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初年,县内地方曲艺有大鼓书、评书、小铙子书、坠子4种,共有艺人20余人,其中以大鼓书最为普及。艺人们师徒相授,自由活动于乡村集镇。民国27年(1938年),日军入侵县境,民生凋敝,曲艺活动萎缩,致使小铙子书、坠子书后继乏人而渐消失。
解放初期,大鼓书、评书2种地方曲艺逐渐恢复发展。1956年,成立了凤台县曲艺协会,共有艺人30余名,艺人们有组织地在全县各地开展曲艺演唱活动。县文化馆还抽出专人,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整理创作不少新的曲艺小段,给曲艺演唱输入了新鲜血液。1960年外地坠子演员张明云在县落户,恢复了坠子曲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地方曲艺活动被取缔,部分艺人被迫改行。1971年后才逐步恢复大鼓演唱,内容仅限于《林海雪原》、《鲁冀风云》、《红岩》、《沙家浜》等新书目。1978年后,曲艺演唱百花齐放,传统书目恢复演出,大鼓书、评书、坠子曲种人才济济。1985年,全县共有艺人107名。
大鼓书
是县内民间流传很广的曲种,表演时,一人坐唱,左手摇檀木板,右手击鼓以衬托气氛。民国初年,较有名气的艺人有宋永清,演唱的代表性书目“四大征”,即《罗通征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杨文广征南》。民国中后期,一批大鼓书艺人约20余人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各有自己的拿手书目,其中黄元贵的《月唐传》、朱法廷的《牛亡牛阵》、王永开的《彭公案》、庞明俭的《大宋金球记》等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1958年县文化馆组织创作人员整理、创作了一些新的曲艺小段,编辑《曲艺专辑》一集,其中艺人庞明俭的《投钢洋》,殷万里的《人面狼》,朱四的《王桂香杀鬼子》,丁元明口述、方庆长整理的《鹦鹉与小姐》,出席省曲艺会演并获得三等奖。1964年,大鼓书艺人发展到80人左右,有组织地活动在全县各地。1970年以后,杨家福在曲艺小段上唱、作俱佳,有独到之处,1979年至1985年,多次参加省、市曲艺会演,获得优异成绩。其间,大部分民间大鼓书艺人仍以说唱传统书目《西汉演义》、《月唐传》、《大红袍》、《三侠剑》等十多部历史章回小说而受到群众的青睐。
评书
又称“评词”,只说不唱,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县内评书艺人不多,各时期3至7人不等。民国初年,方绍伯的《三侠剑》说得有声有色。此后,评词艺人以黄元贵影响最大,演说书目有《三侠剑》、《月唐传》,在县内和淮南、寿县、颍上一带都很有名气。1978年至1985年,评书传人有孙帮林等。
坠子
单人演唱的称单口坠子,两人对唱的称对口坠子,以坠胡伴奏。民国时期,有外号“王大脚”的女艺人在县境演唱,有时还与大鼓书艺人搭班演唱。解放后坠子一度失传。1960年至1964年,有张明云在县内演唱坠子,曲目有《杨门女将》等。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此曲种停演。1970年至1985年,县有坠子艺人何雨霞、万启芝、朱宗云、朱宗丽等。
小铙子书
以铜质铙钹为道具,念唱结合。民国年间,有外号“崔瞎子”的艺人操此艺,解放后失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音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