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科技信息传递
我县早在1955年就进行过野生植物资源信息传递,县人委发动农林部门职工采集野生植物标本489件,汇编成册,与外地交流1000多份。1956年县科协编写了《破除迷信》、《天文气象知识》等科普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1958年至1966年,共举办大型的小麦科学实验、棉花科学实验、小麦高产田、家畜家禽饲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卫生防疫6项科技展览,向广大群众宣传科技知识,传递科技信息。1973年全县农林场站培训技术骨干200多名,引进32个试验项目,交流了小麦、玉米、山芋、棉花等作物的生产技术13项。1977年,县科委内设情报资料室,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42个情报联络网点,互赠本单位出刊的各种情报资料。1984年7月改情报资料室为情报所,正式开展信息服务活动。当年在棉花生产中,刘桥等产棉区的农技站,获得社员急需农具、散装农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这一信息后,分别在五沟、白沙、杨柳等乡设立专业服务点,聘请农技员为服务员,配制土农药,出租农械,传授技术,使这几个乡的棉花增产1倍。情报所还利用有线广播,适时播出农业技术稿件120份,印发《濉溪科技》以及小麦、大豆、高梁等作物科研资料汇编数十万份,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同时也收到外地联络网点的各种情报资料,供我县科技人员查阅和利用。1985年4月,情报所为开发县内外信息资源,创办了《濉溪科技信息报》,介绍各门类科研成果,向广大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当年出刊3万份,在10区1镇和农林局建立12个情报联络点,并发展了一批农民信息联络员。百善、四铺、马桥等区发动群众,自发地组织了信息服务站,以传递各渠道、各方面的信息。1985年,情报所开展大量的咨询服务活动。及时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1985年,《濉溪科技信息报》第二期刊登淮北地区缺碱这一信息后,在广大群众要求下,县科委举办制碱技术培训班,协助群众筹建了烧碱厂。群众看到《濉溪科技信息报》登载的种植草霉、白术能致富的信息,即要求县科委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解决种源。县科委即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办培训班3期,又组织人员到外地购置种子。同时还向农民解答了用铁屑生产氧化铁和种植芦笋等技术问题,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向苎麻区农民提供了销路信息,为群众致富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