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9年,由煤炭系统修筑了一条濉溪县至杜集的交通便道,成为全市的第一条城市道路(即淮海路的前身)。
1960至1964年,为全市道路发展的初期。首先拓宽淮海路,修建闸河路、孟山中路(原名遵义路)、古城路(濉溪路至闸河路),其路面结构均为泥结碎石路面。
1965至1974年,对泥结碎石路面进行了沥青表面处治;新建相山北路、花园路、洪山路、孟山北路;同时又拓宽濉溪路,将淮海路拓宽改造成全市第一条三块板道路。
1975年,市政工程处筹建了炒拌厂,道路工艺由沥青表面处治改为炒拌黑色碎石。至1984年,先后建成了鹰山北路、相山中路、相山南路、孟山南路、建安路(原人民路)、长山路,对淮海路、古城路进行了大修和古城路东段改建,将濉溪路拓宽改造成全市第二条三块板道路。同时,对已有道路加强维修和养护工作,市区大部分干道都已铺成沥青路面,安装了平立石。
1985至1992年,相继建成了火车站广场、惠黎路、海宫路、鹰山南路、鹰山中路、民生东路、环孟山西路、洪山南路、友谊巷,拓宽了闸河路,大修了孟山路,改造了淮海路,新建道路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1992年修建了连接相城的相濉路、相杜路、渠张路、东山路。
一、主要干道
〔淮海路〕原名淮北路,是市城建区内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也是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商业文化较为集中的一条街道。西起淮北发电厂与濉溪路相通,东经东道口连相杜、东山两路。全长2565米,红线宽度为34.6米,总面积88749平方米。其结构为三块板式,快车道宽10.6米,两边分车带(绿化带)各宽1.75米,慢车道各宽4.2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6米。淮海路始建于1959年,是由煤炭系统修建的濉溪县至杜集的一条交通便道,长约15.6公里,宽3.5米,泥结碎石路面。1963年开始,对道路进行拓宽。拓宽到10.6米,路面结构为15厘米厚的片石基础,10厘米厚的泥结碎石。1971年,用水泥预制板陆续铺设了人行道。1973年,将淮海路拓宽改建为三板式道路,重新安装了平立石,埋置了下水管道,砌筑了雨水井、检查井。1979至1983年进行大修,人行道由原来2%的横坡改为1%。
〔古城路〕曾称淮河路、备战路,是纵贯市区东西向的第二条主干道,也是外地过境车辆的主要通道。西起濉溪路,东止东岗楼交叉口与淮海路、相杜路、东山路相交汇,全长2.68公里,路幅宽度为36米,其中车行道为18米,两侧人行道(包括绿化带)各宽9米,总面积为96480平方米。初建于1964年,由市建设局设计。东自闸河路,西至濉溪路,规划红线宽20米,车行道1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米。路面为15厘米厚的片石基层、10厘米厚的泥结碎石。1970年起分段进行路面渣油和沥青处理,安装平立石。1980年对东段路面进行铺筑。1984年,由市政工程处负责对全路进行大修,完成了人行道板的装铺,并在路北侧砌筑了花坛。
〔惠黎路〕原名城南路,1989年6月竣工,系市区第三条东西主干道。西起濉溪路、东至淮北火车站广场,全长1.65公里。由市规划管理处提供测量数据、市政工程处负责设计并施工。道路红线32米,车行道15米,南侧人行道宽6米,北侧人行道宽11米(包括绿化带)。道路结构:下层为厚28厘米3∶7灰土基层,中部为10厘米厚三层渣,路面为厚24厘米的300号水泥混凝土,总厚度为62厘米。
〔濉溪路〕原名西城路、向阳路。北起淮海路,南至濉溪县新城,是由南向北通入市区的主要干道,全长2.9公里。原为1959年由煤炭系统修筑的简易交通道路,仅宽3.5米,1963年由市建设局负责拓宽到7.5米。1973年淮海路至古城路段车行道拓宽为14米,两侧人行道各为5米。1978年对濉溪路与古城路交叉口进行改建,由原来3000平方米扩展为3550平方米。1979年开始向南进行了5次拓宽和改建,至1986年完成全路铺设工程,成为市区第二个三块板式道路。规划红线45米,车行道28米,其中快车道宽14米,分车带各宽1.75米、慢车道各宽5.25米,人行道各宽6米,人行道外侧为2.5米的绿化带。
〔鹰山路〕原名2号沟路。位于市中心西部,北起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大门北侧,南至海宫路,横穿淮海路、古城路、惠黎路,全长1.27公里。分为鹰山北路(市人民医院--淮海路)、鹰山中路(淮海路--古城路)、鹰山南路(古城路--惠黎路--海宫路)。鹰山北路,长336米,于1977年10月修建路基,次年完成铺油工程。鹰山中路,长296.19米,道路坡度1.8%。鹰山南路原为临时土路、泥结碎石路面,长634.79米。于1991年完成拆迁和下水工程,次年5月完成浇筑混凝土路面。鹰山中路和南路的建成,打通了淮北市西区的南北通道。
〔孟山路〕原名遵义路。是位于市中心区的一条南北向主要交通干道,北起淮北矿务局办公大楼门前,与环孟山路相接,南至铁路立交桥与相阳路相接,中间分别交汇于淮海路、古城路、惠黎路,分为孟山北路、孟山中路、孟山南路,一块板式,全长1.08公里。孟山北路,原为一条简易道路,用块石铺成。1972年开始,至次年完成路基础、平立石安装,沥青表面处理工程。孟山中路,始建于1964年,系用块石铺成的简易道路。1966年重新修建,安装了平立石。1967年进行沥青表面处理,全长285米。孟山南路,建于1972年,长550米,为黑色碎石路面,1982年完工。1989年,对孟山路进行了大修。其中孟山南路原路面加铺24厘米厚300号混凝土,孟山中路、北路进行路面补强和敷施沥青,并对全路重新安装平立石。
〔相山路〕位于市区内偏东部的南北向主干道,北起相山公园东大门,连相山庙路;南到惠黎路,交于民生巷、淮海路、古城路,全长1.37公里。相山北路,初建于1973年,经过多次修建,铺筑成黑色碎石路面。相山中路(淮海路至古城路),长289.8米,1977年施工为灰结碎石路面,次年铺筑黑色碎石面层。相山南路(古城路至惠黎路)长277.6米,于1982年施工,路面结构为30厘米灰土基层,10厘米灰结碎石,2.5厘米炒拌黑色碎石。
〔海宫路〕西起濉溪路,东至鹰山路。1985年修建,全长529米,宽2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闸河路〕北起淮海路,南至火车站广场,全长443.4米,宽20米。原为沥青路面,1990年大修改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二、“四路”建设
1991年12月动工新建人民路,改建高岳路、东山路、相阳路。整个工程会战,从勘察设计、征地拆迁、路面施工到正式通车,历时一年,总投资5000万元,完成道路总长度21公里,总面积50多万平方米,桥涵47座。主要有市政工程处、市公路局、濉溪县水利局、市二建公司一处、部队、萧县、杜集区、相山区、任圩镇、渠沟镇等单位和地方民工3000多人参加施工,有17万多人向工程捐款捐物。
〔人民路〕位于市区的南部,西起萧淮新河西岸,东至老张寨村,亦称渠张路。全长6.8公里,属新建工程,由市建委城建处设计,水泥路面,采用真空吸水工艺。道路控制红线60米,行车道三块板,快车道20米,两边慢车道各6米,快慢车道之间设2.5米分隔带,两侧人行道各11.5米。路灯采用双排双挑交叉排列汞灯、纳灯组合灯。
〔高岳路〕亦称相杜路,西起市区东道口,东至高岳街,全长2.86公里。为拓宽改造工程,由市公路局按一级道路标准设计,沥青路面,路基宽23米,路面宽15米,两侧各设4米人行道。路灯采用单排单挑汞灯和和钠灯组合灯。
〔东山路(一期工程)〕南起爆破研究所,北至造纸厂,全长380米,向北与二期工程连接为萧淮公路。属拓宽改造工程,由市公路局按一级道路标准设计,沥青路面,路基宽23米,路面宽15米,两侧路肩各4米。路灯采用双排交叉排列汞灯、钠灯组合灯。
〔相阳路〕原名相濉路。北起孟山路南端立交桥,南至濉溪县东关与宿丁路相交,全长5.75公里。为拓宽改造工程,沥青路面,由市政工程处设计,道路红线45米,行车道一块板,宽21米,两侧人行道各6米,人行道外侧有6米宽绿化带。路灯采用双排双挑交叉排列汞灯和钠灯组合灯。
1992年市区主要道路一览表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