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50年代末,随着淮北煤田大规模开采,各生产矿井建立了生产调度管理机构。1958年6月,成立淮北煤矿筹备处调度室,负责生产调度,隶属生产技术处。1964年4月,成立局总调度室,仍隶属局生产技术处。1975年8月,调度室升格为职能处室,直属淮北矿务局。各矿井均设有调度所,组织和指挥各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皖北矿务局建立后,设有局、矿两级生产调度系统。生产调度在分管局、矿长领导下负责日常生产的组织和指挥,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检查每日和月度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
一、生产调度制度
生产调度的基本制度有调度会议制度、调度汇报制度、调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值班制度。生产调度的业务制度包括:值班员制度,各级调度机构均实行24小时连续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提前安排熟悉此项工作的人员代班,交清情况后,方可离开。交接班制度,调度值班人员在一般情况下交接班时,必须做到“四有”、“四交清”。“四有”即:有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有填写的调度工作日志或交接班班簿,有自理当班主要问题的时间、数据、过程以及结论记录,有严格的交接手续、交接双方必须在交接班簿上签字。“四交清”即:交清当班各单位生产情况和任务完成好坏的原因,交清安全生产情况及各类事故、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交清正在自理或待处理的工作的详细内容,交清领导指示、上级通知、通报及执行情况。汇报制度,各级调度机构除按上级调度的规定汇报外,遇到紧急情况和重大事故应立即汇报上级调度机构。在情况不清时,应先报事故的发生,重点问题、临时业务问题可进行专题汇报。生产分析制度,生产调度人员必须进行生产情况的班、日分析和旬、月分析。班、日分析由一天中最末一班的值班调度员根据小班工作记录分析,打印在生产日报上。旬、月分析由统计人员根据旬、月生产记录分析,并预报下一旬、月的生产动态,编印简报,提供给有关领导。图牌板管理制度,根据生产管理需要和上级调度规定,建立图牌板。做到按时填写,数字清楚、正确、整洁,责任到人。统计资料存档制度,调度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报表等资料定期分门别类整理、装订、存档备查,保存期为1~2年。
二、现场管理
1958至1966年,淮北矿务局的采、掘工作面的现场管理,均采用区(队)、班(组)两级管理体制。根据煤炭部《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和《作业规程》要求,每个采掘工作面在投产之前,都由采掘区(队)技术主管人员根据设计和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编制专用于该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初稿,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监察、通风、煤质等部门技术人员进行会审、修改后,经总工程师签字批准执行。批准后的作业规程由区(队)长和技术人员进行贯彻。并实现正规循环作业和图表管理,保证采、掘工作面的均衡生产,对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设备质量、原煤质量、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在每个采、掘工作面设置检查人员,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验收办法,实行现场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采、掘工作面的现场质量管理受到破坏。
1977年后,淮北矿务局修订和颁发了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和检查验收评级办法,使煤矿采、掘工作面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得以全面恢复和加强。80年代后期,淮北各煤矿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制订各项达标验收标准,定期进行验收评级工作。各采、掘区(队)加强现场管理,保证原煤生产的安全、煤质等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化。至1992年底,淮北矿区各生产矿井对采、掘生产区(队)实行现场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挂钩,使生产的现场管理趋于正规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