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保健机构
建国前,本县无保健机构。1952年,保健工作由县人民卫生院兼管。1953年,县妇幼保健站成立,配妇幼保健医生3人。1959年,全县12个人民公社各配保健员1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妇幼保健站与县防疫站合并。1980年,县保健站恢复。1982年成立妇幼保健医院,开设儿童、妇女、计划生育3个科,化验、注射、手术3个室,计有病床6张,医务人员21名。
1985年,全县有区级保健员10名、乡级保健员46名、妇幼保健卫生员676名。
二、妇幼保健
新法接生建国前,均按旧式方法接生,不科学,不卫生,消毒不好,常造成妇婴在产中得病或死亡。
建国后,广泛推行新法接生,普及新法接生知识,培训接生人员。1964年,培训农村新法接生员546人。为了保护妇婴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倡住院分娩,大大地减少了产褥热、破伤风病的发生,降低了妇婴的死亡率。
1985年,全县出生婴儿6732人,住院分娩的5722人。是年,本县产妇死亡率由建国前的2.58%下降到0.03%,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前的5.1%下降到0.24%。
妇女病防治和产前检查1955年,本县组织人员分期分批地对全县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情的普查普治,对妇女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对妇女病的发生和防治均做了大量宣传工作。1961年,县妇联、保健站、防疫站等单位,组织干部和医务人员,走乡串户,对妇女子宫下垂、绝经、干瘪、尿漏等病进行全面普查。是年,查出患子宫下垂病的妇女就达8460人,采用中药、针灸、注射等手段对妇女病患者予以及时治疗,免费发放药物,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痊愈。
50—60年代,着重于对农村妇女常见病的普查和治疗。70—80年代初,则在普查普治的基础上多次为妇女做体格检查,绝大多数妇女病患者,均建立了病历卡,并分别给予治疗。80年代,本县城乡妇女病患者明显减少。1985年,妇女病的发病率比建国初下降60%以上。
为了保护妇婴的身心健康,提倡产前检查。1980年起,每年为育龄妇女作体格检查。要求孕妇做产前检查,青年做婚前检查。是年,各区、乡医院均设有产房、产床,农村医院,共有产床216张。对怀孕第一胎的妇女建立个人登记卡。
幼儿保健50年代,政府每年免费为少儿、婴儿接种卡介苗,注射各种防疫苗,发放预防疾病、传染病口服药。1959年,对全县幼儿进行了蛔虫的普查普治,对患儿及时发放打虫药,治愈了绝大多数患儿。
1981年,对7周岁以下约6000名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幼儿体检档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幼儿和少儿的免疫工作。
县防疫站、妇幼保健站数十次为在校少儿、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和抽查。1985年,在小学生视力抽查中发现,视力减退者占抽查总人数的9%、沙眼占27%、龋齿占10.8%。为了保护少几视力,对眼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在小学生中开展保护视力,做好“眼睛保健操”的活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