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长寿老人
建国后,人口长寿水平不断提高,人活到古稀之年已不稀罕。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70岁以上老人5500人,占总人口的1.02%,其中男1790人,女3710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70岁以上老人20090人,占总人口的2.25%,其中男6825人,女13265人。在70岁以上人口中,70至79岁15350人,男5354人,女9996人;80至89岁4526人,男1426人,女3100人;90至99岁210人,男43人,女167人;100岁以上长寿老人4人,男女各2人。1985年百岁老人11人,其中王祥伍岁数最大,126周岁。附记百岁老人
王祥伍,男,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五月出生,1985年底辞世,终年126周岁。原籍河南省丰丘县,6岁时随父兄逃荒至南坪集落户,20岁出家做道士。建国后,在南坪乡杨庵孜村参加农业生产,晚年由生产队“五保”,每月发给定期生活补助费。他一生热爱劳动,好饮酒,百岁后体质仍很健壮。据1982年县《人口普查简报》记载:“123岁的王祥伍,看上去只有80岁上下年纪。他腰板硬朗,步履矫健,赶集步行十里八里不觉累。”
张洪好,男,五沟区童亭乡张河涯村人。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生。自幼在淮、淝、浍等河捕鱼为主,年近40岁结婚,50岁兼农耕。身体健壮,很少生病。80岁后仍坚持划船渡人,动作稳健。一生中粗茶淡饭,以鱼虾为主要菜肴。每天饮酒少量,但从不借酒消愁。至今饮食如常,头脑清醒,能够有条不紊地叙述往事,生活尚能自理。
任王氏,女,孙疃集河北秦口孜人。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生,1985年去世。生2男2女。一生热爱劳动,喜吃素食,从不贪食过量。百岁时仍未脱齿。
张高氏,女,刘桥区张集乡后柳园村人。生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一生务农。婚后与丈夫共同生活10多年,后丈夫离家出走,她一直独身,终生未育。她生活清贫,性情温和,酷爱劳动。1982年县《人口普查简报》载:“虽然103岁高龄,尚参加劳动,不仅料理家务,而且做农活,今年午收自留地的小麦就是她自己收割的。”
郭孙氏,女,四铺区四铺乡八里村小陈庄人。生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九月。22岁结婚,61岁丧夫,生3男3女。一生务农,家贫,多吃粗粮青菜,不吸烟、不喝酒。青壮年时期,身高体壮,各类粗重农活样样能干。如今虽年逾百岁,但眼不花,耳不聋,身无疾病,饮食起居尚能自理。
胡金昌,男,四铺集人。生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32岁结婚,一生以加工粉皮为业,常年粗茶淡饭,不喜喝酒,但特别喜爱吃肉。26岁那年,一只眼失明,后很少生病。至今头脑清晰,饮食正常,听力不减当年,生活尚能自理。
任郭氏,女,孙疃区郭糟坊人。生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20岁结婚,生1子。丈夫早逝,农事、家务全由她一人承担。生活清贫使她养成素食的习惯。百岁时仍耳聪目明,劳作不辍。
李胡氏,女,百善区龙王庙村人。生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婚后生2男1女。一生不喝酒,不做超体力劳动。喜吃肥肉,每次能吃半碗之多。爱抽烟,并且烟瘾较大,晚上睡觉醒来也抽,然而从不咳嗽。她很讲卫生,饭前、饭后必洗手漱口。爱在寒冬洗温水澡,从不间断。现记忆力尚好,视力不减,并能料理家务。
阎赵氏,女,徐楼乡阎集村人。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生。一生爱早起,爱劳动,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荤菜。至今耳聪目明,尚能料理家务。
侯张氏,女,铁佛区油榨乡王菜园村人。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生。63岁丧偶,与女儿生活在一起。95岁时,走路不用拐杖,睡觉不用伺候,每天抱柴,烧火,扫地。她性情温和,乐观开朗,与邻里从未拌过嘴、生过气。一生不吸烟,并很少吃肉。每天喝两盅酒,从不多喝。喜欢吃蔬菜,尤其爱吃菠菜、菠菜汤、白菜下面条。每天早睡早起,早晨坚持步行一段路。其长寿经验是吃素不吃荤,乐观是根本,生活有规律,一生脚手勤。
涂秀兰,女,濉溪镇东关人。生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10月。生1男1女,22岁时丈夫病故,建国前备受煎熬。她性情开朗,爱说爱笑,从不生气。爱劳动,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早晨都坚持散步,从不间断。饮食以素食为主,特别喜吃蔬菜。她不吸烟、不喝酒。至今记忆力尚好,生活也能自理。
王祥伍,男,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五月出生,1985年底辞世,终年126周岁。原籍河南省丰丘县,6岁时随父兄逃荒至南坪集落户,20岁出家做道士。建国后,在南坪乡杨庵孜村参加农业生产,晚年由生产队“五保”,每月发给定期生活补助费。他一生热爱劳动,好饮酒,百岁后体质仍很健壮。据1982年县《人口普查简报》记载:“123岁的王祥伍,看上去只有80岁上下年纪。他腰板硬朗,步履矫健,赶集步行十里八里不觉累。”
张洪好,男,五沟区童亭乡张河涯村人。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生。自幼在淮、淝、浍等河捕鱼为主,年近40岁结婚,50岁兼农耕。身体健壮,很少生病。80岁后仍坚持划船渡人,动作稳健。一生中粗茶淡饭,以鱼虾为主要菜肴。每天饮酒少量,但从不借酒消愁。至今饮食如常,头脑清醒,能够有条不紊地叙述往事,生活尚能自理。
任王氏,女,孙疃集河北秦口孜人。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生,1985年去世。生2男2女。一生热爱劳动,喜吃素食,从不贪食过量。百岁时仍未脱齿。
张高氏,女,刘桥区张集乡后柳园村人。生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一生务农。婚后与丈夫共同生活10多年,后丈夫离家出走,她一直独身,终生未育。她生活清贫,性情温和,酷爱劳动。1982年县《人口普查简报》载:“虽然103岁高龄,尚参加劳动,不仅料理家务,而且做农活,今年午收自留地的小麦就是她自己收割的。”
郭孙氏,女,四铺区四铺乡八里村小陈庄人。生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九月。22岁结婚,61岁丧夫,生3男3女。一生务农,家贫,多吃粗粮青菜,不吸烟、不喝酒。青壮年时期,身高体壮,各类粗重农活样样能干。如今虽年逾百岁,但眼不花,耳不聋,身无疾病,饮食起居尚能自理。
胡金昌,男,四铺集人。生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32岁结婚,一生以加工粉皮为业,常年粗茶淡饭,不喜喝酒,但特别喜爱吃肉。26岁那年,一只眼失明,后很少生病。至今头脑清晰,饮食正常,听力不减当年,生活尚能自理。
任郭氏,女,孙疃区郭糟坊人。生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20岁结婚,生1子。丈夫早逝,农事、家务全由她一人承担。生活清贫使她养成素食的习惯。百岁时仍耳聪目明,劳作不辍。
李胡氏,女,百善区龙王庙村人。生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婚后生2男1女。一生不喝酒,不做超体力劳动。喜吃肥肉,每次能吃半碗之多。爱抽烟,并且烟瘾较大,晚上睡觉醒来也抽,然而从不咳嗽。她很讲卫生,饭前、饭后必洗手漱口。爱在寒冬洗温水澡,从不间断。现记忆力尚好,视力不减,并能料理家务。
阎赵氏,女,徐楼乡阎集村人。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生。一生爱早起,爱劳动,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荤菜。至今耳聪目明,尚能料理家务。
侯张氏,女,铁佛区油榨乡王菜园村人。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生。63岁丧偶,与女儿生活在一起。95岁时,走路不用拐杖,睡觉不用伺候,每天抱柴,烧火,扫地。她性情温和,乐观开朗,与邻里从未拌过嘴、生过气。一生不吸烟,并很少吃肉。每天喝两盅酒,从不多喝。喜欢吃蔬菜,尤其爱吃菠菜、菠菜汤、白菜下面条。每天早睡早起,早晨坚持步行一段路。其长寿经验是吃素不吃荤,乐观是根本,生活有规律,一生脚手勤。
涂秀兰,女,濉溪镇东关人。生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10月。生1男1女,22岁时丈夫病故,建国前备受煎熬。她性情开朗,爱说爱笑,从不生气。爱劳动,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早晨都坚持散步,从不间断。饮食以素食为主,特别喜吃蔬菜。她不吸烟、不喝酒。至今记忆力尚好,生活也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