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五铺农场
五铺农场位于五铺集北魏楼村,建于1960年。土地面积5500余亩,职工327人,分6个农业队、1个果园队。
建场初期,生产主要靠人、畜,管理粗放,收入低微。1963年下半年,添置链轨拖拉机2台、汽车2辆、马200匹、耕牛50头,各队都配备了马车、双铧犁等农具。全场固定资产总额80万元,生产条件有了初步改善。至1967年,年产粮食70至80万斤。1968年粮食产量达到101万斤。1969年职工下放216人,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降至62万斤。
70年代初期,该场生产开始恢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971年在南陵队定植果树860亩。1972年,兴修水利,生产开始用电,并添置拖拉机7台、联合收割机1台。以后,又相继兴办酱品厂、轮窑厂、粮油食品综合加工厂。从1979年起扭亏为盈,到1982年,全场拥有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20多台(件),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10万元。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职工积极性提高。1985年粮食总产达到200万斤,其中生产良种50多万斤。水果产量45万斤。加上养鱼、养兔、养猪收入,全场总收入达百万元,利润7.42万元。场里设有职工子弟学校、职工医院和电影队。1984年、198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农林系统先进生产单位。
二、赵庄良种场
赵庄良种场址在县城南小赵庄,建于1958年。该场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它原是县农场分场,主要生产蔬菜,1963年改为良种繁殖场。1970年县农场改为农科所,该场与黄桥农场合并,隶属县农林局,改名“赵庄良种场”。1979年黄桥农场又分开单独经营。
该场初建时有土地800亩,职工298人。1970年至1981年,县植保站、消防队、县窑厂和人民武装部先后占用土地377亩,现有土地400余亩,职工126人。建场以来国家共投资20万元。现有房屋177间,大型拖拉机1台,小型拖拉机2台,联合收割机、脱粒机、喷灌机各1台,电机7台,固定资产总额10多万元。
该场主要进行农作物良种生产,以小麦、大豆、水稻为主。从1980年开始,每年提供良种15万斤左右。为增加收入,从1974年开始小酱品生产,1976年建酱品厂,年产值0.8万元。1982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达到18万斤,年总产值6.4万元。该场一直亏损,1985年亏损2.28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