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农村用电
我县农村用电始于50年代末期。1958年至1959年,在化家湖水库、浍河南坪节制闸建立小型发电站进行水力发电时,就以低压供电方式向临近的乡村送电,供生活照明。只是当时受各种条件限制,发供电不正常,用电量和用电范围都很小。1961年,县水利局在五里郢新濉河东岸建造了装机容量为220千瓦的排灌站,直接引用杨庄变电所电源,架设长度为4.5公里的6千伏配电线路,安装320千伏安变压器1台,开始了电力排灌。1964年,水利局在黄桥又建设了一座装机容量为275千瓦的排灌站,引杨庄变电所电源,架设了长3.5公里的6千伏配电线路,安装变压器2台,容量590千伏安。两座排灌站年用电量约为2.8万度。1966年前后,张庄、王庄、大杨家3座排灌站先后建成使用。5座电灌站用电总功率约为3000千瓦,年用电量达到14万度。1966年,郝家沟变电所建成送电,座落在变电所附近的刁山村直接从变电所配出低压线路,安装60余只灯泡开始照明用电,全年用电量在4000度左右。从1967年开始,郝家沟变电所先后向平山、龙桥、赵集、徐楼、百善、楚庙、五铺等公社供电,农村用电规模扩大,用电类别由单一的生活照明发展为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用电。
1967年到1976年间,杨柳、临涣、双堆3座变电所先后建成送电。并分别为农村配电。同时,淮北局属变电所、煤矿变电所也分别就近向我县乡村供配电,农村用电得以迅速发展。到1980年底,全县有23个公社架线用电,农村配变压器总容量38435千伏安;配电动机总功率约有20256千瓦,年用电量达1624.9万度。进入80年代,农村用电迅速普及,用电类别除生活照明、排灌、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外,还用于社队企业生产。不仅用电地域扩大,而且已向各个生产领域和家庭电器化方面发展。1984年,我县为未用电的最后两个乡架线送电,至此全县实现乡乡通电,构成完整的农村电力网络。1985年底,全县农村已架设高压配电线路1390.25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698台,容量67725千伏安;安装电动机4105台,功率62360千瓦。年最高用电量达5281.73万度,占全县用电量的50.7%。
1957~1985年城乡用电量分类统计表单位:万度
1967年到1976年间,杨柳、临涣、双堆3座变电所先后建成送电。并分别为农村配电。同时,淮北局属变电所、煤矿变电所也分别就近向我县乡村供配电,农村用电得以迅速发展。到1980年底,全县有23个公社架线用电,农村配变压器总容量38435千伏安;配电动机总功率约有20256千瓦,年用电量达1624.9万度。进入80年代,农村用电迅速普及,用电类别除生活照明、排灌、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外,还用于社队企业生产。不仅用电地域扩大,而且已向各个生产领域和家庭电器化方面发展。1984年,我县为未用电的最后两个乡架线送电,至此全县实现乡乡通电,构成完整的农村电力网络。1985年底,全县农村已架设高压配电线路1390.25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698台,容量67725千伏安;安装电动机4105台,功率62360千瓦。年最高用电量达5281.73万度,占全县用电量的50.7%。
1957~1985年城乡用电量分类统计表单位: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