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杂食性害虫防治
(一)蝗虫
建国前,蝗灾是毁灭性的灾害,严重时蝗虫遮天蔽日,经过处庄稼被吃光。1950年至1955年,蝗灾连年发生,每平方丈有蝗虫20至50头,夏蝗把麦穗咬掉,秋蝗危害谷子、高粱。1959年又大发生,面积7.75万亩,每平方丈50头以上,密度最大的每平方丈达100至300头。1962年蝗虫发生面积为12万亩。1978年、1979年蝗虫发生面积减少到6万亩,蝗蝻密度每平方丈2头。主要防治方法是组织人工捕打,结合喷撒六六六粉。1980年后,蝗害已得到控制。
(二)地下虫害
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金针虫,其次为地老虎、种蝇、网纹拟地甲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翻耕重种。每年发生面积100万亩至150万亩,占耕地的50~70%。蝼蛄多发生在沙壤土。蛴螬在各类土壤均有发生。金针虫多发生在淤土地。防治方法:春耕、秋耕时,随犁拾虫;普遍推行药剂拌种,50年代用六六六粉拌种,60年代到70年代前期用有机磷农药拌种,70年代后期推广辛硫磷乳剂拌种。近年防治面积80万亩到100万亩。
二、棉花害虫防治
(一)棉蚜
50年代棉蚜轻度发生,危害幼苗,用棉油皂和6%的可湿性六六六防治。60年代,危害加重,成为棉花前、中期的主要害虫,以1605、1059、乐果等有机磷农药防治。70年代棉蚜产生抗药性,危害更甚,改用3911和呋喃丹颗粒剂拌种。1980年推广氧化乐果涂茎。蚜害现已基本得到控制。
(二)棉叶螨
棉叶螨又称棉花蜘蛛。一般年份在棉田点片发生,重发年份往往因防治失时或使用农药不对路而蔓延成灾,造成棉叶红枯脱落,棉株成为光杆。60年代、70年代用1605、1059农药防治。后棉红蜘蛛产生抗药性,1982年后改用杀虫脒、达净松、氧化乐果等农药防治,效果在90%以上。
(三)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中后期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危害蕾、花、铃、嫩头,以二、三龄危害最重,造成蕾、花、铃大量脱落。棉铃被虫蛀后,形成僵瓣烂铃。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小麦、豌豆、苕子、玉米、高粱、大豆、蕃茄、辣椒等。50年代、60年代发生较轻。70年代逐渐加重,1976年、1977年、1979年是大发生年份,每年面积在10万亩以上。1984年、1985年又逐渐减轻。防治用药:50年代和60年代采用六六六粉剂、二二三乳剂、1605、乐果加二二三乳剂;70年代,除用1605、乐果外,还推广使用磷胺、辛硫磷等;1980年后开始使用敌杀死、速灭杀丁、戊菊脂等农药,效果在90%以上。
(四)棉红铃虫
棉红铃虫是常发性的危害较重的一种害虫。50年代、60年代发生较重,采用熏蒸棉种和大田喷药的防治方法,效果显著。70年代随着对棉铃虫的防治,红铃虫也得到控制。1983年以后,轻度发生。
三、麦类害虫防治
(一)粘虫
粘虫为小麦常发性害虫,农民称面条虫或五色虫。五、六龄为暴食期,大发生年份,可将成块麦田麦叶吃光,造成小麦减产20~30%。1956年、1966年、1967年、1977年是大发生年份,1980年至1985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防治的方法是及时组织人工捕捉,用六六六粉、二二三乳剂喷治。一般要把粘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二)麦蜘蛛
麦蜘蛛为常发性害虫,有麦圆蜘蛛及麦长腿蜘蛛两种。我县主要是麦圆蜘蛛为害,北部有少量长腿蜘蛛发生。多发生在山坡地、淤土地、旱薄地。麦蜘蛛每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盛发为害。重发年份,每市尺行长有虫400至2000头以上,一般年份每市尺行长有虫200至300头。通常每市尺行长超过200头才开始防治。防治方法:喷撒六六六粉,用石磙镇压;用耙拉或桑杈绑簸箕推。
(三)麦蚜麦叶蜂
麦蚜、麦叶蜂每年均有发生。前者以天敌瓢虫控制为主,“以瓢治蚜”;后者密度小,为害轻,多在防治粘虫时兼治。
(四)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俗称“猛虫子”。60年代在我县南部轻度发生,至1985年全县已普遍轻度发生。防治方法:中耕灭虫,用六六六粉处理土壤或在抽穗期喷粉。
四、杂粮害虫防治
(一)王米螟
玉米螟危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蔬菜等作物。1953年大发生,面积18.12万亩,每株有虫2至18头。太平乡3000亩高粱80%受害减产。1956年为重发年份,面积12.77万亩。1981年后,连年大发生。50年代主要靠人工捕杀螟虫,70年代用六六六粉、二二三毒砂颗粒防治,80年代用呋喃丹颗粒剂或杀螟松防治。
(二)豌豆象
豌豆象是日军侵华时在马饲料中带入我国的。50年代危害最重,重发年份,虫蛀率在70%以上。防治方法:开水烫种或草垛封藏豌豆。
(三)豆天蛾
豆天蛾俗称豆虫。每年都有发生,面积一般在10万亩左右。1953年大发生,面积51.3万亩。1964年发生面积31.4万亩。1970年至1972年,1983年、1984年,都是大发生年份。防治方法:50年代以人工捕杀为主,1953年,全县捕杀幼虫6.98万斤。60年代、70年代,采取六六六、二二三、1605农药防治,1980年后改用敌百虫、菊脂类农药。在三龄以前防治,省药高效。
(四)大豆食心虫
1974年、1976年、1983年、1984年是大发生年份,面积每年在10万亩以上,虫蛀率10~40%。70年代防治药物有六六六、敌六粉、甲六粉、百治屠、杀螟松、敌敌畏。1982年以后,采用敌敌畏、晶体敌百虫、辛硫磷、菊脂类农药防治。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