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饮食服务
一、饮食业
建国前,全县饭店47家,其中农村集镇43家,多为连家小饭店,兼营油炸货,一般在逢集逢会时开业;县城有4家,如“春升园”、“一品香”、“映淮园”、“同访园”较有名气。诸店均备有海参、鱼肚等名贵菜,可承办宴席。建国初,人民政府采取扶持私营商业的政策,个体饮食业因之有较大发展。1950年,全县个体有证饮食业有102户,从业197人。其中县城14户,从业54人。1956年,在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饮食业有45户组成合作饭店,个体有证饮食业尚有77户。1958年“大跃进”时期,个体饮食业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个体饮食业尚存5户,从业5人。集体所有制饮食业则发展到85户,从业520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个体饮食业又被当作“资本主义残余”全部砍掉。
1979年后,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饮食业有较大发展。国营和集体饮食业,实行浮动工资制和承包责任制,自负盈亏,利润包干,权力下放,独立核算。对四季春酒馆、东风饭店、淮北饭店、大桥饭店、回民饭店等进行扩建、改建,使门面焕然一新,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个体饮食业发展迅猛。1980年,全县个体有证饮食业76户,从业76人,1985年增至366户,从业750人,增长3.8倍。
县城饮食群情况简介:
“风味饮食群”(也称大绿棚),位于中兴路北段,东通至国防路汽车站门口。地处交通要道和第二菜市场、农贸市场,人流众多,得天独厚,为五河最大、生意最好的饮食群。风味饮食群共有41个摊点,从业150人。每个摊点独具特色,各有重点经营饮食。其中有荤素小笼包、馒头、锅贴、油酥烧饼、油煎饼、水饺、馄饨、面条、拉面、糖糕、油条、油馅、辣汤、、稀饭、米饭等。1985年,有20多个摊点增备多种盘菜,可烧可炒,可承办3—5人小型宴席。饮食群内备有卫生消毒设施。平均日营业额达2800元。
“利园饮食群”,位于浍河路县幼儿园西侧。摊点16个,从业40人。饮食品种有面条、包子、水饺、辣汤等。日营业额960元。
“益群饮食群”,位于中兴路人民电影院对面。摊点10个,从业15人,日营业额300元。
另外,在中兴路与浍河路相交的十字路处,有零散饮食摊点和熟食摊柜。每日临近黄昏,馄饨、水饺、小刀面、鸡丝汤、元宵等五河风味小吃十几个摊点和“符离集烧鸡”、“巢湖盐水鸭”以及各种卤菜十多个摊柜,林立路口四周。一俟夜幕降临,更是灯火辉煌,一片热闹景象。
二、服务业
建国前,全县有大小客栈十几家,浴业4家,理发业60多家。农村客栈多设于沿淮和沿公路一些集镇,无正式商号,多为接待小商小贩简易通铺,无单人房间。县城客栈有“春升栈”、“兴淮阳”、“朝阳”、“南庆淮”、“迎宾”客栈5家。浴业设于县城有3家,从业12人;设于园宅集有1家,从业3人。农村集镇浴池简易,名曰“三星池”,实际则是3口大缸,每次只能有3人入池。理发业,县城有4家,从业21人;农村50余家,从业80多人。染坊业30多家,无正式商号,逢集逢会时摆摊设点收发要染衣科。
建国初,服务业有较大发展。1949年全县有197家,从业281人。其中县城浴业有3家,从业14人;理发业8家,从业24人,染坊业4家,从业14人。1956年,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被分别组成旅业、理发业、照相业、染坊业、刻字业等合作店或组。1958年“大跃进”期间,私营服务业升级过渡为合作店、组71个,从业198人。私营服务业尚有17户,从业21人。1965年,全县服务业共有13户,从业284人,其中国营3户,从业36人;集体1户,103人;个体9户,145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服务业被当作“资本主义”全部砍掉。国营、集体服务业生意凋敝。1967年,仅县饮服公司就亏损1200元。1971—1972年,两年共亏损2.22万元,职工靠银行贷款发工资。1979年后,实行改革开放,私营个体服务业有较大发展。1980年,全县服务业有39户,其中国营17户,集体22户。1985年,猛增到615户,其中国营4户,集体27户,个体584户。另外,在新集、小圩、双庙、朱顶、东刘集、沫河口、城郊、浍南设有区办招待所。
饮食服务业重点单位简介:
五河县人民政府招待所位于国防路与浍河路交汇处。全所198个床位。小院内有迎宾楼1座,30个床位,备有彩电、空调设备。普通房间有156个床位,也备有黑白电视、沙发等设施。简易床位12个。有大小餐厅各1个,单间雅座5个,可同时接纳300人用餐。配备二级厨师3名,三级厨师5名。设有男女浴池。全所职工64名。曾获蚌埠市文明单位、县花园式单位、县创建文明城镇竞赛活动优秀单位称号。
五河旅社位于中兴路与淮河路相交处。有床位250个。1982—1984年,实行经济改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善经营管理,选用管理人才任经理。1984年实现利润1.77万元。至198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红旗单位。
南园饭店位于分洪闸北侧,中兴路南端,为五河县城南大门。院内园林式梯形花园,池心小岛,仿古亭阁,水上餐厅,客房楼层,为古现代建筑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客房以双人房间为主,辅以部分单人套间,计42间。旅客食堂每日供应大众饭菜。水上餐厅1个,桌面10个,可容100人用餐;雅座4间,桌面8个。全店职工61名。曾获蚌埠市卫生先进单位和县花园式单位称号。
几个年份饮食服务业机构情况统计表
建国前,全县饭店47家,其中农村集镇43家,多为连家小饭店,兼营油炸货,一般在逢集逢会时开业;县城有4家,如“春升园”、“一品香”、“映淮园”、“同访园”较有名气。诸店均备有海参、鱼肚等名贵菜,可承办宴席。建国初,人民政府采取扶持私营商业的政策,个体饮食业因之有较大发展。1950年,全县个体有证饮食业有102户,从业197人。其中县城14户,从业54人。1956年,在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饮食业有45户组成合作饭店,个体有证饮食业尚有77户。1958年“大跃进”时期,个体饮食业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个体饮食业尚存5户,从业5人。集体所有制饮食业则发展到85户,从业520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个体饮食业又被当作“资本主义残余”全部砍掉。
1979年后,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饮食业有较大发展。国营和集体饮食业,实行浮动工资制和承包责任制,自负盈亏,利润包干,权力下放,独立核算。对四季春酒馆、东风饭店、淮北饭店、大桥饭店、回民饭店等进行扩建、改建,使门面焕然一新,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个体饮食业发展迅猛。1980年,全县个体有证饮食业76户,从业76人,1985年增至366户,从业750人,增长3.8倍。
县城饮食群情况简介:
“风味饮食群”(也称大绿棚),位于中兴路北段,东通至国防路汽车站门口。地处交通要道和第二菜市场、农贸市场,人流众多,得天独厚,为五河最大、生意最好的饮食群。风味饮食群共有41个摊点,从业150人。每个摊点独具特色,各有重点经营饮食。其中有荤素小笼包、馒头、锅贴、油酥烧饼、油煎饼、水饺、馄饨、面条、拉面、糖糕、油条、油馅、辣汤、、稀饭、米饭等。1985年,有20多个摊点增备多种盘菜,可烧可炒,可承办3—5人小型宴席。饮食群内备有卫生消毒设施。平均日营业额达2800元。
“利园饮食群”,位于浍河路县幼儿园西侧。摊点16个,从业40人。饮食品种有面条、包子、水饺、辣汤等。日营业额960元。
“益群饮食群”,位于中兴路人民电影院对面。摊点10个,从业15人,日营业额300元。
另外,在中兴路与浍河路相交的十字路处,有零散饮食摊点和熟食摊柜。每日临近黄昏,馄饨、水饺、小刀面、鸡丝汤、元宵等五河风味小吃十几个摊点和“符离集烧鸡”、“巢湖盐水鸭”以及各种卤菜十多个摊柜,林立路口四周。一俟夜幕降临,更是灯火辉煌,一片热闹景象。
二、服务业
建国前,全县有大小客栈十几家,浴业4家,理发业60多家。农村客栈多设于沿淮和沿公路一些集镇,无正式商号,多为接待小商小贩简易通铺,无单人房间。县城客栈有“春升栈”、“兴淮阳”、“朝阳”、“南庆淮”、“迎宾”客栈5家。浴业设于县城有3家,从业12人;设于园宅集有1家,从业3人。农村集镇浴池简易,名曰“三星池”,实际则是3口大缸,每次只能有3人入池。理发业,县城有4家,从业21人;农村50余家,从业80多人。染坊业30多家,无正式商号,逢集逢会时摆摊设点收发要染衣科。
建国初,服务业有较大发展。1949年全县有197家,从业281人。其中县城浴业有3家,从业14人;理发业8家,从业24人,染坊业4家,从业14人。1956年,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被分别组成旅业、理发业、照相业、染坊业、刻字业等合作店或组。1958年“大跃进”期间,私营服务业升级过渡为合作店、组71个,从业198人。私营服务业尚有17户,从业21人。1965年,全县服务业共有13户,从业284人,其中国营3户,从业36人;集体1户,103人;个体9户,145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服务业被当作“资本主义”全部砍掉。国营、集体服务业生意凋敝。1967年,仅县饮服公司就亏损1200元。1971—1972年,两年共亏损2.22万元,职工靠银行贷款发工资。1979年后,实行改革开放,私营个体服务业有较大发展。1980年,全县服务业有39户,其中国营17户,集体22户。1985年,猛增到615户,其中国营4户,集体27户,个体584户。另外,在新集、小圩、双庙、朱顶、东刘集、沫河口、城郊、浍南设有区办招待所。
饮食服务业重点单位简介:
五河县人民政府招待所位于国防路与浍河路交汇处。全所198个床位。小院内有迎宾楼1座,30个床位,备有彩电、空调设备。普通房间有156个床位,也备有黑白电视、沙发等设施。简易床位12个。有大小餐厅各1个,单间雅座5个,可同时接纳300人用餐。配备二级厨师3名,三级厨师5名。设有男女浴池。全所职工64名。曾获蚌埠市文明单位、县花园式单位、县创建文明城镇竞赛活动优秀单位称号。
五河旅社位于中兴路与淮河路相交处。有床位250个。1982—1984年,实行经济改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善经营管理,选用管理人才任经理。1984年实现利润1.77万元。至198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红旗单位。
南园饭店位于分洪闸北侧,中兴路南端,为五河县城南大门。院内园林式梯形花园,池心小岛,仿古亭阁,水上餐厅,客房楼层,为古现代建筑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客房以双人房间为主,辅以部分单人套间,计42间。旅客食堂每日供应大众饭菜。水上餐厅1个,桌面10个,可容100人用餐;雅座4间,桌面8个。全店职工61名。曾获蚌埠市卫生先进单位和县花园式单位称号。
几个年份饮食服务业机构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