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142~1985)
南宋
绍兴十二年(1142年),南宋与金议和,以淮河为界,五河口属金。
开禧二年(1206年),南宋军陈孝庆收复五河口。
端平二年(1235年),遗民回归,五河口置隘口屯田。
淳元年(1241年),五河口陷于蒙古军。
淳五年(1245年),淮西招抚使吕文德败蒙古军收复五河口。
咸淳七年(1271年)六月,始置五河县,并于五河口置淮安军,属淮南东路。

至元九年(1272年),废淮安军,改为招信军,五河属之。
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河改属淮南路泗州。
大德三年(1299年)五月,大水泛滥,船行入市中。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大旱,淮河绵亘百里皆涸。

洪武初年,由苏州移民2.8万人来五河定居。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本县改属临濠府;六年九月,改属中立府;七年八月,改属凤阳府。
天顺二年(1458年),始修《五河县志》。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萧文明迁治所于浍河北岸(今县城)。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高珍在治所始建砖城。
崇祯十六年(1643年),知县王师保将儒学堂迁于城西鸣凤岗大成殿。

顺治十年(1653年),知县丁裕初续修《五河县志》。
康熙十年(1671年),知县李云景撤去夫役。
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为直隶州,五河县改属泗州。
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县魏应嘉修筑城墙230丈。
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廿七日,捻军张乐行部由凤阳、临淮水陆并下,翌日攻占县城。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蒙亳捻军首领张隆、李允等部东进,十九日克县城,知县孙超随潜逃。
咸丰九年(1859年),正月十四日,捻军由五河东湾向虹乡(今泗县境)撤去。清提督李世忠豫胜营驻扎五河。
同治三年(1864年),豫胜营撤防。知县裴俊德在豫胜营遗屋设书院。
同治八年(1869年),凤阳关部道黄吉元办五河盐厘总局。
同治十一年(1872年),程国熙来县接办盐厘总局,为“潈河书院”题写书院名。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十四日,重建学宫,至十四年(1888年)五月七日落成(学宫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光绪二十年(1894年),知县赖同宴、孙玉铭主修《五河县志》。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县城首设邮政机构,接替驿站传递邮件业务。
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行人口调查,全县有16244户,83242人。
是年九月,五河县成立巡警局。巡警2名,警员2名,薪饷银两20两。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县绅谭丹崖于城东文昌街创办养正小学堂。
三月,知县王佑曾改潈河书院为官立高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五河县劝学所成立,总董兼视学员沈长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二十日,县设立息讼公所和利民局。
宣统元年(1909年),蚌埠利淮轮船公司客轮首次航经五河。
宣统二年(1910年)秋,姚佩珊(女)于县城创办女子小学。
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劝学所总董改称劝学所所长,由许家钺任所长。
是年,冷永和在中辅街开设“永和钱店”,发行版即纸币“龙票”,流通于县城。
十月初二日,淮上军分巡淮河下游,沿途安抚五河、泗县等地。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泗州为泗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张熙亭任五河县安抚使。
2月16日,知事殷葆田为五河县初选监督;淮上军袁家声部驻守五河。
3月,皖军第一师胡万泰部进驻本县。
民国2年(1913年)5月6日,县城“保安会”(帮会)头子李志江被处决。
8月10日,淮上军袁家声部南撤合肥。
民国3年(1914年)6月2日,五河划属安徽省淮泗道。
是年,县邮电局开始办理电报业务。
民国5年(1916),是公署增设劝学所。
民国6年(1917年)7月22日,安徽省督军张勋1营多“辫子兵”来五,不日抢了数家商铺离去。
民国8年(1919年)6月13日,为了声援“五四”运动,县城一高小、二高小和第七区立小学堂千余名学生,高喊“打倒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青岛”、“反对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等口号,上街游行示威,销毁日货。
是年,五河至临淮关通航,有20吨位“福泰”号平汽缸小轮装运,载客68名。
民国9年(1920年)11月,县劝学所购买“江远”小轮1艘,以其客运收入维持学费。
民国10年(1921年)11月,大水,沿淮各堤多处溃决,全县7.8万亩农田受淹,近河居民有数十家卷入河流。
12月27日,上海盛庄夫人捐洋2万元,指放五河、盱眙两县赈济灾民。
民国11年(1922年)2月14日县平粜局成立。
8月25日,安徽省长公署拨1连士兵来县驻防。
9月13日,本县成立防疫分会。
10月,五河县民众教育馆成立。馆内设娱乐、宣传两部,阅览、图书两室和1个国术班。至民国14年(1925年)停办。
是月,直奉战后,直鲁军溃兵纷至五河;本县增加临时警备队助防。
民国12年(1923年)1月30日,省烟苗委员陶俊来县劝戒种烟。
是年,劝学所改称教育局。
民国13年(1924年)12月,奉军窜至本县后四处抢掠。
是年春,本籍人陈李氏捐洋300元,购置青石板修铺凤仪街路面,至翌年3月完工,路长70余丈。
民国14年(1925年)11月,直鲁联军储玉璞部近万人窜至五河,沿途抢劫。
民国15年(1926年)10月,共产党人王亚箴、王子玉等于天井湖畔组织“旅外学生会”,传播革命思想。
12月,直鲁联军撤离县城,知事么宝昌随军潜逃。
民国16年(1927年)3月,直鲁联军从蚌埠、临淮关、五河等地向北溃退。
24日,废淮泗道,五河县直属安徽省。
5月28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一部攻克县城;翌日,招安队(土匪)“参谋长”董继尧等近百人被处决。
是月,王亚箴等人在界沟集建立中共界沟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本县建立的最早党组织。
6月,中国国民党五河县筹备委员会成立。
9月,直鲁联军进占五河;国民党“县筹委”成员张织云等逃至南京。
11月,国民革命军再次攻克县城;知事孙旭初携带公款随直鲁军潜逃。
29日,省政府委任刘翼振为五河首任县长。
民国17年(1928年)8月,本县人口调查结束,全县总人口数为127635人。
11月,县救济院成立。
是年,王亚箴等人在界沟及其周围18个村庄成立农会组织,发动贫雇农进行减租减息斗争。
民国18年(1929年)3月,于城东当典南院设立女子完全小学。
10月,省府训令五河县追缴么宝昌、孙旭初等几任县长所欠正杂税等公款。
民国19年(1930年)4月,本县城乡数百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抗议国民党县党部刘律初下令禁止逢清明会。
7月,王亚箴率领界沟农民参加石梁河农民暴动。
民国20年(1931年)9月,大雨连旬,河水陡涨,全县圩堤决口13处,总长度1500丈,使5.7万亩农田受淹,2万余间房屋倒塌,千余人死亡,500余头牲畜漂没溺死,受灾人口达总人口88%。
民国21年(1932年)5月30日,五河县水利工程委员会成立。
6月17日,国民政府内政部通令缉拿原五河县长孙旭初。
7月,五河籍学生杨礼恭、陈寿琦等首次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以省费及奖学金赴日留学。
10月,本县隶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2月,五河城“团派”近百人聚集县府门前,挥舞拳头,要求县长宋植楠辞职。
民国22年(1933年)1月,五河城“长派”近百人撵走新任县长刘笃培。
9月,五河——顺兴集、五河——双庙、五河——双河、五河——黄盆窑单线长途电话开始通话。
是年,上海商业储备银行在县城小中市开设五河办事处,办理汇兑抵押业务。民国23年(1934年)4月,省建设厅令五河县长蒋国赶修龙潭湖堤防。
秋,全县瘟疫流行,病死者不计其数,仅浍南高王庄一村就病死130余人。
民国26年(1937年)8月16日,安徽省地方银行在五河设立办事处。
秋,旅外学生丁和卿、聂卓然、王宗唐、郜湘、张尧三5人于县城创办“五光肥皂社”,产品畅销一时。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
10月,日本侵略军飞机在临北东桥、塘洼、西小圩等处投弹轰炸,毁民房30余间。
是年,本县私塾改为代用短期小学,增加国文、算术、常识、体育课程。至翌年底,本县276所私塾仅改82所,其余变动甚微。
民国27年(1938年)1月7日,日军出动飞机4架轰炸县城,毁民房20余间,民船20余只,船民死难40余人。
2月7日,日军于临淮关东霸王城向临北黄坂村一带炮轰,连续发射子母弹、硫磺燃烧弹,大片村庄顿成火海。
11、12日,国民军第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六八O、六八一团在黄坂、郭府等地与日军激战,重创日军,迟滞了日军北犯。一一四师1团多官兵阵亡。
4月,县国民自卫队长安书印率队于黄家湾阻击日军东犯,第一分队长周正家在激战中牺牲。
5月15—21月,日军出动飞机20多架次,连续7天对县城狂轰滥炸,民房、商铺被毁过半。
7月,县长金变三潜逃。
11月7日,日军3次出动飞机对县城轮番轰炸。
是月,县商会会长赵兰阶成立“维持会”,投靠日军。
12月,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盛子瑾率部收复五河;任命李东仪为五河县长;常备队秦立生、郭舒安和张子翘等人被处决;共产党人谢景鸿在县城文昌街设立抗日小学校。
民国28年(1939年)5月20日,“维持会”会长赵兰阶由蚌返五,途经新集,被区长邓爱波逮捕,连夜押送县城。
21日,日军乘汽船1艘,橡皮船18只,民船6只,行驶至城南炮轰时许,转而东下,突袭双沟。
22日,李东仪将汉奸赵兰阶和两名吸毒犯处决;中午,日军从双沟返回,至东湾陈岭、张台登岸,遂向县城炮击;李东仪率常备队战于城南,历时许,由西坝口撤离,县城遂沦陷。
7月6日,日军进犯小溪,国民党一区区长王赞虞率队抵抗殉职。
是月,中共五灵凤县委成立,丁明志任书记。
9月,黄河决口入淮,本县7万亩农田受淹,8万余间房屋倒塌,12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折洋70万元。
10月,泗五灵凤县政府和中共泗五灵凤县委成立,向乃光任县委书记,赵敏任县长。
民国29年(1940年)9月,国民党县政府撤至徐家湾;县长张纯熙于皇墩庙首次开办县立临时中学。
是年,五河天主教会开办天主堂小学,设男、女生部。
民国30年(1941年)2月6日,泗五灵凤县石梁河大队于白行突遭伪军袭击,辛华等12人牺牲。
3月14日,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七团二营60多名战士在连长桑英法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于沱河西岸臊狼窟,全部壮烈牺牲。
8月,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五团在县地方武装配合下,袭击沱西小戴庄伪军据点,活捉伪军李成伍的“军师”蒋云梯等200余人,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200余支。
10月,抗日民主根据地已扩展沱东、沱西、五北3个区,15个乡,107个保。
11月16日夜,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五团袭击设在徐家湾的国民党县政府,俘获县府秘书汪章甫、政警队长张采樵等200余人。
11月29日,淮北公署副主任刘玉柱、泗五灵凤县长吕振球等到本县浍南地区建立区、乡民主政权。
民国31年(1942年)1月,国民党县政府迁往蒙城。
2月,在皇墩庙开办泗五灵凤县立中学。
4月,泗五灵凤县立中学由皇墩庙迁往天井乡弥陀寺,县长徐崇富兼任校长。
6月28日,浍南、沱西两区“小刀会”(红枪会)密谋暴动,被县地方武装镇压,会首杜家兆被处决。
是月,抗日根据地淮北银号五河分号成立,并在浍南、淮北、浍北等区发行货币。
7月5日拂晓,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五团和县地方武装攻克顺兴集(今新集)伪据点。
是年,泗五灵凤县在浍北钟阳集等地设立关卡,建立财税机构。
民国32年(1943年)1月,泗五灵凤县总队和浍南民兵包围顺兴集伪据点。
是年,在陆家庙开办泗五灵凤县中淮浍分校。
民国33年(1944年)1月,泗五灵凤县成立治淮指挥部,郑淮舟任指挥,蒋汉卿任副指挥。淮北、浍南两区民工3000余名赴敌占区附近赶修长淮卫—沫河口大堤和沫河口大闸。
4月,泗五灵凤县浍南区区长李品立带领千余名民工,在皇墩庙附近修筑河堤,以防浍河水倒灌。
29日,小溪、香庙两乡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是月,临淮关伪军鲁桂林部1排人乘轮船行至新集附近,被县地方武装击退,伪排长王永权被击毙。
5月24日,泗五灵凤县总队和浍南区队攻占新集、头铺伪据点,建立新集、头铺两乡民主政权。
8月4日,县城伪军配合明光日军向小溪、古沛(今属嘉山县)、新集、安淮、双河、皇墩庙等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9月2日,县独立团三营在新集东之花园、李八集一带与伪军激战。
民国34年(1945年)2月9日,县独立团三营在安子口伏击伪军鲁桂林部。
2月17日,新集伪军连长于乃春率部巡哨于张家沟,突遭县独立团三营侦察排伏击,于乃春被击成重伤,翌日晨死去。
8月21日,县总队和区、乡队武装解放新集。
8月22日,泗五灵凤县总队配合军分区独立团围攻五河县城。经两昼夜激战,于24日解放县城,伪县长于乃桂被活捉,全歼守敌。
24日,泗五灵凤县机关由申集迁至五河城。
26日,县境全部解放,区、乡政权相继建立。
10月15日,中共淮北地委决定,泗五灵凤县改称五河县;原泗五灵凤县所辖灵南区析出划归灵璧县,沱东区14个乡和沱北区18个乡析出划归泗县,五北区2个乡析出划归泗洪,其余区乡属本县;成立五河县政府,辖沱西、五北、沱南、浍北、浍南、淮北、路东、濠城8区和五河市。
民国35年(1946年)7月13日,国民党桂系第七军由蚌埠、固镇、宿县向泗县,五河进犯。30日,国民党军第一三八师占领五河县城。中共五河县委、县政府迁往天井湖东岸宋嘴。
11月,中共五河县委、县政府和区乡干部、地方武装,一部分东渡运河撤至山东解放区;一部分被打散,隐蔽于外地,继续坚持斗争。
民国36年(1947年)1月18日夜,中共淮北工委和挺进支队冒雪强渡运河,重返淮北,恢复根据地革命斗争。
10月,中共泗五灵凤县委和县政府恢复建制,孟亦奇任县委书记,钱亦山任县长。
11月28日,设立固镇市(今属固镇县),副县长陈子良兼市长。
12月27日,国民党县政府通令取缔一贯道、老贯道。
民国37年(1948年)10月15日夜,江淮第二专署副专员苌宗商和分区司令员黄仁廷率领分区警卫团、泗五灵凤县3个警卫连和第十一支队500余名战士,于县城北黄桥一带全歼国民党县保安大队2个中队,击毙80人,生俘120余名,缴获机枪1挺,炮2门,长短枪100余支。
11月23日,县成立支前委员会,县长钱亦山任指挥,副县长陈子良任副指挥,组织解放区民工积极支前。
是月,全县第一批出动800副担架支援灵璧战役,抢运9万公斤米面到徐州前线;第二批又出动1000辆独轮车,日夜兼程奔赴指定地点。
民国38年(1949年)1月15日,五河解放。泗五灵凤县委、县政府机关从泗县草沟和天井湖东岸杈树李村迁至县城。
19日,县军事委员会成立,李春华任主任,孟亦奇任政委。
30日,泗五灵凤县复改称五河县,钱亦山任五河县县长,陈子良任副县长。设立五河市。
3月,全县120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人民解放军。
4月,县初级中学成立。全县恢复完全小学38所,民办小学305所。
是月,固镇市划归灵璧县。
5月,本县出动300名水手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
7月,路东区(今沫河口区)发生两起道会门暴动事件,两名乡干部遭杀害,夺去长枪20余支,乡政府房子被烧。
8月,县举办小学教师暑期教学研究会,与会200余人,学习1个月后分配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县城各界人士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县长钱亦山主持升旗仪式。
6日,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成立。
是月,本县路东、沱西、五北等区连续发生小股武装土匪活动。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反匪反霸运动。至翌年2月,镇压了一批首恶分子,境内股匪基本被肃清。
1950年
1月20日,成立县生产救灾指挥部。
2月18日,五河市改为城关区。
是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五河县支行。
7月,连旬大雨,河水猛涨。
13日,沫河口淮河大堤决口,周围大片村庄、农田和淝河两岸及三铺湖全部被水淹没。
8月16日,本县98个乡有85个乡遭受水灾,被淹农田达162万余亩,倒塌房屋2万多间。3万户近15万人断炊,占全县总人口38%。
9月14日,国家拨给本县300万公斤麦种,分配到灾区。
10月1日,成立县生产自救水利指挥部。
18日,国家赶运6万公斤食盐来县,救济灾区人民。
11月6日,成立县治淮总队。
7日,开始进行内河堤防朝阳坝、侯家坝、仇冲坝修筑工程。
18日,国家拨给本县3.5亿元(旧币,折合新币3.5万元)辅助灾区民房维修。
22—30日,外流至上海、南京、滁县等地灾民9100余人返回县内。
12月,中央人民政府派慰问团来县慰问灾民。大批救济物资相继运抵县城。
是年冬,全县组织326名民师赴淮堤辅导民工学习文化。
1951年
1月上旬,连日普降雨雪,平地水深2尺。河段停工,副业生产停顿,灾情加重。
2月,本县部分地区流行麻疹、天花和肠道传染病,死亡3265人。县卫生院组织中西医生前往抢救。
3月25日,北店沱、浍河两木桥建成。
是月,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至翌年6月结束,惩办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
4月7日,国家水利部长傅作仪、副部长李葆华来三铺水利工地视察。
6月,本县各界人民集会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罪行。至7月15日,全县6.3万户订立了爱国公约,捐献9.9亿元(旧币)。
7月10日,县举办土地改革(简称土改,下同)工作训练班,学习《中国土地法大纲》。
15日—10月15日,在沱西区的大圩乡,淮北区的郭府乡,浍南区的官桥乡进行土改典型试验。
7月27日,召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抗美援朝、生产备荒、兴修水利等项工作决议。
29日,北京、上海等地大学师生和民主人士来县参加土改工作。
10月,本县工商界开展“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11月,本县全面进行土地改革,至12月底,土改基本完成;2.4万农民分得30万余亩土地,从而结束了千百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1952年
1月11日,县委、县政府及其直属机关开展“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
3月,在小河东张台子首次开办五河县初级师范学校。
7月中旬,全县旱情严重。天井乡水井干涸。
8月初,连降大雨,河水猛涨。
11月,成立县扫除文盲委员会。
1953年
2月6日,本县开展“新三反”(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运动。
23日,成立县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
3月4日,漴潼河疏浚工程完工。
4月12日夜,突降严霜,全县8.7万亩麦苗冻死,占总麦田面积85%。
28日,本县市场粮食紧张。县政府开始向各区乡调运粮食;全县设立11个粮食供应处。
5月12日,成立县粮食指挥部。
6月,全县进行人口调查登记工作,总人口数为386396人。
7月3—15日,连降大雨和暴雨,河水猛涨,4万余民工奔赴淮北大堤抢险。
9月,淮河水向浍河倒灌,县搬运工人与近郊农民在外河口并肩奋战4昼夜,堵住决口,保住县城安全。
是月,天主教神甫杜义道(意大利人)进行非法活动,被遣送回国。
11月,全县取消粮食市场,实行粮油统购统销政策。
是年,全县抽调机关干部500余人深入乡、村,开展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年,临北狮子舞表演队赴华东演出,并被选赴北京参加民间舞蹈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1954年
1月,反动道会门制造“毛人水鬼”等谣言,从凤阳、嘉山传入本县,致使不少乡村群众恐慌不安,彻夜不敢熄灯。公安部门抽调干部100多人下乡辟谣,取缔反动道会门组织,逮捕大小道首35人,受骗群众万余名退道。2月底,谣言平息。
2月20日,全县开始基层选举,3月30日,基层普选结束,建立了140个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7月,整月降雨,总降雨量达537.2毫米,全县20万亩农田被淹。淮河水位高达17米;内河水位高达17.99米。
25日,省长黄岩、地委书记孟亦奇亲临险段指挥防汛。
31日,淮河水位达19.14米。毛滩淮堤溃决。
8月,全县大水。淹没土地148万余亩,占总土地面积62.4%;使6.9万余亩农作物无收,2.7万余间房屋倒塌,24人淹死,97头牲畜溺死。
9月,全县开始实行棉花计划供应。
10月,县油厂用30马力柴油机驱动3千瓦发电机发电,首次用电为县城部分机关团体照明。
12月1日,全县开始实行粮油定量供应。
1955年
1月,普降大雪,打雷,历年罕见。雪深平均35厘米,最低气温为零下19.3℃。淮河冰封,河面四轮牛车通行。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版人民币,县支行收兑旧币,以旧币1万元兑换新币1元。
12月15日,区乡并划。10区撤销4区,保留濠城、井头、刘集、双庙、四铺、新集6区。
29日,在县城召开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县人民政府改称为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
1月16日,县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
是月,本县由宿县专区划属蚌埠专区管辖。1961年4月又划归宿县专区。
2月,成立县五人小组,对全县干部进行政治审查。并在机关、学校中开展“肃反”运动。
是月底,全县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818个,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8.6%。
4月24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本县水上港政府。
是月,首次成立五河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6月9日,朱顶柳沟湖堤溃决。
10月1日,县广播站开始对全县播音。
是月,于杨庵农场首次建立五河县气象站。
11月,淮北大堤险要段由县境东起全长78.2公里块石护坡工程施工,翌年12月24日竣工。
12月,全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并升级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98.5%。
1957年
2月,撤区并乡,调整行政区划,精简机构,撤销6个区的建制,原48乡1镇并为25乡1镇,精简干部581名。
14日,本县农村开始整风整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原来167个,增加到244个,参加农户占总农户99.2%。
5月25日,五河汽车站建成。五泗(县)、五临(淮)、五宿(县)、五固(镇)公路开始汽车客运。
6月,县直机关、学校等单位开始动员干部、教师“大鸣大放”、“帮助党整风”,至翌年4月20日,贴出大字报3808张,漫画3094张。接着转入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斗争。由于左倾思想影响,致使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全县的干部和教师有404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329人被错划为“疑似右派和反社会主义分子”。
7月,全县农村有3910人被分别戴土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四类分子”帽子。
8月1日,《五河大众》正式创刊,每期发行3000份。1961年5月2日停刊。
1958年
1月,全县原25乡1镇,合并为12乡1镇。
2—3月,本县全面开展除“四害”运动,共捕鼠80万余只,麻雀55万余只,挖蝇蛹2000多公斤。
3月28日,全县开始大搞“河网化”工程,发动18万人上工地,占总人口43%;重点开挖刘集至临北,淮河至灵璧,淮河至沱河和五河至泗县等5条运河;并在蔡家湖、龙潭湖等9处搞“河网化”。由于工程浩大,多半成为半拉子工程。
4月19日至5月5日,本县发生流行性疫情,有1621人患青紫病,死亡104人,经抢救治愈1517人。张集乡、双庙乡和井头区部分乡村发生疫情血色蛋白血症236人,死亡12人,患者多为幼儿。县政府迅即组织医疗人员前往抢救。
5月7日,本县刘集发现667人患浮肿病,269人菜中毒。县抽调52名医生,组成3个医疗队前往抢救治疗。
5月15日,在刘集召开县委委员全体会议,研究改变落后状况的措施。
6月1日,县发电厂建成并投运发电;装机容量为2×25千伏安。
13日,本县抽调干部2万余名到城乡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是月,全县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相继办起公共食堂2666个,95%的农民到大食堂吃饭。
7月5日,县委发出通知,要求高级社在10天内建成115座炼铁小高炉,组织4000名社员上山开采矿石。
8月28日,全县已建成炼铁小高炉154座。
是月,县委决定在临淮关南岗兴建两座钢铁冶炼厂,命名为“五河县第一冶炼厂”和“五河县第二冶炼厂”。
是月,本县掀起扫除文盲高潮,提出“大干100天,文盲帽子踢上天”口号。
9月8日,全县24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12个人民公社。12个乡(镇)改称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10日,县委在小溪炼铁厂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以钢为纲”,大办钢铁。
30日,本县钢铁日产量突破400吨大关,放出1颗巨型“卫星”上天。
是月,全县刮起“共产风”,大搞“一平二调”(平均主义、无代价调配人力、牲畜和财物);一些生产好的大队要为生产差的大队缴纳农业税,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财物大量浪费。
10月1日,抽调农村劳力,组成“钢铁师”、“农业师”、“水利师”,县委主要负责人祝明夫等分别出任各师司令员兼政委。
8日,省委书记、副省长王光宇来县视察工作。
是月,抽调劳力,组成“万人”运输团,往返于“大办钢铁”地段。
是月,国家从外地调运麦种900万公斤到县。全县开始播种小麦,大搞“卫星田”、“试验田”,实行“密植”,每亩下种20—50公斤,个别地方多达100公斤,使生产受到严重损失。
是月,国家在本县发行地方经济建设公债61.8万元。
11月30日,县组织有1793人参加的“万人”检查团赴“钢铁”和“河网化”两工地检查。
12月20日,县首次开始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台子山”古文化遗址,并采集骨针、石器、陶片等多种标本。
是月,取消农村传统集市贸易市场,规定每月10、20、30日统一逢“社会主义大集”,同时收回社员自留地。
是年,本县先后迁出2.3万多人赴蚌埠、合肥、淮南、准北、门台子、佛子岭、马鞍山等地支援工业建设。
1959年
1月,发现刘集、石湖、连城3公社(今均属固镇县)社员患浮肿病和干瘦病,死亡520人。
2月,本县农村社员患浮肿病、干瘦病的人增多,非正常死亡现象日趋严重。
是月,县城东清代建筑文笔峰塔被拆毁。
3月,全县采取“封锁消息”措施,一些大队、公社和单位,发生扣压人民来往信件和电报事件,严重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
是月,县交通科朱景条因写信向中央领导反映饿死人问题,被批斗后撤职下放劳动。
6月,五河县首次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并设立专门办公室。
7月,北店拦河闸建闸工程竣工。
10月,本县刮起浮夸风。平均亩产粮食不到70公斤,却上报为250公斤。谎称五河县已超“纲要”,跨上“千里马”,因而获得“红旗县”的称号。
是月,本县64人被摘去“右派分子”帽子。
11月,全县加紧粮食高征购。朱顶、沫河口等地因大搞粮食“大跃进”和“斗争”而发生批斗、打伤干部事件。
1960年
2月,本县农村大部分食堂缺粮断炊,社员靠吃野菜杂草度日。
4月,全县严重缺粮。外流5000余人,浮肿病、干瘦病人达5.5万余人。
是月,国家从外地调拨650万公斤粮食供应本县。
5月,全县牲畜大量死亡,减少1.5万多头,占牲畜总数31%。
6月,本县首次使用国产“东方红—54型”拖拉机在东刘集等地耕地。
10月,国家从外地调运225万公斤粮食供应本县。
1961年
1月4—20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大会,彭宗珠副省长传达中央七千人大会精神和有关文件;县委第一书记祝明夫作检查;揭发“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干部特殊化)的现象和危害性。
2月,全县开始退赔农民经济损失;社办企业下马停办。
3月12日,张祚荫副省长来县检查工作和整风情况。
8月16日,成立县改造“右派分子”工作领导小组。
11月,县委抽调300多名干部深入农村,宣传推行责任田十大优越性。
是月,恢复农村传统集市贸易市场,开始退还社员自留地。
12月,恢复区建制,设9区;公社规模划小。全县原12个大公社划分为44个公社。
是月,教育系统41人被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962年
2月,本县农村逐步实行“责任田”,包产到户,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3月,对因“五风”问题受批判、处分的2000多名干部进行甄别,有1389名干部得到平反;91名干部因“右派”问题和230名干部因“疑似右派”问题也得到甄别改正。
8月6日晚,本县大部分地区遭狂风暴雨袭击,24万亩高粱、1425间房屋、5210棵树被刮倒。
1963年
3月,全县农村取消“责任田”,实行按劳评工记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管理制度。
5月20日,开始在县直各机关开展厉行节约和“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至8月15日结束。
6月23日,双庙区单滩公社首例发生乙型脑炎。
7月1—12日,连日暴雨成灾,河水猛涨,42.1万余亩农田受涝,62个村庄,122个生产队,2919户,1.1万多人被水围困,2204间房屋倒塌。
是月,县委、县人委抽调机关干部60余人,区、公社、大队干部273人,民工5189人奔赴险工险段;组织4万多劳力抽水排涝,抢救庄稼24.1万多亩。
8月上旬,连降暴雨,雨量达658.9毫米。全县受灾面积达70.54万亩。
9月,县人委发放救济款57.8万元,生活贷款16.9万元,农具贷款64万元,回销口粮380万公斤。抽调医务人员,组织102个医疗组赴灾区防病治病。
1964年
3月,县委抽调机关干部339人,组成37个工作队进驻社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7月中旬,本县浍南、刘集、双庙等区流行肠道传染病,患者达1.5万,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
是月,本县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数为409822人。
9月20日,黄牛口蹄疫蔓延至本县天井等地。
11月3日,本县抽调300余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赴砀山县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2月14日,三铺至五河35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始兴建,至翌年10月1日竣工。
是年,沫河口和三冲两座电力排灌站建成,开始利用高压输电为农业生产服务。
1965年
1月30日,县抽调干部120名深入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工作。
是月,五(河)泗(县)公路加铺沙石路面磨耗层工程竣工后,本县干线公路首次晴雨通车。
7月1日,本县刘集区、王庄区的王庄、陈渡公社,濠城区的濠城、董庙公社划归新建的固镇县。
24日,本县内河水暴涨。北店子浍河洪峰水位达17.76米,为五河内外分流后浍河洪峰水位最高的一次。
10月1日,淮南35千伏高压电经蚌埠西郊变电所变压开始向本县输送。
12月15日,县抽调各级干部557名赴农村,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是年,各区建立机耕队,增加8台“东方红”拖拉机,全县机耕面积达62万余亩,比1964年机耕面积扩大35%。
1966年
1月1日,五河县发电厂停办。成立五河县供电所,隶属蚌埠市供电局。
5月15—18日,驻南京部队派飞机43架次,飞往本县新集、沫河口等公社上空,为防治小麦粘虫喷洒农药4.5万公斤,喷洒面积达3.5万余亩。
5月20日,本县机关干部和教师开始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8月,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县城开展“文化大革命”长达125天,一批干部、教师被打成“黑帮”、“牛鬼蛇神”,受到批判和斗争。
是月,南京部队某部由副师长李伯祥率领10多名营、连、排干部来县“支左”,9月离去。
是月,“文化大革命”工作组陆续进驻学校。
9月,六四八部队某团参谋长鞠远武率领34名营、连、排干部来县“支左”。
10月上旬,县委组织部长许骅率领红卫兵代表团赴北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10月下旬,红卫兵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驻校工作组被赶走;各单位相继成立造反组织。
是月,五河分洪闸竣工,分洪流量1000立方米/秒,为本县兴建的第二座大型拦河闸。
11月,本县动员民工2万多名赴江苏泗洪开挖新汴河。
是月,合肥“八·二七革命造反兵团”、蚌埠“红卫战校”等造反组织来县“串连”,对县委、县人委领导人进行批斗,搞“喷气式”、揪头发、罚跪、挂牌游街。
1967年
1月16日,新集公社三岔大队造反派强行接管新集果园场和农业中学。
2月,县文教局“红旗”造反队抢先“夺权”。
3月,县委、县人委陷于瘫痪。
是月,以县人武部为首成立“生产第一线指挥部”,处理全县日常工作。
5月中旬,南京驻军为防治小麦粘虫派飞机两架飞至本县上空,喷洒农药11.4万公斤,喷洒面积达14.6万亩。
9月1日,五河城关镇等造反组织冲击县人武部,抢走30多支步枪和多发子弹。
是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四八南字137部队进驻本县“支左”。
12月17日,五河一中“红旗”等造反组织冲击人武部,抢走3支步枪和多发子弹。
1968年
2月,本县两大派负责人参加省“万人学习班”学习,筹备“大联合”。
6月,反革命组织“中国民益党”被县公安机关破获。
8月18日,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军代表任革委会主任。在成立大会上宣称:“全县党政财文大权归于革命委员会”。
8月23日,县直各部门、各公社相继成立革委会和革命领导小组。
10月17日,召开县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1月,《人民日报》发表山东侯、王两民办教师“建议”,本县100余名小学教师被迫回原籍任教。
12月,原县委、县人委一批干部下放到曹庙公社参加“斗、批、改”,有的被打成“牛鬼蛇神”,成了“专政”对象。
是月,五河初中被砍掉,教师被迫下放农村任教,200余间校舍被一些单位占用,教学仪器、近万册图书被盗卖一空。
1969年
3月18日—19日,分别成立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和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
11月14日,国家水利部长钱正英由省革委会成员吴斗泉等陪同来县勘查怀(远)泗(洪)新河规划路线,并勘查了南峰山拦河坝和分洪闸等地。
是年,全县小学一律实行五年一贯制,改夏季始业为春季始业。
1970年
1月24日,农村开始恢复中共党组织。
5月1日,五河—固镇公路开始正式通车。
7月3日,县“五·七”大学在三铺筹建。
16日,县城隆重举行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4周年大会,会后200余人畅游淮河。
27日,筹建县化肥厂。
11月25日,县成立“一打三反”办公室,开展“一打三反”(反投机倒把、反贪污、反盗窃,打击反革命分子)运动。全县有6000人参加大批判队。县直机关重点在煤建公司等经济部门进行。1971年
3月,本县开展“批修批林”整风运动。
是月,县直机关科局长和行政18级以上干部参加“批判林彪反党集团学习班”学习。
6月上旬,连日阴雨,全县80%已收割的小麦发芽霉烂。
8月5日,县组织中小学教职员工批修整风,清查“五·一六”组织成员。
1972年
4月20日,在县城南浍河入淮处兴建分洪闸船闸开工,于1974年5月1日竣工。闸宽10.4米,高9.5米,石砌闸槽长76米。
12月,五河—蚌埠公路破土动工。
1973年
3月,怀洪新河开工。本县3600余名民工赴泗洪双沟新河切岭工程工地施工。
8月,天气高温无雨,全县125万亩秋庄稼受旱。
10月,县轧花厂失火,烧毁厂房6间,电动机,升降机各1台,籽棉5000余公斤,皮棉500余公斤,共损失2万多元。
12月,县造纸厂动工兴建,至1977年11月建成投产。
是年,首次在人民广场兴建灯光篮球场。
1974年
3月6日,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河南省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的文件,批判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
5月30日19时、6月2日17时和23时,本县3次降冰雹,大如拳头,小如蚕豆,并伴有9—10级大风,刮坏房屋5469间,刮倒树木5025棵,伤27人。
8月中旬,连日暴雨,总雨量达385毫米。全县102万亩作物受涝无收,秋季减产5000万公斤。
10月1日,县广播站建成简易接收天线和电视转播台,首次开始正式转播电视节目。
是月,首次于新集区张家沟畔建立五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1975年
4月5日,五河淮河大桥建桥工程开始动工,至1977年10月1日告竣,成为安徽省最长的公路大桥。
9月26日,筹建县磷肥厂。
10月1日,本县电视转播塔建成,塔身高62米,面积覆盖率为l%,人口覆盖率为5.8%。
是年秋,成立五河县地震台,首次进行地震情况记录。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县直一些机关干部和学校师生佩带黑纱,沉痛哀悼。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18日下午4时,全县各界万余人聚集人民广场,失声痛哭,沉痛悼念。
10月16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全县各界人民举行集会,纷纷走上街头,敲锣打鼓放鞭炮,隆重庆祝胜利。
是年,全县推广湖南华容县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经验,普遍建立“四级农科网”。
1977年
2月,撤销县革委会政工组,恢复中共县委各部、委。至此,革委会成为行政机构。
3月21日,朱顶区郭嘴新建靠山大桥倒塌,当场砸死两人。
6月21—23日,阿尔巴尼亚国家交通局长一行3人来县参观淮河大桥建筑工程。
7月18日晚,浍南公社徐桥大队出现龙卷风,刮倒房屋40多间,树木50多棵。
是月,五河—固镇公路开始铺筑柏油路。
11月,县城红旗影剧院竣工。
1978年
3月11日,县委决定给予殴打教师的小圩区食品站站长甄玉发以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
8月中旬,国家水利部长钱正英视察三冲排灌站。
10月,五河南北段国防公路铺筑柏油路面工程施工,至翌年底全部竣工通车,全长37.8公里。
是年,五河北店浍河、沱河两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建成通车。
1979年
1月,县委、县革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的通知,给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摘掉帽子。
2月5日,筹建县图书馆、翌年建成开放,设阅览室、图书室。地址在人民广场西侧。
3月,县自来水厂建成并向县城各单位、部分居民区供水。
7月1日,五河110千伏变电所建成,将两线一地供电方法的配电线路改为三线供电方法,并投入使用。
9日13时12分,双庙、武桥、天井3公社12个大队遭龙卷风袭击,死亡3人,重伤3人,轻伤20人,倒塌房屋118间,刮倒树木3293棵,共损失折人民币16万元。翌日,地、县派慰问团深入受灾地区慰问。
15日,浍南、新集、曹顾张、安子口、申集、小圩、周庄7个公社遭8一9级大风袭击,刮坏房屋1.3万多间,刮倒树木3万多棵。
是年,县委、县革委对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的404名干部和知识分子,除1962年已甄别改正91名外,其余313名全部给予甄别改正。
1980年
2月26日,本县第八届县人民代表采取由选区选民直接选举方式产生。共选出县人民代表655名。
3月,在县城西晒银滩清理1座东汉墓葬,出土文物有随葬的陶器、玉琀规矩镜等。
5月28日—6月1日,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县人民政府,选举产生县长和5名副县长;设立县人大常委会。
8月21日,国家农业部授予县良种示范繁殖农场为“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发奖金4000元。
10月,五河—固镇公路铺设柏油路面竣工通车。
是年,浍南区一些生产队在凤阳县农村实行责任田的影响下,开始自发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至翌年6月,仅浍南、东刘集、小圩、双庙4区统计,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已有1486个生产队,占4个区的生产队总数的58%。下半年,包产到户责任制已在全县逐步推行。
是年,因“右派和疑似右派”问题被下放回家的165名干部和知识分子,被重新收回安排了工作。
1981年
3月10日,宿县地区黄淮粮食加工机械公司董事会和黄淮粮食加工机械公司在县城成立。5月,沫河口区遭冰雹袭击,三铺公社团结坝附近冰雹每颗重达100克。
9月8日,县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厂长奖金,以奖励领导管理有方、贡献突出的企业负责人。
9月14日,五河机械厂、二厂、良种示范繁殖农场、县财政局等单位联合集资兴建五河啤酒厂。
11月13日,五河机械厂MF—2.6磨粉机组经省鉴定会验收合格,并被评为省内一级产品。
是年,县科委、科协等单位组织科教电影队深入农村,巡回放映《我爱科学》、《知识老人》、《青蛙》、《无籽西瓜》、《细胞》等16部科教片,50余场次,观众达2.3万余人。
1982年
3月8日,县人民政府决定,每年4月1日一7月20日为沱湖、樵子涧水库禁渔期,以保护鱼类繁殖。
5月8日,国家水利电力部顾问李化一等4人来县了解洪泽湖抬高水位影响情况。
10日,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农业税征收管理的布告》,要求按户承包土地产量落实到户,载入承包合同。
6月9—10日,朱顶、双庙、东刘集、浍南、沫河口5区8个公社28个大队连日遭冰雹和龙卷风袭击,造成1.8万多亩农作物受灾,81.3万公斤小麦受损,2219间房屋倒塌,1590棵树木刮倒。
6月25日,成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设立办公室,配备专人办公。
7月,本县黄牛急性流感蔓延。仅新集区黄牛发病率占饲养数的98.5%,病程延续达50天。
是月,淮河上游干支流连降暴雨,五河淮水暴涨,水位高达18.47米,为建国后仅次于1954年大水第二位洪峰水位。
8月4日晚,本县根据省防汛指挥部决定破临北生产圩泄洪。
9月,本县外贸企业向新加坡、印度、美国、科威特和黎巴嫩等国共出口珍珠150公斤。
是年,进行第三次人口调查,全县总人数为523736人。
1983年
3月30日,县塑料厂生产的钙塑瓦楞箱、芳烃增塑剂两制品通过省级鉴定,并被省二轻厅评为一等优秀新产品。
4月—8月中旬,农村农药中毒事故频繁发生,死亡115人。多数因新农药品种增多,缺乏使用和保管知识所致。
7月1日,本县由宿县专区划属蚌埠市管辖。
25日,省河道疏浚工程队船只驶进本县,进行浍河疏浚工程。
8月,五河—蚌埠公路铺设柏油路面工程全部竣工。
9月,省委书记黄璜来县视察。
10月13日,省人民政府授予五河机械厂“科学普及红旗单位”称号。
是月,本县出产的大豆、螃蟹、薄菏油3种商品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展览馆展出。
11月21日,县精密铸造厂产品铝锭翼通过生产鉴定,开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1984年
1月25日,县人民政府颁布《五河县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实施细则》。
2月19日,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布告。
3月,县人民政府与各主管部门相继签定承包合同;各工商企业普遍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4月16日,清理双河集东汉墓葬,发掘出土文物有汉光明镜、玉等多件。
18日,县沱湖水产资源开发利用考察咨询会召开,邀请外地18位专家、教授参加考察、论证,历时3天。
5月20日,许成民县长随蚌埠市长龙念赴日本摄津市进行为期1周的访问。
6月20日,开始实行殡葬改革。在北店建成殡仪馆和火葬场。
11月30日,本县将公社改称为乡,大队改称为村。
是月,自筹资金13万元建成300瓦彩色转播电视台和67.5米高的电视塔,使全县人民首次可以收看到彩色电视,并解决了边远地区看电视难的问题。
12月10日,新集区自来水厂建成。
是月,县农机监理站获省农机管理局“先进单位”称号。
1985年
1月1日,县百花电影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内设1074个座位,备有立体、宽银幕等设施。
是月,县人民政府兑现工业企业承包奖。经委获承包奖129万元;县机械厂获“全县经济效益最佳单位”称号,全厂职工每人上浮一级工资。
6月25—30日,县委、县政府组织10个调查组,分赴区乡宣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调查普及小学教育和中学体制改革情况。
6月30日,县文物普查工作结束。
7月16日傍晚,暴风雨袭击三铺乡、刮坏房屋850间,损坏粮食10万余斤、电线杆18根,电线4000米,大片秋禾被刮断刮倒。
8月18日9时30分,在五河淮河大桥北侧下坡处发生重大车祸:一辆滁县腰铺乡朱岗村个体运输专业户徐华余驾驶的日产三菱6吨货车,途经五河淮河大桥北侧下坡处,撞到1辆货车(嘉山县供销社汽车)的右尾部,后又冲向公路右侧的摊点和行人,当场轧死2人,重伤4人,轻伤4人,轧坏自行车3部,平板车1辆,保温桶2个。
是年,本县农村改粮食统购为合同订购。国家对完成合同任务后仍有余粮出售的,按议价收购。
是年,国家科委将水上乡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开发列入全国28个“星火计划”项目之一。
大事简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