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控制测量
1、小三角网控制1965年合肥市勘察队应邀在相山地区和高岳地区布设并施测了小三角9点。10月开始选点、埋石、采用铜质标心;12月野外观测。1966年3月,平差计算提供成果,使用蔡司010仪器,全国方向法观测,方向条件观测平差计算,测量中误差为±4"68,最弱边相对误差为五万分之一,最弱边边长中误差为±0.03米,成果精度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
1980年市城建局测量队在相山地区东西部布设并施测小三角7点,使用苏光J2仪器观测,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测角中误差为±8"0,最弱边相对误差为六万分之一,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2、导线网控制1966年合肥市勘察队在小三角网的基础上,在相山地区和高岳地区布设城市二、三级导线网,相山地区布设二级导线6.2公里31点,三级导线3.3公里22点。高岳地区布设二级导线3.2公里23点,均为混凝土标石,铜质标心。测量使用蔡司010仪器观测,检定后的钢卷尺,挂1.5公斤重锤丈量,三读数,往返丈量。双人结点计算,二级导线全长相对误差为一万五千分之一。
1980年城建局测量队在小三角网的基础上,在相山地区布设二级导线网4.7公里31点,三级导线1.4公里8点,东山路二级导线1.8公里9点,均为混凝土标石,铁心标志。测角使用苏光J2仪器,丈量采用西安野外检定场检定的50米钢卷尺,三读数,往返丈量。二级导线测角中误差为±3″5,全长相对误差为一万四千分之一,三线导线测角中误差为±7″2,全长相对误差为九千分之一。
3、四等导线网1991年10月,市测绘管理处委托安徽省第三测绘院测量了市辖三区一县的国家四等导线网。其范围是:东至矿山集,西至刘桥,南至宋疃、马场,北至朔里、石台,共布测了69个点,同时还在四等导线网上联测了四等水准网。选点、埋石工作是1991年第四季度完成的,当点位落到楼顶上时,用砼把上标石固定在楼顶屋面上,地面点埋设下标石,上下标石间捣固土层约15~25厘米,上标石顶距地面20~30厘米,上下标石的中心偏值最大约2毫米。
外业观测计算于1992年6月完成,平面控制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117°,高程控制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起标点和闭合点均系用国家Ⅱ、Ⅲ等三角点,起算数据采用总参测绘局1954至1961年平差的成果,其二等点经1961年重新观测平差,水准网起算数据均为Ⅱ、Ⅲ等水准点。
本测压四等导线网测角仪器使用T2型经纬仪,距离测量使用红外测距仪。导线网在微机上进行了整体平差。
4、5″、10″红外导线网1992年7月,由市测绘管理处委托省第三测绘院在国家四等导线网的基础上,对相山、高岳、任圩、渠沟、烈山等地进行5″、10″导线网加密作为测图和地籍测绘的基本控制。共布测5″级导线点110个,10″级导线点220个,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用T2型经纬仪测角,用红外仪测距。
二、高程控制
淮北市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1966年合肥市勘察队在相山地区布设三等水准14.4公里,起始数据为BMII18016与相城孜、方顶等组成闭合环,其闭合差为+2.7厘米,每公里误差为:±1.2毫米。高岳地区四等水准11.3公里,由方顶栗园等组成两个闭合环。Ⅰ环闭合差为+3.4毫米,Ⅱ环闭合差为-1.9毫米,按逐渐趋近法平差,每公里中误差为±6.4毫米。
1980年相山地区施测的城市导线7.1公里,其导线点高程均按四等水准要求,使用检测后的S3水准仪测量。其水准路线组成两个闭合环。Ⅰ环4.3公里,闭合差为+3.5毫米,每公里中误差为±2.9毫米;Ⅱ环4.8公里,闭合差为-7.2毫米,每公里中误差为±5.0毫米。东山路1.9公里为附和导线,进行往返测量,其不符值+8.0毫米,按距离分配不符值得最后成果。
三、相山建城区地形图测绘
1、1:500地形图测绘1992年下半年由市测绘管理处委托安徽省第三测绘院施测了相山建成区1:500地形图。测图面积为9平方公里,基本等高距为0.5米。地形图分幅采用50厘米×50厘米的正方形,测图采用大平板仪施测。
2、1:1000地形图测绘1980年10月市城建局委托淮南市勘测队测绘相山地区1:1000地形图27幅,其面积为6.75平方公里,按国家建委1979年“工程测量”规范,国家测绘局1977年版地形图式要求进行测绘。图根控制点的起始成果使用市城建局测量队施测的二级导线成果。其图根点角度、水准、坐标闭合差为三分之一以上限差占57%,二分之一以上限差占14%,三分之二以上限差占29%,导线相对闭合差万分之一以上16条,五千分之一以上22条,三千分之一以上20条。碎部测量采用小平板仪、经纬仪联合作业。市城建局测量队1981年按上述要求,测绘1:1000地形图8幅,其面积为2平方公里。1992年下半年,市测绘管理处在委托省第三测绘院施测1:500地形图的同时,还测绘了高岳、任圩、渠沟、烈山等地区1:1000地形图84幅,面积21平方公里,基本等高距为1米。地形图分幅采用50厘米×50厘米正方形图,采用大平板仪测图。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