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七节 屠宰业
民国初年,县境内从事屠宰业的有240户,多是就近购买猪羊,逢集宰杀。20年代,濉溪镇有屠商36户,他们相约轮流在鱼市巷北头设点卖肉,不得相争。不管是谁摆设肉架,每天均应免费供应商会猪肉3斤。逢重大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开放肉市,各屠商均可上市卖肉,群众叫做“乱市”。猪源多由南关两个猪行供应。淡季,猪行无猪供应,屠商就到临涣、白沙等地收购生猪。收猪全靠眼力,买卖全靠赊帐,营业后到处要帐、还帐,挖东墙补西墙。后来由于局势动乱,原来轮流在鱼市巷设点卖肉的规矩被打乱,逐渐形成东关、桥头、前大街及西关梁井子等多处营业点。建国以后,少数屠商被吸收到县食品公司当技工,多数则到西关屠宰厂当技工,后合并到干鲜肉食商店经营屠宰业。近几年,尤其是1985年初取消生猪派购任务后,私营屠宰业发展迅速。全县有屠商470户,月宰杀猪羊3000头左右。他们和国营、集体食品部门激烈竞争,在县城及农村集镇设肉架、肉案,占领市场。猎肉价格视猪源情况和国营食品部门肉食多少而定,一般每市斤1,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