国37年春,淮河水利工程局将鲁台孜水文站迁至永安乡(现曹集乡)陆台孜村,仍称鲁台孜水文站,负责对淮河水位、流量、含砂量及雨量进行观测。同年底,凤台水文站撤销。
1951年汛前,治淮委员会于县茅仙洞下设二等水文站,1960年撤销。1952年汛前,又于西淝闸设三等水文站,1960年撤销。另外,1954年、1956年、1957年汛前,均在城东黑龙潭设临时水文站,测量淮河水位,汛后即撤。
1985年,县境内仍有鲁台孜水文站和硖山口水文站正常观测,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
1951年汛前,治淮委员会于县茅仙洞下设二等水文站,1960年撤销。1952年汛前,又于西淝闸设三等水文站,1960年撤销。另外,1954年、1956年、1957年汛前,均在城东黑龙潭设临时水文站,测量淮河水位,汛后即撤。
1985年,县境内仍有鲁台孜水文站和硖山口水文站正常观测,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