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65年,县水利局在三堤口兴办水泥构件厂,占地6000余平方米,有职工26人。主要生产农田水利建设用的机井管、涵管等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效率较低。是年仅生产管道1500米,产值2000元左右。“文化大革命”初期,该企业工作无计划,生产无定额,成本无核算,品种单一,生产发展缓慢。1969年生产涵井管3100米,完成产值8万元。1970年,该厂组织部分人员去天津等地学习预制构件生产经验,结合本厂生产实际,大搞设备技术革新。首先自行设计制造了震动台,使生产中的混凝土密实工序由手工操作变成半机械化作业,工效提高1倍以上。继之又设计制造了搅拌机、石子粉碎机等生产设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年生产管道5200米,创产值30.66万元。1971年,县建筑工程公司土法上马,在老城城隍庙巷西端建成一个占地2394平方米的小型预制构件厂,生产水泥桁条。
1976年以后,两构件厂不断扩大生产品种,水泥制品由过去的涵管、机井管、桁条棒,又增加了门窗过梁、空心楼板、挂瓦板、楼梯板、壁厨板、高压电杆等。1977年生产桁条14274根、楼板2166块、挂瓦板1076块、涵管11452米、高压电杆2224根,其它构件810立方米,完成产值55.1万元。1979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针对桁条棒模具脱胎困难、产品表面粗糙、生产周期长等问题,水利局构件厂大胆进行技术革新,研制成功十根整装轮式桁条胎具,使生产效率提高1倍以上。1980年,该厂生产桁条5.83万根,比1978年增长3.8倍。1981年两厂共生产桁条11.98万根、高压电杆787根、管道2704米、楼板4157块,其它构件473立方米。完成产值89.7万元,实现利润8.5万元。
1984年,水利局构件厂生产的桁条棒,经市、县多次检查鉴定,质量超过《安徽省农田水泥桁条企业标准》规定的要求,获淮北市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奖。产品除满足本地建筑需要外,还畅销萧县、永城、蒙城、宿县等地。1985年,两厂拥有动力机械设备36台(套)、各种规格型号的制管钢模和离心电杆钢模及其它设施150台(套)、生产场地6300平方米,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是年生产桁条棒11.12万根、高压电杆341根、管道3500米、楼板6400块,其它构件500立方米,完成产值105.6万元、利润8万元。
上一篇:第三节 水泥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