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新石器时期遗址
(一)新石器早期遗址
石山孜遗址位于县城东南7.5公里处,南依石山,山上纯石无土,峭峰怪石,清光绪《宿州志》称为“飞来峰”。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中间有一条宽4米东西向的村路穿过,路北沟内切面处文化层暴露明显,厚约1.5米,上距地表1米。五花土层呈不规则状,内含大量的颗粒状红烧土和各种陶片。路南沟内有大量贝壳堆积层,并密集着鼎足和足,间有少量陶片和手制纺轮,质地多为泥质红陶,也有少数的蛋壳红陶和黑陶,以及加贝砂灰陶。鼎足、足均为圆锥形,大小长短不一,质松火候低。陶片均无纹饰。
根据出土文物特征分析,石山孜遗址属裴里岗文化遗存,为新石器早期遗址,距今约7000年。
(二)新石器中期遗址
境内化家湖、尖古堆、古城浍河头、霸王城、安郎寺、寺岗孜、马古堆遗址,属新石器中期遗址。在沟河切断面或雨水冲刷处均发现深约1.5至3米的文化层,内含大量的红烧土、贝壳、兽骨、鹿角等物。地表上散存着各种陶片和器物残件,其中可以辨认的器形有正面三角形和侧面三角形的鼎足,实心圆锥形的鬲足,绳纹通底连裆式的足,以及壶、罐、碗、杯、盆、豆等陶器残件。陶片质地有粗有细,器壁厚薄不一,火候高低不等。泥质红陶较多,灰陶偏少。少数遗址发现少量的夹砂红、灰陶和蛋壳红、黑陶及泥质白陶。掏片的纹饰有绳纹、旋纹、方格纹、复线回纹、网纹、篮纹、篦纹、指甲纹、附加堆纹。
石器发现于化家湖、尖古堆、古城浍河头、马古堆4处遗址中,器形有斧、锛、刀、镞,多为青色燧石制成,通体磨光,工艺精良。在尖古堆遗址还采集了贝币和蚁鼻钱以及陶杯、陶壶完整器物3件。在古城浍河头采集了较为完整的陶豆、陶拍2件。
根据上述出土遗物特征推断,早期属大汶口和龙山文化。因此,上述各地为新石器中期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
新石器中期遗址方位、面积一览表
(三)新石器晚期遗址
新石器晚期遗址有双堆集西北平古堆、临涣集南端观星台、双堆集东南欢岗寺、四铺集南运孜城4处。遗址文化层暴露明显,厚2至5米,内含大量的红烧土、灰坑和贝壳堆积层。文化层内和地表上散存着各种陶片和器物残件。器形有侧面三角形鼎足、绳纹通底的鬲足、豆把,以及盆、罐、壶、杯、碗、鼎、豆等器物的沿口、底座和器纽。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和红陶,间有少量的磨光黑陶和夹砂陶。火候较高,质地坚硬细腻。其纹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旋纹、回纹、网纹、篦纹、附加堆纹。
另外,在平古堆遗址采集了黑色、褐色、磨光石斧各1件,青色石锛1件,云纹瓦当1件,铁犁尖、铁铲各1件。在观星台、运孜城遗址采集了大小不等的网坠5件、陶纺轮2件。
按上述遗址出土实物考证,早期属龙山文化遗存,故为新石器晚期遗址,距今约4000年。
二、汉唐宋遗址
(一)前海孜遗址
前海孜遗址位于前海孜村南,西南距临涣集6公里。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750米。地势平坦,中间有条南北向的狭长小沟,沟坡断面处瓦砾层叠,残砖累累,俯拾皆是。沟边和田内有少量的泥质红陶、灰陶和黑陶,纹饰有粗细绳纹、旋纹。另发现乳钉砖、粗白瓷片、琉璃瓦等。以上实物汉瓦最多,同时也有不少唐代的器物残件,故该地属汉唐时期遗址。
(二)南大营遗址
南大营遗址位于临涣城南浍、包二水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南临包河,北依浍水,西接平坦耕地。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750米。遗址中有条南北向的槽子路,最深处达3.5米。路的两侧断面上,文化层暴露明显,厚约1.5米,密集着残砖和布纹瓦片,间有少量的绳纹灰陶和黑白瓷片,以及平底碗足和圈足等器物残件。从出土文物分析,这里是唐宋时期的遗址。
(三)柳孜镇和柳江口码头
柳孜镇今为柳孜集,东北距县城25公里,北部有宿永公路横穿,南傍隋堤大沟。旧街隅孜口存有宋代塔碑1块,碑文中有“大宋国保静军临涣县柳孜镇”等字样,另有石柱两根。街南存有浮雕石佛小象两块。遗址西南部农家菜园地表上散存着大量的唐、宋时期的陶、瓷、瓦片等物,采集了宋代太平兴国、景、崇宁等8个年号的通宝20余枚。
柳江口码头在隅孜口地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此挖交通壕,曾发现地下有一由南向北伸延的石台阶,垂直高度约5米。1958年后,当地生产队又在这里开挖多次,共掘出石条千余块,砌在一些公房或民房的墙基上,另掘石锚1件。现因地面布满民房,对于码头东西向的宽度不便探测。由于码头建在隋代开凿的古运河岸边的柳孜镇上,所以群众相传为“柳江口”码头。
据清光绪《宿州志》载:“前明柳孜为巨镇,有庙宇九十九座,至清光绪年间皆圮。”由此证明柳孜从唐至清均为重镇。
(四)蕲泽镇遗址
蕲泽镇遗址位于四铺集东约1.5公里的四铺店村,宿永公路北侧,南北长宽各约1000米。
1984年8月,中国唐史学会来此考察隋运河,在遗址内发现一条南北向宽约50米的街道遗迹,地表下密集着残砖断瓦和陶瓷器碎片。1985年9月,县文物复查小组在遗址附近发现碑刻多处。一处在四铺集村民周德严家门西旁,上刻“大明万历年岁次直隶凤阳府宿州……城西蕲泽乡街西居住……”等字样。此碑剥蚀严重,字迹模糊难辨。第二处在陈维平家门前,上有“大清国江南凤阳府宿州城西四十里铺……雍正十三年季春谷旦……”此碑字迹清晰可认。第三处在四铺集西竹园村,刻有“大清国江南凤阳府宿州城西四十里蕲泽村……嘉庆八年……”字迹清楚,笔法刚劲,较有功力。
北宋时这里依靠隋运河的交通,商业兴盛。元代以后,随着运河的逐渐淤塞、淹没,该镇也日趋衰落,逐渐由镇演变为乡、铺、村。附记丁庄炼铁遗址
丁庄炼铁遗址位于县城西南33.15公里的丁庄村,南临浍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为一靠河高地。遗址中部,群众挖水渠发现许多大小不等的铁块和灰坑。铁块大的重达几拾斤,小的如拳头。南部因河水冲刷形成陡峭的断面,发现有数个灰坑和散存的加砂黑陶片,无纹饰,轮制。遗址北部,群众曾挖出过砖室汉墓,地表有散存的绳纹瓦片和多种瓷片。从现有出土遗物难以推断该地为何代炼铁遗址。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古城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