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运输
一、旅客运输
1、客运设备1958至1966年,符夹线的建设缓慢,车站房舍结构异常简陋,仅濉溪站和萧县站的候车室为200平方米,其他各站只有几间平房作为售票、候车,并办理行包托运,候车室皆无旅客坐椅,站台皆为石砌边,矿碴石碴垫层填平的简易站台,无风雨棚和照明设施。向旅客宣传、报售票及进站时间,大站用铁皮喇叭喊,小站敲半截钢轨头。1975年10月1日,铁道部调整济南、上海铁路局管界,符夹线划归上海铁路局管辖。1976年10月,铁路各站的客、货运设施进行改造。1976至1978年,淮北、濉溪、青龙山等站修建了硬面化站台,重新整建月台,设置安全防护栅栏,栽植花木。1985年,市政府和上海铁路局共同投资对淮北站扩建改造,一次可供950位旅客同时候车,并设有贵宾室。1987年,淮北始发至上海的直达快车,挂有软卧、软座,车箱配有供水锅炉、电扇、照明等设备。各站还添置了电子售票机。
2、车站服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符夹、青阜线相继营运,时值“文化大革命”中,客运服务项目被废尽。为保证各站临时正常运营,徐州分局抽调人员,经过培训,分到各站的旅客运输服务队伍之中。1975年10月1日,淮北车务段划归蚌埠分局。1978年,对车站客运服务进行整顿,维修各站客运服务设施,相继整建客运站台、花栏、围墙,栽花植树。并对服务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职工服务质量。在三等以上车站实行按方向、分快慢车、长短途、军人的多窗口售票办法。淮北、萧县、濉溪等站开展延伸服务,每年寒暑假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院校向学生售票,代办行包托运手续。各站制订了清洁卫生包干,分片服务的制度。候车室内挂有各种图、表,进行旅客常识宣传。组织老、弱、残、孕类旅客优先进站上车。站内设问讯处,以解答旅客的咨询,附设小件寄存处,为旅客排忧解难。1983年,开展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为重点的“三优”评比活动。90年代初设餐厅部、银行储蓄服务项目。每年40天春运期间,淮北车务段和青龙山站组织力量,抽调机关人员,加强旅客服务,压缩旅客滞留时间,做到有序的分流。
3、行包运输1975年,符夹、青阜线客车加挂行李办公车,各站正式开办行包运输业务。1979年,铁道部颁发了《关于整顿行李包裹运输工作的通知》,淮北车务段进一步组织行包运输和计划管理。80年代初,行包运输按“先行李后包裹、先中转后始发、先鲜活后一般,抢险、救灾、支农物资优先和长短途列车分工的运输组织原则,实行行包计划运输”。并制订了承运、装卸、站车交接4大作业程序,以减少行包事故的发生。1986年,铁道部下达《关于支援农业的措施》的指示,淮北车务段的行包运输以支农物资为重点,做到活的不死,鲜的不烂,快装快运,不误农时。1988至1990年,加强了行包运输责任和计划运输的组织工作,简化了托运手续,行李随到随运,包裹按能力分方向定期承运。1992年,淮北站行李房配备微机,办理行包托运业务,既迅速又方便稳妥。
1980年至1992年淮北车务段客运情况一览表
二、货物运输
1、货运设备淮北车务段以营运煤炭为主,站内装卸除濉溪、淮北、萧县外,其余各站一般只办理专用线运输业务。全段货场7个,占地总面积68459平方米,生产区20011平方米,一次性堆货量4669吨。至1970年10月,有坡里、萧县、段园、淮北、濉溪、宋疃6个车站有货物仓库,总面积1739平方米,其中用于整车兼零担占100平方米,其余皆为零担货库。1978年,淮北站扩建零担仓库197平方米。濉溪、淮北、萧县站的整车货物装卸大都在高站台和低货位上,怕湿货物各站备有蓬布苫盖。在货物集中时,物资部门自备蓬布苫盖。淮北车务段所辖站多为专用线运输,1980至1990年各站整车货物仓库面基本没有增加。1991年,鉴于濉溪县酒厂较多,对濉溪站货场改造扩建,新建1座168平方米零担仓库、硬面化货站和雨棚500平方米。符夹、青阜线开始运营时,货物站台设备简陋,大都处于自然状态,随着货运业务量的增加,先后进行整修和改造。进入90年代,淮北车务段逐步向标准化货物站台迈进,并增置安全设施。
2、装卸线淮北车务段辖站除宋疃、丁里站无煤矿专用线外,其它各站均有中央或地方煤矿的专用线。管段内萧县、坡里、岱河、淮北、濉溪、宋疃、青龙山、临涣站共有货物装卸线8条,较长的1797米。
60年代,淮北车务段辖站零担运输业务不多。1970年,徐州至青龙山在解列车中加挂沿途零担车,办理沿途零担装卸业务。1973年,淮北、萧县、濉溪等站,办理直达整装零担和两站整零装卸运输。淮北车务段承担的运输以专用线运输为主,煤炭车在专用线内,整列货运输由货主自行负责,其中包括办理危险品的自负运输。1975年,淮北站在淮北矿务局北库专用线内办理淮北肉联厂的保温车运输业务。1976年,萧县站协助萧县葡萄酒厂办理5辆自备罐车的业务。8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煤炭外运能力,淮北矿务局和铁路部门协商决定,实行跨铁路局、跨分局列车工作方案,对发往南京东、南翔、南星桥、鹰潭等较远煤流,采取大流均衡,小流集中,集零成组,集组成列的办法进行运输。对编组直达远程列车,做到定车次、定编组、定煤种、定卸车站,以减少编组站、卸车站作业,加速货物与车辆的周转。1986年,利用车辆的载重和容积挖潜扩吨,青龙山站用60吨位的车皮装运焦炭,采用在敞车上部用竹笆加高0.5米的办法,每车增容18.6立方米。蚌埠分局对零担货物运输工作进行改革,规定淮北、宿县、滁县、合肥、阜阳、田家庵站相互间零担货物运输必须组织直达,从而减少了零担中转作业和货运事故,缩短了车辆停留时间。
80年代初期,淮北站开始办理1吨重集装箱运输业务。1984年,由单一型的集装箱运输逐步向集装化发展。淮北、萧县先后用钢丝网发运石料,使用简易托盘运输零担等。1985年,萧县站配合石油公司修建1条长240米连接石油专用线的货物线。随着货运量的逐年增加,进入90年代,青龙山、淮北站新建了3条装卸线。青龙山站将中间站原有尽头装卸线改为贯通线。使货场装卸线与到发线严格分开使用,达到按物品分类逐步形成整车、零担、集装箱运输、危险、笨重等类货物的装卸线。
1980年至1992年淮北车务段货物运量一览表
1、客运设备1958至1966年,符夹线的建设缓慢,车站房舍结构异常简陋,仅濉溪站和萧县站的候车室为200平方米,其他各站只有几间平房作为售票、候车,并办理行包托运,候车室皆无旅客坐椅,站台皆为石砌边,矿碴石碴垫层填平的简易站台,无风雨棚和照明设施。向旅客宣传、报售票及进站时间,大站用铁皮喇叭喊,小站敲半截钢轨头。1975年10月1日,铁道部调整济南、上海铁路局管界,符夹线划归上海铁路局管辖。1976年10月,铁路各站的客、货运设施进行改造。1976至1978年,淮北、濉溪、青龙山等站修建了硬面化站台,重新整建月台,设置安全防护栅栏,栽植花木。1985年,市政府和上海铁路局共同投资对淮北站扩建改造,一次可供950位旅客同时候车,并设有贵宾室。1987年,淮北始发至上海的直达快车,挂有软卧、软座,车箱配有供水锅炉、电扇、照明等设备。各站还添置了电子售票机。
2、车站服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符夹、青阜线相继营运,时值“文化大革命”中,客运服务项目被废尽。为保证各站临时正常运营,徐州分局抽调人员,经过培训,分到各站的旅客运输服务队伍之中。1975年10月1日,淮北车务段划归蚌埠分局。1978年,对车站客运服务进行整顿,维修各站客运服务设施,相继整建客运站台、花栏、围墙,栽花植树。并对服务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以提高职工服务质量。在三等以上车站实行按方向、分快慢车、长短途、军人的多窗口售票办法。淮北、萧县、濉溪等站开展延伸服务,每年寒暑假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院校向学生售票,代办行包托运手续。各站制订了清洁卫生包干,分片服务的制度。候车室内挂有各种图、表,进行旅客常识宣传。组织老、弱、残、孕类旅客优先进站上车。站内设问讯处,以解答旅客的咨询,附设小件寄存处,为旅客排忧解难。1983年,开展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为重点的“三优”评比活动。90年代初设餐厅部、银行储蓄服务项目。每年40天春运期间,淮北车务段和青龙山站组织力量,抽调机关人员,加强旅客服务,压缩旅客滞留时间,做到有序的分流。
3、行包运输1975年,符夹、青阜线客车加挂行李办公车,各站正式开办行包运输业务。1979年,铁道部颁发了《关于整顿行李包裹运输工作的通知》,淮北车务段进一步组织行包运输和计划管理。80年代初,行包运输按“先行李后包裹、先中转后始发、先鲜活后一般,抢险、救灾、支农物资优先和长短途列车分工的运输组织原则,实行行包计划运输”。并制订了承运、装卸、站车交接4大作业程序,以减少行包事故的发生。1986年,铁道部下达《关于支援农业的措施》的指示,淮北车务段的行包运输以支农物资为重点,做到活的不死,鲜的不烂,快装快运,不误农时。1988至1990年,加强了行包运输责任和计划运输的组织工作,简化了托运手续,行李随到随运,包裹按能力分方向定期承运。1992年,淮北站行李房配备微机,办理行包托运业务,既迅速又方便稳妥。
1980年至1992年淮北车务段客运情况一览表
二、货物运输
1、货运设备淮北车务段以营运煤炭为主,站内装卸除濉溪、淮北、萧县外,其余各站一般只办理专用线运输业务。全段货场7个,占地总面积68459平方米,生产区20011平方米,一次性堆货量4669吨。至1970年10月,有坡里、萧县、段园、淮北、濉溪、宋疃6个车站有货物仓库,总面积1739平方米,其中用于整车兼零担占100平方米,其余皆为零担货库。1978年,淮北站扩建零担仓库197平方米。濉溪、淮北、萧县站的整车货物装卸大都在高站台和低货位上,怕湿货物各站备有蓬布苫盖。在货物集中时,物资部门自备蓬布苫盖。淮北车务段所辖站多为专用线运输,1980至1990年各站整车货物仓库面基本没有增加。1991年,鉴于濉溪县酒厂较多,对濉溪站货场改造扩建,新建1座168平方米零担仓库、硬面化货站和雨棚500平方米。符夹、青阜线开始运营时,货物站台设备简陋,大都处于自然状态,随着货运业务量的增加,先后进行整修和改造。进入90年代,淮北车务段逐步向标准化货物站台迈进,并增置安全设施。
2、装卸线淮北车务段辖站除宋疃、丁里站无煤矿专用线外,其它各站均有中央或地方煤矿的专用线。管段内萧县、坡里、岱河、淮北、濉溪、宋疃、青龙山、临涣站共有货物装卸线8条,较长的1797米。
60年代,淮北车务段辖站零担运输业务不多。1970年,徐州至青龙山在解列车中加挂沿途零担车,办理沿途零担装卸业务。1973年,淮北、萧县、濉溪等站,办理直达整装零担和两站整零装卸运输。淮北车务段承担的运输以专用线运输为主,煤炭车在专用线内,整列货运输由货主自行负责,其中包括办理危险品的自负运输。1975年,淮北站在淮北矿务局北库专用线内办理淮北肉联厂的保温车运输业务。1976年,萧县站协助萧县葡萄酒厂办理5辆自备罐车的业务。8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煤炭外运能力,淮北矿务局和铁路部门协商决定,实行跨铁路局、跨分局列车工作方案,对发往南京东、南翔、南星桥、鹰潭等较远煤流,采取大流均衡,小流集中,集零成组,集组成列的办法进行运输。对编组直达远程列车,做到定车次、定编组、定煤种、定卸车站,以减少编组站、卸车站作业,加速货物与车辆的周转。1986年,利用车辆的载重和容积挖潜扩吨,青龙山站用60吨位的车皮装运焦炭,采用在敞车上部用竹笆加高0.5米的办法,每车增容18.6立方米。蚌埠分局对零担货物运输工作进行改革,规定淮北、宿县、滁县、合肥、阜阳、田家庵站相互间零担货物运输必须组织直达,从而减少了零担中转作业和货运事故,缩短了车辆停留时间。
80年代初期,淮北站开始办理1吨重集装箱运输业务。1984年,由单一型的集装箱运输逐步向集装化发展。淮北、萧县先后用钢丝网发运石料,使用简易托盘运输零担等。1985年,萧县站配合石油公司修建1条长240米连接石油专用线的货物线。随着货运量的逐年增加,进入90年代,青龙山、淮北站新建了3条装卸线。青龙山站将中间站原有尽头装卸线改为贯通线。使货场装卸线与到发线严格分开使用,达到按物品分类逐步形成整车、零担、集装箱运输、危险、笨重等类货物的装卸线。
1980年至1992年淮北车务段货物运量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