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政绩纪略
淮北建市初期,新成立的市人民政权带领全市人民发展工农业生产,围绕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开展各项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新建立的临时政权组织“革命委员会”带领全市广大职工促进生产,使全市的工农业生产在这非常时期仍获得一定发展。如煤炭产量,“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仅产218.7万吨,到1976年提高到1000万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一时期,淮北市相继建成一批新的重要工业项目,为淮北市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0年破土动工的淮北发电厂,到1982年第三期工程结束,先后有6台机组投产,共75万千瓦,使电力生产成为淮北市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支柱产业。1972年建成的淮北选煤厂,年入洗原煤200万吨,是当时华东最大的选煤企业。1975年投产的淮北焦化厂,年产20万吨焦炭,并为此后发展民用煤气打下基础。1976年动工,至1984年建成的淮北纺织一厂、二厂和印染厂,安装布机3000台,纱锭10万锭,年印染布匹8000万米,使纺织印染成为淮北市又一重要支柱产业。
从1985年起,市政府把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都本着量力而行原则,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办10余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归纳为:(1)城市道路:新辟人民路、惠黎路;扩建濉溪路、东山路、相杜路;维修改造淮海路、古城路、鹰山路、孟西路等;新建濉溪路立交桥、青龙山立交桥。(2)交通设施:新建淮北火车站候车室、售票室,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并扩建站前广场;新建长途汽车站,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新建韩村公交车中转站,以及增购公交车等。(3)环卫设施: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处理场1座;新建改建水冲公共厕所9座,以及增购环卫车辆等。(4)绿化美化:相山山头的绿化,淮海路行道树的绿化及美化,濉溪路、古城路等道路的绿化。(5)文教设施:新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合体楼1座,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新建海宫学校;新建聋哑学校1所。(6)体卫设施:新建市内射击靶场1座;新建市人民医院干部综合病房楼,建筑面积6350平方米,床位139个。(7)建设改造相山公园:先后在园内增建动物园、旱冰场、儿童乐园、人工湖,以及长廊、亭台等。(8)住宅建设:开发建设海宫新村(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1069户);新华巷居民区(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366户);10号小区(市百货公司以北,建筑面积2.31万平方米,400户)。(9)供气工程:到1992年底,全市共有煤气用户24046户。1992年增建5万立方米煤气预备柜1座。(10)供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第二水厂,铺设供水管5公里,解决市内供水不足;打深井32口,解决杜集区徐楼村、梧桐村、濉溪县杜庙村、黄里村长期缺水问题。(11)新建惠黎市场(6400平方米)、老濉溪河治理、利用人防工程建设高温冷库1座、新建广播电视大楼、自动电话扩容等项目。
80年代中期,市政府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从1988年起,至1992年底,淮北市共投入1.138亿元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主要项目有:投资2400万元新建旱涝保收蔬菜基地6000亩,水生蔬菜基地5500亩,食用菌基地12万平方米;投资2200万元,改造塌陷区大水面养鱼2万亩,建成精养鱼塘8700亩,机械化网箱养鱼8亩,兴办9个集体养鱼场;投资2100万元,建成万只养鸭场7个,2万只养鸭场5个,5万只养鸡场2个;投资1980万元,建成千头养猪场5个,万头养猪场2个,奶牛场4个;投资2700万元,发展优质水果2.7万亩。从1989年起至1992年,淮北市连年荣获安徽省“菜篮子工程”综合评比第一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新建立的临时政权组织“革命委员会”带领全市广大职工促进生产,使全市的工农业生产在这非常时期仍获得一定发展。如煤炭产量,“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仅产218.7万吨,到1976年提高到1000万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一时期,淮北市相继建成一批新的重要工业项目,为淮北市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0年破土动工的淮北发电厂,到1982年第三期工程结束,先后有6台机组投产,共75万千瓦,使电力生产成为淮北市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支柱产业。1972年建成的淮北选煤厂,年入洗原煤200万吨,是当时华东最大的选煤企业。1975年投产的淮北焦化厂,年产20万吨焦炭,并为此后发展民用煤气打下基础。1976年动工,至1984年建成的淮北纺织一厂、二厂和印染厂,安装布机3000台,纱锭10万锭,年印染布匹8000万米,使纺织印染成为淮北市又一重要支柱产业。
从1985年起,市政府把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都本着量力而行原则,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办10余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归纳为:(1)城市道路:新辟人民路、惠黎路;扩建濉溪路、东山路、相杜路;维修改造淮海路、古城路、鹰山路、孟西路等;新建濉溪路立交桥、青龙山立交桥。(2)交通设施:新建淮北火车站候车室、售票室,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并扩建站前广场;新建长途汽车站,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新建韩村公交车中转站,以及增购公交车等。(3)环卫设施: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处理场1座;新建改建水冲公共厕所9座,以及增购环卫车辆等。(4)绿化美化:相山山头的绿化,淮海路行道树的绿化及美化,濉溪路、古城路等道路的绿化。(5)文教设施:新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合体楼1座,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新建海宫学校;新建聋哑学校1所。(6)体卫设施:新建市内射击靶场1座;新建市人民医院干部综合病房楼,建筑面积6350平方米,床位139个。(7)建设改造相山公园:先后在园内增建动物园、旱冰场、儿童乐园、人工湖,以及长廊、亭台等。(8)住宅建设:开发建设海宫新村(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1069户);新华巷居民区(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366户);10号小区(市百货公司以北,建筑面积2.31万平方米,400户)。(9)供气工程:到1992年底,全市共有煤气用户24046户。1992年增建5万立方米煤气预备柜1座。(10)供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第二水厂,铺设供水管5公里,解决市内供水不足;打深井32口,解决杜集区徐楼村、梧桐村、濉溪县杜庙村、黄里村长期缺水问题。(11)新建惠黎市场(6400平方米)、老濉溪河治理、利用人防工程建设高温冷库1座、新建广播电视大楼、自动电话扩容等项目。
80年代中期,市政府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从1988年起,至1992年底,淮北市共投入1.138亿元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主要项目有:投资2400万元新建旱涝保收蔬菜基地6000亩,水生蔬菜基地5500亩,食用菌基地12万平方米;投资2200万元,改造塌陷区大水面养鱼2万亩,建成精养鱼塘8700亩,机械化网箱养鱼8亩,兴办9个集体养鱼场;投资2100万元,建成万只养鸭场7个,2万只养鸭场5个,5万只养鸡场2个;投资1980万元,建成千头养猪场5个,万头养猪场2个,奶牛场4个;投资2700万元,发展优质水果2.7万亩。从1989年起至1992年,淮北市连年荣获安徽省“菜篮子工程”综合评比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