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机构
一、市卫生局
1960年,设立市卫生局,与濉溪矿务局卫生处合署办公。1963年3月与淮北矿务局卫生处分开办公。“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市卫生局机构瘫痪。1968年8月,成立卫生系统革命委员会。1969年2月,市卫生系统革命委员会领导原卫生局直属单位的工作。1970年3月,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设立卫生小组。1974年3月,成立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81年7月,郊区设立卫生科。1984年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同时设立卫生局。1984年3月,行政编制22名,事业编制6名。1991年市红十字会成立后,挂牌在市卫生局处理红十字会日常工作。卫生局内设9个职能科室,1992年底,共有职工31人。
二、淮北矿务局卫生处
1958年10月成立,有工作人员10名。1960年在矿工总医院与市卫生局合署办公,人员增至20人。1963年精简人员,卫生处定编5人。1965年卫生处与矿工总医院合并,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68年8月淮北矿务局成立革命委员会,下设卫生组。1970年11月淮北矿务局与市合并,卫生组自行取消,部分人员调出。1974年2月,市矿分开,恢复卫生处建制,有职工7人。至1992年下设立4个科室,职工增至13人。
三、淮北煤矿建设公司卫生处
1975年淮北煤矿建设公司卫生处成立,有职工3人。1988年设立3个科室,职工增至8人。1992年,职工精简为5人。
四、皖北矿务局卫生处
1984年成立皖北矿务局教卫(宣)处。1986年和1990年,宣传和教育先后分出,教卫处改为卫生处。1990年3月,卫生处设立科室3个。
1960年,设立市卫生局,与濉溪矿务局卫生处合署办公。1963年3月与淮北矿务局卫生处分开办公。“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市卫生局机构瘫痪。1968年8月,成立卫生系统革命委员会。1969年2月,市卫生系统革命委员会领导原卫生局直属单位的工作。1970年3月,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设立卫生小组。1974年3月,成立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81年7月,郊区设立卫生科。1984年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同时设立卫生局。1984年3月,行政编制22名,事业编制6名。1991年市红十字会成立后,挂牌在市卫生局处理红十字会日常工作。卫生局内设9个职能科室,1992年底,共有职工31人。
二、淮北矿务局卫生处
1958年10月成立,有工作人员10名。1960年在矿工总医院与市卫生局合署办公,人员增至20人。1963年精简人员,卫生处定编5人。1965年卫生处与矿工总医院合并,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68年8月淮北矿务局成立革命委员会,下设卫生组。1970年11月淮北矿务局与市合并,卫生组自行取消,部分人员调出。1974年2月,市矿分开,恢复卫生处建制,有职工7人。至1992年下设立4个科室,职工增至13人。
三、淮北煤矿建设公司卫生处
1975年淮北煤矿建设公司卫生处成立,有职工3人。1988年设立3个科室,职工增至8人。1992年,职工精简为5人。
四、皖北矿务局卫生处
1984年成立皖北矿务局教卫(宣)处。1986年和1990年,宣传和教育先后分出,教卫处改为卫生处。1990年3月,卫生处设立科室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