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驿站递铺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流经县境中部的通济渠开通后,即在百善设驿站。延至明初,百善驿规模已发展较大。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百善驿丞杨和重修百善驿,建有三进院落1座,中门1座,正堂、穿堂、后堂、鼓楼、厨房各3间,东西厢房各5间。站内备有驿马、差夫,并措办膳食,以供传递公文人员和过境官员之用。
清朝初年,宿州境内有睢阳、夹沟、大店、百善4处驿站。百善驿站,原设马7匹、马夫4名、差夫10名,后裁马2匹、马夫1名、差夫2名。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又裁马2匹、马夫1名。乾隆年间,又增马6匹,共9匹,设马夫5名、差夫8名,直至清末未变。马每匹日支草料银6分,马夫每名日支工食银3分或4分,差夫每名日支工食银3分,加上买补马匹、槽、铡等项开支,全年支银206两4分。清代的驿站事务先属兵部车弩司主管,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二月,清政府成立邮传部,接管驿站事务。民国初年百善驿站撤销。
从唐代起在驿站外又增设递铺,规模较小,由铺兵步行接替传递官府的非紧急文书。清初,宿州在濉溪境内每隔10里设一递铺。西路有西三铺、西四铺、西五铺、鲁甸铺、百善铺、柳孜铺、铁佛铺;南路有半坡铺、南坪铺、芦沟铺。每铺设铺司1名、兵2名。每人每年支工食银5两4钱。递铺至清末撤销。
清朝初年,宿州境内有睢阳、夹沟、大店、百善4处驿站。百善驿站,原设马7匹、马夫4名、差夫10名,后裁马2匹、马夫1名、差夫2名。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又裁马2匹、马夫1名。乾隆年间,又增马6匹,共9匹,设马夫5名、差夫8名,直至清末未变。马每匹日支草料银6分,马夫每名日支工食银3分或4分,差夫每名日支工食银3分,加上买补马匹、槽、铡等项开支,全年支银206两4分。清代的驿站事务先属兵部车弩司主管,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二月,清政府成立邮传部,接管驿站事务。民国初年百善驿站撤销。
从唐代起在驿站外又增设递铺,规模较小,由铺兵步行接替传递官府的非紧急文书。清初,宿州在濉溪境内每隔10里设一递铺。西路有西三铺、西四铺、西五铺、鲁甸铺、百善铺、柳孜铺、铁佛铺;南路有半坡铺、南坪铺、芦沟铺。每铺设铺司1名、兵2名。每人每年支工食银5两4钱。递铺至清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