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后记
凤台县地方志编纂,从1983年成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后,开展了宣传发动,建立组织,抽调人员等阶段的工作,各部门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984年召开了全县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同时培训了一批编写人员,开始了地方志编纂工作。
按照规划,县地方志工作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编写部门志和区镇简志,到1988年已编写成稿23个部门志,7个区镇志。县志办在此期间下发了征集地方志编纂资料的通告,广泛征集报刊资料、档案资料、口碑资料及实物资料达1000万字。第二步是在部门志和区镇简志的基础上编纂《凤台县志》。此间,办公室几上几下的集思广议,进行县志的总体设计,拟定编目,在征得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及专家的认可后开始工作。全志除概述、大事记、附录外,本着该大就大,该小就小,不作人为分割的规定,平列27个专业志,127章432节,共百余万字。1993年底经过三易其稿形成评议稿。1994年5月邀请了邻县市的同行和省内的专家对《凤台县志》评议稿的框架设计、行文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并发动县内各单位及老同志对资料的翔实程度,行文表述等进行内部评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志稿再加工,进而形成送审稿。通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初审,淮南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复审,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终审,在一些细微处进行了深加工。省地方志办公室批复,同意《凤台县志》正式出版发行。第三步是出版发行,《凤台县志》于1996年9月送交安徽黄山书社出版。
凤台县地方志工作,历时十载,在几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上级地方志领导们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全体编写人员的苦心笔耕,终于完成了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尤其是在《凤台县志》最后的编写过程中和出版经费的全部解决方面,本届政府的真抓实干及全力的支持,使我们编纂者深感欣慰!在此,我们感谢对《凤台县志》的编写工作给予关心和大力支持的各界朋友,感谢山西大学教授江地,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张涤华、孙毓飞,中国地方志协会秘书长欧阳发,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处长晁文璧,黄山出版社副编审宋效永等专家学者的热心帮助、指导!
《凤台县志》的问世,对本地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资料作为辑存,对凤台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对资政决策将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按照规划,县地方志工作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编写部门志和区镇简志,到1988年已编写成稿23个部门志,7个区镇志。县志办在此期间下发了征集地方志编纂资料的通告,广泛征集报刊资料、档案资料、口碑资料及实物资料达1000万字。第二步是在部门志和区镇简志的基础上编纂《凤台县志》。此间,办公室几上几下的集思广议,进行县志的总体设计,拟定编目,在征得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及专家的认可后开始工作。全志除概述、大事记、附录外,本着该大就大,该小就小,不作人为分割的规定,平列27个专业志,127章432节,共百余万字。1993年底经过三易其稿形成评议稿。1994年5月邀请了邻县市的同行和省内的专家对《凤台县志》评议稿的框架设计、行文规范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并发动县内各单位及老同志对资料的翔实程度,行文表述等进行内部评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志稿再加工,进而形成送审稿。通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初审,淮南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复审,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终审,在一些细微处进行了深加工。省地方志办公室批复,同意《凤台县志》正式出版发行。第三步是出版发行,《凤台县志》于1996年9月送交安徽黄山书社出版。
凤台县地方志工作,历时十载,在几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上级地方志领导们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全体编写人员的苦心笔耕,终于完成了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尤其是在《凤台县志》最后的编写过程中和出版经费的全部解决方面,本届政府的真抓实干及全力的支持,使我们编纂者深感欣慰!在此,我们感谢对《凤台县志》的编写工作给予关心和大力支持的各界朋友,感谢山西大学教授江地,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张涤华、孙毓飞,中国地方志协会秘书长欧阳发,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处长晁文璧,黄山出版社副编审宋效永等专家学者的热心帮助、指导!
《凤台县志》的问世,对本地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资料作为辑存,对凤台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对资政决策将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