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建设
民国28年(1939年),中共皖东北特委在泗五灵凤4个县的边境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初在沱东、沱西、五北、并头4个区和12乡建立了政权。之后,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保卫家乡,保卫生产”的口号下,在乡农协会成立的基础上,选择农民积极分子中青年人,组成基干自卫队。先以长矛、梭标、大刀为武器,后逐步从敌人手里缴获枪支,及向地主“借”来的少数枪支武装起来。
民国29年(1940年),天井乡群众为保护黑土地农救会盐行和盐商安全,组织了40多人的武警队,在群众中动员,集中了10多支步枪。民国31年(1942年)春,五北、沱东、沱西、井头4个区的民兵已发展到410余人。翌年,由于根据地的扩大和政权的建立,民兵组织已在28个乡组建起来,有民兵4600名,民国33年(1944年)在41个乡成立民兵中队,有民兵5200名。民国34年(1945年)8月五河全境解放,44个乡都成立了民兵中队,有民兵1.1万名。年在16—32周岁的为基干民兵,33岁—45岁为普通民兵。是年10月,全县已组成民兵基干中队,有基干民兵564名。
民国35年(1946年)8月,基干民兵一部随人民军队北撤;一部留在本地坚持斗争。民国36年(1947年),中共干部重返淮北后,天井等6个乡的民兵组织得到恢复,有民兵180余名。翌年,已有13个乡恢复民兵组织,有民兵2200余名。1949年1月,本县全境解放,113个乡建立了民兵组织,有民兵7800名。
1950年,全县126个乡建立了民兵乡队部,10个区建立了民兵大队部,有民兵9382名。1951年12月,全县民兵发展到1.73万名。1952年,民兵组织普遍进行了一次整顿和发展,全县民兵达2.99万名。
1958年,在“全民皆民”,“大办民兵师”的号召下,县建民兵师,下属民兵团35个,民兵营233个,民兵连776个,民兵排2739个,共有民兵10万余名,其中男性基干民兵3.2万多名。武装基干民兵共有5个连,66个排,198个班,民兵1849名。
1962年,民兵组织进行整顿后,全县有29个民兵团,296个民兵营,504个民兵连,2751个民兵排,民兵10.5万名,其中,有武装基干民兵班654个,武装民兵6556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兵组织虽仍存在,但民兵训练已停止,武器上缴。
1981年11月,全县有民兵12.8万名,到1982年1月,本县贯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住重点,打好基础”的民兵建设方针,精简民兵,并完成了组织整顿工作。整顿后,民兵尚有5.27万名,其中基干民兵8430名。1983年,全县民兵5.2万名,其中基干民兵9416名。1985年,民兵进一步精简,共有民兵3.4万名,其中基干民兵6142名,普通民兵2.79万名。
二、参加战斗与建设
民兵组建初期,主要担负站岗放哨,保护生产,替主力部队带路,配合部队作战,有时也进行单独战斗。
民国30年(1941年)5月,井头区民兵基干队40余人,配合区队攻打太山庙据点,生俘伪军12名,缴获步枪9支,手枪3支。翌年秋,皇庙乡民兵基干队200名,配合泗五灵凤县总队攻破新集伪军据点,生俘伪军80余名,缴获长短枪80余支。民国32年(1943年)5月,井头区民兵基干队出动民兵300多名,配合盱凤嘉县总队两个连攻打小池家伪军据点,击毙击伤伪国10名,生俘伪军110名,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长短枪100余支。是年6月,井头区民兵基干队又集中民兵500余名,配合盱凤嘉县总队攻打小溪伪军据点,生俘伪军120名,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长短枪110支。翌年6月,浍南等区民兵基干队民兵集中400余名,配合泗五灵凤县总队和区队武装,围攻新集伪据点。是年底,县总队1个营的兵力主攻伪军驻地,区队和民兵基干队阻击毛滩及五河伪军增援,经过3天激战,迫使300名伪军投降。
1950年,全县民兵积极投入治理淮河工程建设,有36人荣立一等功,69人荣立二等功,148人荣立三等功。1954年3月,县召开生产模范代表大会,有233名民兵被评为劳动模范。
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不少地方民兵组织成立学雷锋小组、扶贫小组,帮助烈军属和困难户耕种收割。1981年,长淮公社胜淮大队基干民兵夏立党、夏立广分别利用自家的拖拉机无代价地为困难户脱粒小麦4.5万余斤,耕地35亩。基干民兵马献伟用自家的2头牛,无代价地为困难户夏秋两季耕地、耙地120余亩。
1982年,在抗洪抢险中,全县共有3000多名民兵日夜奋战在险工险段,不少人坚持在最危险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安淮公社单台大队民兵营长朱安法在抗洪抢险中担任公社抢险突击队队长,带领全公社300多名民兵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是年,头铺公社基干连在抗洪抢险中担任县值班分队,当刘马电站大苇阻水情况紧急时,连夜集中4个大队72名基干民兵赶到险段,冒着暴雨在水中奋战3个多小时,及时排除了障碍。
1983年,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武装部对全县56个先进单位和76名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安淮公社单台大队民兵营长朱安法、白墩公社武装部长丁光渠、头铺公社基干民兵连被评为省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并出席省民兵工作“双代会”。朱安法受到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的通令嘉奖。1985年,小圩区武装部长马林受到南京军区的通报表扬。
三、支援前线
民国37年(1948年)11月底,全县集中800副担架,400名民兵先后奔赴前线。樊集、草沟、沱东一带民兵除出征担架外,还抢运50吨米面到徐州前线,支援淮海战役。是年,从11月22日—26日,全县运送粮食26吨,组织担架130副奔赴前线。是月,全县第一批组织民兵支援灵璧战役,出动800副担架,辗转前线服务多日,胜利荣归。第二批组织民兵又出动1000辆独轮车。日夜兼程赶往前线,抢运粮食近500吨。参加担架和运输的民兵在万人以上,五北区区长王可礼带领民兵400人,组成100副担架,前往淮海战场的外围灵璧抢运伤员,4人一小组,扛着凉床,拿着扁担,跟在解放军后面前进。抬不着伤员,就跟着打扫战场,把缴获的枪支弹药运送到指挥部。井头区区长时克带领民兵组织的100头毛驴运输队,运送米面支援淮海战役,从泗县马公店到睢宁县的双沟镇,从泗县的老山到宿县曹村的杨庄,冒严寒,夜渡濉河;踏冰水,膛过岔河;用棉袄、棉袍盖着面袋在雨夜中继续前进。三次来回15天胜利完成支前任务。
四、军事训练
建国后,全县民兵实行三级训练制度。生产大队民兵营长由县人民武装部集训,每年1—3期,每期10—20天。武装基干民兵由公社人民武装部集训,每年15天左右。基干民兵由大队民兵营集训,每年7—10天。
1951年,结合本县土地改革,普遍开展了民兵集训,先后进行两期民兵分队长以上干部的集训,共集训311人。
1957年,全县共训练民兵572人,有169人取得优异成绩,188人及格,26人不及格。1959年,全县第一批训练民兵2804名,训练项目有射击打靶、投弹、打坦克、攻碉堡等。1964年,全县民兵师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举行全县大比武。1971年12月,全县民兵进行实弹射击演习,共有4579人参加。其中成绩优秀的298人,良好的656人,及格的1702人,不及格的1923人。1974年,全县集训民兵2万多人,民兵营长453人。
1983年,全县民兵参加训练的共有2261人,其中基干民兵连排长58人,专业分队191人,步兵2012人。参加步枪实弹射击的有1909人,其中成绩及格的1694人,不及格的215人。参加单兵战术训练的有2261人,参加地雷伏击战的有25个班,300人,参加战场救护的有20个班,78人。集训基干民兵骨干95人。
1984年,集训民兵步兵分队骨干(教员)86人。集训民兵2085人,其中营长149人,专业分队126人,步兵1810人。进行实弹射击1936人,其中及格的1834人,不及格的102人。进行手榴弹投掷练习的1348人,其中及格的1277人。战术训练1953人,总评良好。
下一篇:第六节 战事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