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收割机具
建国初,县境农作物收割,沿用古老的镰刀与钐刀。1954年,县沙沟农场与姚山畜力农具站为改革旧式收割工具,曾引进4台畜拉摇臂收割机,向全县示范推广,但这种机具构造较复杂,需要牵引动力较大,需三至四匹大牲畜才能拉动,农民承担不起,没能推广。1956年,国营曹老集拖拉机站,引进苏联制C-6康拜因4台、AC-400康拜因2台,国产牵引式联合收割机2台,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免费试割,组织推广,又因这种大型收割机只宜大面积操作,不宜小块农田,加之机械效率低,仍不能推广。1970年,县马城农场、县农科所引进国产东风ZKB-5自走式与悬挂式谷物收割机3台,示范推广,也未成功。故50年代至80年代初,县境农民收割仍大部分沿用稍有改革的旧式镰刀与钐刀等手工工具。
1982年,县农机一厂针对县境小块农田的实际情况,试制小型麦稻两用收割机。这种机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每小时可收割6~8亩,很受农民欢迎。1985年,这种“淮北-120型”麦稻收割机,县境已推广使用507台。
1982年,县农机一厂针对县境小块农田的实际情况,试制小型麦稻两用收割机。这种机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每小时可收割6~8亩,很受农民欢迎。1985年,这种“淮北-120型”麦稻收割机,县境已推广使用507台。