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濉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县农科所),建于1964年,所址原在东关小稻圩,有技术干部3人。1970年,县革委会将县良种场本部改为农科所,所址在今县城北二里庄。
县农科所现有土地330亩。有科技人员7人,其中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1人。从1970年起,所下设小麦、豆类、山芋、杂粮、棉花、水稻6个科研组,开展引种、育种、选种等科学研究。10多年来共进行1300多个项目的试验,选出70个良种在我县推广,繁育良种270多万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有“濉麦1号”、“濉麦4号”、“濉麦5号”,其中“濉麦4号”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在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获淮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和安徽农学院、省激光研究所协作,利用激光诱变,培育出棉花新品种“激光棉1号”,获淮北市科技成果四等奖。“小麦良种郑州761示范推广实验”和“大豆跃进5号示范推广试验”,分别获得淮北市1984年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四等奖。“小麦在灌浆过程提高粒重实验”和“马场二号小麦超千斤模式试验”,均获淮北市科技成果四等奖。共编写技术资料100余篇,32万多字,大都为县、市科委和农学会刊物采用。《棉花叶片运动及看苗诊断》一文,发表于省《农业科学通讯》1982年第七期。
附记农业区划概要
根据《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我县于1980年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当年10月成立县农业区划委员会,次年成立区划办公室,组织100多名科技人员对全县土地、土壤、耕制、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社队企业、气象等项进行了全面调查,1982年编写出《濉溪县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将县内农业分为三大区。
一、东北山丘林副农牧区
此区在我县东北部,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2%。其特点:一是山场面积大(10.78万亩),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二是山谷盆地土壤肥力较高;三是岗地易旱,湖地易涝,水源缺乏,灾害频繁。其中山丘地带耕地占本区耕地面积的54.9%,可因地制宜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山丘中上部多为裸露的山石,坡处为杂石土,坡度较大,水土冲刷严重,宜营造用材林,树以侧柏为主。同时应划分牧场,一方面保护好自然草场,一方面种植牧草,实行轮牧,使林牧得以协调发展。山麓地带坡度较小,土层渐厚,但由于山水累年冲刷,地面坎坷不平,有的山石裸露,应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可栽杏等杂果树。随着地势的降低山坡岗地土层渐厚,地块渐大,为保土可修筑梯田。因无灌溉条件,只宜种小麦、高粱、花生、芝麻、红芋等耐旱作物。山谷盆地和近山湖地,土层深厚肥沃,宜种麦、豆,高处宜种玉米,并应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复种指数。
闸河流域耕地占本区耕地面积的45.1%,土质为两合土和沙碱土。土层厚,质地疏松,适宜种植小麦、棉花,应实行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二、隋堤北黄泛平原粮棉区
本区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6.4%,是我县主要粮棉产区之一。北部的土壤为两合土、沙碱土和淤土,耕地占本区耕地面积的20.4%。适宜棉花生产,平均每年种植棉花1.98万亩,产量占全县棉花总产量的14.3%。今后棉田宜扩大到占耕地面积的30%左右。粮食作物宜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濉溪镇四周灌溉条件好,肥源足,劳力多,应向麦稻两熟制发展。
在洪河、濉河两岸,土壤大部分为淤土,耕地占本区耕地面积60.5%。土层深厚肥沃,保肥能力强,地下水丰富,旱能灌,涝能排,历来是我县麦仓、豆仓。今后应增施有机肥料和磷肥,合理施用氮肥,建成我县以小麦、大豆为主要产品的商品粮基地。
沿隋堤为沙质壤土、壤土和少部分粘质壤土,耕地占本区耕地面积的19.1%。地势较高,土层深厚,适宜麦、棉等耐旱作物及水果和桑树的生长。在主攻小麦的同时,应逐步把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到占耕地面积的25~30%,建成我县商品棉基地。
三、隋堤南河间平原粮油牧区
本地区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4%。土壤贫瘠,质地差,地下水位高,易受涝渍,是我县条件差、产量低、潜力大的一个广大地区。
沿浍河为粘质壤土和淤土,占本区耕地的19.7%。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适宜麦、棉、夏玉米、麻类作物生长。小麦面积宜稳定在70%以上。
浍河南北的砂礓黑土(含部分黄土、青白土、碱土),占本区耕地的80.3%。土壤贫瘠,耕层浅薄,是我县产量最低地区。应主攻小麦,发展大豆、花生,选高地扩种芝麻、油菜等油料作物。红芋面积应适当压缩,提高单产,扩种耐旱、耐涝、耐薄的高粱。利用农副产品大力发展牧业生产,土壤增施厩肥等有机肥料,以从根本上改变低产面貌。
上一篇:第三节养殖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