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相山名胜
淮北市区所在地相城,历史悠久,风景名胜颇多。仅相山公园就有显通寺、粟裕将军观战处、渗水崖、万丈碑、奏鸣台、钓鱼台、白云洞、牛鼻洞、藏经洞、秘霞洞、雪泉、奇峰、叠翠峰、天井洞等18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
〔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葱笼,环境幽美。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
1973年,市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1976年辟为市博物馆馆址。1980至1985年再次拨款维修。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有房屋52间,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高干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饮马池〕位于层峦叠翠峰南麓。系一矩形石壁,不足2米见方,相传是宋共公饮马之处。池水似镜,明沏清透,虽无源而终年不涸,虽不活而历久不腐。
〔钓鱼台〕位于相山主峰西侧的山腰处,乃壑岗山一块突出的飞崖,相传为姜太公钓鱼之台。当春夏之季,云雾淹没山体,此台好象伸入大海中的礁石。站在台上,云雾在脚下翻腾,恰似浩瀚汪洋。
〔叠翠峰〕位于相山庙西龙山之阳。此峰岩层纹理清晰,如书平直。宛如精工巧匠精心堆砌而成。峰上四季风光不同,春则山花争艳,夏则峰青岗翠,秋则枫叶满坡,冬则苍松挺拔,登临其境,美不胜收。
〔奇峰〕位于摩崖石刻“渗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象一条巨龙僵卧深涧。唯奇峰处一峰突起,如鹤立鸡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
〔摩崖石刻〕也叫渗水崖,位于显通寺东山腰处的石壁底部处,横刻着同寺内渗水崖碑文印章相同的文字。此处树木茂盛,较为隐蔽,对研究相山水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万丈碑〕位于钓鱼台西的山脊上。原碑高2米左右,碑的两面分别刻有“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此碑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原为苏豫皖3省的界碑。
〔牛鼻洞〕位于显通寺西北虎山腰的陡壁上,洞口形似牛鼻而得名。相传此洞与大海相通,古人从此洞放进一只鸭子,而这只鸭子从东海而出,洞深不可测,洞外灌木丛生,树叶悬垂而隐蔽洞口。
〔秘霞洞〕又名小仙洞,位于相山东岭,清光绪《凤阳府》记述:小仙洞,有丹灶、药井,传说是王子晋修炼处。明徐拱杓游后题咏:
春烟缥渺万山晴,仙洞凌风履齿轻,
金鼎丹成曾跨鹤,碧桃花放尚啼莺,
杯酒岗影连山醉,歌放云端落润鸣,
一饭胡麻无已暮,归来恍惚悟浮生。
〔雪泉〕又名三眼井,位于今儿童乐园北面的山坡处。据《宿州志》记载:山下有雪泉,春暖时雪水滔滔有一块露出的山石长25米,宽10余米不等,有自然风化的石孔洞3个,常年有水,干旱季也不干涸。洞距为30厘米,17厘米。直径分别为23厘米,32厘米,39厘米。冬季冰雪封山,春暖季节融化的雪水流进孔洞而溢出,形成滔滔不绝之雪水。
〔战捷山〕位于“万丈碑”西北处,此山原名砦山,山之阳坡坳中是天藏寺。淮海战役期间,华东野战军在青龙集一带围歼杜聿明集团时,粟裕将军曾登临此处用望远镜观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百姓把砦山改名为战捷山。
〔天藏寺〕位于显通寺的西山坳中砦山的南麓,大殿檐高1丈5尺,长3丈6尺,宽2丈余。雕梁画栋,群峰环抱,一水萦回,金碧辉煌。塑如来、文殊、普贤3佛。两厢18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3佛之后造假山,绘云龙其上,大鹏金翅鸟昂首听经。神台背后,依势造千佛山。大殿之后释迦牟尼像依山石雕琢而成,高1丈2尺,闭目合掌,形神肃穆。寺之大殿已毁,后有一石室,相距一步,室中供天然石佛像,东有石井。据载:“相传赵宋时,有西僧卓锡于此,苦无水,乃于石壁手书“天一”二字。去后,石上翕然水出,庙祝因凿石为井,虽不满尺,而资用不竭,亦一奇也!”石井向上不远处还有一石窟,观音抱子闭目安祥坐窟中。寺西有一棵大十余围的银杏,千余年矣。有民谣此处曰:“树上有一庙,庙上有一井,井上又一庙,一步两庙,三块砖盖个庙,一丈二尺高的神。”
〔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葱笼,环境幽美。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
1973年,市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1976年辟为市博物馆馆址。1980至1985年再次拨款维修。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有房屋52间,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高干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饮马池〕位于层峦叠翠峰南麓。系一矩形石壁,不足2米见方,相传是宋共公饮马之处。池水似镜,明沏清透,虽无源而终年不涸,虽不活而历久不腐。
〔钓鱼台〕位于相山主峰西侧的山腰处,乃壑岗山一块突出的飞崖,相传为姜太公钓鱼之台。当春夏之季,云雾淹没山体,此台好象伸入大海中的礁石。站在台上,云雾在脚下翻腾,恰似浩瀚汪洋。
〔叠翠峰〕位于相山庙西龙山之阳。此峰岩层纹理清晰,如书平直。宛如精工巧匠精心堆砌而成。峰上四季风光不同,春则山花争艳,夏则峰青岗翠,秋则枫叶满坡,冬则苍松挺拔,登临其境,美不胜收。
〔奇峰〕位于摩崖石刻“渗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象一条巨龙僵卧深涧。唯奇峰处一峰突起,如鹤立鸡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
〔摩崖石刻〕也叫渗水崖,位于显通寺东山腰处的石壁底部处,横刻着同寺内渗水崖碑文印章相同的文字。此处树木茂盛,较为隐蔽,对研究相山水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万丈碑〕位于钓鱼台西的山脊上。原碑高2米左右,碑的两面分别刻有“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此碑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原为苏豫皖3省的界碑。
〔牛鼻洞〕位于显通寺西北虎山腰的陡壁上,洞口形似牛鼻而得名。相传此洞与大海相通,古人从此洞放进一只鸭子,而这只鸭子从东海而出,洞深不可测,洞外灌木丛生,树叶悬垂而隐蔽洞口。
〔秘霞洞〕又名小仙洞,位于相山东岭,清光绪《凤阳府》记述:小仙洞,有丹灶、药井,传说是王子晋修炼处。明徐拱杓游后题咏:
春烟缥渺万山晴,仙洞凌风履齿轻,
金鼎丹成曾跨鹤,碧桃花放尚啼莺,
杯酒岗影连山醉,歌放云端落润鸣,
一饭胡麻无已暮,归来恍惚悟浮生。
〔雪泉〕又名三眼井,位于今儿童乐园北面的山坡处。据《宿州志》记载:山下有雪泉,春暖时雪水滔滔有一块露出的山石长25米,宽10余米不等,有自然风化的石孔洞3个,常年有水,干旱季也不干涸。洞距为30厘米,17厘米。直径分别为23厘米,32厘米,39厘米。冬季冰雪封山,春暖季节融化的雪水流进孔洞而溢出,形成滔滔不绝之雪水。
〔战捷山〕位于“万丈碑”西北处,此山原名砦山,山之阳坡坳中是天藏寺。淮海战役期间,华东野战军在青龙集一带围歼杜聿明集团时,粟裕将军曾登临此处用望远镜观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百姓把砦山改名为战捷山。
〔天藏寺〕位于显通寺的西山坳中砦山的南麓,大殿檐高1丈5尺,长3丈6尺,宽2丈余。雕梁画栋,群峰环抱,一水萦回,金碧辉煌。塑如来、文殊、普贤3佛。两厢18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3佛之后造假山,绘云龙其上,大鹏金翅鸟昂首听经。神台背后,依势造千佛山。大殿之后释迦牟尼像依山石雕琢而成,高1丈2尺,闭目合掌,形神肃穆。寺之大殿已毁,后有一石室,相距一步,室中供天然石佛像,东有石井。据载:“相传赵宋时,有西僧卓锡于此,苦无水,乃于石壁手书“天一”二字。去后,石上翕然水出,庙祝因凿石为井,虽不满尺,而资用不竭,亦一奇也!”石井向上不远处还有一石窟,观音抱子闭目安祥坐窟中。寺西有一棵大十余围的银杏,千余年矣。有民谣此处曰:“树上有一庙,庙上有一井,井上又一庙,一步两庙,三块砖盖个庙,一丈二尺高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