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个人储蓄
1950年县银行设1人专柜办理储蓄业务,只办理城镇活期储蓄和保本保值、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期储蓄。1952年,县成立“爱国储蓄推进委员会”,每个单位聘请1名协储员,组织互助储金会,并增加了储蓄种类,当年全县储蓄余额6万元。1953年,又开办了农村个人储蓄。1954年县银行增设了储蓄股,组织外勤人员分片包干流动服务。1957年全县城乡储蓄余额达67万元。1958年撤销储蓄股,只留1人维持业务。县银行下达高指标储蓄任务,各营业所、信用社上报储蓄进度时弄虚作假,科目搬家,把农民的分红款作为贷款立借据,再给农民开存款单作为定期储蓄。还有的信用社把农民投资给农业社的猪、牛、羊、树木、家具等也折现金储蓄,致使城乡储蓄余额由1957年的67万元虚增到1960年的439万元,人均存款由0.9元虚增到8元,造成信用社资金倒挂,无钱兑付存款,银行信誉受到影响。1961年,银行恢复储蓄股,贯彻执行了《信用合作社工作条例》,对储蓄存款中的浮夸虚增数字进行纠正。1965年储蓄余额为79万元,人均1.5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储蓄事业发展缓慢,从1971年起,减少了储蓄种类和档次,并调低了储蓄利率,挫伤了群众参加储蓄的积极性。1976年末储蓄余额比1966年仅增长2.8倍。
1978年后,储蓄事业迅速发展。从1980年起,储蓄网点陆续增设,到1985年底,全县储蓄网点共274个,办理储蓄业务的专业人员22人,聘请协储员、代办员300多人。另外,还委托信用社理事会和监事会主任70人、委员1095人、社员代表5000多人帮助开展储蓄工作。1979年以来先后增加了实物有奖、贴花、定活两便、金融债券等储蓄种类,定期储蓄增办了半年、3年、5年、8年期。1979年至1985年,先后5次调高了利率,1985年底城多储蓄余额增加到5635万元,比1978年增长12.2倍,其中城镇储蓄增长8.6倍,农村储蓄增长18倍。人均储蓄61.20元,增长11.2倍。
历年各项存款年末余额表
1978年后,储蓄事业迅速发展。从1980年起,储蓄网点陆续增设,到1985年底,全县储蓄网点共274个,办理储蓄业务的专业人员22人,聘请协储员、代办员300多人。另外,还委托信用社理事会和监事会主任70人、委员1095人、社员代表5000多人帮助开展储蓄工作。1979年以来先后增加了实物有奖、贴花、定活两便、金融债券等储蓄种类,定期储蓄增办了半年、3年、5年、8年期。1979年至1985年,先后5次调高了利率,1985年底城多储蓄余额增加到5635万元,比1978年增长12.2倍,其中城镇储蓄增长8.6倍,农村储蓄增长18倍。人均储蓄61.20元,增长11.2倍。
历年各项存款年末余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