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蹇叔
蹇叔(生卒年月不详),春秋时期宋国铚邑(今濉溪县临涣集)人,著名政治家。他审时度势,有知人之明。虞人百里奚出游求官,旅途穷困,乞食到铚。蹇叔见百里奚相貌奇伟,叩问姓名,与谈时事,百里奚应对如流,遂与百里奚结为兄弟。时齐国公子无知杀了襄公,自立为君,悬榜招贤。百里奚想去应召,蹇叔说:“襄公之子出亡在外,无知名位不正,终必无成。”百里奚遂打消了应召的念头。
不久,百里奚听说周厘王的弟弟王子颓好斗牛,给他养牛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粮饷,遂决计到国都洛邑投奔王子颓。临行,蹇叔告诫道:“投奔于人,十分要紧。投错了主人,离开他是不忠;跟他共患难是不智。此去应谨慎行事,我料理好家事就去看你。”后蹇叔至洛邑,二人一起去见王子颓,回到住处,蹇叔说:“王子颓志大而才疏,信用的人多是态度卑贱、向人讨好之辈,此人不可依靠,不如离开这儿。”百里奚因离家数年,想回虞国。蹇叔有旧友宫之奇在虞做官,遂与百里奚同行至虞,向宫之奇极赞百里奚之贤。宫之奇向虞公举荐百里奚,虞公想任用他。蹇叔说:“我看虞公贪小便宜,也不是有为之主。”百里奚因长久贫困,急于谋生,未听蹇叔之言,做了中大夫。
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欲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派大夫荀息给虞公送去厚礼。虞公贪贿,答应让晋军借道。结果,晋国灭掉虢国,回师又灭掉虞国,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
以后,百里奚作为晋国陪嫁的奴仆在去秦国的途中逃到楚国。秦穆公知百里奚有贤才,假说百里奚是秦国的逃奴,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赎回,拜为上卿。百里奚推辞说:“义兄蹇叔见识高远,胜我十倍,乃当世之贤才。请任蹇叔,臣甘当辅佐。”穆公派公子絷迎接蹇叔至秦。秦穆公问立国之道,蹇叔说:“德义是根本,刑威只能补不足。国家有德无威,国势不张;有威无德,民心不服。必须德威互用,才是立国之道。”“敢问称霸之道如何?”蹇叔说:‘称霸诸候,信义为先。必须力戒贪小、忿争、急躁之心。还得明辨形势,分别缓急。”穆公又问:“秦国可以争霸中原吗?”蹇叔说:“齐桓公年将七十,霸业已衰。秦国地处西方,应先平定戎狄,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养兵蓄锐,等待中原变化,即不难代替齐国作为霸主。”穆公对蹇叔的雄才大略称赞不己,遂拜蹇叔、百里奚为左右相国,同掌朝政。秦国渐渐强盛起宋,击败戎狄,成为西方霸主。
桓谭
桓谭(公元前33~公元39),字君山,沛国相人。东汉哲学家、政论家。他爱好音律,善于鼓琴,遍习五经,擅长作文。王莽时任掌乐大夫,朝野都为王莽歌功颂德,独桓谭默然无言。光武帝时做过议郎,有高度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认为灾异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与人事无关,曾提出以烛火喻形神的著名论点:“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烛灭,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断言精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就象烛火不能脱离烛体。这个观点,对同代的无神论者王充和南北朝时期的范缜都有重大的影响。
桓谭将人的生死看作是一种自然规律,认为“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这是对当时统治阶级的人能长生不老的迷信思想的有力批判。
桓谭坚决反对谶纬神学。一天,光武帝会集诸儒生讨论建立“灵台”的事,问桓谭:“我想用图谶来决定何如?”桓谭沉默良久,最后说:“我不研究图谶。”光武帝问他什么缘故,桓谭更激动他说:“图谶没有道理。”光武帝大怒,指斥桓谭“非圣无法”,要把他杀掉。逼得桓谭叩头流血,才得免死,遂贬为六安郡丞。桓谭郁郁不乐,在赴任六安途中病死。时年70余岁。
桓谭著有《新论》29篇,多散失。现存《新论·形神》1篇,收入《弘明集》内。
嵇康
嵇康(公元224~263),字叔夜。先世避仇,从会稽上虞迁至铚县。三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理论家。在魏国曾做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除掉了曹爽集团,独揽曹魏中央大权。血气方刚的嵇康,面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表示坚决不与他合作。后来司马昭为了收买人心,请嵇康出来做官。嵇康坚决不干,遂同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隐居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境)竹林,史称“竹林七贤”。
嵇康少时孤贫,聪慧博学,多才多艺。崇尚老庄哲学,处世恬静寡欲,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放不扰则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揭露了司马氏借“名教”篡权的阴谋。
嵇康反对虚伪的礼教,反对君主专制。他在《太师箴》里说,做皇帝的人“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骄盈肆志,阻兵擅权,矜威纵虐,祸蒙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对于君主专制的罪恶,愤怒地予以深刻的揭露,同时也是对曹氏和司马氏统治集团的有力抨击。
嵇康善鼓琴。一次出游洛西,暮宿华阳亭,抚琴至午夜。忽然来一客人,不言姓名,与嵇康共谈音律,并索琴弹《广陵散》,声调无可伦比。弹尽,把该曲传授给嵇康,并嘱不得传授他人。后嵇康著《声无哀乐论》,认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人的情感和音乐是两种事物,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同一音乐,可引起不同感情。所作《琴赋》,是描写音乐的名篇。
嵇康家境清贫,性情刚直,宁愿打铁糊口,也不去追求荣华富贵。他的好友“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又名山巨源),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带信给嵇康,劝他出来做官。当时司马氏篡位之势已很明显,嵇康在政治上与司马氏对立,表示要与山涛绝交,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痛斥了山涛堕落的行为。其中有“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语句,司马昭得知,认为触犯了自己篡位的隐私,甚感恼火。
有一次,司马昭的宠臣镇西将军钟会,慕名来找嵇康,自恃尊重,站在一旁等嵇康迎接。嵇康正在打铁,见钟会来了也不理睬,继续挥锤不止,旁若无人。过了一会,钟会转身回走,嵇康才冷冷地问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无可奈何地口答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怀恨在心,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构陷嵇康。
嵇康与吕巽及其弟吕安很要好。吕巽为司马昭的长史,霸占了弟弟吕安的妻子徐氏。恶人先告状,吕巽诬吕安不孝母亲。当时司马昭正标榜“以孝治天下”,不孝成了极大的罪名,遂将吕安下狱。嵇康不平,挺身而出为吕安辩护,反被牵连下狱。钟会又乘机进谗,说嵇康是条卧龙,千万别让他飞起来。要想得到天下,只有除掉这个祸害。司马昭遂决定杀害嵇康。
嵇康临刑前,三千太学生请愿营救,要请嵇康做他们的老师,司马昭不答应大学生的要求。临刑时,嵇康神情自若,视死如归,索琴弹了一曲《广陵散》,琴音优雅悲壮,围观的人。无不唏嘘涕下。曲终,舒颈受刑。年仅40岁。
嵇康长于四言诗,风格清峻秀逸,代表作是《幽愤诗》、《赠秀才入军十八首》。前者抒发了在狱中愤慨的心情,表现了刚强耿直的性格;后者为送兄嵇喜从军之作,感情真挚深厚。他又擅长散文,成就远在诗歌之上。鲁迅赞其文章“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鲁迅曾辑校《嵇康集》。
桓伊
桓伊(生卒年月不详),字叔夏,谯国铚(今濉溪县临涣集)人。东晋著名的军事家和音乐家。
桓伊很有军事才能。东晋初年,前秦强盛,常向南侵扰,朝庭任命桓伊为淮南太守,率劲旅守卫边疆。咸安元年(公元371年),与谢玄破秦将王鉴、张蚝于石桥,桓伊升任豫州刺史。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统治者苻坚率领90万军队大举南下,企图灭亡东晋。声扬长江虽险,我“投鞭可以断流”,吹嘘其军威之盛。桓伊作为地方守卫部队长官,协助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运筹帷幄,指挥只有8万兵力的东晋军队,击败苻坚于淝水。桓伊立大功,改封为永修县侯,进号右将军。
桓伊善吹笛,能弹筝,曾得蔡邕柯亭笛(柯亭竹做笛,发声嘹亮),笛声激越感人。但他不是把音乐单纯当作消遣娱乐的工具,还运用它感人的力量来促进东晋君臣的和解。晋孝武帝受弟弟司马道子的挑拨,对淝水之战立下大功的宰相谢安倍加猜忌。一天,孝武帝宴请群臣,谢安在旁侍坐,孝武帝命桓伊吹笛助兴。桓伊吹笛一曲,复要求为大家弹筝。他带来一名助手用笛伴奏,桓伊在激越的笛声中弹筝而歌《怨诗》,歌词大意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臣忠于君却受猜疑。周公忠心耿耿辅佐武王,却受到武王弟弟的诽谤。歌声悠扬,哀婉动人,谢安泣下沾襟,孝武帝也大为惭愧,君臣之间的嫌隙由此逐渐消除。恒伊的音乐素养达到如此高度,当时被称为“江左第一”的音乐大师。
戴逵
戴逵(?~396),字安道,谯郡铚(今濉溪县临涣集)人,东晋学者、画家和雕塑家。博学能文,善鼓琴,工书画,各种技艺在当代享有盛名,尤以绘画和雕塑技术风靡一时。
他擅长人物画和山水画。他的《七贤图》(描绘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竹林七贤”形象的画)、《嵇康像》、《嵇阮十九首诗图》,均列入《历代名画记》。南齐谢赫对他的人物、山水画有“情韵连绵,风趣巧技”之评语。
他在少年时代,曾用鸡卵汁调拌白瓦粉屑制成一块石碑,既坚实,又美观,把自己撰写的悼念汉代学者郑玄的碑文刻在上面,悼文和雕技后人誉之为“奇丽独绝”。他在雕刻艺术上精益求精,从不自满却步。他为会稽灵宝寺雕塑佛像,制成后,自觉塑像过于“朴拙”,于是隐于帷幕后,密听观众评语,反复修改,用了3年时间,才把佛像最后雕成。同时代的唐道称赞他雕刻的佛像为历代所未曾有的杰作。他为建康瓦宫寺塑的五世佛像,和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狮子国(斯里兰卡)所献玉佛在当时并称“三绝”。
戴逵极其厌恶豪门贵族的腐朽生活,终身不慕名利,寄迹山林以琴书自娱。东晋元帝的儿子司马唏不学无术,依仗贵族做了太宰,听说戴逵善鼓琴,使人召见。戴逵当着来使的面把琴摔碎,并气愤他说:“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不久,即到会稽剡县隐居。朝廷屡次要他出来做官,他不肯。他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著《释疑论》,曾与高僧慧远等多次辩论。后病死于家中。
吕圻
吕圻(1517~1589),原籍河南汝阳,后迁本县赵集山南吕村居住。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沿海人民纷纷组织武装抗倭,嘉靖皇帝亦调兵遣将相助。吕圻是当时的一员战将,与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同期抗倭。曾在通州(今江苏南通)、海门、泰兴、奉化等地与倭血战,连战数日夜,斩敌首100余级。因其抗倭有功,敕封为都指挥使和镇国将军。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